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生存到發展 我國國家安全戰略指導重心轉變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1月18日 16:56 來源:
來源:中國國防報
從著重維護生存利益到著重維護發展利益
――對國家安全戰略指導重心轉變的一點思考
2006年12月21日,新疆軍區高炮旅將部隊拉進天山深處進行軍事演練。據悉,該部隊經常到周邊各地陌生複雜環境進行生存訓練,他們結合科技練兵,模擬未來戰場環境,針對高炮部隊的實際特點,快反應,謀打贏的課題演練,收效顯著。中新社發 阿醜 攝
上世紀末,特別是步入新世紀後,隨著國際戰略形勢等的發展變化,我國安全所面臨的威脅與挑戰亦發生了很大變化。鑑此,實現國家安全戰略指導重心由著重維護國家生存利益向著重維護國家發展利益的轉變,是我們必須認真審視和思考的一個重大問題。其實,這個問題在我們國家的戰略籌謀中已不是什麼新問題;在現實的選擇和實踐中,至少進入21世紀以來,我們已在實行這個轉變。只是現在還沒有系統地進行理論概括,沒有明確提出要進行這個轉變罷了。
維護生存利益曾是重中之重
自近代以來,中國積貧積弱,迭遭列強瓜分,以致生靈塗炭,國破家亡,國不成國。及至上個世紀上半葉,日本軍國主義野蠻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中國幾乎完全覆亡於日本軍國主義的鐵蹄之下。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始終面臨著生死存亡的威脅。這是人所共知的,也是比較清楚的。即使新中國成立後,在相當長時間內,中國的存亡問題也並沒有完全解決。先是上世紀50至60年代,以美國為首的軍事同盟集團,在中國東部構築新月形包圍圈,對中國實行重重包圍、封鎖和禁運。美軍還把戰火燃燒到鴨綠江邊,臺灣當局在美國豢養下,也圖謀「反攻大陸」。中國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權面臨被顛覆、新生的共和國面臨全面武裝入侵的現實危險。
上世紀70至80年代,東部威脅尚未解除,前蘇聯霸權主義「亡我之心不死」,又在我東北、西北、華北等「三北」地區幾千公裡的邊境線上陳兵百萬,試圖依仗其軍事優勢,對我發動高速度、大縱深、寬正面的閃電攻勢,一舉滅亡中國。而且無論是前一個時期,還是後一個時期,無論是當時的美國還是蘇聯當局,都曾多次密謀對中國實施核打擊。所以自建國以後相當長的一個時期內,新中國始終面臨外部勢力全面武裝入侵的嚴重威脅,存亡問題始終是中國國家安全的核心問題。在這種嚴峻形勢下,中國國家安全戰略指導的重心不能不長期放在維護國家的生存利益上。這是完全正確,也是非常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