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山百日之戰

2021-01-15 華龍網

以日軍的視角看太平洋戰爭,有三場「玉碎戰」,分別是緬北密支那之戰、松山之戰和騰衝之戰,前一場戰役的主角是中國駐印軍,而後兩場戰役的主角則是史迪威所說的「Y部隊」,中國人把這支隊伍稱為「中國遠徵軍」。

目標:松山

松山位於怒江西岸,主峰高約2200米,地形險要,易守難攻。日軍在這裡修築了堅固的堡壘群,他們自信,這座陣地至少可以堅守8個月。

1944年5月11日晚,中國遠徵軍連夜強渡怒江。江面雲霧瀰漫,渡江部隊只有1名士兵失足落水淹死。一個月後,遠徵軍攻克了日軍在怒江西岸的各個要點。

站在松山上遠眺,滇緬公路蜿蜒在起伏的群山中,要想打通這條戰略生命線,必須拿下松山。6月4日,遠徵軍第七十一軍新二十八師在美軍第14航空隊的協助下,向松山外圍的臘勐街及竹子坡發起攻擊,他們沒有料到,這座荒山上駐紮著3500名日軍。

轟炸機投下的炸彈和大炮射出的炮彈落在敵人的地堡上,難以將其摧毀;躲在工事後的敵人射出機槍彈雨,壓制住遠徵軍的進攻。有時遠徵軍才剛佔領了前沿陣地,日軍便很快又發起反攻,戰壕裡躺著的敵我兩軍屍體數以百計,很快便成了一條血河。

經過整整一個月的鏖戰,戰事陷入僵局。

「榮一師上來了!」

7月3日,日軍通過望遠鏡發現,中國遠徵軍一整天都在換防。一個讓他們忐忑不安的消息在陣地中流傳:「支那軍的榮一師上來了!」日本人所說的榮一師,曾在崑崙關挫敗過有「鋼軍」之稱的日軍第五十團,這支部隊隸屬於中國遠徵軍中的第八軍。

7月5日凌晨3時15分,第八軍對松山發起第一輪攻勢,兩個小時後,榮一師第三團主力佔領了松山頂峰的陣地。但是,他們在那裡遭到了守敵交叉火力的密集掃射,無法立足。儘管第八軍在當日黃昏又退回原地,觀戰的美軍顧問團仍對這一仗給予了肯定。

7月7日,第八軍試圖從松山西南方向的滾龍坡進攻,但是再次被堡壘中射出的火舌攔腰截斷。這一次,他們「幾乎在將要奪取全部要點時功敗垂成」,但足以令日軍「感到驚訝」。7月12日,第八軍發起了第三輪進攻。這一次雖然同樣未能取得成功,但一支偵察小組摸清了日軍陣地內部的部分情況。

連綿的陰雨和濃霧成了遠徵軍進攻的障礙。7月23日,天空稍見晴朗,強大的炮火再次襲向敵軍陣地,第八軍三路攻擊隊同時向松山發起第四輪進攻。但接下來連續兩天的大雨,又一次澆滅了進攻的火力。

7月底至8月初,第八軍又接連對松山發起了兩次進攻。這同樣是兩場十分慘烈的戰役。榮二團第三營主力與日軍展開長達兩個小時的肉搏,屍體幾乎將戰壕填平;第246團第一營遭到敵軍掃射,全營僅有8名官兵撤回;第246團第二營在僅餘50餘名官兵的情況下,與敵人激戰三小時,幾近覆沒。

又一個月過去,第八軍付出了慘重的犧牲,掃清了向松山主峰進攻的道路。

雷震敵寇

日軍在松山構築的防禦工事中,以主峰子高地的堡壘最為堅固嚴密。第八軍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戰略:用爆破的方式炸毀敵軍主陣地。從8月3日起,一支工兵部隊開始挖掘四條戰壕。他們晝夜不停,每天推進10米。

敵人注意到了這個不尋常的舉動。他們開始自上至下挖地道截擊,雙方展開了一場「賽跑」。8月18日,我軍終於抵達堡壘正下方;次日,裝填三噸TNT炸藥。事後人們得知,如果再遲兩天,敵軍就能切斷坑道。

8月20日一早,松山一帶突然放晴。遠徵軍的炮兵照例打了一通炮彈,榮一師第三團向子高地發起佯攻,把更多的敵人吸引到這個碩大的火藥桶上面。

8時40分,槍聲漸漸稀落。9時15分,先是傳來一聲悶雷般的響動,大地隨之顫抖了一下,緊接著那個碩大的碉堡歪斜地倒在松山頂上,樹木、汽油桶、槍炮、日軍屍體漫天飛舞。

9月7日,第八軍殲滅了松山上的殘敵,歷時百天的松山戰役就此結束。

一個驚人的數據顯示,在松山戰役中,每殲滅一個日軍,就有8個中國遠徵軍第八軍官兵陣亡。

戰爭結束幾年之後,松山上被鮮血浸透了的土地,仍然會透出微茫的紅色。滇西流傳著一個傳說:每逢雷雨天氣,松山上便會傳來喊殺與槍炮的聲音,鄉民說,那是陣亡將士的英魂仍在與敵寇搏鬥。

相關焦點

  • [揭秘勝利]松山戰役成日軍在大陸戰場首次玉碎之戰
    央廣網北京7月16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中國正面戰場對日軍的全面反攻出現於雲南。1944年6月,中國軍隊分兵兩路,一路由印度殺入緬北,一路由雲南向境外打出,試圖打通中印公路,為中國取得一條新的國際交通線。松山之戰就是這場戰役在中國境內最重要、最慘烈的一戰。
  • 盤點《我的團長我的團》原型人物,南天門之戰原型竟是松山戰役!
    原型:葉進財,滇西之戰結束後留在本地當上一個普普通通的老百姓。虞嘯卿,為人正直,「焦慮太過」認為仗打成這樣,中國軍人都該死,不惜犧牲大量基層士兵達到戰勝的目的,非常欣賞龍文章,但是眼裡沒有給與炮灰團作為人的尊嚴,只是當做一串數字。師長虞嘯卿原型就是副軍長李彌,而虞師就是第八軍。
  • 【百日攻堅】打好「百日攻堅」戰 提升黨建工作質量——科左中旗...
    【百日攻堅】打好「百日攻堅」戰 提升黨建工作質量——科左中旗文化館烏蘭牧騎聯合黨支部 2020-10-13 17: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松山芭蕾舞團再唱《義勇軍進行曲》:中國加油!日本加油!|戰「疫...
    日本松山芭蕾舞團表演專為抗擊疫情新編的舞蹈,希望通過媒體向正在承受病魔之痛,正在與疫病奮勇抗爭的人們傳遞鼓勵的聲音。此前,松山芭蕾舞團高唱《義勇軍進行曲》為中國加油的視頻發布後獲得巨大反響。此次活動由東京塔株式會社、松山芭蕾舞團和中國春節東京塔點燈執行委員會共同主辦。除舞蹈外,中日音樂家還演奏了編鐘、小提琴等曲目。
  • 一座無名小山,一場血腥之戰,7763位中國遠徵軍血祭雲南松山
    ,當然可以不必冒風雨之苦、槍炮之險,如果旗開得勝,本長官首先嘉獎你,敢問你意下如何?」這時,何紹周開始意識到松山這塊骨頭難啃,第二天,何紹周命令各部休整待命,在陣地前沿修築工事,同時召集營以上指揮官開會,研究下一步作戰方案。整個會議氣氛異常緊張,何紹周說:「大家也看到了,松山就像一根魚刺一樣,牢牢卡住了滇緬公路的咽喉,卡的我們是寸步難行。拿不下松山,騰衝、龍陵都將成為孤軍,整個滇西大反攻陷於絕境。」
  • 《1944:松山戰役筆記》:以嚴謹的態度書寫抗戰微觀史
    第1章 松山:獸軍盤踞的要塞第2章 大反攻:西線有戰事中國遠徵軍司令長官衛立煌遠徵軍是如何渡越怒江的史迪威與中國遠徵軍遠徵軍對滇西日軍的情報工作松山戰役中的炮兵作戰(之一)第3章 一戰松山(6月4日—7月1日)松山戰役中的中日武器對比松山戰役中的炮兵作戰(之二)
  • 松山戰役遺址旅遊攻略
    二戰期間,標誌中國抗戰進入戰略反攻階段的轉折之戰——松山戰役就發生在這裡。作為主戰場的松山,留下了諸多戰爭遺蹟,現存有遺址69處、遺蹟816個、戰壕13200米,是目前國內保存最為完好的二戰戰場遺址之一。中國遠徵軍雕塑群、見證樹、子高地、陸軍第八軍103師陣亡將士公墓等都是松山景區的熱門景點。
  • 抗戰題材電影三部曲之《血戰松山》9月3日全球公映
    近日,香港文匯報記者採訪獲悉,為紀念首個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由中國著名公益慈善活動家、海峽兩岸和諧發展基金會理事長任安利個人獨立策劃、投資並擁有全部版權的抗戰題材電影三部曲《還我河山》之《血戰松山》將於9月3日全球公映。
  • 松錦之戰,明軍統帥如果換成孫傳庭,結果會如何?
    但是在多爾袞的指揮下,八旗軍在松山以西的黃土嶺之戰中,讓明軍吃了大虧。(明軍被斬殺、俘虜了約四千多人。八旗軍的損失也非常大)吃了大虧後,洪承疇隱約覺得,清軍這次是來者不善。目的肯定不單是拿下錦州,極有可能是希望利用圍點打援戰術,一舉殲滅關寧錦防線上的所有明軍。所以,洪承疇立即調整戰略,不再尋戰,而是給崇禎打報告,要求增兵。崇禎準奏。
  • 把春天種在赤峰松山的大地上
    一年之計莫如種穀十年之計莫如種樹過去的70年裡赤峰市松山區森林覆蓋率增加了29.74%農區森林覆蓋率增加了十倍城市建成區森林覆蓋率達到45.2%每年沙塵天氣減少了91%松山用實際行動創造了綠色奇蹟-大漠裡響起了他的決心一吼他帶領當鋪地村幹部群眾戰天地、鬥風沙,植樹造林、改善生態他對鄉親們說「我起多早你們就起多早,我咋幹你們就咋幹!」
  • 松山機場遷移 臺北市長參選人有共識
    遷移松山機場成為跨黨派市長參選人的最大共識。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華夏經緯網3月27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松山機場遷或廢」再成臺北市長選戰的火線話題,不僅臺北市長柯文哲贊成遷移,包括藍綠參選人丁守中、張顯耀、鍾小平、姚文智,甚至要以無黨籍參選的臺大教授李錫錕等人也持相近看法,遷移松山機場意外成為跨黨派的最大共識。
  • 血戰松山:滇西抗日中最慘烈的戰役真相
    松山戰役,又名十戰松山。它是日本軍國主義眼中的「玉碎之戰」,更是中國遠徵軍以血肉之軀奪取勝利的代名詞。此戰,中國遠徵軍全殲駐守松山的日本侵略者,打通了滇緬公路,使抗日戰爭由此進入反攻階段。但這次勝利是以極其慘烈的代價換來的。
  • 《我的團長我的團》南天門與原型松山戰役
    這場戰役的原型是松山戰役。這場戰役至關重要,關乎整個太平洋戰場。虞嘯卿原型何紹周系何應欽二哥何應祿之子,人稱「侄帥」。而龍文章、孟煩了、迷龍等人,就是為了國家前赴後繼,流血犧牲的將士們。電視劇中有幾集講了沙盤推演,那其實就是真實的松山戰役,日本人利用地形和永久性防禦工事,死守松山。
  • "玉碎戰"松山戰役:日本人如何敬畏歷史
    日軍在中國陣亡者,戰爭之初祭奠規格很高,一般是在戰事告一段落後,將陣亡者屍體燒製成遺骨,舉行大型「慰靈式」祭奠,而後運回日本,送入東京的靖國神社。隨著戰事慘敗屍骨成堆,就採取軍官割一條臂或一隻手,士兵割一隻手或一個手指,放在一個專用的「化學燃燒毯」上燒製成遺骨。
  • 松山健一爆肥20kg真相曝光
    松山健一演技精湛,詮釋角色不計形象!  搜狐娛樂訊 據臺灣媒體報導,日本男星松山健一驚傳爆肥!  以出版業、投資電影聞名的角川集團(KADOKAWA)會長角川歷彥現年72歲,他12月中旬擔任將棋戰嘉賓,和解說的棋手對談時,興奮爆料將拍攝將棋電影《聖的青春》,還提到松山健一將演出已故天才棋士「村山聖」的一生!由於電影選角消息尚未正式公開,會長卻難掩激動情緒,大讚松山健一拍戲超敬業,「他說這部片會是自己邁入30歲的重要代表作,為了詮釋角色,打算增肥20公斤。」
  • 松山一戰為何明軍依然戰敗?他們把老祖宗傳下來的謀略忘光了嗎?
    明朝祟禎十三年至十五年,明朝大軍與清軍在松山一帶進行了一場關乎明朝國運的戰爭,歷史上稱為明清松山戰役。在松山之戰中,明朝的主力軍隊幾乎 被清軍全殲,從而加速了明朝滅亡的進程。為什麼明朝軍隊會在松山之戰中戰敗了呢?
  • 東北亞黃金航圈形成後臺灣松山機場之永續經營策略
    臺北松山機場原為國際機場,1979年,臺灣「政府」將臺灣空運有限資源進行有效與合理之分配,並考量松山機場擴充腹地有限,國際航線乃於當時全部遷移至中正國際機場作業(目前的臺灣桃園國際機場),松山機場遂成專營島內與離外島航線之機場。
  • 餘戈:松山戰役70年了,日本人刺激我研究滇緬戰場
    ,是滇西緬北戰役的一部分,日本公刊戰史上稱之為二戰亞洲戰場上的一次「玉碎戰」(全軍覆滅)。中國遠徵軍於1944年6月4日進攻位於龍陵縣臘勐鄉的松山,同年9月7日佔領松山,全殲日軍。在松山戰役勝利70周年之際,澎湃新聞記者採訪了軍史專家餘戈先生。已經出版了《1944:松山戰役筆記》和《1944:騰衝之圍》的餘戈,對抗戰滇緬戰場充滿了感情。
  • 蓮語 | 《松山魂》 | 朗讀者:林鋒
    1944年6月4日,中國遠徵軍和日本侵略軍在雲南省龍陵縣的松山上,展開了一場長達三個月零三天的拉鋸戰。中國遠徵軍部隊殲滅日軍1260餘人,犧牲官兵7675人。松山戰役是抗日戰爭中最為慘烈的戰役之一,它對抗戰後期滇緬公路的暢通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為抗戰的勝利拉開了序幕。為了紀念遠徵軍的這段歷史,雕塑家李春華在松山戰役的原址上,復活了遠徵軍將士的402座雕塑,12個方陣。
  • 佛山多所學校舉辦百日誓師,初三學子以決戰精神迎接百日挑戰!
    霍毅愫副校長勉勵初三學子,在最後的一百天,在決戰中考的沙場上,擁有底氣、銳氣和志氣,為自己的理想而戰,為華英的榮譽而戰!教師代表範成傑從心態上泰然處之、行動上提高效率、精神上咬牙堅持三個方面給予同學們備考的金玉良言。你永不會獨行,這是親人們對於「我愛你」的另一種理解,九年級全體同學懷著感恩的心感受著家長們無盡的愛心與支持。17個班級的宣誓豪情萬丈,百日衝刺的戰歌已然奏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