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獲得青鱂胚胎發育過程中的轉錄及調控動態圖譜

2021-01-07 中國科學院
研究獲得青鱂胚胎發育過程中的轉錄及調控動態圖譜

2020-07-06 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語音播報

  青鱂(Oryzias latipes)是一種重要的脊椎動物模型,已經在遺傳學、發育生物學以及環境科學等領域廣泛應用。目前,青鱂已有高質量的基因組序列,以及大量可用的遺傳學技術手段。然而,目前的青鱂基因組注釋主要是基於生物信息學預測和短讀長的轉錄組測序數據,仍然存在很多問題。低質量的基因組注釋是利用青鱂作為模式動物進行組學和系統生物學研究的重要障礙。

  近日,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屠強團隊和日本國家基礎生物學研究所教授Kiyoshi Naruse團隊合作,用PacBio轉錄組測序、Illumina轉錄組測序以及ATAC-seq這三種組學實驗手段獲得了青鱂胚胎發育過程中的轉錄及調控動態圖譜。整合這些數據,研究者獲得了準確全面的基因注釋信息,其中包括17000個新轉錄本、1600個轉錄因子、1100個長鏈非編碼RNA和150000個候選順式調控元件。此外,利用時間序列數據提供的基因表達動態圖譜,研究人員發現了一批在胚胎發育中出現轉錄本異構體轉換的基因;利用基因調控動態圖譜,研究人員發現了順式調控元件之間有同步、抑制、增強子轉換、提前開放四種調控邏輯,而在反式調控元件方面,發現了一批早期胚胎發育中的先鋒轉錄因子。該研究首次獲得了全面的青鱂胚胎發育多組學數據集。研究人員將這三種組學技術組合命名為「ENCODE最小工具箱」,對於很多缺乏組學數據的物種來說,這個技術組合應該作為首選的組學分析工具,對相關領域都有重要參考意義。

  另外,團隊開發了青鱂組學數據門戶網站,提供該研究獲得的以及已發表的相關數據供研究人員使用。該網站提供了上百組學數據,來自於多種組學技術以及多個胚胎發育階段或成體組織等樣品,還提供了大量功能注釋信息和表達定量數據。

  該成果以Dynamic Transcriptional and Chromatin Accessibility Landscape of Medaka Embryogenesis為題發表於Genome Research上。屠強研究組博士研究生李瑩姝和劉勇傑為該論文共同第一作者,屠強和Kiyoshi Naruse為該論文共同通訊作者。該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中科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的資助。

  論文連結 

 

  圖:青鱂胚胎發育的多組學研究。(a) 改善了的青鱂基因組注釋。(b) 順式調控邏輯:同步、抑制、增強子轉換、提前開放。(c) 反式調控邏輯:早期胚胎發育中的先鋒轉錄因子。(d) 青鱂組學數據門戶網站。 


  青鱂(Oryzias latipes)是一種重要的脊椎動物模型,已經在遺傳學、發育生物學以及環境科學等領域廣泛應用。目前,青鱂已有高質量的基因組序列,以及大量可用的遺傳學技術手段。然而,目前的青鱂基因組注釋主要是基於生物信息學預測和短讀長的轉錄組測序數據,仍然存在很多問題。低質量的基因組注釋是利用青鱂作為模式動物進行組學和系統生物學研究的重要障礙。
  近日,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屠強團隊和日本國家基礎生物學研究所教授Kiyoshi Naruse團隊合作,用PacBio轉錄組測序、Illumina轉錄組測序以及ATAC-seq這三種組學實驗手段獲得了青鱂胚胎發育過程中的轉錄及調控動態圖譜。整合這些數據,研究者獲得了準確全面的基因注釋信息,其中包括17000個新轉錄本、1600個轉錄因子、1100個長鏈非編碼RNA和150000個候選順式調控元件。此外,利用時間序列數據提供的基因表達動態圖譜,研究人員發現了一批在胚胎發育中出現轉錄本異構體轉換的基因;利用基因調控動態圖譜,研究人員發現了順式調控元件之間有同步、抑制、增強子轉換、提前開放四種調控邏輯,而在反式調控元件方面,發現了一批早期胚胎發育中的先鋒轉錄因子。該研究首次獲得了全面的青鱂胚胎發育多組學數據集。研究人員將這三種組學技術組合命名為「ENCODE最小工具箱」,對於很多缺乏組學數據的物種來說,這個技術組合應該作為首選的組學分析工具,對相關領域都有重要參考意義。
  另外,團隊開發了青鱂組學數據門戶網站,提供該研究獲得的以及已發表的相關數據供研究人員使用。該網站提供了上百組學數據,來自於多種組學技術以及多個胚胎發育階段或成體組織等樣品,還提供了大量功能注釋信息和表達定量數據。
  該成果以Dynamic Transcriptional and Chromatin Accessibility Landscape of Medaka Embryogenesis為題發表於Genome Research上。屠強研究組博士研究生李瑩姝和劉勇傑為該論文共同第一作者,屠強和Kiyoshi Naruse為該論文共同通訊作者。該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中科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的資助。
  論文連結 
   
  圖:青鱂胚胎發育的多組學研究。(a) 改善了的青鱂基因組注釋。(b) 順式調控邏輯:同步、抑制、增強子轉換、提前開放。(c) 反式調控邏輯:早期胚胎發育中的先鋒轉錄因子。(d) 青鱂組學數據門戶網站。 
  

列印 責任編輯:江澄

相關焦點

  • 中日聯合團隊獲得青鱂胚胎發育過程中的轉錄及調控動態圖譜
    然而,目前的青鱂基因組注釋主要是基於生物信息學預測和短讀長的轉錄組測序數據,仍然存在很多問題。低質量的基因組注釋是利用青鱂作為模式動物進行組學和系統生物學研究的重要障礙。近日,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屠強團隊和日本國家基礎生物學研究所教授Kiyoshi Naruse團隊合作,用PacBio轉錄組測序、Illumina轉錄組測序以及ATAC-seq這三種組學實驗手段獲得了青鱂胚胎發育過程中的轉錄及調控動態圖譜。
  • 小鼠早期胚胎發育過程中全胚層譜系發生的時空轉錄組圖譜問世
    哺乳動物早期胚胎發育通過多個層次的細胞命運決定,形成了器官發生、形態建成的整個發育藍圖,是生命體最重要的分子事件之一。早期胚胎發育過程伴隨著全能性的維持、分化及各種多能幹細胞的次序決定。這一過程的調控對整個胚胎的發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 中科大揭示人胚胎視網膜與視網膜類器官發育過程染色質動態變化
    ,並發現新的轉錄因子參與調控人視網膜發育。然而,在體人胚胎視網膜和視網膜類器官在發育過程中,各自的染色質開放狀態、動態調控和基因表達變化,及其異同尚不清楚,一方面限制了我們對在體人胚胎視網膜發育調控機制的了解,另一方面使得我們無法有效地優化視網膜類器官培養條件,難以獲得高質量視網膜細胞用於視網膜移植修復損傷視覺。
  • 中國科學家報導小鼠早期胚胎發育轉錄圖譜
    中國科學家報導小鼠早期胚胎發育轉錄圖譜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8/22 22:21:23 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景乃禾研究組、中國科學院-馬普學會計算生物學夥伴研究所韓敬東研究組與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
  • 科學家繪製出發育過程中小鼠胚胎的時空DNA甲基化動態
    科學家繪製出發育過程中小鼠胚胎的時空DNA甲基化動態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8/1 23:21:41 美國索爾克生物研究所Joseph R. Ecker小組繪製出發育過程中小鼠胚胎的時空DNA甲基化動態。
  • 造血幹細胞發育全程單細胞動態表達圖譜_鄭大中科博生
    Screening Reveals H19 is Pivotal for Embryon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Development」,首次報導了造血幹細胞發育全程的單細胞長鏈非編碼RNA(lncRNA)動態表達圖譜,發現單細胞長鏈非編碼RNA圖譜繪製結合功能篩選揭示H19對於造血幹細胞發育至關重要。
  • 小鼠早期胚胎全胚層譜系發生的時空轉錄組圖譜問世
    哺乳動物早期胚胎發育通過多個層次的細胞命運決定,形成了器官發生、形態建成的整個發育藍圖,是生命體最重要的分子事件之一。早期胚胎發育過程伴隨著全能性的維持、分化及各種多能幹細胞的次序決定。這一過程的調控對整個胚胎的發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 人類早期胚胎發育組蛋白修飾重編程規律
    表觀遺傳學修飾參與基因表達調控並調控個體發育。在哺乳動物早期發育過程中,卵母細胞受精後形成具有全能性的受精卵,並經過細胞分裂與分化形成植入前囊胚,後者包含具有多能性的內細胞團(ICM)。伴隨著發育的進行,表觀遺傳學修飾經歷了劇烈的重編程。
  • Cell|單細胞轉錄組揭示脊索動物原腸胚動態形成過程
    ,繪製了胚胎發育中單細胞基因表達時空圖譜,構建了一個數位化虛擬胚胎,為深入研究胚胎發育提供重要數據支持。首先為了精確還原胚胎發育過程中基因時空調控,該研究收集了2細胞期至64細胞期胚胎的單細胞進行深度scRNA-seq分析,並且追蹤每一個單細胞所屬胚胎。
  • 哺乳動物合子基因組激活過程中RNA聚合酶參與轉錄起始的調控機理
    合子基因組是如何激活的是發育生物學中重要的科學問題之一。之前的研究表明,幾乎所有已研究的物種的成熟卵母細胞均處於轉錄沉默狀態。在小鼠早期胚胎發育過程中,初級ZGA起始於在一細胞中晚期,主要轉錄一小部分基因和一些重複序列。後來的研究表明基因組中還大範圍存在微弱的轉錄活性,並產生一些沒有正常PolyA加尾和剪切的低水平轉錄本。主要ZGA則發生在二細胞晚期,表徵為大量基因的正常激活。有趣的是,通過藥物抑制初級ZGA的發生,會引起合子基因不能正常激活,以及胚胎發育阻滯在二細胞階段。
  • 揭開人類胚胎成功著床發育的奧秘
    但對人類胚胎著床過程的研究一直受到技術限制,制約了我們對人類胚胎早期發育的理解。 囊胚開始在子宮內膜著床。來源:Stocktrek Images/Getty2019年8月,北京大學生物醫學前沿創新中心湯富酬課題組和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喬傑課題組在《自然》發表的一項研究[1]利用高精度的單細胞多組學測序技術,試圖重構人類胚胎著床過程,幫助我們揭開人類胚胎早期發育之謎。
  • 《自然通訊》:喬傑/文路團隊繪製人類垂體發育單細胞轉錄組圖譜
    這些細胞與下遊靶內分泌腺之間構成複雜的信號系統,在生長發育、代謝調節、生殖以及應激等生理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垂體發育是一個精妙的過程。在人類胚胎第3周左右,腹側間腦與原始口腔頂部外胚層接觸,誘導其內陷形成一個微型囊狀結構(Rathke囊),囊壁細胞通過分裂、遷移和分化,最終形成各種激素細胞類型。過去近三十年的小鼠遺傳學研究已鑑定出許多信號通路和轉錄因子參與了垂體發育 。
  • 有袋動物胚胎發育和X染色體失活單細胞轉錄組圖譜的揭示
    有袋動物胚胎發育和X染色體失活單細胞轉錄組圖譜的揭示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8/21 15:43:54 英國弗朗西斯·克裡克研究所James M. A.
  • 人類大腦皮層發育在時空上的轉錄調控特徵
    王曉群課題組一直致力於研究幹細胞與人腦發育的分子調控機制與進化特徵。該研究利用高精度的單細胞轉錄組測序手段,全面繪製了人類胚胎發育期(妊娠9-26周齡)大腦皮層額葉(FL)、頂葉(PL)、顳葉(TL)、枕葉(OL)以及皮層下區域腦幹(pons)的人類發育細胞圖譜,系統鑑定了人類胚胎發育關鍵階段的8種主要細胞類型及其亞型,並對關鍵的細胞類型進行了深入的功能驗證。
  • 新研究揭示mA通過共轉錄逆向調控組蛋白修飾的現象和機制
    m6A參與了眾多發育過程,m6A失調會引起包括癌症在內的多種疾病。表觀基因組的動態變化對於基因在發育和生理過程中的正確表達至關重要,轉錄過程是染色質動態調控的核心。儘管m6A通過共轉錄產生,它對染色質的直接調節作用仍然所知甚少。
  • 湯富酬、喬傑團隊與合作者建立人類精子發生過程高精度轉錄組圖譜
    首次從單細胞水平系統闡明了人類精子發生過程中的基因表達調控網絡和細胞命運轉變路徑,繪製了人類精子發生的高精度單細胞轉錄組圖譜,解析了成年男性全部生殖細胞類型及其關鍵的分子標記,並初步探索了將單細胞轉錄組技術用於人類非梗阻性無精症的研究和診斷。
  • Cell子刊新成果:建立人類精子發生過程高精度轉錄組圖譜
    闡明人類精子發生過程中的基因表達調控機制是發育生物學的重大科學問題,對理解、診斷和治療男性不育相關疾病至關重要。8月30日,這一由中國團隊完成的新研究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Cell Stem Cell》上在線發表,他們首次從單細胞水平系統闡明了人類精子發生過程中的基因表達調控網絡和細胞命運轉變路徑,繪製了人類精子發生的高精度單細胞轉錄組圖譜,解析了成年男性全部生殖細胞類型及其關鍵的分子標記,並初步探索了將單細胞轉錄組技術用於人類非梗阻性無精症的研究和診斷。
  • 成都生物所在兩棲動物變態發育調控研究中獲進展
    兩棲類的變態發育是甲狀腺激素調控下的身體重構對陸生環境的適應過程。已有研究發現變態發育是通過甲狀腺激素受體的轉錄調節作用發生的。對變態發育的調控除了激素水平、轉錄因子水平外,miRNA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 人腦前額葉發育單細胞圖譜繪成
    (記者王瀟雨)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王曉群課題組、北京大學未來基因診斷高精尖創新中心湯富酬課題組、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喬傑課題組和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安貞醫院張軍課題組合作,繪製出人腦前額葉胚胎發育過程的單細胞轉錄組圖譜,並對其中關鍵的細胞類型進行了系統功能研究,為繪製完整的人腦細胞圖譜奠定重要基礎。
  • 人類胚胎著床過程首次被解析
    最新發現與創新科技日報北京8月22日電 (記者張佳星)一枚受精卵長成一個嬰兒,需在發育的第7天左右著床才能存活,這期間的人胚胎細胞無法獲取,難以解析。22日,《自然》雜誌登載了我國北京大學湯富酬與北醫三院喬傑聯合團隊研究的最新突破,他們利用體外模擬人類著床策略和高精度單細胞測序技術,展現了「黑盒子」中的乾坤。「臨床上,著床失敗是導致早期流產的重要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