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2002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社會調查理論與方法真題
課程代碼:00267
一、單項選擇題(在每小題的備選答案中選出一個正確的答案,並將正確答案的號碼填在題後的括號內。每小題1分,共10分)
1.條件關係分析( )
A.可以促進修正原解釋或發現新解釋
B.可以幫助確定自變量
C.是一種檢驗分析方法
D.是一種基本的預測手段
2.引入第三變量對兩變量關係進行檢驗的過程( )
A.叫做分析過程的系統化
B.是一種必須的檢驗過程
C.叫做分析的詳析化
D.又稱為主成分分析法
3.英國人類學大師馬林諾斯基於1914年至1921年前後三次在太平洋的突布蘭群島調查土著文化,寫出了《西太平洋的航海者》一書,這一調查方法屬於( )
A.問卷法
B.測驗法
C.訪問法
D.觀察法
4.現代測驗方法主要來源於( )
A.民意測驗
B.教育測驗
C.能力測驗
D.心理測驗
5.下列方法在評價領導能力方面準確性最強,並成為選拔領導重要依據的是( )
A.民意測驗
B.測驗法
C.社會計量法
D.量表法
6.當調查總體的個體信息不充分時,應採用非概率抽樣方法中的( )
A.偶遇抽樣
B.主觀抽樣
C.滾雪球抽樣
D.定額抽樣
7.信度是效度的( )
A.必要條件
B.充分條件
C.充分必要條件
D.無關對象
8.下列表達中對操作定義的主要作用作出正確揭示的是( )
A.它能從各種類型中抽象它們的共同屬性和特徵
B.它使抽象概念與經驗現象聯繫起來
C.它有助於對概念下抽象定義
D.它有助於對調查結論作主觀抽象
9.統計調查的作用和特點是多樣的。下列關於統計調查特點與作用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由於它針對少量樣本進行調查,因而可以獲得深入而詳細的信息
B.它可以了解具體的社會生活環境或行為過程
C.它適於了解「點」的情況,適於深入解剖一個單位或一個事件
D.適於概括一般情況,客觀地、精確地解釋社會現象
10.社會調查的起源可追溯到公元前數千年古埃及和古中國的( )
A.土地統計 B.人口統計
C.糧產統計 D.牲畜統計
二、多項選擇題(在每小題的備選答案中選出二個或二個以上正確的答案,並將正確答案的號碼填在題後的括號內。正確答案未選全或有選錯的,該小題無分。每小題1分,共10分)
11.理論分析的作用有( )
A.對統計分析的結果作出理論性說明和解釋
B.對研究假設進行檢驗和論證
C.由具體的、個別的經驗現象上升到抽象的、普遍的理性認識
D.對材料進行匯總
E.對已有的認識加以補充說明
12.詳析的一般程序有( )
A.確定兩變量間的關係類型
B.確定關係的真偽
C.將兩變量間關係具體化
D.尋找變量間的因果鏈條
E.檢查是否存在條件關係
13.下列屬於結構式觀察的特點的是( )
A.系統化
B.非系統化
C.標準化
D.定量化
E.定性化
14.民意測驗的局限性有( )
A.獲得的信息缺乏深度
B.難以作出深入的分析
C.理論解釋代表性較差
D.測驗的組織費時費力
E.應用領域的局限性大
15.多階段抽樣特別適用於( )
A.異質程度較高的調查對象
B.範圍大的調查對象
C.單位多的調查對象
D.情況複雜的調查對象
E.自然層次明顯的調查對象
16.總體性質主要指( )
A.總體的自然狀態
B.總體的大小
C.總體內個體的異質程度
D.總體空間分布特性
E.總體所處的社會環境
17.效度和信度的相互關係有( )
A.可信並有效
B.可信但無效
C.不可信但有效
D.不可信亦無效
E.可信與無效不能並存
18.社會調查研究概念的來源有( )
A.移植
B.比較
C.分類
D.吸收
E.計量
19.縱貫研究的優點是( )
A.能夠了解事物的變化過程
B.能夠對社會現象作動態分析
C.能夠確定各種因素的因果關係
D.能夠給出研究對象具體變化過程的全貌
E.調查結論的概括性程度很高
20.20世紀的二三十年代,我國社會科學工作者的調查涉及各個領域,出版了一批論著,其中較著名的有( )
A.陳達的《社會調查的嘗試》
B.李景漢的《北京無產階級的生活》
C.陶孟和的《北平生活費用之分析》
D.嚴景耀的《中國的犯罪問題與社會變遷的關係》
E.吳文藻的《中國社區研究計劃的商榷》
三、填空題(每小題1分,共10分)
21.由簡單歸納法、實驗法和統計方法所得出的因果判斷仍是一種______。
22.標準差又叫做______。
23.深度訪問一般是選擇個人生活歷史的某些方面向調查對象提問題,訪問是機動的或結構______的。
24.問卷通常分為自填問卷和______。
25.為了保證總體中每一個體進入樣本的機會完全相等,首先要保證______的充分性。
26.等距抽樣是以總體的隨機排列為前提的,如果總體的排列出現有規律分布時,就會使等距抽樣產生______,降低樣本的代表性。
27.我國的社會指標體系一般包括:社會條件、社會結構、______、社會秩序。
28.影響資料信度和效度的原因有調查者、測量工具、______、環境因素及其它偶然因素。
29.橫剖研究的優點是調查的面較大,未受______變化的影響,因而可供比較分析。
30.20世紀六七十年代開始,以現場觀察和主觀洞察為手段的______方法得到進一步發展。
四、判斷改錯題(判斷下列每小題的正誤。正確的在題後括號內打「√」;錯誤的打「×」,並改正劃線部分。每小題1分,共10分)
31.在研究報告中,關於研究的主要變量的說明屬於導言部分。( )
32.用觀察法、訪問法、問卷法所獲得的資料是第二手資料。( )
33.分類標誌可分為時間標誌和數量標誌。( )
34.在選擇訪問方法時,若研究的目的是驗證某種假設或要迅速獲得多數人的某種反應,一般應選擇結構式訪問。( )
35.篩選性問題一定在相倚問題之後。( )
36.抽樣調查是從研究對象的總體中選擇一部分代表加以調查研究,然後用所得的結果說明樣本特徵。( )
37.在許多情況下,很難直接獲得總體參數值,這時只能通過統計值來推算總體的參數值。( )
38.定序尺度和等級尺度的差別是在區分類別與等級的同時,能否確定變量之間的數量差別和間隔距離。( )
39.描述性調查研究一般是從假設入手,不是從理論入手。( )
40.馬克思主義認為,社會現象是在歷史過程中產生、運動和發展的。( )
五、名詞解釋題(每小題3分,共12分)
41.同質性
42.分層隨機抽樣
43.自變量
44.定性分析
六、簡答題(每小題6分,共18分)
45.社會調查研究的特點有哪些?
46.簡述個案研究的適用範圍。
47.簡述統計分析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