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吉偉德:「家務清單」是培養健全人格的善舉

2020-12-15 河北新聞網

樹德小學有一份特別制定的「家務清單」,鼓勵學生在家庭尋找服務的小崗位,主動參與家務勞動,學會一些勞動的技能技巧。學校將這份「家務清單」印在作業本的首頁,在作業本的最後一頁印有「家務完成情況」評價表,由學生家長填寫。(5月6日《焦作日報》)

把家務作為家庭作業,製作成「家務清單」讓孩子去完成,在應試教育的大背景下,這樣的舉動並不多見。勞動最光榮,奮鬥最幸福。這不僅在於勞動本身創造財富和價值,也是實現個人幸福和國家富強的必然路徑,更在於學會勞動才能熱愛勞動,擁有勞動的意識與本領,才會有健全而獨立的人格。「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如果一個孩子連基本的勞動都不會,不願意通過日常細微的勞動去實現自己的目標,再遠大的理想也會成為空想。

勞動的重要性不言自喻,而不愛勞動和不懂勞動,卻又是當下孩子成長過程中最大的困惑。基於「學習高於一切」的認知,加之受獨生子女政策的影響,很多孩子屬於家中的「小皇帝」,被爺爺奶奶和父母作為家庭的中心,過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監護人大包大攬,孩子們沒有參加勞動的機會,也就沒有勞動的意識和習慣,更無法收穫勞動帶來的快感。曾有記者在某小學三年級一個班級裡進行了調查,發現除了可以做到自己洗漱穿衣、整理書桌外,半數孩子基本不做家務。另一項調查顯示,接受採訪的孩子約有八成人不知道「五一節是個什麼節日」。

角色替代越來越嚴重,比如有家長請保潔工替孩子打掃教室的,也有家長請假替孩子打掃的。這樣做的結果是,很多孩子連最基本的自理能力都沒有,離開父母就無法正常的生活,成為不折不扣的「巨嬰」。曾經有媒體報導,一女生考上南方一所名牌大學,在收到錄取通知書後突然說要退學復讀……這一切是因為她發現媽媽不在身邊照顧,她連襪子都洗不好,更不會照顧自己,她害怕了,想再考本地的大學。還有大學生讀了兩年大學,從未洗過一件衣服,全是通過快遞寄回家由母親洗。除此之外,不愛勞動和不會勞動還有很多負面性,比如孩子可能變得投機、辦事效率低下,性格變得急躁,同時也會缺乏感恩之心。

哈佛大學一項長達20年的研究表明,愛做家務的孩子跟不愛做家務的相比,就業率為15:1,收入比後者高20%,而且婚姻更幸福。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對全國2萬個小學生家庭進行的調查也表明,孩子做家務的家庭比不做家務的家庭,孩子成績優秀的比例高了27倍。從這一點來說,拋開人格塑造的宏旨而言,僅從提高孩子成績的目的出發,引導、教育和培養孩子學會做家務,從小讓他們養成勞動的習慣,也是必須實施的一項系統工程。為此,教育主管部門曾多次發文,明確要求切實加強勞動教育,提高廣大中小學生的勞動素養,促進他們形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和積極的勞動態度等。日前,教育部公布了2019年的工作要點,其中「大力加強勞動教育」成為一項重要的目標任務。

天下大事,必做於細。要真正將勞動教育落到實處,成為一種日常,離不開學校和家庭的參與配合。很顯然,學校將家務清單印刷在作業本的首頁,在作業記錄後面上印製了「家務完成情況」評價表,用家庭作業的方式進行部署和考核,既可以提升家校結合的能效,找到最佳的合作點並形成利益共同體,又可以利用學校教育便於引導、考核和監督的作用,讓家長和孩子認識到勞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基礎上,增加個體參與的主動性與積極性,最大化遏制形式化傾向。因而,綜合機制、效率與效果等多種因素考量,「家務清單」都是培養健全人格的善舉,值得借鑑與推廣。

相關焦點

  • 培養大學生健全人格
    大學生作為構建和諧社會的生力軍和社會主義建設的接班人,其健全人格的培養更具現實意義。和諧人格能促進大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養成。健全人格的培養,可以幫助大學生明晰自己的人生目標,端正人生態度,並為其行動提供充足的動力,避免受到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腐朽思想的侵蝕,正確看待金錢、利益與個人價值的關係。
  • 抓住農村優勢,培養健全人格
    今天的少先隊員是新世紀的主導者和創造者,如何做好少先隊工作,提高隊員素質,培養隊員,健全人格,是提高21世紀培養接班人素質的關鍵。  根據我國國情,現階段的少年兒童以獨生子女為主,他們在家庭中充當「小皇帝」「小公主」的角色,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也對他們來說已經是家常便飯,不足為奇。家庭的溺愛養成他們任性、撒潑、攀比的心理也日益明顯,耐挫折力弱,這些都是與健全品格格格不入的。
  • 培養孩子熱愛勞動不妨從「家務清單」做起
    在樹德小學,有一份特別制定的「家務清單」,鼓勵學生在家庭尋找服務的小崗位,主動參與家務勞動,學會一些勞動的技能技巧。學校將這份家務清單印刷在《樹德作業本》的首頁,在作業記錄後面上印製了「家務完成情況」評價表。
  • 父母想培養孩子的健康人格,懂得利用做家務,讓孩子的人格更優秀
    有些孩子甚至不得不等待父母幫他們收拾書包、繫鞋帶等瑣碎的事情,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養成了過分依賴父母的壞習慣,這不利於孩子獨立和健康人格的發展。所以,父母必須學會適當地放手,讓孩子獨立地完成一些事情,有時,我們也可以為孩子安排一些簡單的家務,有意地培養孩子的獨立人格。
  • 孩子健全人格的重要性
    在教育目標體系中,有一個問題,即人格問題,無論是教育者個體素質還是每個學生素質,都要以人格特徵表現出來,教育應該培養每個人的健全人格,健全人格應建立在現代人格基礎之上。我國新時期教育取得巨大成就,但是思想教育卻令人擔憂。
  • 人格健全很重要,父母培養合格的孩子
    因為教育不僅僅是在學習上拿個好分數,教育更應該是完善人格的教育。很多教育專家共同傳遞給大眾的想法是:假期是最好的拉開人與人之間差距的時間。這就是說,有心的家長會幫助孩子利用這個充分的時間去培養孩子的人格。
  • 健全人格的內涵及特徵
    要求人們不斷採取變革的行動,以適應並推進新的生活18)特立獨行的完善人格。要求人們要特立獨行.擇善固執,堅持原則,不同流合汙.為所欲為,不盲從附和。這些理想人格特徵在先秦儒家的思想中也有體現,如孔子認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養君子,即塑造出仁、義、禮、智相統- -的理想人格。《易經)認為,只要個人追求,人人均可具備上述優良人格特徵。
  • 如何培養出人格健全的孩子?一定得重視這些方面
    俗話說,「江山易改,秉性難移」,這裡的「秉性」就是指人格。它能決定一個人的生活方式,甚至能決定一個人的命運。近些年來,社會上頻頻發生的青少年犯罪悲劇,大多都跟人格不健全脫不了干係。父母並不能陪伴兒女一輩子,他們需要健全的人格來適應這社會。著名的心理學家阿德勒在他的著作《兒童教育心理學》中提到: 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這才是教育孩子的首要目的。
  • 教育的目的:並非僅僅培養高智商的人,而應培養出人格健全的人!
    那麼國家充分地意識到了教育的目的:並非僅僅培養出高智商的人,而應該培養出人格健全的人!健全的人格是怎樣的呢?簡單的說就是:人格正常和諧的發展。健全的人格是指:生理、心理道德、社會,各要素完美的統一、平衡、協調,使人的才能得以充分的發揮。
  • 教育 | 比成績更重要的,是孩子人格的健全
    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曾經說過:決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學習成績,認識健全的人格培養。孩子每一個階段的教育都關乎著他的未來,在孩子還沒正式進入校園的時候,父母就教會了孩子背唐詩宋詞,甚至還會送去各種輔導班進行輔導,目的就是為了能夠讓孩子得到最好的教育,上最好的大學,似乎只有這樣才是父母眼中最成功的教育方式。
  • 合格父母的3道關:親子關係、培養習慣、健全人格
    父母給予孩子的教育,不應該只有大量知識的灌輸,以成績論優劣,更重要的是孩子需要有健全的人格、溫良的品性和美好的心靈。我們可以嘗試從以下這3個方面去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
  • 家長朋友,孩子健全的人格的培養,遠比你們眼中的分數更重要
    其間一同事說孩子讀書行不行沒關係,最重要的是培養孩子健全的性格最重要。孩子童年就是需要有夥伴,孩子的童年就是快樂的、美好的。 雖然是閒談,但是大家閒聊中一致提到的就是,家長要培養孩子健全的性格很重要,成績是次之,孩子長大成人後,才能在社會生活中有一席之地。
  • 孩子的家務勞動清單
    愛幹家務的孩子,離婚率低,心理疾病患病率也低。另有專家指出,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務勞動與孩子的動作技能、認知能力的發展以及責任感的培養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美國孩子的家務清單:9-24個月:可以給孩子一些簡單易行的指示,比如讓寶寶自己把髒的尿布扔到垃圾箱裡。
  • 教育的本質:培養孩子的核心素養和健全人格,才是真正贏在起跑線
    他指出,教育的本質是為了培養孩子的核心素養和健全人格。在報滿課外補習班、追求分數至上的今天,很少有人真正思考過將孩子培養成才的真正含義。成才,在絕大多數父母心裡,就意味著考試的名次,這決定了孩子是否能上名校,繼而決定了孩子是否能找到一份好工作。
  • 你的人格健全……嗎?
    )及其同事進一步定義了健全人格。請注意,在健全人格特徵集合中,僅憑某一種特質無法成就健全的人格;相對地,單靠某一種特質也無法導致不健全的人格②。我們僅基於大量樣本,就具體特質集合的可能性進行討論。關鍵在於,在此集合中得分較低的人格特徵,會在何種程度上阻礙你達成個人目標。
  • 抑鬱情緒「盯上」高中生 專家:應改善教養方式培養健全人格
    專家提示,要預防幹預中學生抑鬱等精神心理症狀,父母需要改善教養方式和培養學生健全人格,需要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力量的整合。據了解,該調查對1999年、2006年、2009年、2016年四個時間點15年共計3300多名中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
  • 中美孩子家務清單對比,未來的差別竟這麼大
    網上曾熱傳一幅關於中美孩子家務清單對比圖,讓許多家長感觸頗多。在中國,如果一個孩子積極的幫助父母做家務,那一定會被誇張為孝順,不過,在外國朋友看來,孩子做家務並不是什麼稀奇事。下面,我們一起來對比一下中美孩子的家務清單吧。
  • 父母課堂:如何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父母可以從這4個方面入手
    很多人感嘆培養孩子一個健全的人格是多麼的重要。那什麼是健全的人格?簡單來說,就是一個人的人格的和諧發展,並且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對自己、對他人、對社會、對環境所表現出來的行為方式具有合理性和合社會性。既然健全的人格重要,在生活中,父母該如何有意識地去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提高人際交往的能力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提高人際交往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 寒假家務清單:生活能力要從小培養,你家孩子適合做哪些家務活
    要說到做家務活,家長們要麼以耽誤學習為藉口推脫,要麼就嫌小孩「不夠添亂的」。小孩的動手能力是後天培養出來的,現在放寒假了,正好能利用這個機會,培養一下孩子的家務活技能,好好充實孩子的寒假生活。那麼,我們的小孩適合做什麼樣的家務活呢?這份家務活清單爸爸媽媽們可以參考一下。
  • 「家務清單」不宜急在學校和家庭推廣
    在樹德小學,有一份特別制定的「家務清單」,鼓勵學生在家庭尋找服務的小崗位,主動參與家務勞動,學會一些勞動的技能技巧。學校將這份家務清單印刷在《樹德作業本》的首頁,在作業記錄後面上印製了「家務完成情況」評價表。勤勞一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從小培養孩子勤勞的美德可以從做家務開始。做家務不僅可以鍛鍊孩子的動手能力,更可以通過親身體會的方式讓他們理解父母的辛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