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教育體系」看德國如何創造「工業神話」

2020-12-11 芥末堆

從「教育體系」看德國如何創造「工業神話」

作者:頂思 發布時間:

從「教育體系」看德國如何創造「工業神話」

作者:頂思 發布時間:

為什麼區區8000萬人口的德國,竟然會有2300多個世界名牌?這源於德國的工匠精神會對每個生產細節非常重視,而工匠精神的傳承離不開教育,那德國的教育到底有哪些過人之處呢?今天頂思君就跟大家一起看看德國的教育體系到底有哪些特色!

如視頻中所述,德國的小學的入學年齡一般為6歲,就讀時間為4年,即1-4年級。

圖1:德國教育體系結構

隨後學校老師會根據這四年孩子在學校的表現或者學生的成績向家長建議,孩子應該就讀什麼類型的學校比較合適。

也就是說德國小孩從5年級開始分流,學生進入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學校學習。

這樣做的優點是,這樣做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有的放矢,從而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不足的則是,學生從小就被劃成不同層次,會感到被差別對待,心理上或多或少會有一定的落差;

德國的中學教育類型比較多樣化,一般包括普通初中(Hauptschule)、實科中學(Realschule類似於中專)、文理高中(Gymnasium)、綜合性中學(Gesamtschulen),另外還有一種針對身體有缺陷的兒童,即「特別學校」(Sonderschule)。

圖2:德國教育體系解析

德國從小學開始,到高中畢業(走文理中學的道路),在進入大學之前需要就讀13年,這比我國的中小學的K12教育多出一年。

這就意味著中國在讀本科生想去德國讀本科則需要在國內的重點大學至少修滿1學期的大學課程(普通大學為3個學期),然後才有資格申請德國大學。

當然選了不同類型的學校就意味著走向了不同的道路,那麼接下來就介紹一下,各種不同類型中學的最後走向。

如上圖所示,所謂的「綜合性中學」 指的是涵蓋了普通初中(Hauptschule)、實科中學(Realschule類似於中專)、文理高中(Gymnasium)三種類型中學的綜合性學校。

德國文理高中一瞥  圖片源自:Micheal Faust

有些綜合學校也開設「高中部」,類似於文理中學的高中部。

「綜合學校」實施的原則是「因材施教」,學生可以根據各自的能力選擇較高要求的或較簡單的課程,教學大綱也包括「職業教育」方面的課程。

所有的聯邦州都承認綜合學校的畢業資格。

近年來,「綜合學校」以其教育組織的靈活性深受學生與家長的歡迎,成為德國學校教育體制中除文理中學以外的「第二大支柱」。

學習較好的學生一般會選擇「文理中學」,學習時長為8年,然後參加「德國高考」(Abitur),獲得「高中畢業文憑」,從而進入德國大學學習。

圖片源自:TheLocal.de

正如視頻裡所講,想要直接進入德國的「綜合性大學」 (Universität)就讀,文理中學與綜合學校的高中部畢業,獲得高中畢業文憑是最佳途徑。

同時成績稍微次一點的,可以選擇「實科中學」,一般學習時長為6年。

此類中學主要是為了適應「職業教育」而設立的,學生也大多是來自德國的中產階級家庭的孩子。由於「實科中學」具有良好的教育成果,從而成為德國教育的典範。

奠定其成功的要素主要有兩個: 一個是實科中學的教學內容重視德國轉形成第三級產業的社會背景;

另一個是由此畢業的學生可獲得「中級文憑」,並具有多向發展的可能:可以選擇較高等的職業發展;也可以繼續升學就讀「應用技術大學」(Fachhochschule,簡稱FH,此類學校類似於國內的理工大學)。

「綜合性大學(Uni)」與「應用技術大學(FH)」同屬於德國高等教育的兩個分支,綜合性大學(Uni)側重於「理論研究」,設置的專業比較全面,而且可以從本科一直讀到博士。

而應用技術大學(FH)則側重於「實踐應用」,可以讀到碩士,專業設置方面不如綜合性大學多,偏重於技術應用,一般不設立博士學位,但應用技術大學畢業的學生可以申請綜合性大學(Uni)的博士課程。

到底是Uni牛,還是FH強,這個問題由於博洛尼亞進程改革,這種強弱之分早已變淡 | 圖片源自:FAZ

「德國各類高等院校共有397所,分布在16個聯邦州,註冊學生總人數約280萬。其中綜合大學(Universität, 包括理工大學Technische Universität)115所;

慕尼黑科技大學,歐洲排名第四的科技大學|圖片源自:TUM

應用科學大學(Fachhochschule)217所;藝術、音樂院校57所,其他類型高校8所(包括6所師範大學,Pädagogische Hochschule)。各類大學共設專業19000多個」。

——源自「德意志學術交流中心(DAAD)

源自:Westdeutscher Rundfunk

談到「職教」,大家或許第一印象會聯想到那段經典廣告,「學挖掘機哪家強」,但德國的「職業教育」是與其獨特的社會背景密切相關——強大的工業化國家,以及嚴謹的態度與「工匠精神」。

圖片源自網絡

而在中國備受推崇的「雙軌制」職業教育,本土化進程也不盡如意,雖然國內也模仿德國採用「雙軌制」,一半時間在學校學習理論,一半時間在工廠學習,德國講究的是「師徒制」,以制度的形式確定下「師傅」與「學生」的關係。

而國內的情況雖然與之類似,但「文化傳統」過於強大,例如「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亦或者「教會徒弟餓死師傅」等等觀念的作祟,學生跟著師傅是否能學到真本事,這恐怕要看運氣了。

其實國內的職業教育本可以培養更多的具有專業技能的藍領階層,但由於社會環境以及不少學校的急功近利,導致許多職業學校畢業的學生並沒有學到什麼真正的技術,甚至淪為了工廠裡的流水線工人。

眾所周知,一戰與二戰的發起國都是德國。

從「德意志帝國」到「納粹德國」,德國人幾乎沒有消停過,都是惹是生非的主兒,暫且拋開政治與歷史的因素,為何小小的德國敢有吞併歐洲,甚至要稱霸世界的野心?

一言以蔽之,依靠的就是德國強大的「工業實力」。

在二戰以前70%的諾貝爾獎都是德國人的,26劃時代的科技發明,德國就佔了23項,從「自動步槍」到「巡航飛彈」,都是德國人發明的,那時的德國簡直是武裝到了牙齒!

接下來,與大家一起感受一波德國黑科技:

削皮機

插秧機

綠籬自動修剪機

真空吸葉器

自從德國偉大的教育家威廉·馮·洪堡等幾代人改革德國教育,於是才有了今天德國現代高等教育的模樣。

其實德國大學在全世界也有著一席之地。

或許有些人並不知道,二戰以前,美國還是起步不久的小兄弟,德國當時是美國人嚮往的「留學勝地」,不亞於今天國人對美國大學的嚮往。

簡單地說,對於當時的美國學術圈而言,沒去過德國留學,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教授!

成立於1385年的海德堡大學距今已有633年,是德國最古老的大學|圖片源自網絡

當然如視頻中所講到的,在德國的教育系統中的學生在校學習的時間很長。

有位曾在德國留學的好友調侃,德國的大學畢業生平均比歐美其他國家的畢業生多出2-5年,所以在德國讀大學很容易成為「大齡剩男」。

雖然這在歐美許多國家並不多見,但正所謂「慢工出細活」,也是這樣造就了德國大學過硬的質量和極高的聲譽!

本文轉自微信公眾號「頂思」,作者巴山。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芥末堆立場。

1、本文是

芥末堆網

轉載文章,原文:

頂思;

2、芥末堆不接受通過公關費、車馬費等任何形式發布失實文章,只呈現有價值的內容給讀者;

3、如果你也從事教育,並希望被芥末堆報導,請您

填寫信息

告訴我們。

來源: 頂思

推廣: 芥末堆商務合作:010-5726 9867

相關焦點

  • 德國教育體系慢談
    德國教育體系主要分為五個部份:教育體制開始的前四年(有些邦是六年或是在第五以及第六年有獨立的Orientierungsstufe
  • 德國製造背後的工業體系介紹
    德國製造背後的工業體系介紹 今日頭條 發表於 2020-05-13 17:49:02   工業體系及其產品質量生態構建,是一個國家製造的氣場。
  • 德國可持續發展教育體系及啟示
    在此基礎上,德國聯邦教育與研究部於2017年6月出臺《可持續發展教育國家行動計劃》,其總體目標是在學前教育、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校外教育等6個領域建立可持續發展教育體系,確定每一個領域優先行動計劃、具體目標和主要措施,將可持續發展教育理念深植全民教育體系。
  • 德國工程教育體系及其認證制度
    工程教育在德國    德國高等工程教育機構大體分兩種類型:工業大學和高等專科大學。另外還有一些工程系科附設在傳統大學或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出現的綜合高等學校裡。工業大學源於多科性技術學校,1870年多科性技術學校被提升為高等工業學校,使得德國的工程教育從此確立。它對於學生的培養注重研究,學生畢業後被授予大學文憑工程師。
  • 為什麼德國教育傲視全球,解讀德國教師地位之高的背後
    慶祝活動主要在東部地區,但是德國統一以後,很多西部的聯邦州也開始跟著參加。在這一天,學生會送給老師一些小禮物,如學生畫的畫、做的小工藝品以及巧克力等,表達自己對老師的感激之情。德國老師收到的每一份禮物都會給學生看,公開展示禮物,是德國人的習慣。在接受學生們的禮物之後,老師要寫感謝信給學生們,以表達對學生的愛意。
  • 德國製造崛起的關鍵,雙軌制職業教育體系引領職教系統化發展!
    德國一直以優質、實用、耐用的產品聞名世界,他們對細節的把握和對工藝的精益求精在產品上體現的淋漓盡致,並且在許多領域都留下了自己的神話。例如,家用電器品牌西門子,相機品牌徠卡,光學鏡頭品牌蔡司,汽車領域就更不用說了,奧迪、大眾、寶馬、奔馳、保時捷都是世界上響噹噹的德國汽車品牌。
  • 芬蘭教育神話,下一站接棒的是中國?
    這樣的成績恰好印證了芬蘭赫爾辛基大學教授文德在其著作《破解神話——還原真實的芬蘭教育》(以下簡稱《破解神話》)中所提到的——教學功績:芬蘭唱罷,亞洲即將登場!2000年,PISA測試開始的第一年,芬蘭位居榜首,此後表現一直不俗,乃至收穫「芬蘭教育世界第一」的讚譽。
  • 盤點世界神話體系
    遠古時代人類對很多自然現象無法作出科學的解釋,這種超越了當時自然科學知識的極限而被認為不可能產生或無法解釋的現象被稱為「超自然」,遠古人類對於「超自然」產生的敬畏及崇拜催生出了神話體系。希臘神話是西方三大神話體系之一,是原始氏族社會的精神產物,也是歐洲最早的文學形式。
  • 開啟我省職業教育新模式!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落地貴州工業職院
    12月4日上午,貴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觀山湖校區道德講堂內喜氣盈盈。中德職業教育合作「三方戰略協議」籤約暨「AHK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聯盟單位」授牌儀式在這裡舉行。本次籤約暨授牌儀式由貴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與德國海外商會聯盟(AHK)大中華區、廣州易德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共同舉行,將進一步推動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在貴州本土化落地。
  • 同濟曼海姆EMBA 與你一起探索德國工業4.0
    德國擁有強大的設備和車間製造工業,在世界信息技術領域擁有很高的能力水平,在創新工業科技產品、嵌入式系統、自動化工程和複雜工業過程管理方面也有很專業的技術,這些因素共同奠定了德國在製造工程工業上的領軍地位。德國工業4.0,這一概念最早出現在德國2010年公布的《高科技戰略2020》中,當中提出了一系列促進位造業發展的創新政策。
  • 雙軌制教育是如何讓德國在全球屹立不倒?
    德國作為兩次世界大戰的發起國,至今依然是歐盟的老大,其教育、經濟、科研、意識形態等方面一直為世界所矚目。迄今為止,德國在工業精密程度依然是世界之最,這並不是單純科技帶給德國的質變,更是德國本土傳統的匠心精神所決定的。
  • 德國教育體系:從託兒所到大學
    中國的教育、美國的教育、芬蘭的教育,每個國家的教育都有著代表著這個國家民族文化的特點和追求,在這些特點和追求的薰陶下成長的孩子也各具特色。不分流的典型是中國和美國;分流的典型是德國和英國,特別是德國。思考德國的分軌制教育,可以給一個萬人擁擠獨木橋的國家特殊的啟示。德國的整個教育可分為學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第一階段、第二階段)、高等教育、繼續(成人)教育五個階段。德國整個教育階段共有三次分流。
  • 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將落地貴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12月4日,貴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與德國海外商會聯盟(AHK)大中華區、廣州易德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在貴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觀山湖校區道德講堂舉行了中德職業教育合作「三方戰略協議」籤約暨「AHK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聯盟單位」授牌儀式,進一步聯手推動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在貴州本土化落地。
  • 貴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引入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
    尹麗 攝人民網貴陽12月4日電 (王欽)12月4日,記者從貴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獲悉,該校與德國海外商會聯盟(AHK)大中華區、廣州易德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籤訂中德職業教育合作「三方戰略協議」,並進行「AHK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聯盟單位」授牌,推動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在貴州本土化落地。
  • 德國教育神話破滅:「在線教育」是救命良藥,還是飲鴆止渴?
    筆者參照了一下德國主流媒體對這一問題的看法,來觀察一下德國在線教育的發展情況,以及德國的教育體系到底怎樣運作的?自2020年開年以來,在線教育的話題甚囂塵上,數位化教育伴隨著中國網際網路的崛起,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尤其是在疫情期間,國內超過2億中小學生同時在線學習,也是史無前例。
  • 德國工業設計留學難度如何
    德國工業發達,在工業設計上也有具備優勢。因此,德國藝術留學成為了眾多工業設計留學生的首選。今天就和選校帝了解一下德國工業設計留學難度如何,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德國工業設計留學院校推薦:1.斯圖加特州立造型藝術學院斯圖加特國立造型藝術學院是德國的一所公立藝術大學,是德國最古老和最大的藝術大學之一。
  • 在近代,德國工業為何能成為世界工業的標杆
    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剛剛完成統一的德國爆發出驚人的發展潛力,在短短的幾十年時間內,一躍成為世界一流工業強國,其工業水平和工業實力可以說獨步全球、獨領風騷。德國能發動兩次世界大戰,很大程度上就是依仗其強大的工業。直到現在,德國的工業品仍然暢銷全球,德國的工業實力仍然世界名列前茅。連作為「世界工廠」的我們都以德國的工業4.0為榜樣,發出了向德國學習的號召。
  • 環球時報:從「油紙包零件」謠言看「德國製造」神話
    「青島下水道存百年德國油紙包」「蘭州鐵橋百歲時收到來自德國的提醒信和維修配件郵包」。儘管有關故事不斷被網友闢謠,並有媒體刊文澄清,但有關蘭州黃河鐵橋和青島下水道的故事近年來不斷「重現江湖」。這些故事在細節上有所不同,但宣揚的主題一致:「德國製造」是獨一無二的神話。當然,國內網絡流傳這類謠言也有發洩對「中國製造」不滿的情緒。
  • 來自美因河畔的對話 華人工程師如何看德國工業4.0
    南方日報特派記者 胡智勇 藍志凌 張培發 劉嘉麟 發自法蘭克福  「要實現工業4.0,在技術上沒有太多問題,比技術更重要的是行政組織問題。」柏林時間17日12時,法蘭克福羅馬人廣場一家西餐館內,在德國一家大型電控公司從事工業大數據工作的小林(化名)向南方日報跨國調研組介紹德國企業對工業4.0的最新理解。
  • 簡要描述非洲神話各部落神話,駁雜鬆散的非洲神話體系有多少?
    作為多國家,多部落,多語言,多迷信的一個大洲,非洲大陸上大體都出現過哪些比較出名的神話故事和體系呢?如果單個列舉各個部落的神話故事與體系,了解半天也不回弄出個所以然,那就按照每個神話體系的共同點來講,也就是創世神話、諸神體系和人神共存故事。不過,作為人們家喻戶曉的埃及神話體系將會被排除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