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工業發展到現在,每一個歷史悠久的汽車品牌都有著自己的品牌基因。從東風日產來說,年輕化與智行科技已經成為其近年來刷屏的標籤,而我們也不會忘記,「行走的大沙發」這一美名。特別是現在,上班族日常通勤時間拉長,堵在路上也已經習以為常,汽車與人的黏連更加緊密。對自己好一點,不妨從我們愛車的座椅開始吧,因為它決定了我們在路上的日子是否好過。近日,網上車市就來到東風日產花都工廠的技術研發中心,探秘中級轎車天籟是如何將座椅的舒適性做到極致,以及在NVH方面的提升。
天籟座椅舒適性探秘
什麼樣的座椅才能稱的上是一款舒適型座椅?至少在東風日產看來,這個標準是非常高的。東風日產對座椅的評價來自6個維度,它們包括座椅的柔軟感、貼合感、支撐感以及姿態保持性、振動吸收和抗疲勞性。細細想來,大家對這6個評價標準是不是有切身體會?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座椅的基本構造。座椅的主體結構從外到內分為面套系統、發泡系統和骨架系統。面套系統提供表層的柔軟與舒適度,從體感、觸感和視覺滿足消費者的期待。發泡系統則配合人體的軀幹特徵,提供適宜的支持反力,給人體以柔軟感。骨架系統給座椅提供穩固的支撐並吸收來自地面的振動,同時彈簧的採用,能夠對乘客的落座起到充分的緩衝。
天籟之所以能夠以舒適性在消費者中聞名,在於它的座椅採用了三大核心技術。首當其衝的就是東風日產的「零重力座椅」理念。它的核心理念就是,深入研究人體曲線特徵,設計符合人體的曲面提供均勻的支持,大大降低乘客長途駕駛的疲勞感。如果我們乘坐普通的座椅,或多或少會感覺背部某一部分格外疲勞,而天籟座椅避免身體的某部分負擔過重,讓背部均勻受力。
天籟座椅的發泡系統也大有洞天,採用了SLAB結構和高衰減發泡的技術。SLAB結構能夠提升乘客坐上座椅的柔軟感。而高衰減發泡,具有高回彈的特性,可以有效地吸收座椅在動態路面上的振動。
天籟座椅的第三大核心技術優勢就在於採用了優化過的彈簧骨架結構,它的優勢在於坐盆布置有整體式彈簧,在顛簸路面能夠大量吸收路面的振動,從而減少對乘坐落座的衝擊。而我們也注意到,不少同級競品採用的是傳統的一體式坐盆,採用鈑金件,並沒有彈簧,整體的舒適性大打折扣。
天籟的靜音性探秘
NVH其實是由三者構成,Noise-噪音、Vibration-振動、Harshness-聲振粗糙度,這三點都直接關係到消費者在駕乘過程中的舒適性,尤其對於中國的消費者,對靜音的要求都非常高。而據東風日產介紹,通過調研發現,新天籟的NVH水準在B級車中處於領先水平。
要提升車輛的靜音性,首先得搞明白噪聲來源於何處。汽車噪音來源主要有三:第一是發動機噪音,第二是風噪,第三是路噪。新款天籟主要採用了四種方法來提升隔音性能,包括:聲振源控制、傳遞路徑優化、風音優化以及聲學包的優化。
在對聲振源控制上,有一個例子是針對發動機的振動,天籟在發動機上懸置採用了樹脂材料,樹脂材質相比於金屬材質對于振動地傳遞明顯減小,從而在聲振源上就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
天籟對車身的局部剛性做了提升,這樣可以有效地降低車體振動造成的輻射噪聲。同時,這種局部結構加強的車身對於噪聲的靈敏度也會降低,能夠很好地抑制噪音。
關於NVH的研究,東風日產有著一流的設備和多個先進的實驗室,包括轉轂半消音室、車體半消聲實驗室、車輛密性實驗室、以及車輛振動實驗室。由於時間關係,我們只參觀了消音室。
在對天籟怠速工況下靜音性的測試中,當模擬噪音源開啟,車輛門窗打開狀態下,測得噪音值為70.3dB,而當我們將門窗緊閉之後,車艙內瞬間安靜下來了,而測試儀也與我們的主觀感受一致,噪音值驟降為33.9dB,由此可以體現汽車的氣密性能對於隔音效果的重要意義,天籟在隔音上做的確實非常優秀。
總結:當汽車消費已經脫離了最初級的工具階段,國人對汽車的舒適性要求越來越嚴苛,這也倒逼企業在產品舒適性的各項細節上精細打磨。東風日產就是這樣一個非常看重產品細節和消費者感受的企業。零重力座椅、SLAB結構、高衰減發泡、彈簧骨架結構,以及NVH上的多項提升,這些核心技術構築了天籟在相對於競品的優勢,正是這份對細節的極致把控,讓消費者能夠感受到天籟時時刻刻的舒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