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CB2021】分會場介紹—WLLA論壇:細胞器&S01:胚胎早期發育調控...

2020-12-27 澎湃新聞

【CSCB2021】分會場介紹—WLLA論壇:細胞器&S01:胚胎早期發育調控與幹細胞多能性

2020-12-22 17: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WLLA論壇:細胞器

細胞器是細胞內的器官,包括:內質網、線粒體、細胞核和高爾基體等,在細胞生命活動中發揮重要的調控作用。該分會場主題是:細胞器:動態和功能調控,旨在召集近兩年在細胞器研究領域做出突出成績的青年科研工作者進行報告,並和國內外細胞器研究的科研工作者交流和討論。

Organelle, the organ of the cell, includes endoplasmic reticulum, mitochondria, nucleus and Golgi etc and plays key role in diverse cellular processes. The theme of the session is " Organelle: dynamics and functions". We aim to recruit young speakers with recent breakthroughs on the topics of organelle study and provide a forum for open discussion among scientists working on organelles and the related topics.

召集人

葛亮研究員

清華大學

Prof. GE Liang,Tsinghua University

田燁 研究員

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研究所

Prof. TIAN Ye,Institute of Genetics and Developmental Biology, CAS

楊愛民 研究員

重慶大學

Prof. YANG Aimin,Chongqing University

邀請報告人

葛亮 研究員,清華大學

報告題目:Protein Translocation and Unconventional Secretion田燁 研究員, 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

報告題目:線粒體應激反應調控楊愛民 研究員, 重慶大學

報告題目:細胞器靶向降解研究Stefan.Hil Prof.

報告題目:待定宋保亮 教授, 武漢大學

報告題目:待定

張宏 研究員,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報告題目:Phase separation in autophagy regulation

S01

胚胎早期發育調控與幹細胞多能性

胚胎發育是生命開始的重要發育階段,也是器官形成的起點。近年來,高靈敏單細胞分析方法的快速發展使得時空高解析度研究胚胎發育成為可能。而多種胚胎幹細胞和類器官提供了令人激動的體外研究體系。這些新的技術為人們揭秘細胞全能性和多能性提供了無限可能,也為再生醫學和不孕不育治療提供了重要的理論指導。

Early embryonic development is a key step that connects the beginning of the life and organogenesis. Recent rapid development of ultra-sensitive single-cell technologies enabled high-resolution spatiotemporal studies of embryonic development. On the other hand, various types of embryonic stem cells and organoids provided exciting research tools for studying the related biological questions in vitro. These emerging technologies bring unprecedented potentials to decipher cell totipotency and pluripotency, which will help pave the way for regenerative medicine and infertility therapy.

召集人

頡偉 教授

清華大學

Prof.XIE Wei,Tsinghua University

譚韜 教授

昆明理工大學

Prof.TAN Tao,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邀請報告人

譚韜 教授, 昆明理工大學

報告題目:待定劉彭濤 教授, 香港大學

報告題目:待定李偉 研究員, 中科院動物研究所

報告題目:待定于洋 研究員,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

報告題目:待定陳嘉瑜 副教授, 同濟大學

報告題目:待定劉林 教授, 南開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報告題目:待定

大會早期優惠截止日期:2021年1月20日

大會摘要投稿截止時間:2021年1月20日

在線註冊及繳費截止:2021年3月31日

原標題:《【CSCB2021】分會場介紹—WLLA論壇:細胞器&S01:胚胎早期發育調控與幹細胞多能性》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CSCB2021】分會場介紹—S06 細胞工程與腫瘤&S07 腫瘤幹細胞與微...
    S06 非編碼RNA與細胞功能非編碼RNA近年來已成為代謝、表觀遺傳、癌症等領域的研究焦點之一,大量研究表明其在人類疾病調控中扮演重要角色,為開發疾病診斷標誌物和篩選新藥靶標帶來新方向。miR-612對肝癌侵襲性偽足形成及腫瘤轉移的影響張宏權 教授, 北京大學報告題目:EZH2-LncRNA PAS1-Rirosome cascade regulates breast cancer metastasis莊詩美 教授, 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報告題目:肝癌相關長鏈非編碼RNA的調控及功能網絡
  • 【CSCB2021】分會場介紹—S02 發育和疾病的信號機制&S03 免疫細胞...
    S02發育和疾病的信號機制多細胞生物的個體發育,包括受精卵產生、胚胎發育、生長和衰老,受到嚴密的調控;一旦紊亂就會導致發育相關的疾病,如先天性出生缺陷等。本分會場旨在交流發育和疾病領域的細胞生物學新技術和新成果,為在細胞和分子水平更深入的理解發育機理和疾病發生機制提供理論指導。
  • 【CSCB2021】分會場介紹—S12 細胞代謝與疾病&S13 植物細胞骨架與...
    S14 細胞運動與力學感應運動是細胞生命活動的基本特徵之一,其由不同細胞結構協同完成並受到多型細胞內、外信號的調控,與癌細胞的遷移息息相關。該研討會將聚焦探討細胞運動和細胞動力學的調控機理,討論細胞力學感應的分子機制以及細胞運動和力學感應之間的關係。Cell motility is a fundamental cellular behavior contributing to cancer metastasis.
  • Cell Stem Cell:幹細胞分化和早期胚胎發育中的關鍵調控信號通路
    近日來自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的研究人員在新研究中證實Calcineurin-NFAT信號通路在胚胎幹細胞及胚胎的早期譜系分化中發揮精密調控作用,相關論文於2011年1月7日在線發表在Cell出版社旗下的Cell Stem Cell雜誌上。
  • 【CSCB2021】分會場介紹—S04 細胞工程與腫瘤&S05 腫瘤幹細胞與微...
    趙旭東 研究員,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報告題目:抗腫瘤幹細胞藥物發現劉衝 研究員, 浙江大學醫學院報告題目:Neurons as an important niche for gliomagenesis張志謙 教授, 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報告題目:鈣信號與腫瘤幹細胞的乾性調控
  • 同濟大學專家論文揭示人類早期胚胎發育奧秘
    原標題:同濟大學專家論文揭示人類早期胚胎發育奧秘  國際學術期刊《Nature》近日在線發表同濟大學附屬同濟醫院幹細胞臨床轉化醫學研究中心主任孫毅教授團隊成員薛志剛博士為第一作者和共同通訊作者的研究論文。
  • 人類胚胎早期發育的黑匣子 正在緩緩打開?
    對囊胚前胚胎的發育,科學家們已經開展廣泛的研究,取得了一定進展。 然而,在發育的第7天,人胚胎需植入母親的子宮中才能繼續存活和發育。這個階段胚胎在宮體發育時三維時空上受到複雜而精細的調控,受限於倫理和研究技術的限制,研究材料無法獲得,同時又缺乏相應的體外研究體系,從受精卵著床到第14天的原腸胚形成前,胚胎的發育長期以來是一個神秘的「黑匣子」。
  • 中國發現人類早期胚胎發育組蛋白重編程規律
    我發現人類早期胚胎發育組蛋白重編程規律最新發現與創新科技日報訊 (記者喬地)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孫瑩璞/徐家偉課題組、清華大學生命科學院頡偉課題組合作研究,揭示了人類早期胚胎發育組蛋白修飾重編程規律,發現人類早期胚胎發育染色質獨特的親本到合子表觀基因組的轉換模式
  • 科學家揭示靈長類早期胚胎發育多能性的變化模式
    該研究通過單細胞轉錄組方法,分析了獼猴著床前胚胎發育過程中,早期細胞命運分化調控,並重點研究了四個囊胚發育階段(早期囊胚,中期囊胚,晚期囊胚,孵化囊胚)和上胚層細胞(Epiblast cells)多能性的動態變化。發現獼猴早期胚胎細胞命運決定模式和調控與人類胚胎極其相似,首次揭示了靈長類著床前胚胎中存在發育多能性由原始態(naive)向始發態(primed)的轉變過程。
  • 研究獲得青鱂胚胎發育過程中的轉錄及調控動態圖譜
    近日,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屠強團隊和日本國家基礎生物學研究所教授Kiyoshi Naruse團隊合作,用PacBio轉錄組測序、Illumina轉錄組測序以及ATAC-seq這三種組學實驗手段獲得了青鱂胚胎發育過程中的轉錄及調控動態圖譜。
  • 人類早期胚胎發育組蛋白修飾重編程規律
    表觀遺傳學修飾參與基因表達調控並調控個體發育。在哺乳動物早期發育過程中,卵母細胞受精後形成具有全能性的受精卵,並經過細胞分裂與分化形成植入前囊胚,後者包含具有多能性的內細胞團(ICM)。伴隨著發育的進行,表觀遺傳學修飾經歷了劇烈的重編程。
  • 中日聯合團隊獲得青鱂胚胎發育過程中的轉錄及調控動態圖譜
    近日,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屠強團隊和日本國家基礎生物學研究所教授Kiyoshi Naruse團隊合作,用PacBio轉錄組測序、Illumina轉錄組測序以及ATAC-seq這三種組學實驗手段獲得了青鱂胚胎發育過程中的轉錄及調控動態圖譜。
  • Cell:轉座子LINE1對早期胚胎發育是至關重要的
    如今,這些研究人員發現作為一種最為常見的轉座子,LINE1佔人類基因組的24%,不是吃白食的,也不是寄生物,相反實際上是胚胎發育經過兩細胞階段所必需的。「在玩火」Ramalho-Santos和其他人已觀察到胚胎幹細胞和早期的胚胎表達高水平的LINE1,這對被認為危險的致病性寄生物的基因來說似乎是自相矛盾的。
  • ...Research發文 解析Dux在早期胚胎發育胚胎基因組激活中的作用
    同濟團隊Cell Research發文 解析Dux在早期胚胎發育胚胎基因組激活中的作用 來源: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   時間:2019-10
  • 揭開人類胚胎成功著床發育的奧秘
    著床的失敗被認為是導致早期流產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對人類胚胎著床過程的研究一直受到技術限制,制約了我們對人類胚胎早期發育的理解。 囊胚開始在子宮內膜著床。來源:Stocktrek Images/Getty2019年8月,北京大學生物醫學前沿創新中心湯富酬課題組和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喬傑課題組在《自然》發表的一項研究[1]利用高精度的單細胞多組學測序技術,試圖重構人類胚胎著床過程,幫助我們揭開人類胚胎早期發育之謎。
  • 「卵子發生和胚胎發育的調控」項目2020年度學術研討會在雲南大學舉行
    未來網高校頻道9月2日訊(記者 楊子健 通訊員 李哲)8月27日-30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基礎科學中心項目「卵子發生和胚胎發育的調控」2020年度學術研討會在雲南大學舉行。雲南大學副校長段紅雲出席開幕式,表示卵子發生和胚胎發育的調控是雲南大學參與的首個基礎科學中心項目,學校將全力保障項目順利開展。
  • 小鼠早期胚胎發育過程中全胚層譜系發生的時空轉錄組圖譜問世
    哺乳動物早期胚胎發育通過多個層次的細胞命運決定,形成了器官發生、形態建成的整個發育藍圖,是生命體最重要的分子事件之一。早期胚胎發育過程伴隨著全能性的維持、分化及各種多能幹細胞的次序決定。這一過程的調控對整個胚胎的發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 研究揭示自噬調控神經元軸突發育新機制
    該研究利用CRISPR/Cas9系統構建了Mir505基因敲除小鼠,結合胚胎電轉技術和透射電鏡技術,報導了Mir505-3p基因通過靶向抑制自噬相關基因Atg12,負向調控自噬通路並促進神經元軸突發育的新功能。該研究提供了自噬對神經發育調控作用的新證據。「自噬」即「自我吞噬」,是一種將體內衰老細胞器和包漿中內含物包裹、降解並得以循環利用的生理途徑。
  • 浙江大學範衡宇實驗組等揭示啟動早期胚胎發育的關鍵母源因子
    「受精」是雌雄生殖細胞融合而產生新生命的過程,是個體發育的起點。成熟的卵母細胞中儲備了大量用於調控減數分裂成熟和受精後早期胚胎快速發育所需的RNA和蛋白質。直到受精卵發育一段時間以後,母源性mRNA和蛋白質被消耗殆盡或者發生主動降解,胚胎基因組才被激活,發育程序才處於胚胎自身基因的調控之下。這個過程被稱為「母體-胚胎轉換」,是動物生命過程中經歷的第一個重要發育事件。
  • 科學家發現角蛋白在早期胚胎發育中的不對稱分配與細胞譜系特化
    關於發育形成胎兒與胎盤的細胞譜系特化的具體機制,科學家們提出過幾種不同的理論。但是,在哺乳動物發育過程中,細胞極性分配的組分成分是否與非哺乳動物胚胎中類似發揮著不對稱遺傳命運決定因素的作用以及它們在早期胚胎發育與細胞異質性產生的關係尚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