夏志清與胡適

2021-03-05 語言學世界

可以想見,夏志清其時的心情應該是忐忑的。胡適的決定可能會改變他的一生。可貴的是,胡適這時沒有徇私情而是實事求是,儘管他不熟悉夏志清而且不喜歡他教會學校出身的背景,但並沒有否決評審委員會的決定。

雖然如此,這件事當年在北大還是引起了軒然大波,甚至成為北方學府中的大新聞。其時夏志清少年得志,雖受委屈,心胸倒也豁達。他對抗議的人一個也不認識,但卻也了無嫌隙,那戰亂動蕩的年代人們對出國和獎學金望眼欲穿的渴望是不難理解的。

但這件事的影響還是深遠的,而且傳播很廣;以至於事過幾十年,夏志清的老朋友宋淇回憶起當年聽說後為此抱不平時還說道「當年遠在上海經商的我都略有所聞,雲李國欽獎學金為一『洋場惡少』僥倖取去,遂使一講師落空。他們太小覷志清了。他來自洋場則有之,滿腹才華,何來惡少之名?」當然,這件事也刺激了夏志清,使他立志以後要幹出一番天地事業,讓所有人心服口服。這「所有人」 其實也包括了胡適。

因為校長胡適雖然主持正義而且堅持尊重考試和評審委員會的意見。但骨子裡他並不看好夏志清。而且胡適雖沒有目之為僥倖,但對夏志清的學殖和修養是懷疑的。因此,在決定賦予他出國留學資質並發放獎學金以後,卻在其他方面顯示出了對他的低估。這對剛剛遭受群起而攻和諷刺奚落的夏志清而言,仍然是個不小的刺激和心結。

據夏志清回憶,被批准授予獎學金後,他需要推薦信去申報美國大學。當然,英國名家燕卜蓀願意幫他寫推薦信,可推薦信需要不止一封。當時北大教授多無國際聲望,只有做過駐美大使的胡適在美國有號召力。既然他為此事主持過公道而且又是學校主管,夏志清當然希望他能夠給自己寫封有分量的推薦信。

沒想到這次見胡適的經驗卻讓他此後記憶了很多年,以至於到胡適逝世後他都沒能忘記,可見此事對他刺激之深。據夏志清回憶,當年去校長室見胡適,他本身有點拘謹,但胡適很開朗,他有點像是為自己點中的舉人加冕的「座師」的感覺,心情剛開始很愉快。但旋即發生了變化。——公正地說,起因應該是來自胡適的偏見。

胡適跟夏志清見面時先問他畢業學校。夏志清回憶道:聽說是滬江「他臉就一沉,透露出很大的失望。我那時還不知道胡校長偏見如此之深,好像全國最優秀的學生,都應該是北大、清華、南開才是正路。後來適之先生在紐約見到唐德剛,知道他是中央大學學士,也不免有些失望。但無論如何,中大也是國立大學,再加上德剛兄是他的安徽小同鄉,情形到底不同……」 這是一大誤會。

接著胡適又告誡夏志清他討厭艾略特和龐德這兩位現代派叛徒。暗示他到美國不要受這類歪風邪氣影響。沒想到夏志清卻是艾略特的粉絲,而究其實胡適的觀點卻不合時宜:在1920-30年代這兩位現代派詩人不太為正統派待見,但胡適講此話時美國大學已經公認艾略特是二十世紀英美文學的大宗師了。胡適從政後就幾乎沒時間真正關心過文學,但他卻不吝好為人師,嘮叨著諄諄告誡晚輩,卻沒想到自己的嘮叨已成九斤老太。這又抵消了一部分夏志清對他的尊敬。

更令夏志清不能理解的是,曾經是中國文學革命大宗師和新詩人的胡適當年也是造反派起家,現在功成名後就居然保守到落伍,看不起別國以此成名的大師和詩人。這件事對夏志清刺激不淺。因為他原來心目中的大師境界有點狹隘,而且胡適這幾十年不讀文學書與學界脫節卻振振有詞的態度讓他對這位「大宗師」的學問和落伍有了更深的感觸。

胡適畢竟是胡適,雖然前面漏了怯,但他還是很有風度地給夏志清寫了推薦信,辦妥了手續。但他的態度卻深深地刺激了年輕的夏志清。特別是,他不推薦夏志清去他心儀的美國名校哈佛和耶魯,認為那些學校太難、門檻太高,甚至主觀認為用李氏只有兩年時間的獎學金,夏志清不能夠在那裡拿到學位;而只願意推薦他去選上一個比較普通好讀些的小大學進修,以便不使這次獎學金榮譽落空。

夏志清當然為此大受刺激而且感到委屈。這樣,差強人意,夏志清後來又去謁見胡適拿信及辦手續。胡適順便介紹了夏志清到紐約去取獎學金款項及拜訪華美協進社社長孟治,而且給他寫了介紹便條。

這裡又有一個小小的插曲。胡適介紹夏志清去紐約拜訪孟治時在介紹信上寫他是「講師」 ,其實那時候夏志清只是個助教。當時北大教職員制度是助教上頭是 「教員」 ,而教員上頭才是講師。連夏志清的哥哥夏濟安當時的頭銜還只是個教員,而胡適在寫推薦信時居然把他 「連升兩級,從助教跳成講師」 。在胡適,這當然是一種江湖手段,讓夏志清去拜訪時有面子而且抬高李氏獎學金的榮譽,可這些對涉世未深的夏志清來說是個震撼,原來他景仰的學者和校長居然這麼世故,為了 「面子」 而在不必作假的事情上作假。

夏志清是個細心的人,雖然胡適的輕視且不願薦他去名校讀書讓他傷心,而且寫信「作假」又讓他學者形象打了折扣,但夏志清抵美後還是遵囑去了紐約,並保留了胡適給他的介紹信作為紀念。感謝他的細心,使我們在大半個世紀以後的今天仍然能夠鉤沉出這段當年的情節和短短的故事。

相關焦點

  • 夏志清:取英文名的卓越高手
    儘管夏志清在上海讀書時就開始發表文章,用的筆名僅一個字:澂,仍是父輩命名的餘韻呀。因為「為人取名字是一種輕便的、小規模的創造」(張愛玲語),眼下還並非自己的創造。  夏志清亦並非拿到耶魯大學英文系博士後——已精通英文、古英文且已熟悉拉丁文、德文、法文,還能讀懂古冰島語時,才為自個兒來取英文名字的。
  • 夏志清:確立整個英語世界的現代中國文學研究
    五十二年前,作為一位青年學者的夏志清在他的《中國現代小說史》(A History of Modern Chinese Fiction/1961年出版)裡,以上述的語言來向美國的讀者介紹當時剛到美國不久的青年作家張愛玲。
  • 重讀胡適:胡適先生與白話文運動(下)
    導語:前文介紹了胡適關於白話文運動的哲學前提以及胡適在白話文運動中的主張,本文繼續介紹胡適關於白話文的主張以及對其的評價。1.胡適關於文學革命的討論文學寫作包括內容和形式,形式一般是指文體。胡適關於白話文的主張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看作是用白話文的文體去取代文言文的文體。這樣的文學革命也可以看做文學形式的革命。胡適認為「綜觀文學墮落之因,蓋可以「文勝質」一語包之。
  • 胡適與羅爾綱
    ‍‍ 胡適與羅爾綱的最初相識,是在1927年,羅爾綱看到中國公學的招生廣告,便致信校長胡適,進而成為中國公學中文系的學生,從此,兩人之間開始了一段「師徒如父子」的情緣。  胡適對於羅爾綱的學術事業也極為用心,1932年2月,羅爾綱將自己的《春秋戰國民族史》給胡適看,胡適當即指出了其中的錯誤,並鼓勵羅爾綱從事中國近代史研究,因為近代史的史料豐富、易出成果,胡適的這個建議,使羅爾綱後來成了太平天國史專家;羅爾綱重入師門時,告訴胡適自己正在從事太平天國史研究,胡適很高興,羅爾綱拿出自己寫的《黃畹考》,胡適看後認為證據不足,讓羅爾綱再做深入研究
  • 胡適與白話文
    胡適與白話文 胡適是五四白話文運動的倡導者與實踐者。
  • 學人遊記|陳劍:走近胡適——參觀胡適紀念館有感
    20世紀中國歷史,胡適是難以繞過去的人物。應當怎樣評價胡適先生呢?學者、政論家?新文化運動的主將、領導者?甚或是民國的「罪魁」,GCD的死敵?在20世紀下半葉,將近半個世紀,在中國大陸,胡適是被徹底否定的人物。
  • 《光焰不熄:胡適思想與現代中國》胡適的反共產思想
    前言1950年代初期,中共在全國各階層發動了一個歷時數年的胡適思想批判運動,此後近三十年,只有胡適批判而沒有胡適研究。這個情形,最近二十年來,有了相當的改變。不但胡適著作在大陸重新出版,而且有關的傳記和研究也隨著政策的開放,而日見其多。胡適研究在中國大陸居然很有成為「顯學」的趨勢。但這並不表示胡適的著作和研究全無禁區。
  • 臺北胡適紀念館舉辦特展並開始推出新版《胡適全集》
    127歲誕辰日這一天,「中央研究院」胡適紀念館為籌備多時的主題特展「終身大事:胡適及其友人的婚姻人生」在臺北揭幕,並發表了新版《胡適全集》中的五冊書信集、八冊時論集。12月17日,「中央研究院」胡適紀念館為籌備多時的主題特展「終身大事:胡適及其友人的婚姻人生」在臺北揭幕,並發表了新版《胡適全集》中的五冊書信集、八冊時論集。圖為紀念館主任潘光哲(圖右站立者)為與會各界人士導覽。
  • 王振忠:胡適的聖誕詩
    揆情度理,若要挑選一些人作為胡適「朋友」的代表,那麼,績溪的胡近仁大概不一定能排得上號。不過,在胡適的人生旅途中,胡近仁與他的關係可能最為密切。1907年胡適贈送胡近仁的籤名照(見《彭城珍藏近代名人手札》,以下凡取自此書者皆不再出注)根據當代《績溪縣誌》的記載:「胡近仁(1883—1932)字祥木、堇人,徽州績溪上莊村人,幼年與堂侄胡適同學,學問淵博,曾經商,後在家鄉辦學、教書,為胡適在上莊創辦毓英小學的主事人。常為胡適斟酌詩文稿件,書信往來頻繁。
  • 作為胡適的入室弟子批判胡適,歷史學家羅爾綱為什麼感覺豁然開朗
    胡適欣賞羅爾綱的才華,提出來:「你畢業後,如果願意到我家來,我是很歡迎你的。」就這樣羅爾綱來到胡適家,成了入室弟子,開啟了燦爛的人生。作為胡適的入室弟子批判自己的恩師肯定是有心理負擔的,羅爾綱看到胡適的兒子胡思杜寫的《我的父親》以後,感覺豁然開朗了。
  • 閣樓裡的胡適(圖)
    這是一個客觀的事實,海外學者對胡適的研究遠遠比中國內地學者要走得更早,走得更遠,這使得內地的胡適專家的生存空間更加狹小,學術困難更加醒目。從而導致內地人了解胡適,首先想到的讀物,必然是海外學者們的研究成果。
  • 如何定義胡適的本來面目?
    資助朋友方面,胡適在民國亦不作第二人想。林語堂經濟窘迫時,胡適慷慨解囊;陳之藩讀書清貧時,胡適雪中送炭;李敖窮困不堪時,胡適扶危濟困。馬敘倫討薪被打,胡適給聯繫醫院;劉半農生病,胡適給推薦協和;對待朋友層面,胡適本著「做人要在有疑處不疑」的原則,最善看人的優點。故胡適從不背後說人閒話,有些來跟胡適說他人閒話的,胡適嘗言:「來說是非者,便是是非人」。
  • 胡適:我從山中來
    幾十年後,胡適仍感動地稱母親為「我的嚴師,我的慈母」。父親過世時,胡適才3歲,但胡適上蒙館開蒙的幾部教材,都是父親生前為他編選訂就的:《學為人師》、《原學》和《律詩六鈔》。1917年12月30日結婚那天,胡適揮毫自題婚聯:三十夜大月亮廿七歲老新郎胡適結婚時已經27歲,剛剛受聘為北大教授,當稱老新郎;江冬秀28歲,更是老新娘了。
  • 魯迅多次譏諷胡適,為什麼胡適不還嘴,還對魯迅贊口不絕
    在這些作品中,胡適多次被魯迅諷刺。不過,有趣的是,胡適為什麼不但罵人,而且對魯迅推崇備至呢?說的是,魯迅和胡適也是志趣相投,有過蜜月期。一九一七年,胡適學成回國後,在北大任哲學教授,那時胡適才二十六歲,正是意氣風發的時候。
  • 胡適:聰明的極致,是厚道
    1938年,胡適被任命為駐美大使,當時胡適沒有多少外交經驗,去了美國還要四處求人,每天都要應酬,累得半死,情緒極差。但是他的下屬,卻絲毫沒有被他的壞情緒波及,而且他們每次半夜來找胡適,胡適也依然是和和氣氣的。
  • 胡適到底是什麼人?
    而胡適正是中國要走全盤西化道路的鼻祖。因此,胡適的名聲和地位被他這些信徒們越抬越高!以致誇張到遠超中國文化戰線上的旗手魯迅丶郭沫若的不符合實際的位置。就在去年的網絡媒體上,還登載了一篇為胡適大唱讚歌的文章。
  • 陸小曼是不是胡適的情人
    胡適說:陸小曼是一道不可不看的風景。這風景也迷倒了大師。陸小曼風情萬種一代才女,動心的不光是徐志摩那樣的詩人,新文化運動主將胡適也是充滿曖昧。胡適在民國史上是以正人君子出名的,當時人們最常說的一句話便是「我的朋友胡適之」。
  • 胡適:新舊之「中庸」
    這一「君臣關係」,起碼在二十世紀國共兩黨對壘的陣營中無出其右,此前不見一對,此後也不見一對! 胡適逝後葬在臺北「中央研究院」對面的山坡上,與董作賓墓、董同龢墓以及吳大猷紀念碑為伍,胡適墓園一帶後來闢為胡適公園。
  • 黎昔非與胡適關係探秘
    當時胡適跟黎昔非說:「我們幾個朋友打算辦一種雜誌,你可否替我幫忙一下,房子已經租好了,你可搬到那裡去。」基於胡適的迫切懇求,也是出於多年的師生關係,淳樸厚道的黎昔非自然不能見死不救,遂答應了胡適的請求。
  • ...裡還有更多|胡適留學日記|胡適|商務印書館|亞東圖書館|日記本|...
    這場名為「亞東圖書館遺珍——陳獨秀、胡適重要文獻特展」的展覽,包括總計50餘萬字的《胡適留學日記》手稿、陳獨秀的《序》、胡適《跋考證(一)(二)》以及胡適與友人的一些往來信札等。這是《胡適留學日記》的完整本手稿首次面向公眾展出,日記清晰、完整地記錄了胡適在新文化運動前後(1911-1919年之間)的思想演變,以及他與文化圈內外名人的交往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