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朋友,孩子健全的人格的培養,遠比你們眼中的分數更重要

2020-09-30 教育人王福明

【原創首發,歡迎轉發】


◎ 文/編 烏江
某天,在操場散步閒談時談到某老師的孩子現在沒有讀書了。大家都說到是家長的關係,其中父親影響尤大,小時候隻身一人帶孩子,又當爹來又當媽;加之父親又喜歡玩幾張牌,有時晚上玩牌玩久了孩子就跟著睡在沙發等。父親對孩子的管理也特別嚴格。所以,現在性格異常怪異。


其間一同事說孩子讀書行不行沒關係,最重要的是培養孩子健全的性格最重要。孩子童年就是需要有夥伴,孩子的童年就是快樂的、美好的。


雖然是閒談,但是大家閒聊中一致提到的就是,家長要培養孩子健全的性格很重要,成績是次之,孩子長大成人後,才能在社會生活中有一席之地。


教育人王福明主認為,孩子健全的人格培養是最重要的,遠比平常家長心目那個分數最重要。 說到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培養,教育人王福明個人認為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首先,培養孩子的責任意識

孩子的責任意識應該從家裡開始培養。比如,讓孩子在家打掃衛生,清洗碗筷,或者清洗自己的鞋襪衣帽等。只有讓孩子明白,這些小事情是父母吩咐給我的,一定要把它做好。否則,他敷衍塞責,馬虎了事。從小就在家養成了這種做事不負責任,在學校也是如此,久而久之長大後這種習慣就成性了。

所以,父母應該在家督促孩子養成最基本的責任意識,也就是培養孩子從小認真做事的習慣。當然還包括這過程中克服困難和健康積極向上的拼搏精神。


其次,要讓孩子正確對待自己

正確對待自己,就是培養孩子做事必須有自信心。告訴他,自信是一個人成功的前提。

當然在家裡,培養孩子的自信應該從容易做到的小事去引導和培養

比如,父母估計他通過努力能夠到達那個高度或水平就可以了。也就是很多人說的,要讓他跳起摘到那個蘋果才行,否則目標訂得老高,跳來跳去都夠不著,跳多次了自然就會失去信心。

同時,培養孩子自信心的同時,也要讓孩子學會正確對待自己,教育凡事「山外有山,樓外有樓,人外有人」之道理,避免過於自信的自負。也就是教育孩子要不驕不躁,並不自卑就行


再次,要培養孩子學會與人合作

平常要鼓勵孩子多去和同齡人,也就是自己的夥伴交往。還包括比自己大的人,或小的也可。即接觸不同年齡層次的人最佳。和小朋友建議良好的同伴關係,大家在共同玩耍中,獲取快樂,學得見識。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需要同伴的相互引領。這也是快樂童年必不可少的。

告訴家長們,千千萬不要把孩子宅在家裡,不是遊戲,就是作業。多讓他們走出去和孩子們玩,讓孩子學會與人交流和合作的社會能力


第四,要培養孩子開朗樂觀的性格

人們常說:「性格決定命運。」從自己或自己身邊的人觀察,的的確確一個人的性格決定著自己的命運。性格開朗樂觀的人,人緣好,人際關係融洽;工作積極性高,面對困難不退縮,不消極對待,總是想辦法完成。性格孤僻的人,不善於與人打交道,獨來獨往,無朋友,遇到困難退縮迴避。

所以,我們做家長的,在家庭教育中,千萬別忽略了孩子性格的培養。樂觀開朗的性格是從小養成的。

家裡父母自然要性格開朗樂觀,家庭要和諧快樂。可以帶孩子到別家裡去參加聚會,親子遊戲,與孩子共同參加體育運動(打籃球、羽毛球、桌球、爬山、遊泳、春遊及野炊等),帶孩子旅遊欣賞祖國大好河山,與孩子一起共同閱讀共同寫作,教育孩子學會觀察欣賞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是美。培養孩子學會讚美和欣賞別人的長處。

長此以往,相信孩子開朗樂觀的性格就會慢慢形成。




第五,還要培養孩子適應環境的能力

人們常說,「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這句話就告訴我們,人必須學會適應環境,才能良好地生存下去。就像一株植物一樣,從低海拔移植到較高的海拔,必須適應高海拔的土壤和氣候等條件,不然就會因環境改變而死去。

告訴孩子,環境不在不停地變化著,包括自然環境的變化、同學之間的變化。從小在家裡應該給孩子自由時間和空間,讓孩子學會學會自已處理屬於自己的時間和空間。

鼓勵孩子學會要有點冒險精神。即使生活中出現孩子遭遇困難和挫折,也不要父母包辦代替,就是要讓他明白,生活不是一帆風順,而是坎坷不平,有困難有挫折。這可以從平常的親子遊戲中,或體育鍛鍊中等活動中慢慢培養。



結束語

教育人王福明想說,家長在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中,這五個因素中,他們並不是獨立的,有時相互促進相互影響。比如開朗樂觀的性格、學會與人交際當中都需要人的自信。

也就是說,一個人有了自信也會善於與人溝通,性格也開朗樂觀,適應環境的能力逐漸也培養起來了。

你認為呢?歡迎發發表意見!


歡迎閱讀教育人王福明更多的文章:1《》

2.《》

我是@教育人王福明",筆名烏江。專注學校教育和家庭孩子教育。

如果您在班級工作中和教育孩子方面遇到困惑,歡迎交流。

相關焦點

  • 教育 | 比成績更重要的,是孩子人格的健全
    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曾經說過:決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學習成績,認識健全的人格培養。孩子每一個階段的教育都關乎著他的未來,在孩子還沒正式進入校園的時候,父母就教會了孩子背唐詩宋詞,甚至還會送去各種輔導班進行輔導,目的就是為了能夠讓孩子得到最好的教育,上最好的大學,似乎只有這樣才是父母眼中最成功的教育方式。
  • 比接受更高等教育,擁有健全人格更重要!家庭教育要避開的「坑」
    不過想說一句的是,比起讓孩子接受更高等的教育,培養孩子建立健全的人格更為重要。只有人格健全了,才能確保孩子能夠自尊、自立和自強,成為一個獨立而完整的人,而不是缺什麼就伸手要,要不到就沮喪、生氣、仇怨的巨嬰。孩子有正確的是非觀念,有基本的道德規範,有一定的責任擔當意識,有正確的目標追求,還懂得感恩和回報……哪怕最終不成大才,也不會成為具有嚴重破壞力的渣子和敗類。
  • 人格健全很重要,父母培養合格的孩子
    從春節以後孩子的學校就沒開學,這個有史以來最漫長的假期,拷問家長該怎麼有意義的幫孩子度過,除了每天的學習之外,該怎麼讓孩子充分利用這個期來成長。因為教育不僅僅是在學習上拿個好分數,教育更應該是完善人格的教育。很多教育專家共同傳遞給大眾的想法是:假期是最好的拉開人與人之間差距的時間。這就是說,有心的家長會幫助孩子利用這個充分的時間去培養孩子的人格。
  • 教育的本質:培養孩子的核心素養和健全人格,才是真正贏在起跑線
    資訊時代,關於那些「別人家的孩子」的事跡和傳聞同樣此消彼長源源不斷,似乎榜樣的事跡俯拾即是,只是不在自己家。每逢高考揭榜,更是幾家歡喜幾家愁。眼看著一山更比一山高,優秀的孩子一個賽一個地拔尖,尋常人家的家長和孩子都過得苦不堪言。家長們使出渾身解數,不惜花費大量財力物力人力精力,卻發現自家孩子依然如故。孩子們費勁全力,卻依然滿足不了父母的期望值。
  • 北大學霸弒母悲劇:人性遠比學習成績重要,值得家長深思!
    生活中,很多家長過分看重孩子的學習成績,將孩子的成績用來衡量孩子努力、聰明和優秀的唯一標準,這類家長也容易忽視對孩子人性人格的培養,容易忽視孩子人性的缺陷,似乎只要孩子成績好,家長就滿足了。事實上,讓孩子「成人」遠比「成才」更重要!
  • 培養大學生健全人格
    大學生作為構建和諧社會的生力軍和社會主義建設的接班人,其健全人格的培養更具現實意義。和諧人格能促進大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養成。健全人格的培養,可以幫助大學生明晰自己的人生目標,端正人生態度,並為其行動提供充足的動力,避免受到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腐朽思想的侵蝕,正確看待金錢、利益與個人價值的關係。
  • 不讓教學成績遮了眼,健全學生人格也重要
    我從事教學工作幾十年,這位朋友說的現象確實存在,但我在此想說的是學習成績確實是學生的「命根」,衡量教師教學水平的重要標尺,但是教師對學生的善待不可或缺,因為學生成長中還需要有與學習一樣重要的東西: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個性品質! 我一直以為,教育教學是有方法和藝術的,簡單粗暴的老師是得不到學生由衷敬佩的,即使有取得好的成績,這樣的老師也是不會贏得學生發自內心的尊重!
  • 決定孩子一生的是人格健全。孩子六歲前培養這些能力更重要!
    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在孩子小的時候,從他的行為習慣來看他今後的整個人生不是沒道理的。追根求源,孩子成長後大部分的問題,都源於六歲前的教育。在孩子六歲前,培養這些能力非常重要!一、自理能力我們經常能看見周圍很多孩子上小學了,不會穿衣不會繫鞋帶,不是孩子有問題就是家長太「操心」。
  • 父母課堂:如何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父母可以從這4個方面入手
    很多人感嘆培養孩子一個健全的人格是多麼的重要。那什麼是健全的人格?既然健全的人格重要,在生活中,父母該如何有意識地去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提高人際交往的能力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提高人際交往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 引導孩子正確看待分數更重要
    公約發布後,引發家校廣泛討論,輿論很快形成兩極分化的態勢——「群裡不公布成績,有孩子考差了不告訴家長,家長怎麼去督促呢」「期中期末成績還是要公布,可以按學號公布」「不公布成績,那保送生名單會不會有暗箱操作?」
  • 如何培養出人格健全的孩子?一定得重視這些方面
    俗話說,「江山易改,秉性難移」,這裡的「秉性」就是指人格。它能決定一個人的生活方式,甚至能決定一個人的命運。近些年來,社會上頻頻發生的青少年犯罪悲劇,大多都跟人格不健全脫不了干係。父母並不能陪伴兒女一輩子,他們需要健全的人格來適應這社會。著名的心理學家阿德勒在他的著作《兒童教育心理學》中提到: 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這才是教育孩子的首要目的。
  • 堂吉偉德:「家務清單」是培養健全人格的善舉
    這不僅在於勞動本身創造財富和價值,也是實現個人幸福和國家富強的必然路徑,更在於學會勞動才能熱愛勞動,擁有勞動的意識與本領,才會有健全而獨立的人格。「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如果一個孩子連基本的勞動都不會,不願意通過日常細微的勞動去實現自己的目標,再遠大的理想也會成為空想。勞動的重要性不言自喻,而不愛勞動和不懂勞動,卻又是當下孩子成長過程中最大的困惑。
  • 合格父母的3道關:親子關係、培養習慣、健全人格
    為什麼,越優秀的孩子,反而越容易「生病」呢?歸根結底,是所有人對分數非常的敏感,把分數變成了衡量一個人成敗的唯一標準,而孩子們在這種壓力之下,人生觀和價值觀也都被扭曲了。我們總是在教孩子拼命學習如何成功,如何衝刺成為第一名,卻沒有告訴孩子摔倒了要怎麼爬起來,傷口應該怎麼處理,生活小事要怎麼完成,迷茫的時候如何樹立自己的人生目標...... 家庭是孩子學習的第一場所,父母是孩子成長的第一責任人。
  • 孩子體弱膽小,多運動既強身健體,又培養孩子健全人格
    文/麗麗育兒達人孩子體弱愛生病,膽子小內向,家長需要多帶孩子參加戶外運動,既強身健體,更利於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而很多的爸媽都比較宅,除了每天朝九晚五的上班,其餘的時間宅家裡打遊戲,追劇,給孩子一部手機,一家人就這樣度過周末和假期了。
  • 抓住農村優勢,培養健全人格
    今天的少先隊員是新世紀的主導者和創造者,如何做好少先隊工作,提高隊員素質,培養隊員,健全人格,是提高21世紀培養接班人素質的關鍵。  根據我國國情,現階段的少年兒童以獨生子女為主,他們在家庭中充當「小皇帝」「小公主」的角色,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也對他們來說已經是家常便飯,不足為奇。家庭的溺愛養成他們任性、撒潑、攀比的心理也日益明顯,耐挫折力弱,這些都是與健全品格格格不入的。
  • 《傅雷家書》教育的本質:做事先做人,人格培養遠比知識技能重要
    然而,培訓班給孩子報了一個又一個,也犧牲掉孩子許多童年快樂時光,父母只是想為孩子鋪平人生之路,想給孩子一個充滿希望而順暢的人生坦途。可換來的卻是孩子的自私冷漠、孩子的叛逆和人格的不健全。也許人們忘了,做事先做人的道理,是教育孩子最不能忽視的地方。
  • 最重要的教育是人格教育
    看到一則消息說,孩子玩遊戲不做了作業,媽媽急得跳河自殺,幸好被路人救起,正進行心肺復甦,祝這媽媽儘早康復!這位媽媽三十多歲,孩子大概就十來歲,正是思維最活躍的時候,也是叛逆的時候。如果這時候,不關注孩子的變化、不引導孩子、不愛護孩子,忽視對孩子的人格教育,忽視孩子的習慣引領,將鑄成大錯。世上沒有壞孩子,沒有蠢孩子,孩子的個性和習慣都是父母感染的。
  • 孩子健全人格的重要性
    在教育目標體系中,有一個問題,即人格問題,無論是教育者個體素質還是每個學生素質,都要以人格特徵表現出來,教育應該培養每個人的健全人格,健全人格應建立在現代人格基礎之上。我國新時期教育取得巨大成就,但是思想教育卻令人擔憂。
  • 真正決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學習成績,而是健全的人格
    如今有太多的家長只對孩子的成績有過多關注而忽略了其他方面,許多家長認為學習成績好就可以代表一切,只有成績好的孩子才擁有完美的人生。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曾經說過決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學習成績,而是健全的人格。甚至有人會認為,學習成績好了其他方面自然就優秀了。
  • 孩子沉迷遊戲,他用一招讓孩子贏在人生:人格培養比學習成績重要
    文/霓裳01教育孩子,並不是一味地讓孩子學習,卻忽略了人格與品德的培養教育。許多家長往往會覺得,孩子只要成績優秀,其他怎樣就不重要了。其實,成績優秀只是一張通往大學的門票。但孩子考上大學,並不等於我們教育孩子就成功了。成功的教育是,讓孩子成為一個真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