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客家美食,綜合了中原地帶和廣東嶺南文化的特色,很有風味

2020-12-20 歐陽聽生活

廣東的菜品實在多得很,在每個地方都有每個地方的特色,今天小編帶大家探一探客家得文化。對於廣東的客家文化,小編先跟大家簡單談一談歷史吧,其實在最初的時候,客家並不是廣東的原住居民,他們以前是生活在中原地區的,後來因為戰亂的一些原因,就有一部分人從中原地方遷徙到了南方,生活在廣東的北方一帶。

在廣東,大部分正宗的當地居民都是說粵語的,但是在廣東北方那一帶,比如梅州,河源那一帶,說的是客家話。大家都知道粵語和普通話是完全不同的,發音體系是完全不一樣的,但是客其實是基於普通話的基調,變化過來的。

客家有十分多的美食,綜合了中原地帶和廣東的嶺南文化的特色。例如小編就很愛吃的一道菜,客家釀豆腐,就很有風味!

「釀」是一個客家話的一個動詞,意思是放入餡料,所以釀豆腐顧名思義就是有肉餡的豆腐。在以前小舅吃過魚頭豆腐,紅燒豆腐,但當小編第一次看到裡面鑲著肉的豆腐,還是覺得很新奇的,而且還意外的覺得好吃呢!白白嫩嫩的豆腐,加上鮮美的肉餡,綜合起來真的是非常的棒哦!

小編聽當地的人說,最先的時候他們的習俗是包餃子,他們祖先在中原地區的時候,是用麵粉做餃子的,大家也都知道麵粉是用小麥做成的。但後來來到南方生活之後,因為嶺南地區大多產的都是大米,很少會有小麥,所以他們就用豆腐代替了麵粉,漸漸就發展成為客家釀豆腐這個美食啦!

自從吃過一次之後,小編就愛上了這道菜,也會經常在家自己學著做,可能並沒有很正宗,但是做出來也還是不錯的呢!

釀豆腐做起來也不是很難,就是用挑一些白白嫩嫩的豆腐,以小編的經驗來說吧,最好還是挑一些稍微老一點的豆腐,如果嫩豆腐的話太容易弄壞了。接著用小勺子在豆腐的中間挖一個小洞,將調好味道的一些肉末,蝦米,香菇呀,混合放進小洞裡。當然了,肉餡的調料也是很重要的,好不好吃肉餡的味道是功不可沒的,小編通常加一點生抽和鹽來調味,也不會放太多調料。

接著就很簡單了,平底鍋上抹一層油,然後就開煎了,在見到豆腐幾面變得微微焦黃的時候,然後就可以翻到有肉餡的那一面,再稍微煎一下就可以出鍋了。當然啦,對於像小編這種愛拍照的人,再撒上一點香蔥的話,就顯得非常的好看。在最後的時候可以用醬油,白糖,鹽調點醬汁,怕豆腐味道不夠可以澆上,就可以上桌啦!遠遠的聞起來就好香!

至於肉餡,也不是固定的。小編有時候會放一些豬肉糜,也有時候會發一些魚肉,吃起來都很鮮,本來豆腐比較鮮美,再加上這些醃製過的肉餡就吃起來的話,大大增加了它的口感,吃起來就很有嚼頭,還鮮美!

連小編這種不是很愛吃豆腐類製品的食物的人,都非常喜歡這道菜。雖然說是從餃子發展過來的,可是和餃子無論是口感還是味覺都是完全不一樣的!小編覺得如果有機會來廣東的小夥伴,一定要嘗一嘗這道地道的客家釀豆腐,真的十分的棒,一定不會讓大家失望的,尤其那些愛吃豆腐類食品的小夥伴就更應該嘗了,你們想吃嗎?

相關焦點

  • 大埔美食是「客家美食」的代表 還保留著中原風味(組圖)
    1000多年前,客家人的祖先從中原跨山涉水而來,來到南方並從此定居在大山中,1000多年來,他們在艱難的生活環境中,創造了獨具特色的美食,他們的鹽焗雞、釀豆腐和紅燒肉,已經走遍全球,成為最具客家特色的美食,而且,他們的美食文化,依然保留著點點滴滴中原的印記。
  • 嶺南人的客家特色文化,河源人在這裡把它唱出來
    客家山歌是中國民歌體裁中山歌類的一種,被稱為有《詩經》遺風的天籟之音。自唐代始,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客家山歌,源於古代中原,伴隨著客家先民的遷徙落戶廣東,是中原文化與廣東本土文化融合的結晶,歷經千年傳承、興盛不衰。
  • 來自客家美食,都給看餓了!
    又容納了南方的美食精華 造就了極具特色的客家飲食文化 // 客家釀豆腐 // 客家釀豆腐傳說源於北方的餃子 因嶺南地方少麥 思鄉的客家移民便以豆腐替代麵粉
  • 獨具風味的贛南客家美食
    獨具風味的贛南客家美食贛南客家飲食具有深厚濃鬱的文化底蘊與別具風味的地域特色,體現出客家人獨特的風土人情,這些都與贛南客家人的生活起居和精神文化息息相關。贛南是客家人較集中的聚居地,極具代表性。只有品味贛南客家美食,才能領略客家獨特的文化背景。遺存中原風韻,兼容土著特色任何飲食文化的產生,皆與該地域的環境密不可分,地域環境因素包括地形和氣候等因素。客家人是華夏族系中獨特的一支。
  • 走進河源,發現嶺南文化不一樣的客家特色!
    河源,是廣東一座不太出名的城市,有著濃鬱的客家風情,如翡翠般的華南最大的萬綠湖,蜿蜒的沿湖公路,溫泉,度假小鎮,客家美食,還有慢節奏的接地氣生活。
  • 歷史名城,廣東肇慶的特色風味美食
    是一座國家歷史名城,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是嶺南文化和廣府文化的發祥地之一,如果不親自到肇慶,別的地方很難吃到肇慶的美食。廣東肇慶裹蒸是一道傳統的糕點,當地人在過年過節的時候是必吃的食品,也完完全全地體現了肇慶裹蒸的傳統風味和裹蒸文化。裹蒸被人稱之為「茶點王」,也有人稱之為叫裹蒸粽。裹蒸的外觀雖然看上去像是一個粽子,但它與普通的粽子是完全的不一樣。
  • 客家飲食:不時不食、醫食同源
    不時不食,是中華民族悠久的傳統民俗,出自《論語•鄉黨第十》,大意指吃東西要應節氣,一招一式不能亂,從中原而來的客家人也一直秉承著這一傳統,並逐漸形成了獨具客家特色的飲食習慣。而苦筍則在其他地區較少端上餐桌,客家人將這一本來並不美味的食材烹飪得令人垂涎三尺。
  • 廣東客家之東江流派,餐桌上常見的美食,睹物思鄉
    客家圍屋廣東客家人依據當地的自然氣候和地理位置,製作出了大量的客家美食。我們稱之為「客家菜」。客家菜如同客家語一樣古老,是中華飲食文化重要組成部分 。廣東客家菜就地域劃分,有梅州流派、東江流派、北江流派。那麼廣東客家之東江流派,餐桌上常見的美食,有哪些呢?
  • 宗族、族群意識是嶺南文化的一個重要元素
    廣東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王傑告訴記者,廣東有三大文化板塊:嶺東的潮汕文化板塊、珠三角的廣府文化板塊、梅州的客家文化板塊。此外,粵西的高雷地區按語言歸屬分屬於客家、廣府和閩南等文化分支。  關於嶺南地區客家宗族文化特徵,廣西師範大學歷史文化與旅遊學院教授劉道超說,該文化隨著客家族群之產生、形成、播遷而成熟、發展,形成了自身特色,以宗祠、宗族組織、族產、族譜(包括族規、族法)「四輪驅動」為結構特徵。這四者有機結合,不可或缺,完整構成了客家宗族文化的架構,維護著客家族群之發展。
  • 舌尖上的梅州,盤點特色客家風味美食
    梅州,廣東省轄地級市,享有「廣東漢劇之鄉、廣東漢樂之鄉 、金柚之鄉」的美稱。梅州古稱「嘉應州」,是中國客家民系最後成熟的地域,也是全世界客家華僑的祖籍地和精神家園,素有「世界客都」之稱。梅州人對吃這方面算是挺有研究的,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一起品味一下梅州的特色美食。
  • 小小的客家釀豆腐,縈繞著客家人千年的「中原情結」
    有一道豆腐做成的菜,外酥裡嫩,濃鬱爽口,讓人垂涎欲滴。如果你到過客家菜館,對它肯定不會陌生,它就是客家釀豆腐。客家人獨具匠心地將清淡的豆腐與鹹香的肉餡結合在一起,製作成了這道美味佳餚,並成為了客家人逢年過節、宴請賓客時必備的一道招牌菜。然而,這道看似簡單的客家釀豆腐的背後,卻縈繞著客家人千年來的中原情結。
  • 廣東客家傳統美食文化代表性的五大美食,你都吃過幾種?
    客家的起源存在多種說法,主要的有客家中原說和客家混血說。客家中原說認為客家主體構成為來自中原的移民,而客家混血說則認為"客家共同體,是南遷漢人與閩粵贛三角地區的古越族移民混化以後產生的共同體。客家人在歷盡艱難險阻後,成片聚居於閩粵贛邊區。
  • 嶺南寫真:客家服飾傳承漢民族文化的「活化石」
    「活化石」  作者 楊草原 蔡欣欣 曾思蕾  「客家服飾是客家文化的重要象徵和載體,它承襲了漢代以來的中原文化,是漢民族優秀文化的『活化石』。」廣東梅州市收藏家協會副會長魏金華21日向中新社記者講述了客家服飾的文化內涵。  為迎接「國際博物館日」,「魏金華藏客家服飾展」正在此間的中國客家博物館展出,吸引著海內外前來參觀的遊客,也喚起了客家人的集體記憶。  客家服飾主要是指閩粵贛三地的客家人的傳統衣著,主要由大襟衫、大襠褲、頭巾等組成。
  • 醃面煮湯,客家釀豆腐、鹽焗雞,梅州還有哪些客家美食?
    剛到梅州時,便發現這裡跟想像中有很多不同,包括物價、人口構成以及最重要的美食的種類,跟廣東最發達的珠三角地區還是有很多不同。現在,我們一起來看看梅州不容錯過的那些特色美食:1、梅州醃面第一個介紹梅州醃面是因為它製作簡單,在個人心目中是最能代表梅州早餐的美食,通常都配上一碗湯,想想肚子都餓。
  • 客家特色美食「釀菜包」,做法和配方全分享,你也試試吧
    說到客家美食呢,相信不少吃過的朋友都會回味無窮,客家美食就像我們的客家語言一樣古老,在廣東與潮州菜、廣州菜一起合稱「三大菜系」,是中華飲食文化重要組成部分。客家菜餚風味的形成跟客家民系的形成是分不開的,客家菜保留著中原傳統的生活習俗特色,如今市面上比較出名的客家菜是各種釀菜,當然還有一些民間美食沒有被深度挖掘。比如這期的美食教程,天健美食坊要給大家分享的這道客家特色美食「釀菜包」。這個「釀菜包」是客家人的特色,用大葉菜(豬婆菜)包著做好的糯米飯,燉至熟透,然後將蘸醬吃,好吃又耐飽!
  • 客家十大名菜,你知道嗎?
    相傳是早以前長汀司前街有個鄭姓富戶,其家婦女為求多子,常在豬肚內逐層填入小狗和烏雞媛、白鴿、麻雀、野山參等清蒸服用。此後做為一種飲食療法,一直在富戶中流傳。清朝末年汀郡總鎮肖芝美興辦慶壽筵宴時,曾把「麒麟脫胎」列為首菜。九·炒豬大腸炒豬大腸是一道具有廣泛代表性的客家特色美食。
  • 還原客家味道,探索多元風味,惠州迎來首家七鮮超市
    京東旗下的七鮮超市此次進駐惠州,將「好吃、健康、高性價比」的美食生鮮商品帶給惠州市民,同時作為「線上+線下」全渠道美食生鮮超市,為消費者提供「即需即買」和「配送上門」的服務,可以有效填補惠州全渠道零售服務的空白,為周邊市民快節奏的生活提供便利,滿足他們對品質生活的追求。七鮮超市的出現將為惠州市民帶來新的消費體驗,營造更加多元的消費場景,也為這座極富包容性的嶺南名郡增添消費新氣象。
  • 原來東莞,才是廣東最被忽略的美食之城,保留著許多特色傳統飲食
    而且粵菜絕不單單只是某一菜系,在廣東的土地上,廣府、潮汕和客家三種風味融匯貫通又各具特色,坐實了大吃省的名頭。而最近熱播的美食紀錄片——《尋味東莞》,從另一個角度向大家展示了一直被誤解的東莞市。所有的嶺南味,東莞應有盡有東莞變身冷冰冰的工業城市不過幾十年,這座有1200多年建城歷史的城市,最初只是廣州之東一個盛產莞草的縣,東莞之名取自莞草,頗有田園風。東莞地處肥沃的珠江三角洲,市轄區內有山地、丘陵、江湖、海洋等多種地貌,是包羅萬象的嶺南水鄉,物產豐富。
  • 嶺南粵色丨客家,不以地域命名的民系,他們來自何方?
    而圍龍屋裡那一根根雕龍繪鳳的柱、梁、枋、門,門窗上飛禽走獸等栩栩如生的圖案,還有那一幅幅古意盎然的楹聯和對聯,充分體現了那些源自中原豪門的客家人「崇文重教」之文化傳統。所謂圍屋,就是自正堂向外一層層擴張的建築結構,每一層稱為一「圍」或一「圍龍」。一個圍字,傳神的將客家傳統禮制和倫理觀念生動表達。
  • 廣東一座有名的客家城市,大部分人是說客家話,是廣東客家大本營
    廣東是中國客家人最多的省份之一,客家人口超過2500萬,客家人在廣東分布是比較廣的,大部分城市都有客家人,不過,主要分布在廣東梅州、河源、惠州、韶關一帶。也許很多人不知道,就連移民城市深圳的原住民也是客家人,現在客家人也多,當然,肯定不是最多,廣東客家人最多的城市是梅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