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適與羅爾綱

2021-02-07 侯印國老溼

‍‍ 胡適與羅爾綱的最初相識,是在1927年,羅爾綱看到中國公學的招生廣告,便致信校長胡適,進而成為中國公學中文系的學生,從此,兩人之間開始了一段「師徒如父子」的情緣。



  1930年4月,羅爾綱畢業,他寫信給胡適,希望胡適能介紹他到研究院工作,胡適回信告訴他上海沒有研究院,並表達了想請羅爾綱到自己家中幫助整理父親胡鐵花遺稿及輔導兩個孩子學習的願望,羅爾綱當然是極願意的,於是,這年的6月初,他便搬進了胡適家。雖然羅爾綱只是一個整理資料的青年人,但胡適對他卻極為尊重,羅爾綱曾深情地回憶道:「我不過是一個家庭教師和書記,地位十分卑微,而胡家卻常常名流滿座,適之師卻早為我顧到這點。每逢當我遇到他的客人時,他把我介紹後隨口便故意把我誇獎一兩句,使客人不致忽視我這個無名位的青年人……適之師愛護一個青年人的自尊心,體貼到這種地步,叫我一想就感激到流起淚來。」胡適作為一個大學者,如此感情細膩、善解人意,使羅爾綱非常感動:「我還不曾見過如此一個厚德君子之風,抱熱忱以鼓舞人,懷謙虛以禮下人,存慈愛以體恤人;使我置身其中,感覺到一種奮發的、淳厚的有如融融的春日般的安慰。」



  胡適對於羅爾綱的學術事業也極為用心,1932年2月,羅爾綱將自己的《春秋戰國民族史》給胡適看,胡適當即指出了其中的錯誤,並鼓勵羅爾綱從事中國近代史研究,因為近代史的史料豐富、易出成果,胡適的這個建議,使羅爾綱後來成了太平天國史專家;羅爾綱重入師門時,告訴胡適自己正在從事太平天國史研究,胡適很高興,羅爾綱拿出自己寫的《黃畹考》,胡適看後認為證據不足,讓羅爾綱再做深入研究,並將此文推薦到北大《國學季刊》上發表;1936年,羅爾綱在《益世報》上發表了《金石萃編唐碑補訂偶記》,胡適看了大不以為然,當即給羅爾綱寫了封信,批評他「不該輕視武億、王昶」,羅爾綱因此感嘆道:「他教我知道,以後做人律己要嚴,待人要寬恕。」



  在個人生活方面,胡適對羅爾綱也十分關心,1931年9月,羅爾綱因母親病重回鄉,行前給胡適寫了一封信表達感激之情,胡適看罷立即回了信給他,在信中寫道:「你覺得家鄉環境不適宜你做研究,我也贊成你出來住幾年。你若肯留在我家中我十分歡迎。但我不能不向你提出幾個條件:(一)不可再向你家中取錢來供你費用。(二)我每月送你四十元零用,你不可再辭。(三)你何時能來,我寄一百元給你作旅費,你不可辭。如此數不敷,望你實告我。」殷殷之情、感人至深。



  羅爾綱曾經對胡適產生過誤解,但胡適並沒有因此與羅爾綱鬧翻,表現出了長者博大的胸懷,1936年,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蔣廷黻從政,打算邀請羅爾綱去清華代替他教書,羅爾綱當然十分歡喜,然而,出乎羅爾綱意料之外的是,胡適竟然堅決反對羅爾綱去清華教書,羅爾綱因此對胡適產生了誤解,在很長一段時間裡,賭氣不再去胡適家問學請教了。後來,羅爾綱還是去了胡家,胡適當面向羅爾綱解釋了自己不同意他到清華任教的原因:「爾綱你生氣了,不上我家,你要知道,我不讓你到清華去,為的是替你著想,中國近代史包含的部分很廣,你現在只研究了太平天國一部分,如何去教人?何況蔣廷黻先生是個名教授,你初出教書如何就接到他的手?如果你在清華站不住腳,你還回得北大來嗎?……」胡適語重心長、充滿了慈愛;羅爾綱聽得「一腔熱淚,湧上眉睫」。



  1943年3月,羅爾綱受教於胡適的專書《師門辱教記》脫稿,並於1944年出版,在這本書中,羅爾綱表達了自己對胡適的感激之情,「那片教學生的苦心卻是可見的。胡適對我的督教往往如此。這種督教,嚴似冰霜,卻也煦如春陽。令人向上,使人奮發」。胡適讀完此書後也很激動,在給羅爾綱的信中,他寫道:「這部自傳給他的光榮比他得到三十五個榮譽博士還大。」1962年2月24日,胡適還將《師門辱教記》贈送給幾位科學家,四個小時以後,胡適便去世了,足見他對羅爾綱的重視。



  蘇格拉底辭世時,柏拉圖說:「老師死了,我們都成了無父的孤兒。」自古有「師徒如父子」之說,但真要做到這一點,卻並不容易,然而,胡適與羅爾綱之間的情分卻為這句話做了最完美的詮釋,見證了人世間最偉大的師生情,多年以後,我們仍然為他們的師生情誼所深深感動。 

原載《南京大學報》,作者

唐寶民

點擊閱讀原文哦

相關焦點

  • 羅爾綱:胡適是怎樣「罵」學生的
    陡然發現,溫文爾雅的胡適先生,在學生面前也是個狠人。羅爾綱先生雖然說得很含蓄,但飽受導師「教誨」過後,我也頗能感覺到幾分羅爾綱先生的尷尬,原來胡適先生也是會「罵」學生的。胡適得到他的信之後,給他回復了一條簡訊:「此間並無歷史研究院,中央研究院的歷史語言研究所又遠在北京,大圖書館此間亦甚少。」這等於一個悶棍打消了羅爾綱直接到學術研究機構的路子。正感慨胡適說話怎麼這麼不留情面,他又問羅爾綱每月需要多少錢,期望多少,告訴他一個大致,他去想辦法。
  • 作為胡適的入室弟子批判胡適,歷史學家羅爾綱為什麼感覺豁然開朗
    胡適欣賞羅爾綱的才華,提出來:「你畢業後,如果願意到我家來,我是很歡迎你的。」就這樣羅爾綱來到胡適家,成了入室弟子,開啟了燦爛的人生。作為胡適的入室弟子批判自己的恩師肯定是有心理負擔的,羅爾綱看到胡適的兒子胡思杜寫的《我的父親》以後,感覺豁然開朗了。
  • 羅爾綱:從整風回憶思想改造
    羅爾綱生於1901年1月29日(清光緒二十六年十二月初十)。1930年中國公學畢業後,先為校長胡適整理其父遺稿,後在北京大學文科研究所考古室、國立中央研究院社會科學研究所工作。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0年在南京舉辦太平天國起義百周年紀念展覽會,旋主持南京太平天國史料編纂委員會,籌建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
  • 黎昔非與胡適關係探秘
    [41]顯然,胡適為了讓黎昔非答應就職《獨立評論》時曾經做過許諾,然而當他自己的目的達到之後,他卻是以這種態度來「兌現」他的承諾的。第二,這個職位羅爾綱早在三年前就已擔任,因此,這是將黎昔非安排給羅爾綱做幫工。北京大學研究院下面有一個文科研究所,當時所長由文學院院長胡適兼任。
  • 胡適說,學生寫的這本小書帶給他的光榮多於他的35個博士學位
    20世紀30年代,廣西貴縣人羅爾綱從上海中國公學畢業後,因受校長胡適賞識,被留在胡適身邊幫忙。胡適交給羅爾綱兩個任務:一是幫助整理胡父遺稿;二是教胡適的兩個兒子國文。期間,羅爾綱得以瀏覽胡適的全部藏書,並在學術研究的起步階段得到了學界一哥胡適的全面指導。這一段時間長達數年,給羅爾綱深深打下了「胡適弟子」的烙印。
  • 中國道爾頓制引路人(二)——胡適
    ——胡適在中國近代教育史上,中國公學的聲名並不顯赫,卻有著其獨特的歷史地位。許多讀書人知道胡適擔任民國時期北大的校長職務,卻很少有人知曉,胡適曾經擔任上海「中國公學」的校長,締造了中國公學發展的黃金時代。
  • 陸小曼是不是胡適的情人
    胡適說:陸小曼是一道不可不看的風景。這風景也迷倒了大師。陸小曼風情萬種一代才女,動心的不光是徐志摩那樣的詩人,新文化運動主將胡適也是充滿曖昧。胡適在民國史上是以正人君子出名的,當時人們最常說的一句話便是「我的朋友胡適之」。
  • 大家丨讀董橋的《讀胡適》,讀出一點惆悵
    撰文/顏純鉤,作家 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最近出版了董橋的新書《讀胡適》,初讀一遍深覺趣味盎然。董橋大學時代就讀胡適,數十年關注有關胡適的學問和生平,心中一個胡適呼之欲出,終於用一種董橋式的敘述風格,把胡適寫出來。
  • 胡適次子胡思杜的人生悲劇
    胡適全家福,前排胡適與江冬秀,後排(從左到右)胡思杜與胡祖望胡思杜是胡適的小兒子,1921年12月17日出生。胡適為次子取名「思杜」,是為了表示對恩師美國哲學家杜威的感念之情。但思想活躍,曾做過胡思杜家庭教師的羅爾綱在晚年著作《胡適瑣記》中說胡思杜從小就有進步思想,比較愛國、熱愛魯迅等等。1939年,胡思杜隨母親避難上海,胡適委託一位竹姓朋友照看他。1940年11月9日,這位竹姓朋友寫信告訴胡適:「小二在此讀書,無甚進境,且恐沾染上海青年惡習,請兄趕快注意。」
  • 胡適次子胡思杜的悲劇人生!
    來源:學人說史8  青聽間採編胡適全家福,前排胡適與江冬秀,後排(從左到右)胡思杜與胡祖望胡思杜是胡適的小兒子
  • 顧頡剛批判胡適,童書業批判顧頡剛,學生批判老師也是一種傳統嗎
    歷史學家顧頡剛是胡適的學生,童書業是顧頡剛的弟子。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在批判胡適的大潮中,顧頡剛同樣不能免俗,要與胡適劃清界限。學生批判老師成了一種傳統了,顧頡剛的弟子童書業也在批判自己的老師顧頡剛,童書業最後也被自己的學生批判,真是長江後浪推前浪。
  • 胡適為何認為平劇和律詩都是下流的?
    羅爾綱《師門五年記》收有梁實秋一篇寫胡適的文章,梁文記載了胡適曾在某所大學的演講,「他在講詞中提到律詩及平劇,斥為『下流』。聽眾中喜愛律詩及平劇的人士大為驚愕,當時面面相覷,事後議論紛紛。我告訴他們這是胡先生數十年一貫的看法,可驚的是幾十年後一點也沒有改變。」
  • 胡適次子胡思杜36歲選擇自盡,一生未婚,去世時無妻無子無父無母
    1.父子分離,為後來埋下禍根胡適在13歲的時候,他的母親就為他在老家定下了一門婚事,雖然胡適當時並不喜歡訂婚對象,但也沒有反抗。後來胡適和訂婚對象江冬秀結婚並生下來三個兒子,其中胡思杜就是胡適的次子。胡思杜這個名字也有些來頭。胡適有一個恩師名叫杜威,但是不久之後,杜威便去世了。
  • 重讀胡適:胡適先生與白話文運動(下)
    導語:前文介紹了胡適關於白話文運動的哲學前提以及胡適在白話文運動中的主張,本文繼續介紹胡適關於白話文的主張以及對其的評價。1.胡適關於文學革命的討論文學寫作包括內容和形式,形式一般是指文體。胡適關於白話文的主張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看作是用白話文的文體去取代文言文的文體。這樣的文學革命也可以看做文學形式的革命。胡適認為「綜觀文學墮落之因,蓋可以「文勝質」一語包之。
  • 夏志清與胡適
    這「所有人」 其實也包括了胡適。因為校長胡適雖然主持正義而且堅持尊重考試和評審委員會的意見。但骨子裡他並不看好夏志清。而且胡適雖沒有目之為僥倖,但對夏志清的學殖和修養是懷疑的。因此,在決定賦予他出國留學資質並發放獎學金以後,卻在其他方面顯示出了對他的低估。這對剛剛遭受群起而攻和諷刺奚落的夏志清而言,仍然是個不小的刺激和心結。
  • 胡適與白話文
    胡適與白話文 胡適是五四白話文運動的倡導者與實踐者。
  • 學人遊記|陳劍:走近胡適——參觀胡適紀念館有感
    20世紀中國歷史,胡適是難以繞過去的人物。應當怎樣評價胡適先生呢?學者、政論家?新文化運動的主將、領導者?甚或是民國的「罪魁」,GCD的死敵?在20世紀下半葉,將近半個世紀,在中國大陸,胡適是被徹底否定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