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厥語詞典》國內四十年(1978—2017)研究綜述

2021-02-23 民族文化研究

 《突厥語詞典》國內四十年(1978—2017)研究綜述*

潘帥英

摘 要 1978年改革開放後,國內學者對《突厥語詞典》的研究經歷了維吾爾文全譯本出版前的初步積澱期、維吾爾文全譯本出版後的發展成熟期和漢文全譯本出版後的繁榮興盛期。從最初對作者和詞典的宏觀評介,發展到從語言學、文化學、歷史學、地理學、翻譯學等諸多學科的微觀研究,湧現出一批深入細緻進行系統研究的專家、學者,隨著時代的發展,計算統計技術、語料庫語言學、現代語言學理論被引入研究,甚至提出了多語種電子詞典設計的構想,高校中出現了不同學科的碩、博士專題學位論文。文章梳理了四十年來《突厥語詞典》的研究成果,以期今後的學者能夠吸收借鑑,及時更新研究方法,拓寬研究思路,對譯本進行文本翻譯批評,為譯本的重譯提供建設性的學術意見。

關鍵詞 突厥語詞典 國內四十年 研究綜述

《突厥語詞典》是我國喀什維吾爾族突厥語文學家麻赫穆德·喀什噶裡於公元11世紀編撰的用阿拉伯語注釋突厥語詞的百科全書式巨著,是我國最早也是最大的一部少數民族語文辭書。庫來西·塔依爾曾撰文詳細介紹了國外有關《突厥語詞典》的研究情況。國內學者的研究情況,尤其是1978年改革開放後的研究成果,還有待梳理和總結,了解國內學者的整體研究情況和研究趨勢,可以為今後國內學者的研究提供方法論意義上的借鑑,還可以窺視專題研究領域中尚待開拓和挖掘的空間。

國內漢族學者對《突厥語詞典》及其作者較早進行評介的是胡振華、耿世民(1963)的《〈突厥大辭典〉及其作者》,文章詳細地介紹了作者麻赫穆德·喀什噶裡的生平、教育背景、成書的社會原因、國外版本、基本內容、科學價值及詩歌和諺語文學片斷的分析等諸項內容。文章結尾提出「《突厥語大辭典》是一部珍貴的文獻,儘快將之翻譯出版將是一項重要的工作,殷切盼望能早日見到漢文譯本,以供各方面的研究工作者使用」。

一、1978年改革開放後至現代維吾爾文版出版前的

初步積澱期(1978—1981年)

1978年秋,在天津召開的「第一次全國史學規劃會議」,提出把《福樂智慧》和《突厥語詞典》譯成現代維吾爾文和漢文,並編寫進維吾爾族歷史,將出版事宜正式列入全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規劃。隨後新疆社會科學院主持和組織了以新疆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民族研究所(即現在的歷史研究所)的科研人員為主,有關單位的專家學者參加的《突厥語詞典》翻譯出版課題組——維吾爾文組和漢文組,並幾乎同時開展工作。國內學者的研究也相繼開展,積累了研究初期的經驗和成果。這一時期的研究主要分為以下幾類情況:

1. 選編入大學教材。1978年7月,中央民族學院少數民族語文系編寫《古代突厥文獻選讀》時將《突厥語詞典》作為重要的古突厥語文獻選入第三分冊進行講授,確立了《突厥語詞典》在維吾爾古典文學史中的地位;隨後,1979年5月12日、18日伊布拉音·穆提義在新疆文聯舉辦的《文學講座》上發表《關於古維吾爾語和維吾爾古典文學》講話,將《突厥語詞典》作為維吾爾古典文學中的經典著作介紹給文聯各界,確立了其文學地位。

2. 有關《突厥語詞典》及其作者的介紹文章。如:張廣達(1978)的《關於馬合木·喀什噶裡的〈突厥語詞彙〉與見於此書的圓形地圖(上)》,阿吉·牙庫夫(1980)的《偉大的突厥學家麻赫穆德·喀什噶裡》,阿吉·努爾阿吉(1980)的《關於11世紀維吾爾族學者、語言學家麻·喀什噶裡的〈突厥語詞典〉》,李增祥、李經緯(1980)的《〈突厥語詞典〉及其研究情況》。這些文章肯定了麻赫穆德·喀什噶裡是我國11世紀偉大的突厥學家,是維吾爾族的偉大學者、語言學家的學術地位,介紹了其編撰的《突厥語詞典》的相關內容及其研究情況。

3. 有關《突厥語詞典》語言、文學片段的研究。如:陳宗振(1980)的《〈突厥語詞典〉中的諺語》將其中的諺語歸類分析並和現代維吾爾語中的諺語進行比較,認為有些諺語仍保留在現代維吾爾語的口語表達中。阿不都秀庫爾、赫關中(1979)出版了《〈突厥語辭典〉詩歌諺語選譯》。另外,還有比較語言學方面的研究,如:尼合邁德·蒙加尼(1981,1982)的《〈突厥語詞典〉與現代哈薩克語言的關係》認為《突厥語詞典》是研究突厥語族語言歷史上詞彙、語音、語法、語言史及其發展規律的重要文獻,同樣也是研究哈薩克語音和語言發展規律的文獻。

1978—1980年這三年是研究的初步積澱期,國內學者開始介紹《突厥語詞典》及其作者的相關內容。首先從語言學、比較語言學的視角研究《突厥語詞典》中的語言和語法,進而關注到《突厥語詞典》中的詩歌、諺語等文學片段,並嘗試選取部分詩歌、諺語進行翻譯。

二、現代維吾爾文譯本出版後《突厥語詞典》研究的

發展成熟期(1981—2002年)

1981年、1983年、1984年新疆人民出版社先後出版了《突厥語詞典》現代維吾爾文版的一至三卷,每卷的印量為1萬冊,三卷共3萬冊。第一卷的前頁上附有譯審小組所題的「著名的維吾爾學者麻赫穆德·喀什噶裡及其《突厥語詞典》」的長篇緒論。在《關於〈突厥語詞典〉維吾爾語譯文的說明》中,譯者從15個方面就校勘、轉寫、翻譯和注釋等原則做了詳細說明。譯者指出該譯本主要依據伯西姆·阿塔拉依出版的抄本影印本為藍本,同時充分參考並吸收了土耳其文譯本和烏茲別克文譯本的長處,並指出了兩個譯本中存在的某些嚴重不足。(楊東宇 2006)

隨著現代維吾爾文譯本的出現,學界對《突厥語詞典》的研究成果頗多,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相關介紹、考證及綜述研究

如:伊布拉音·穆提義(1981)的《哈喀尼耶語及其在維吾爾語言史上的地位——為〈突厥語詞典〉的出版而作》不僅涉及綜述性信息,還是一篇專門論述哈喀尼耶語在維吾爾語言史上地位的語言學專題研究論文。其他的評介文章還有伊敏·吐爾遜(1981)的《偉大學者的優秀著作——為〈突厥語詞典〉的出版而作》,巴吾東·哈德爾(1982)的《百科全書與〈突厥語詞典〉》。伴隨著維吾爾文版的翻譯工作,相關人員還開展了針對作者和作者陵墓的考證研究,如M.斯迪克(1983a,1983b)的《艾孜來提·毛拉姆就是麻赫穆德·喀什噶裡》《麻赫穆德·喀什噶裡陵墓考察報告》。此外,著名新疆史地專家魏良弢撰文呼籲把喀喇汗朝寫進中國通史,耿世民對哈喇汗朝歷史進行了簡述,陳宗振把《突厥語詞典》中與突厥、回鶻史地及民俗研究有關的資料翻譯成了漢語。

2. 相關專題研究論文

語言學方面的論文有吾鐵庫爾著,李雍譯(1981)的《古代維吾爾文學語言的形成及其發展》,米爾蘇裡唐·烏斯曼著,校仲彝譯(1982)的《麻赫穆德·喀什噶裡及其〈突厥語詞典〉中所敘述的文學語言》。這兩篇文章談論了古代維吾爾文學語言的形成和發展過程,肯定了麻赫穆德·喀什噶裡在突厥語比較語言學方面做出的貢獻,分析了古突厥語與現代維吾爾語的關係及研究意義。文學方面的論文有阿不都克裡木·熱合曼著,李雍譯(1983)的《談〈突厥語辭典〉中所引詩歌的哲學價值》,文中指出《突厥語詞典》所引詩歌鮮明地反映了維吾爾人民的倫理道德觀、理智、科學主題和聲討冥頑的封建社會的唯物主義思想的傳統哲學觀。

3. 第三卷現代維吾爾文譯本出版後呈現出諸多學科進行系列專題研究的多維態勢

(1) 趙明鳴從語言學角度進行了專題研究,對《突厥語詞典》研究做出了突出貢獻,其撰寫的專著《〈突厥語詞典〉語言研究》(2001)是國內第一部關於《突厥語詞典》研究的語言學專著,具有極高的學術價值。趙明鳴還發表了系列語言學專題研究論文,如:《〈突厥語詞典〉的基本元音系統及其元音和諧研究》(1997)、《從〈突厥語詞典〉看維吾爾語輔音的變化——以與突厥語族其他語言比較為例》(1998)、《〈突厥語詞典〉中的一種賓格附加成 分 -I 考》(1999a)、《〈突厥語詞典〉動詞態範疇研究》(1999b)、《〈突厥語詞典〉動詞反身態研究》(1999c)等,這些文章從語音、語法、語言等不同層面對《突厥語詞典》進行了語言學方面的研究,呈現出深入細緻的系列專題研究的態勢。

語言學方面的研究在研究方法上較之以前也有了突破,如張鐵山發表的系列論文,《〈突厥語詞典〉詞彙統計研究》(1997a)介紹了運用計算機及各種軟體對《突厥語詞典》進行詞彙統計研究的方法,此外,還有《〈突厥語詞典〉名詞構詞附加成分統計研究》(1997b)、《〈突厥語詞典〉動詞構詞附加成分電腦統計分析》(1998)等。

(2) 校仲彝的翻譯專題研究系列論文。作為漢文譯本主要譯者之一的校仲彝非常關注詞典漢文譯名尚不統一的問題,在《略談〈突厥語詞典〉及其研究中的幾個問題——兼談詞典漢文譯名的確定》(1985)、《再談〈突厥語詞典〉漢文譯名的確定》(2000)這兩篇文章中作者稽考《突厥語詞典》原阿拉伯文名稱Dīwān Luγāt at-Turk的含義,並參考國內外已經正式出版的幾種譯本,提出了自己對該書漢文譯名的看法。認為書名的意思應當是《突厥語言彙編》《突厥方言集》《突厥語彙編》《突厥方言彙編》等,並無「大」的含義,應當首先考慮使用《突厥語詞典》作為譯名。

此外,漢譯本譯審李經維(1999)的《〈突厥語詞典〉漢譯問題例釋——〈突厥語詞典〉漢譯稿校讀筆記之一》指出,根據現代維吾爾語譯本漢譯《突厥語詞典》時,不能照搬現代維吾爾語詞典的現成解釋,而要考查所譯詞詞義演變的歷史情況,把所譯詞在詞典編纂時的語義翻譯出來。李樹森(1998)《〈突厥語詞典〉詮釋四題》認為,歷史文獻的翻譯,既要考慮到語音、文字符號的移就轉寫等問題,亦要顧及史實信息的傳遞效果。

(3) 鄧浩從文化視角開展了深入細緻的研究,發表的系列論文有《從〈突厥語詞典〉看喀拉汗王朝的物質文化》(1996)、《從〈突厥語詞典〉看古代維吾爾族的遊藝民俗文化》(1995a)、《從〈突厥語詞典〉看古代維吾爾族的服飾文化》(1997)、《從〈突厥語大詞典〉看古代維吾爾族的飲食文化》(1994)、《從〈突厥語大詞典〉看回鶻的畜牧文化》(1995b)等。

(4) 牛汝辰從地理學角度進行了研究,發表的論文有《〈突厥語詞典〉的地理學價值》(1985a)、《〈突厥語詞典〉第一卷新疆地名譯註》(1985b)、《〈突厥語詞典〉第三捲地名譯釋》(1990)等。

(5) 錢伯泉從史詩考證視角進行研究,發表的論文有《木桿可汗南徵吐谷渾:〈突厥語詞典〉史詩考實之一》(1990)、《同俄特勤之死——〈突厥語詞典〉史詩考實之二》(1991)等。

這一時期還出現了相關論著,除了趙明鳴的《〈突厥語詞典〉語言研究》之外,還有郎櫻(1986)的《〈突厥語詞典〉與民間文學》,M.祖農、A.吾買爾(1985)合編的《麻赫穆德·喀什噶裡》(論文集)(維吾爾文)。此外,還召開了相關的專題學術研討會。如:1996年11月27日至29日,中國突厥語研究會第八次學術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的主題是「《突厥語詞典》研究」,50多位學者參加了此次會議,收到論文近50篇;2000年10月11日至13日,首屆「中國《突厥語大詞典》學術研討會」在烏魯木齊召開,來自全國的130位學者參加了此次會議,共收到論文70餘篇,論文內容涉及語言文學、歷史地理、民族宗教及社會生活諸多領域。

總之,現代維吾爾文譯本出版後掀起了國內學者的研究熱潮,研究趨勢呈現出由最初的綜述性評介到語言學、文學、史學等專題研究再到第三卷出版後呈現部分專家學者開始進入某一專題領域展開深入細緻的系列研究的趨勢。綜述性本體評介文章中增加了對作者出生地、教育背景、晚年生活、陵墓的實地考證研究,伴隨著學術研討會的召開呈現出語言學、文化學、地理學、歷史學等諸學科的多維研究態勢,對《突厥語詞典》的研究進入了發展成熟期。

三、《突厥語詞典》漢譯本出版後的研究繁榮興盛期(2002年—2017年)

2002年,《突厥語詞典》(漢文版,三卷本)由民族出版社出版發行,每卷印量為3千冊,三卷共9千冊。(塔伊爾江·穆罕默德 2009)漢譯本第一卷的首頁上有課題組所寫的「漢譯本序」,第三卷末頁上有新疆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寫的「後記」。漢文版的出版發行為不懂維吾爾語的漢族學者進行研究提供了便利,拓寬了研究者的範圍,國內學界形成了全方位、多角度、綜合性和專題化交叉進行的新研究格局,並湧現了眾多相關專題研究的著作、譯著和碩、博士學位論文。

1. 作者研究。與前期的研究相比,內容更加細緻,進一步考證作者的身份和生平,肯定作者在辭書編撰和歷史語言學方面的貢獻,頌揚作者的民族情結和愛國情懷。如:玉買爾·烏斯滿·西帕依(2005)的《麻赫穆德·喀什噶裡家譜初考》,買買提·夏吾東(2005)的《麻赫穆德·喀什噶裡是編輯的祖師》,校仲彝(2005)的《論麻赫穆德·喀什噶裡的民族情結》。陳保亞(2006)的《穆罕默德·喀什噶裡在歷史語言學上的兩個貢獻——紀念穆罕默德·喀什噶裡誕辰1000周年》一文指出:「穆罕默德·喀什噶裡在《突厥語大詞典》中比19世紀的歷史比較語言學家更早地討論了方言或親屬語言間的語音對應現象。」

2. 綜述性研究。涵蓋的內容更加廣泛,如塔伊爾江·穆罕默德(2004)的《〈突厥語大詞典〉及其作者麻赫穆德·喀什噶裡》全面系統地概述了《突厥語詞典》產生的歷史背景、重要學術價值、作者生平、詞典的編纂過程及其在國內外的翻譯出版諸項內容。庫來西·塔依爾(2002)的《國外有關〈突厥語大詞典〉研究情況綜述》全面系統地介紹了《突厥語大詞典》在土耳其、蘇聯、德國、法國、美國、日本等國的翻譯及研究情況。此外,李寧(2002)所著的《維吾爾族(西域)典籍翻譯研究》一書第六章概述了《〈突厥語大詞典〉》的國內外翻譯情況。

3. 語言學方面的微觀細緻研究及新趨勢。

(1) 詞彙方面。如:海拉提·阿部都熱合曼·奧孜哈爾(1998)的《〈突厥語大詞典〉中有關動物的詞彙》、楊東宇(2010)的《〈突厥語大詞典〉中詞彙及其醫學與相關詞彙的數量》等。

(2) 借詞研究。如:陳宗振(2014)的《〈突厥語大詞典〉中的中古漢語借詞》,阿布裡克木·亞森,阿地力·哈斯木(2006)的《〈突厥語大詞典〉等文獻中的粟特語借詞》,阿布裡克木·亞森(2006)的《〈突厥語大詞典〉等文獻中的梵語借詞》等。

(3) 運用現代語言學理論進行分析研究。如:胡瀟元(2012)的《論麻赫默德·喀什噶裡的語言觀》以哲學和語言學視域為研究切入點,梳理了作者的「工具論」語言觀。這是一篇運用現代語言學理論研究詞典中語言現象的論文,視角新穎獨特,打破了常規的語言研究方法,為詞典的語言學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視角。

(4) 多語種電子詞典構想。如:買合木提·買買提,吐爾根·依布拉音和艾山·吾買爾(2009)合著的《「突厥語大詞典」電子詞典的設計與實現》中提出了多語種電子詞典的設計和構建技術,介紹了多語種(維吾爾語、土耳其語、漢語、英語)《突厥語詞典》電子版的總體結構、功能、資料庫設計、查找算法、系統運行機制及進一步改進系統的一些設想。

4. 翻譯研究及翻譯批評。漢譯本出版後,出現了針對譯本的翻譯批評文章。陳宗振發表了系列文章,如《關於〈突厥語大詞典〉漢文譯本音標和漢字的一些問題》(2010)、《關於〈突厥語大詞典〉漢文譯本對古突厥語的理解問題》(2009a)、《關於〈突厥語大詞典〉漢文譯本的翻譯質量問題》(2009b)等。文章分別指出了漢文譯本中專名譯名不一致、譯文前後缺乏照應、漏譯和譯文用詞的一些問題,古突厥語音標和漢字的一些問題及譯者可能存在的一些對古突厥語詞的理解問題,對漢譯本中出現的種種問題導致的譯本質量問題提出了批評。許多會的兩篇文章《關於〈突厥語大詞典〉漢字譯寫偏誤研究》(2015)、《關於〈突厥語大詞典〉漢文本中專名譯名漢字譯寫不一致問題》(2016)繼陳宗振之後進一步補充說明了漢譯本中漢字譯寫錯誤和專名漢字譯寫不一致的問題。李樹輝(2007)的《〈突厥語大詞典〉中qonaq的指謂與漢譯》一文指出,「從事歷史文獻的翻譯,既需要熟練掌握有關的語言知識,更應具備相應的歷史知識和文化背景知識」。

5. 學術研討會的召開。2005年10月4日在喀什召開了「紀念《突厥語大詞典》作者麻赫穆德·喀什噶裡誕辰千周年學術研討會」,150餘位專家學者參加了此次研討會,提交論文162篇。從語言學、天文學、歷史學、文學和邏輯學等領域全面評價了這部巨著的學術價值及作者的學術精神和民族責任感。學術研討會召開後的第二年即2006年,校仲彝主編的《〈突厥語詞典〉研究論文集》由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選編收錄了國內公開刊物和該學術研討會上發表的專題研究論文。2008年11月24日至26日,「麻赫穆德·喀什噶裡國際學術研討會」在北京召開,來自不同國家的120餘名專家學者出席,共收到論文120餘篇。2008年12月15日,新疆大學人文學院召開了「紀念麻赫穆德·喀什噶裡誕辰一千周年學術研討會」,20多位專家學者在大會上宣讀了論文。

6. 碩、博士專題研究學位論文。自2005年以來已有18篇相關專題學位論文,其中博士學位論文1篇,碩士學位論文17篇。新疆大學7篇,西北大學4篇,陝西師範大學2篇、新疆師範大學2篇,蘭州大學1篇,中央民族大學1篇,喀什師範學院1篇。從研究的地域來看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區的高校和研究少數民族語言文學的民族高校或綜合院校,涉及的學科專業有民族學、少數民族語言文學、新疆民族史、維吾爾語言與雙語翻譯、維吾爾語言文學、突厥語、新疆少數民族民間文學、體育教育訓練學等,呈現出如下的一些特點和趨勢:

(1) 同一導師指導下撰寫系列專題研究學位論文。如陝西師範大學劉戈教授指導下的2篇醫學研究論文:李虹(2006)的碩士學位論文《〈突厥語大詞典〉中的醫學問題的探討》,楊東宇(2006)的博士學位論文《〈突厥語大詞典〉中的醫學及相關詞彙》。西北大學王德懷教授指導下的4篇論文:其中有3篇關於詞彙學,祖木來提·阿布力克木(2007)的《〈突厥語大辭典〉詞彙分析》,再納汗(2008)的《〈突厥語大詞典〉生藥詞彙的演變研究》,胡馬爾·尼亞孜(2013)的《〈突厥語大詞典〉基本動詞的詞義研究》;有1篇關於諺語,譚婧霞(2009)的《〈突厥語大詞典〉諺語之語義研究》。新疆大學阿布裡克木·亞森教授指導下的3篇論文:阿布都木臺力甫·艾尼瓦爾(2007)的《〈突厥語大詞典〉漢文版出現的一些拼寫錯誤的分析》,熱依漢古麗·阿卜力孜(2013)的《〈突厥語大詞典〉裡所提到的諸部落及其語言特點》,阿曼古麗·賽提尼亞孜(2015)的《喀喇汗王朝時期文獻中的外來詞彙研究》。新疆大學莊淑萍教授指導下的2篇詞彙學研究論文:阿布都克力木·阿布力孜(2011)的《〈突厥語大詞典〉之軍事詞語研究》,古再麗努爾·玉素甫(2012)的《有關〈突厥語大詞典〉中的醫學詞彙研究》。

這幾篇學位論文主要是語言學方面的研究,詞彙學方面涉及醫學詞彙、軍事詞彙、生藥詞彙等不同領域的詞彙研究、外來詞彙研究;語義學方面涉及動詞詞義、諺語語義研究;翻譯方面涉及的主要是漢文版出現的一些拼寫錯誤分析、校勘式譯本研究、醫學詞彙的翻譯方法研究和喀喇汗王朝時期的翻譯活動介紹;此外還涉及部落語特點。

(2) 多學科、多視角專題研究趨勢。除了語言學的研究外,還涉及史學、文化學、文學、詞典學、體育學等其他學科。如:何爽(2013)的《喀喇汗王朝輿地觀研究》探討了喀喇汗王朝輿地觀及其中心世界,以全局性的視角來探討喀喇汗王朝輿地思想及其形成。張健(2008)的《試論〈突厥語大詞典〉的史料價值》通過詞典所載突厥史料的詞條及釋文,論述了詞典的史料價值。阿依努爾·買買提(2016)的《〈突厥語大辭典〉中的有關服飾文化的術語》對詞典中的服飾用語從服飾術語、服飾加工和製作相關用語、禮儀服飾用語及服飾禁忌等方面進行分類整理,並勾勒出11世紀詞典問世前後的服飾特點。努爾阿拉努·米吉提(2009)的《〈突厥語大詞典〉中的文學片段研究》從文學的角度對詞典中的文學片段按體裁、題材及文學性質進行分類並闡釋其內容和藝術方面的各種特點,討論了文學片斷的學術價值。閆曉林(2014)的《11世紀喀喇汗王朝突厥語民族體育研究——以〈突厥語大詞典〉和〈福樂智慧〉為例》就兩部巨著中大量關於體育的字、詞、詩句按照內容分門別類地做了系統的歸納與分析,試圖窺探11世紀喀喇汗王朝突厥語民族體育的發展概況。克力木汗·庫爾班(2016)的《〈突厥語大辭典〉與〈維吾爾語詳解詞典〉中共有動詞比較研究》以《突厥語大辭典》和《維吾爾語詳解詞典》共有的動詞作為主要研究對象,從語義學(保持詞義、詞義擴大、詞義縮小和詞義遷移等語義現象)角度對比分析兩部詞典中的動詞。

(3) 結合現代科學應用技術進行研究,現代應用語言學領域的新技術開始運用到詞典研究中。如馬依絲古麗·烏蘇音(2007)的《對〈突厥語大詞典〉中部分靜詞的語義分析》運用計算語言學與語料庫語言學的先進方法,對詞典所包含的詞條進行了統計分析,同時從意義方面將詞典裡的部分詞與現代維吾爾語中的部分詞進行了對比研究。

7. 研究專著或譯著。許克裡·哈魯克·阿卡林(shükrü xaluk akalin)著,劉釗譯成漢文、艾爾肯·阿熱孜譯成維吾爾文的《千年前、千年後——麻赫穆德·喀什噶裡與〈突厥語詞典〉》於2009年由民族出版社出版。日夏提·蓋起著,吐爾遜納依·沙克木編譯的《從〈突厥語大詞典〉看喀喇汗王朝的社會狀況》(維吾爾文)於2010年12月由民族出版社出版,從詞典中提到的詞彙、詩集還原當時的社會生活,有助於了解當時的生活習俗和社會狀況。吾買爾·毛拉(2011)著《〈突厥語大詞典〉在地理研究領域的重要學術價值》(維吾爾文)2011年11月由新疆大學出版社出版。楊東宇(2014)在博士論文的基礎上修改後出版了專著《〈突厥語大詞典〉中的醫學及相關詞彙》。阿布都海米提·吾尼克巴依(2017)所著《〈突厥語大詞典〉歌謠與哈薩克民間歌謠比較研究》(哈薩克文)於2017年由民族出版社出版,用三章七節的篇幅比較詳細地闡述了《突厥語大詞典》歌謠研究的重要性、內容、藝術特徵等,同時還通過對《突厥語大詞典》中的歌謠與哈薩克族民間詩歌的對比,尋找兩者的相似之處及兩者的「親屬」關係。

綜上所述,自1978年開展《突厥語詞典》的翻譯工作以來,國內學者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研究,涉及語言學、文學、文化學、地理學、歷史學、翻譯學、體育學等諸多學科和領域,這是《突厥語詞典》具有重大研究價值和學術意義的明證。《突厥語詞典》作為研究中亞突厥語族各民族社會、文化、歷史和人種志的唯一珍貴文獻資源,其學術價值已遠超作者麻赫穆德·喀什噶裡編纂時用阿拉伯語注釋突厥語詞的詞典價值,而成為具有文化人類學綜合研究價值的重要文獻。現代維吾爾文全譯本和漢文全譯本的相繼出版為國內學者進行研究提供了便利,呈現出多學科、全方位、綜合性和專題化交叉進行的研究格局。進入21世紀後,傳統的語言學領域引入了新的理論研究方法,拓寬了學科的研究思路,隨著計算統計技術在研究中的應用和多語種電子詞典構建技術的設想,預示了詞典今後的發展趨勢。相對於國際「突厥語詞典學」的整體研究情況,國內學者的研究借鑑吸收國際研究成果的極少,翻譯視角的研究中對維吾爾文譯本,尤其是漢文譯本質量的翻譯批評尤其引人深思。2017年11月,作為漢譯本主譯之一的校仲彝研究員申報的「《突厥語詞典》翻譯與考訂」國家社科重大項目成功立項,這為漢譯本的重譯提供了良好的契機,這些翻譯批評類文章為漢譯本的重譯提供了非常寶貴的文本批評意見,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如何用漢語把中華民族的優秀典籍《突厥語詞典》中的文化精華通過翻譯呈現在重譯本中,這是機遇也是挑戰。目前,《突厥語詞典》已有土耳其文、烏茲別克文、哈薩克文、波斯文、維吾爾文、英文、漢文、俄文、亞塞拜然文共9個不同語種的全譯本,相對而言,多數學者認為英譯本是最好或較好的譯本,因此,如何通過重譯提高漢譯本的質量,擁有在國際「突厥語詞典學」中的話語權是重譯者需要考慮的關鍵問題。希望國內學者能夠更多地從翻譯學的視角,對國內的維吾爾文譯本和漢文譯本展開進一步的翻譯批評研究,吸收借鑑國外的研究成果,為漢文譯本的重譯提供有價值的學術意見。

參考文獻

1. 阿不都克裡木·熱合曼著,李雍譯.談《突厥語辭典》中所引詩歌的哲學價值.新疆大學學報,1983(3).

2. 阿布都克力木·阿布力孜.《突厥語大詞典》之軍事詞語研究.新疆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

3. 阿布都海米提·吾尼克巴依.《突厥語大詞典》歌謠與哈薩克民間歌謠比較研究(哈薩克文).北京:民族出版社,2017.

4. 阿不都秀庫爾,赫關中.《突厥語辭典》詩歌諺語選譯.新疆文藝,1979(5).

5. 阿布都木臺力甫·艾尼瓦爾.《突厥語大詞典》漢文版出現的一些拼寫錯誤的分析.新疆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2007.

6. 阿布裡克木·亞森,阿地力·哈斯木.《突厥語大詞典》等文獻中的粟特語借詞.西域研究,2006(3).

7. 阿布裡克木·亞森.《突厥語大詞典》等文獻中的梵語借詞.新疆大學學報,2006(6).

8. 阿吉·努爾阿吉.關於11世紀維吾爾族學者、語言學家麻·喀什噶裡的《突厥語詞典》.圖書評介,1980(1).

9. 阿吉·牙庫夫.偉大的突厥學家麻赫穆德·喀什噶裡.新疆大學學報(維吾爾文),1980(1).

10. 阿曼古麗·賽提尼亞孜.喀喇汗王朝時期文獻中的外來詞彙研究.新疆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5.

11. 阿依努爾·買買提.《突厥語大辭典》中的有關服飾文化的術語.新疆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6.

12. 巴吾東·哈德爾.百科全書與《突厥語詞典》.語言與翻譯(維吾爾文),1982(1).

13. 陳保亞.穆罕默德·喀什噶裡在歷史語言學上的兩個貢獻——紀念穆罕默德·喀什噶裡誕辰1000周年.新疆大學學報,2006(4).

14. 陳宗振.《突厥語詞典》中的諺語.民族語文,1980(4).

15. 陳宗振.關於《突厥語大詞典》漢文譯本的翻譯質量問題.民族翻譯,2009a(2).

16. 陳宗振.關於《突厥語大詞典》漢文譯本對古突厥語的理解問題.民族翻譯,2009b(4).

17. 陳宗振.關於《突厥語大詞典》漢文譯本音標和漢字的一些問題.民族翻譯,2010(2).

18. 陳宗振.《突厥語大詞典》中的中古漢語借詞.民族語文,2014(1).

19. 鄧浩.從《突厥語大詞典》看古代維吾爾族的飲食文化.西北民族研究,1994(2).

20. 鄧浩.從《突厥語詞典》看古代維吾爾族的遊藝民俗文化.語言與翻譯,1995a(1).

21. 鄧浩.從《突厥語大詞典》看回鶻的畜牧文化.敦煌研究.1995b(1).

22. 鄧浩.從《突厥語詞典》看喀拉汗王朝的物質文化.西北史地,1996(4).

23. 鄧浩.從《突厥語詞典》看古代維吾爾族的服飾文化.民族研究,1997(2).

24. 古再麗努爾·玉素甫.有關《突厥語大詞典》中的醫學詞彙研究.新疆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

25. 海拉提·阿部都熱合曼·奧孜哈爾.《突厥語大詞典》中有關動物的詞彙.新疆社會科學信息,1998(5).

26. 何爽.喀喇汗王朝輿地觀研究.新疆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

27. 胡馬爾·尼亞孜.《突厥語大詞典》基本動詞的詞義研究.西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

28. 胡瀟元.論麻赫默德·喀什噶裡的語言觀.新疆師範大學學報,2012(6).

29. 胡振華,耿世民.《突厥語大辭典》及其作者.新疆文學,1963(5).

30. 克力木汗·庫爾班.《突厥語大辭典》與《維吾爾語詳解詞典》中共有動詞比較研究.中央民族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6.

31. 庫來西·塔依爾.國外有關《突厥語大詞典》研究情況綜述.西域研究,2002(3).

32. 郎櫻.《突厥語詞典》與民間文學.∥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會上海分會.民間文藝季刊(第2輯),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6.

33. 李虹.《突厥語大詞典》中的醫學問題的探討.陝西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

34. 李經維.《突厥語詞典》漢譯問題例釋——《突厥語詞典》漢譯稿校讀筆記之一.喀什師範學院學報,1999(3).

35. 李寧.維吾爾族(西域)典籍翻譯研究.大連:大連海事大學出版社,2016:165-175.

36. 李樹輝.《突厥語大詞典》中qonaq的指謂與漢譯.語言與翻譯,2007(2).

37. 李樹森.《突厥語大詞典》詮釋四題.喀什師範學院學報,1998(3).

38. 李增祥,李經緯.《突厥語詞典》及其研究情況.圖書評介,1980(4).

39. 麻赫穆德·喀什噶裡.突厥語詞典(維吾爾文版)(一—三卷).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1981,1983,1984.

40. 麻赫穆德·喀什噶裡.突厥語詞典(漢文版)(三卷本).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

41. 馬依絲古麗·烏蘇音.對《突厥語大詞典》中部分靜詞的語義分析.新疆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

42. 買合木提·買買提,吐爾根·依布拉音,艾山·吾買爾.「突厥語大詞典」電子詞典的設計與實現.電腦知識與技術,2009(10).

43. 買買提·夏吾東.麻赫穆德·喀什噶裡是編輯的祖師.∥「麻赫穆德·喀什噶裡誕辰千年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2005年10月.

44. 米爾蘇裡唐·烏斯曼著,校仲彝譯.麻赫穆德·喀什噶裡及其《突厥語詞典》中所敘述的文學語言.∥「新疆社會科學院首屆學術研討會」論文,1982年10月.

45. 尼合邁德·蒙加尼,校仲彝譯.《突厥語詞典》與現代哈薩克語言的關係.新疆社會科學,1981年創刊號、1982年第1期連載.

46. 牛汝辰.《突厥語詞典》的地理學價值.辭書研究,1985a(1).

47. 牛汝辰.《突厥語詞典》第一卷新疆地名譯註.新疆地名通訊,1985b(3).

48. 牛汝辰.《突厥語詞典》第三捲地名譯,西北史地,1990(2).

49. 努爾阿拉努·米吉提.《突厥語大詞典》中的文學片段研究.喀什師範學院碩士學位論文,2009.

50. 錢伯泉.木桿可汗南徵吐谷渾:《突厥語詞典》史詩考實之一.新疆社科論壇,1990(2).

51. 錢伯泉.同俄特勤之死——《突厥語詞典》史詩考實之二.新疆社會科學論壇,1991(1).

52. 熱依漢古麗·阿卜力孜.《突厥語大詞典》裡所提到的諸部落及其語言特點.新疆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

53. 塔伊爾江·穆罕默德.《突厥語大詞典》及其作者麻赫穆德·喀什噶裡.新疆社會科學,2004(1).

54. 塔伊爾江·穆罕默德.《突厥語大詞典》在中國的翻譯出版情況.新疆社科論壇,2009(3).

55. 譚婧霞.《突厥語大詞典》諺語之語義研究.西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2009.

56. 吐爾遜納依·沙克木編譯.從《突厥語大詞典》看喀喇汗王朝的社會狀況(維吾爾文).北京:民族出版社出版,2010.

57. 吾買爾·毛拉.《突厥語大詞典》在地理研究領域的重要學術價值(維吾爾文).烏魯木齊:新疆大學出版社,2011.

58. 吾鐵庫爾著,李雍譯.古代維吾爾文學語言的形成及其發展.新疆社會科學,1981年創刊號.

59. 校仲彝.略談《突厥語詞典》及其研究中的幾個問題——兼談詞典漢文譯名的確定.語言與翻譯,1985(2).

60. 校仲彝.再談《突厥語詞典》漢文譯名的確定.西域研究,2000(4).

61. 校仲彝.論麻赫穆德·喀什噶裡的民族情結.∥「麻赫穆德·喀什噶裡誕辰千年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2005年10月.

62. 校仲彝.《突厥語詞典》研究論文集.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

63. 許多會.關於《突厥語大詞典》漢字譯寫偏誤研究.語言與翻譯,2015(3).

64. 許多會.關於《突厥語大詞典》漢文本中專名譯名漢字譯寫不一致問題.語言與翻譯,2016(1).

65. 許克裡·哈魯克·阿卡林(shükrü xaluk akalin)著,劉釗譯成漢文,艾爾肯·阿熱孜譯成維吾爾文.千年前、千年後——麻赫穆德·喀什噶裡與《突厥語詞典》.北京:民族出版社出版,2009.

66. 閆曉林.11世紀喀喇汗王朝突厥語民族體育研究——以《突厥語大詞典》和《福樂智慧》為例.新疆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

67. 楊東宇.《突厥語大詞典》中的醫學及相關詞彙.陝西師範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6.

68. 楊東宇.《突厥語大詞典》中詞彙及其醫學與相關詞彙的數量.∥張柱華主編.「草原絲綢之路」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2010:190.

69. 楊東宇.《突厥語大詞典》中的醫學及相關詞彙.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2014.

70. 伊布拉音·穆提義.哈喀尼耶語及其在維吾爾語言史上的地位——為《突厥語詞典》的出版而作.新疆日報(維吾爾文),1981-11- 07.

71. 伊敏·吐爾遜.偉大學者的優秀著作——為《突厥語詞典》的出版而作.新疆日報(維吾爾文),1981-10-24.

72. 玉買爾·烏斯滿·西帕依.麻赫穆德·喀什噶裡家譜初考.新疆社會科學論壇(維吾爾文),2005(5).

73. 再納汗.《突厥語大詞典》生藥詞彙的演變研究.西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2008.

74. 張廣達.關於馬合木·喀什噶裡的《突厥語詞彙》與見於此書的圓形地圖(上).中央民族學院學報,1978(2).

75. 張健.試論《突厥語大詞典》的史料價值.蘭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

76. 張鐵山.《突厥語詞典》詞彙統計研究.∥戴慶廈編.中國民族語言論叢(二),昆明:雲南民族出版社,1997a.

77. 張鐵山.《突厥語詞典》名詞構詞附加成分統計研究.中央民族大學學報,1997b(7).

78. 張鐵山.《突厥語詞典》動詞構詞附加成分電腦統計分析.民族語文,1998(2).

79. 趙明鳴.《突厥語詞典》的基本元音系統及其元音和諧研究.民族語文,1997(2).

80. 趙明鳴.從《突厥語詞典》看維吾爾語輔音的變化——以與突厥語族其他語言比較為例.新疆師範大學學報,1998(1).

81. 趙明鳴.《突厥語詞典》中的一種賓格附加成分 -I 考.民族語文,1999a(3).

82. 趙明鳴.《突厥語詞典》動詞態範疇研究.新疆大學學報,1999b(4).

83. 趙明鳴.《突厥語詞典》動詞反身態研究.民族語文,1999c(6).

84. 趙明鳴.《突厥語詞典》語言研究.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1.

85. 祖木來提·阿布力克木.《突厥語大辭典》詞彙分析.西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2007.

86. M.斯迪克.艾孜來提·毛拉姆就是麻赫穆德·喀什噶裡.喀什噶爾文學(維吾爾文),1983a(3).

87. M.斯迪克.麻赫穆德·喀什噶裡陵墓考察報告.喀什噶爾文學(維吾爾文),1983b(6).

88. M.祖農,A.吾買爾.麻赫穆德·喀什噶裡(論文集)(維吾爾文).喀什:喀什維吾爾文出版社,1985.

(南開大學外國語學院 天津;喀什大學外國語學院 新疆)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突厥語詞典》翻譯與考訂」(項目編號17ZDA315)的階段性成果。《突厥語詞典》一書的阿拉伯語原名是:Dīwān Luγāt at-Turk,目前學術界有《突厥語詞典》《突厥語辭典》《突厥語大詞典》《突厥語大辭典》等不同的漢語譯名,2002年民族出版社出版的漢文版的譯名是《突厥語大詞典》。然而,就該書漢語譯名問題,漢文版的主譯校仲彝研究員已經發表兩篇文章提醒學界在表述時應尊重原作者和原文含義,不該人為地為這部著作加「大」,應該使用《突厥語詞典》作為統一規範的漢語譯名,筆者在下文中也將提到該書漢語譯名的問題。現就本文中《突厥語詞典》的漢語譯名問題解釋如下:這些不同漢語譯名所指均為我國學者麻赫穆德·喀什噶裡於11世紀撰寫的用阿拉伯語注釋突厥語詞的詞典Dīwān Luγāt at-Turk。依據阿拉伯語原名的含義,為統一規範行文中的漢譯名稱,同時也為了尊重參考文獻中各作者的行文表述,本文中凡筆者文字表述部分均用《突厥語詞典》這一漢語譯名,引用的各參考文獻中保留原文的漢語譯名不變,就文獻綜述論及的系列研究中同一作者對該書漢語譯名使用不統一問題,筆者認為皆因目前學界尚未對該書漢語譯名統一規範所致。就該書漢語譯名不統一的問題,筆者將從翻譯的角度另撰文進行專論。

相關焦點

  • ​四十年情系《突厥語詞典》,一生都在做「民族間友好使者」 ——民族語言翻譯家校仲彝研究員訪談錄
    校仲彝研究員接受筆者的採訪並強調,《突厥語詞典》是我國的民族文化經典,編著者麻赫穆德·喀什噶裡是新疆喀什人,希望國內有更多的學者參與到對這部經典的研究中來,增強民族自信、文化自信和學術自信。[關鍵詞]校仲彝;民族語言;《突厥語詞典》;翻譯與考訂2017年11月,恰逢國家社科重大項目「《突厥語詞典》翻譯與考訂研究」成功立項之際,由於博士論文涉及《突厥語詞典》的多維翻譯理論研究,筆者兩次前往校仲彝先生家拜訪,就《突厥語詞典》的諸語種譯本及《突厥語詞典》漢譯本的相關情況及「《突厥語詞典》翻譯與考訂研究」中涉及的漢譯本的重譯等問題進行訪談
  • 民族文化|你了解《突厥語大詞典》嗎?
    《突厥語大辭典》對突厥諸族語言與阿拉伯語進行了深入細緻地比較研究,這比歐洲19世紀末才開始發展起來的比較語言學,還要早出800年!而且就其對當時突厥語言、語法的科學理解及其系統性而言,都達到了那一時代的最高峰。  《突厥語大詞典》成書後,在社會上廣泛流傳,產生了很大影響。《突厥語大詞典》唯一存世抄本現藏土耳其伊斯坦堡民族圖書館。
  • 《突厥語大詞典》漢譯本出版發行
    新華網6月4日消息:由中世紀我國著名的維吾爾族語言學家麻赫穆德·喀什噶裡編纂的《突厥語大詞典》的現代漢譯本,日前由民族出版社公開出版發行。《大詞典》漢譯本全書分上中下三卷,全部精裝本。《大詞典》是一部用阿拉伯語注釋突厥語的詳解詞典。1978年,《大詞典、》的翻譯出版工作正式列入全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規劃。
  • 《突厥語大詞典》「秦(桃花石)」一詞釋讀
    文本在前人研究基礎上,通過對古代穆斯林作家馬赫穆德·喀什噶裡著作《突厥語大詞典》記錄的「秦」一詞的梳理分析,闡釋了這一稱謂出現的歷史原因及其對今天的重要啟示。關鍵詞:《突厥語大詞典》;秦;解讀「秦(tavgaç)」曾作為中國的代名詞,為古代西域諸族,乃至今天中亞、西亞諸地人們所言及,這已為中外學界所確認①。
  • 茨默談突厥學
    茨默(澎湃新聞 蔣立冬 繪)茨默(Peter Zieme)教授是古代中亞研究的代表性人物,古代突厥語與中亞宗教史領域國際學界公認的權威。他1942年生於德國柏林。1960年至1965年在柏林洪堡大學主修伊朗學、突厥學,1965年至1969年在民主德國科學院東方研究所攻讀研究生課程,1969年獲得洪堡大學哲學博士學位(Dr. phil.)。此後留科學院東方所工作。1970年,他進入民主德國科學院古代史與考古學中央研究所古代東方室工作,1994年起任柏林自由大學榮譽教授。
  • 觀點 ┆ 從突厥語國家統一歷史教科書談起
    區別於「泛突厥主義」,這種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復興或建立一個所謂的突厥帝國的意圖被稱為「突厥世界一體化」或「突厥一體化」。1992年,在土耳其的主導和美國的支持下,亞塞拜然、土耳其、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和土庫曼斯坦共同召開了首屆突厥語國家首腦會議。
  • 三大語言研究報告發布,改革開放四十年當選去年年度國內詞
    三大語言研究報告發布,改革開放四十年當選去年年度國內詞 澎湃新聞記者 廖瑾 2019-05-31 12:39 來源:澎湃新聞
  • 現代突厥語的內部分類及其歷史意義(一)
    卡拉嘎斯語和西部裕固語以 「二十」開始,圖瓦語以「三十」開始,富餘柯爾克孜語,阿爾泰突厥語和勒那突厥語以「四十」開始。僅在葉尼塞-楚利姆(西伯利亞azaq-)突厥語群作為一個整體以「六十」開始。撒拉語有一個交替增加系統以 「六十」 elli on~ altm
  • 譯者黃冰:用36年編撰中國第一本寮語漢語詞典
    他叫黃冰,中國第一本寮語漢語詞典的編撰者。這本詞典花費了黃冰36年的時間,為中國的寮語學習者提供了極大便利。如今,黃冰仍活躍在翻譯、研究的第一線。  20世紀30年代,黃冰出生於寮國桑怒。新中國成立後,他回到祖國。當時,中國的寮語人才非常匱乏,既懂漢語又會寮語的黃冰被調到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外語專科學校任教。「剛開始,學生們沒有專門的教材。
  • 「突厥」的來龍去脈
    根據語言學上的分類,"突厥語"是一個"語族"(languagegroup),它屬於阿爾泰"語系"(languagefamily),"語族"之下又分成不同的"方言"(dialect),土耳其語、維吾爾語、吉爾吉斯語等都是突厥語的方言。
  • 系統研究對外漢語學習詞典的結構特徵
    從1976年「我國真正意義上的對外漢語學習詞典」——《漢英小詞典》的編印,以及1978年王還先生結合詞典編纂實踐所撰寫的第一篇對外漢語學習詞典類論文——《校〈漢英小詞典〉所想到的》,至今已有30多年。這些年來,我們對已編纂出版的詞典缺少系統分析,對已有研究成果缺少系統總結,對當前漢語學習詞典的編纂和研究現狀的認識比較模糊,致使在詞典編纂和研究中出現大量的重複性勞動,畸輕畸重的情況比較突出,阻礙了學科的健康發展,影響了詞典的實用價值。
  • 新書推薦 | 《新詞語大詞典(1978-2018)》
    《新詞語大詞典(1978-2018)》亢世勇 劉海潤 主編定價:168.00元ISBN:
  • 「龍」的演變史:從閃電到動物,從漢藏到突厥
    那加人突厥語中的龍漢文化、突厥文化二者淵源甚深。兩種語言間也素來多有交流。克勞森(Gerard Clauson)在他的《十三世紀前突厥語詞源詞典》(An Etymological Dictionary of Pre-13th Century Turkish)中指出,突厥語中的龍luu借自中古漢語的西北方言,這便是「龍」的陽聲韻尾-不見於突厥語的原因。如在突厥語中,「龍年」、「龍王」分別被稱作luu yl、luu xan。
  • 歐亞大草原上的新月形地帶,當代伊斯蘭突厥民族國家的形成
    他的一些研究著作,例如《智慧的判斷》,成為穆斯林世界許多高等級學校中廣泛使用的教材,他的《音樂經典》涉及到了聲學和音樂中的數學以及編曲。阿拉伯世界的許多思想直到19世紀仍然影響著歐洲的音樂學者。體裁與傳統的《公主的鏡子》類似,這一古老體裁在伊朗語世界中廣為人知,寫於1069年的《智慧天堂帶來好運》是一種國王與大臣之間以政治為主題的對話體體裁著作,人們樂於相信國王行事公平、公正、仁慈,無論對象是大人物還是小人物,人們擁護智慧和冷靜的頭腦,而不是匹夫之勇,認為「真正的高貴屬於那些智慧的人」。
  • 2000—2017年美國民族認同研究綜述
    2000—2017年美國民族認同研究綜述餘冬林
  • 新書推薦|《外向型漢英學習詞典研究:語用視角與文化向度》
    《外向型漢英學習詞典研究:語用視角與文化向度》曾泰元 著前言本書是我博士論文的中譯本。我的博士學位在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校區(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取得,論文以英文寫成,題目是Pragmatic and Cultural Information in a Chinese-English Learner’s Dictionary,中譯我定為《外向型漢英學習詞典研究:語用視角與文化向度
  • 吳玉貴談《撒馬爾罕的金桃》翻譯及漢文突厥史料整理
    一個很偶然的機會,聽同事說起,1978年的時候,孫毓棠先生曾問我導師,能不能組織一些人把《撒馬爾罕的金桃》翻譯過來。我想,那我來試試看吧,正好練習一下專業外語。我跑到北京圖書館複印了一本《撒馬爾罕的金桃》,就這麼開始翻譯了。每天晚上譯兩個半小時,譯了好幾年。那個時候沒網際網路,不知道的東西只能滿北京找圖書館查資料。
  • 上海譯文四十周年|一家出版社與中國人閱讀生活的四十年
    成立於1978年的上海譯文出版社今年迎來了四十周年生日。1978年1月1日上海譯文出版社正式成立。1978年8月,旗下《外國文藝》創刊。1979年7月,旗下《世界之窗》誕生。1986年1月,旗下《外國故事》問世。1978年5月,中宣部批准恢復「外國文學名著叢書」、「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叢書」、「外國文藝理論叢書」的出版工作。
  • 邱志紅: 2017年國內晚清政治史研究述評
    文章原刊:《北京教育學院學報》2018年第4期,史學研究公號。從學科建設的角度看,晚清政治史既是中國近代史政治史學科的一個重要分支,同時也是廣義 清史的重要組成部分。 2017年的國內史學界藉助清史資料建設「黃金時代冶的東風,運用馬克思主義史學方 法,從多個視角對晚清制度史、晚清歷史事件與人物、晚清中外政治關係史等進行了更為充分、細緻和深入的 研究。
  • 邱志紅 | 2017年國內晚清政治史研究述評
    文章原刊:《北京教育學院學報》2018年第4期。從學科建設的角度看,晚清政治史既是中國近代史政治史學科的一個重要分支,同時也是廣義 清史的重要組成部分。 2017年的國內史學界藉助清史資料建設「黃金時代冶的東風,運用馬克思主義史學方 法,從多個視角對晚清制度史、晚清歷史事件與人物、晚清中外政治關係史等進行了更為充分、細緻和深入的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