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粿之|艾草版酒殼粿

2020-12-23 騰訊網

  臨近清明/江南的家家戶戶都做起了清明果/而在潮汕/很多地方會做酒殼粿

  家裡最會做酒殼粿的是外婆/往年在家的時候/外婆帶來的酒殼粿我可以一次吃兩

  酒殼粿其實學名叫鼠麴粿/是用鼠麴草搗爛為原材料/據說因為閩南沿海一帶氣候溼熱/食用鼠麴粿可解決身體不適/因潮汕方言各地多有不同/故衍生各種民間叫法~

  ——

  因為嘴饞外婆做的那一口酒殼粿/清明前夕/趁著假期來臨前/做了個入鄉隨俗艾草版酒殼粿

  ——

  清明果在全國很多地方盛行/鼠麴草、艾草、麥苗是各地人們所用的不同的原材料/在江浙滬一帶/艾草是最常見的~

  此時的艾葉/正是最嫩的時候/就在園子很多地方/都靜悄悄扎堆長著~

  前幾天放晴/陽光透過樹葉間隙/斑駁地灑在艾葉上/我都想舒服地躺著曬太陽了~

  採了一小籃子賊嫩的艾葉/請教了帶娣和玉婷如何處理

  滾水中加入適量小蘇打/煮一兩分鐘/撈起衝洗兩遍/最後放入清水盆裡/浸泡兩天/據說這樣能去除艾葉大部分苦味

  艾草版酒殼粿

  此次做粿前/黑妞數次打給外婆請教/外婆還傳授了多年的做粿經驗~

  潮汕的酒殼粿會用糯米粉、紅薯和鼠麴草為原材料做粿皮/內餡也有甜鹹之分/此次做的是豆沙甜餡版

  外婆傳統做法內餡是用白豆/因為臨時起意/於是我改用了脫皮綠豆做甜餡~

  脫皮提前浸泡12小時/放置於紗布上熟至可輕鬆碾碎/ 用刮刀碾至粉狀/加入白糖置於鍋內翻炒至白糖融合/盛出備用

  少糖健康版與黃油奶香版

  浸泡了兩天的艾草撈出搗碎/紅薯切塊蒸熟/用一小部分糯米粉做成軟粿/小鍋煮熟備用~

  艾草、軟粿、紅薯蒸熟趁熱加入糯米粉中/揉成光滑麵團/第一次親自做粿皮/燙到懷疑人生/阿姨嬸嬸們是練就了鐵砂掌嗎~

  揪出一小塊麵團/捏出碗狀/一大勺綠豆餡/包圓或小三角/入模/敲出~

  瞧這可愛模樣~

  看多了大人長輩的做粿技巧/大約懂得一些/學模學樣竟然也七七八八包了一堆~

  早上趁著麵團醒發時刻/把採來的香蕉葉洗淨/撕成小塊/印好了粿/取一片墊上~

  燒一鍋水/水開放上蒸籠/大約耐心等上十幾分鐘/就能吃上糯韌綿軟的粿啦~

  隨著定時器聲響/艾草粿就出爐啦/此時趁熱吃上一個/又燙嘴又燙手/質感滑糯/吃起來甜而不膩/讓你絕對不會後悔~

  一個下肚兩個下肚/臨近飯點/真怕吃不下飯/依稀記得酒殼粿煎著吃也特別贊/果然詢問完媽媽/立馬決定煎個酒殼粿/微脆又軟糯的外皮/想想都要止不住流口水惹~

  千島湖春雨連綿/著實有點潮溼

  來麼~請你吃粿~

  -------————————------

  小黑和黑妞的故事

  About life|About ordinary

  -——-

  SHARE

  WITH YOU

  -——-

相關焦點

  • 值得擁有的潮汕」粿」文化
    粿是廣東潮汕、福建、海南、臺灣等地區傳統的一類地方小食。粿在潮汕方言中是糕餅典型一類的解饞小食的總稱,「粿」因加入各種配料而衍生出各種稱法,如甜粿、菜頭粿、草仔粿、芋粿、白粿、紅桃粿等。圖片取材於網友供圖潮汕「粿」是要花費時間製作,並非日常家庭主食,通常是只有在年節祭拜時才會特別製作的供品,故形成非一般的」粿」文化。
  • 論「粿」我只服潮汕的!地道的潮汕風味,本地人都在吃的正宗糕點!
    相信很多人只知道好吃,卻都不太清楚粿究竟是什麼東西,正宗的潮汕粿又是什麼樣的,那麼今天,就帶你們一起看看吧! 什麼是粿 一般來說,把採用米、麥以及其他雜糧所製成的副食品稱為"粿"。在福建、潮汕、海陸豐、臺灣等地方都有這類小吃和這種叫法,而在客家地區則稱之為"粄"。
  • 潮汕粿品探訪 | 鼠殼粿,老鼠殼做的粿?!
    潮汕的祭祀文化濃厚,每年的時年八節大大小小加起來有幾十個,由於每個節日祭拜的「老爺」不同,用作祭品的粿也不盡相同,潮汕的媽媽都比較迷信(也不能說是迷信,是一種民間地區信仰吧),對各個時節都認真對待,這也是潮汕粿種類繁多的重要原因。
  • 潮汕人常說的粿是什麼,在家自製紅桃粿,紅色來自它
    在潮汕,總免不了跟「粿」打交道,粿在潮汕人心目中地位頗高,多數人家都會做粿,大有潮汕「國民美食」的風範,然粿種類繁多,別說外地人一臉懵圈,就是不少潮汕本地人,都說不清到底有多少種粿。鼠曲粿潮汕人常說的粿是什麼簡單來說,在潮汕,用麵粉、米粉、紅薯澱粉製成的食品都可以叫粿,而通常我們見到的粿都是用粘米粉製成粿皮,包裹好餡料,
  • 「粿」然愛你!潮汕人民到底有多愛做粿!
    在家時,父母說今天吃粿,我們會抱怨怎麼又吃;在外時,我們又時常想念那一口美味的粿。也許,這就是家鄉帶給我們的味道。潮汕粿製品品類繁多,美味可口,每一種味道融入四季,走進千家萬戶。接下來,我們來看看潮汕有哪些「粿」。鼠殼粿潮汕春節時令粿品,大概就是歷史最久的潮汕小吃。
  • 潮汕粿,您們吃過哪些粿,這些還有印象
    五米粿「潮州粿」字最早見於東海的《說文解字》,及後見於康熙字典,意思是米制小吃食品。千百年來,潮汕人都以務農及捕魚為生,他們靠天和靠大海討生活,所以民間的習俗,都非常重視逢年過節的祭神拜祖,家家戶戶都以五穀雜糧來做潮州傳統小食,「粿」是拜祭時的必備祭品。潮州的棵,多以木稞模壓成龜背形和桃形龜背形寓意健康長壽,桃型則寓意消災解難和祝願五穀豐登,具有濃濃的農村鄉土風味。承傳著這樣的習俗,在民間經過多年的演變成為了今天多種多様的潮州粿成為標誌性的潮州小吃。
  • 被稱為水晶球的無米粿代表潮汕人的匠心,餡多皮薄,讓人回味無窮
    無米粿,顧名思義,就是不含大米的粿類,也稱為「水晶球」,和桌球一般大小。她的外皮,蒸熟了就成了透明的,這是薯粉的功勞,讓無米粿成了熱烈朦朧蒸鍋中一顆精緻的水晶小姐。帶著輕輕的焦香味和米糊味,辣椒醬和粿皮簡直是絕配,粿皮的米糊香和辣椒醬的清爽相結合,口中味覺神經被挑動,又被粿皮的綿柔安撫,入口雙層味覺體驗。輕咬可以聽見粿皮「咔哧咔哧」作響,外皮焦而不粘牙,非常爽口,一口下去,滿足感由內而發。
  • 潮汕到底有多少種「粿」?有一種是用4億年前的生物為食材所做。
    在潮汕,凡是用米粉、麵粉、薯粉等經過加工製成的食品都統稱為「粿」,在早前,粿不是小吃,首先它更多是潮汕人逢年過節的祭拜供品,然後也可以是主食,最後才是小吃吧。 潮汕地區的「粿」種類繁多,本地人也不一定能清楚數出有多少種。
  • 《記憶中潮汕故鄉的風俗節日和粿品》之三四月
    媽媽說不是「賽花」是「柿花」,說粿的外形像柿子花所以叫「柿花粿」。今晚上網查看柿子花,發現故鄉的小米粿幾乎就是柿子花的模樣,也許媽媽說的對,應該是「柿花粿」。潮汕話不只發音特別,很多字也未被收入現代通用字典,我們不會寫情有可原。小時候我家有一本很厚很舊的潮州話字典,後來哪去了呢?
  • 食在粿香,味在潮汕
    年二十四「神明」上天「述職」之時,家家戶戶除了都要徹頭徹尾地大掃除,意在辭舊迎新,祈盼新的一年有新的好氣象,同樣也要做粿祭拜神。年二十八九,家家戶戶製作的各式粿品,以備過年之用,紅龜粿、油粿(有酥餃、軟餅兩種)、菜頭粿(蘿蔔糕)、甜粿、發粿等的,以備於年前、除夕、新年拜地頭「老爺」、祭「祖先」,以及以前走親訪友之用。
  • 潮汕美食之紅桃粿 怎麼做?
    有些地方叫作粿桃和紅桃粿,因為外形像個平面的紅桃子。潮汕家庭婦女,一般都能掌握這類食品工藝。由於整個過程必須從舂搗米粉開始,故做又稱為舂粿。潮州民間習俗,凡時年八節,幾乎家家戶戶都要做紅桃粿、酵粿、白飯桃。
  • 紅桃粿,韭菜粿,菜頭粿,馬鈴薯粿誰最好吃
    潮汕人喜粿,每年每個時節都會做粿吃粿。粿——可以說是潮汕人的心頭好之一。吃粿已經成為潮汕人生活的一部分,甚至有的人家還是沿襲舊習,自己動手做粿。對於現代潮汕人來說,做粿源於氛圍,吃粿則源於傳統。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講講幾款常見的粿類。紅桃粿推薦指數:★★★★★一說起潮汕的粿,大多數人最先說出口的便是紅桃粿。粉粉嫩嫩的,其形如名,就像一個紅色的桃子。
  • 潮汕美食之油粿 怎麼做?
    「粿」是一種地道的潮汕特色小吃, 潮汕人對於凡是用米粉、麵粉、薯粉等經過加工製成的食品,都稱「粿」。粿的品種很多,有紅粿、油粿、酵粿、甜粿等,也有應節的鼠殼粿、石榴粿、人仔粿、粟穗粿等,還有早夜茶點上的各種菜粿。在潮汕,逢年過節祭神,粿是必不可少的祭品。
  • 潮汕美食之韭菜粿 怎麼做?
    每年的"春節"和"冬至日"還有 祭祀先人 都要用到"菜粿"。"菜粿"的做法通常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做"粿皮",再來就是做 餡料 ,餡料通常是 韭菜 。"粿皮"是以米粉加少少水在用慢火在鍋裡攪拌,攪拌團狀,再撈出來,加少許冷水揉搓成一大團,放一邊冷卻。
  • 泉州石獅老街的「粿」香「粿」味(組圖)
    原標題:石獅老街的「粿」香「粿」味   「粿」字在《康熙字典》解釋為:米食也,但當下的粿可遠不止「米食」這麼簡單——粿的原料除了米,還有糯米、面、薯粉等,粿的類別不僅有有皮無皮之分,還有鹹甜之分等等。此外,粿品的吃法也有多種,可即食,也可蒸、炸、配菜炒。在鳳裡老街,記者看到一個攤位上有著不同顏色的粿品,攤主小吳向記者介紹,自己賣的有紫薯粿、菜粿、芋頭粿、鹹粿等等,顧客常常以混搭的方式購買多種粿品。
  • 陳志宏:大禾米粿
    這樣一個文化聚源地,同樣誕生驚豔世人的美食,比如弋陽大禾米粿。  在贛東北小縣弋陽,人們把本地獨有的大禾穀當原料蒸熟,再打成糕型,人稱「弋陽大禾米粿」。也許是為了適應市場,為迎合更多人的口味,讓人們快速接受,弋陽人主動淡化,甚至拋棄「弋陽大禾米粿」之名,而取名為「弋陽年糕」。  每每提及此,我的好友上饒市作家協會副主席三石先生深感惋惜,感嘆道:「弋陽年糕哪有獨特性?
  • 龜仔粿
    龜仔粿是汕尾市陸豐小吃之一。因為這種「龜仔粿」印上龜甲印,形象像只龜,龜是人們心目中延年益壽的神獸,因此,人們借喻全家老少像「龜」,一樣益壽延齡,吉祥如意,故稱「龜仔粿」。龜仔粿的做法是先用煮開的紅糖漿趁熱與少量糯米粉揉合至熟,稱「粿母」再融入生糯米粉慢慢搓勻,使之柔柔軟軟,像做包子一樣加入餡料,然後一個一個包好,印上龜甲印後,底部再貼上一種像梧桐葉或芭蕉葉等放在鍋裡蒸熟。也有的人家從地裡採摘些芷克草,用水搓洗取棉狀芷殼,加入「粿母」中揉合,做成的龜仔粿更富有彈性柔軟,口感更加清香爽口,吃後回味無窮,可與天津聞名的「狗不理」包子媲美,這便是大家所謂的「龜仔粿」。
  • 潮汕鼠殼粿
    潮汕地處中國東南一隅,北回歸線橫貫其中,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夏長冬短,日照充足,氣候溫和,即使到了嚴冬,田野間依然蔓延著無邊無際的綠意。  在潮汕,每逢農曆新年,各家各戶都會做鼠殼粿。鼠殼粿,既是祭祀供品,又是潮汕特色小食,是人神共饗的美食。名稱裡雖有鼠,卻與鼠全無關係,而是由鄉間野草「鼠殼草」加入作皮製成。
  • 「七娘媽」誕辰祈祥 桃粿龜粿糖粿必不可少
    桃粿龜粿 七夕甜品亮晶晶在這一天,吃糖粿是必不可少的。在泉州的一些沿海地區,桃粿和龜粿也是祭祀時不可缺少的。昨日,記者來到泉州臺商投資區東園鎮郭阿婆家中,了解這兩樣甜品的做法。昨日上午10點多,在東園鎮郭阿婆的家中,郭阿婆正忙著製作桃粿和龜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