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張紅霞
10月15日,川菜界值得矚目的一件事——川菜文化學者胡廉泉收徒暨廉泉川菜研習社成立儀式,在成都「悟園」餐廳舉行。
胡廉泉先生收徒儀式現場。
這被視為川菜界的成渝雙城記——拜師者,是重慶知名小吃「仇婆抄手」創始人、重慶筷樂食光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高東,已在全國發展品牌加盟店500家,實力超群。
師者,為川菜名家、《川菜烹飪事典》《大眾川菜》等多部川菜著作的編者、作者胡廉泉,77歲的他迎來了此生所收的第三位徒弟,也是最後的「關門弟子」。
一場師徒結緣,在成渝唱響雙城記的背景下,被視為川渝餐飲界在新時代裡的握手。
在川菜界耕耘50餘載,胡廉泉被譽為川菜「活字典」,高東說自己懷著「拜偶像為師」的心情,行拜師大禮。現場數位見證者,為這對特別的師徒送上真誠的祝福。
研習社:盡力做些對川菜有益的事
胡廉泉今年77歲,生長於成都,1961年畢業於成都七中,隨後進入成都市財貿幹校學習,4個月結業後分配至成都市飲食公司工作。
一直到2003年退休,胡廉泉都在餐飲系統從事行政工作,可以說見證了成都餐飲界半個世紀的風雲變幻。退休後,他仍然躬耕於川菜事業,寫作、編輯、指導後輩,2021年,胡廉泉從業將滿60年,作為目前川菜界健在的王開發等一批川菜大師將與他一同迎來這一時刻。
廉泉川菜研習社正式揭牌。
1971年至1978年,胡廉泉被派到成都市飲食公司,在紅旗餐廳(後來的榮樂園)舉辦的技術培訓班、「7.21工人大學」工作,培訓班雲集了公司的一大批名廚師,如:孔道生、張松雲、曾國華、張榮興、毛齊成、陳松如、江松廷等;學員也是由各餐廳、飯店推薦的青年廚師中的佼佼者,經過培訓他們都成為其後40餘年攪動美食江湖的中堅力量,胡廉泉也從與老師傅的接觸中學到了不少的東西,確定了自己今後的目標——研究川菜的技藝和文化,並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1979年,「文革」後國內首本菜譜《大眾川菜》出版,這是劉建成(川菜名師、培訓科科長、美國榮樂園首任廚師長)和楊鏡吾、胡廉泉共同編寫,已再版40餘次,印數近一百四十萬冊。該書先後獲得「全國優秀圖書」「四川十大暢銷書」等多項榮譽。
40餘年間,胡廉泉參與編輯、寫作的川菜書籍有首版《川菜烹飪事典》《細說川菜》、中日合編的《中國名菜集錦•四川》、與劉建成合著的《家庭川菜》、集錄2500餘道川菜的《筵款豐饈依樣調鼎新錄》等,影響巨大、傳播深遠,例如《細說川菜》在二手書市收藏價達兩三百元一本。
成立「廉泉川菜研習社」,出於幾位徒弟和好友們的建議,胡廉泉目前仍在筆耕不輟,近日才在《四川烹飪》雜誌上新發表了幾篇文章,川菜如何穩健傳承發展,他心裡惦念。
「現在,川菜看上去很繁華很熱鬧,據說成都就有十多萬家,但是廚師隊伍缺乏有序的培訓,良莠不齊,川菜存在某種程度的混亂。」看到一些亂象,胡廉泉很痛心也很無奈,這實際上是高度市場化帶來的副作用「蘿蔔快了不洗泥」,「要想糾偏和扭轉很難,這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方方面面共同努力」,這也是廉泉川菜研習社成立的初衷--儘可能從源頭上做川菜文化的整理和推廣,盡力避免傳承斷代的痛心局面。
拜師:一段未見面的師生緣
胡廉泉這樣的人生成就,對於2007年在四川旅遊學院學習烹飪的重慶年輕人高東來說,實在如同大山一般的存在——教材上有「胡廉泉」的署名,實際操作時每每要在他的文字裡尋找技法、境界。
2008年,高東在重慶創辦「仇婆」,初時以重慶小面為主打,漸漸推開影響。2014年,創立「筷盒」網絡外賣餐廳,做O2O外賣,兩年探路找到了網際網路餐廳產品的特性,為後面實體經濟結合網際網路做下鋪墊,衍生出來了網上流通的「重慶小面」。
2016年,高東創建重慶小面創客空間,打造專業團隊,成為重慶小面商業化的強勁推手。 2017年,高東再次推出「仇婆抄手」,以「現剁現賣」、多種味型刷新人們對抄手飲食的傳統印象。「網際網路+餐飲」,深諳新型餐飲模式,「仇婆抄手」發展迅猛,如今已成為年銷售收入過億、加盟店面500餘家的大型餐飲連鎖企業。
《四川烹飪》原總編輯王旭東發言。
已經如此成功,為何還要再拜師呢?高東說:「在餐飲界打拼了10年,企業也連上了幾個臺階,越是到了這個時候,越覺得要持續、穩健發展,必須得要關注和研究『道』的層面,也就是上升到餐飲文化高度。胡老是川菜文化學者,是我學習川菜的老師和偶像,能拜他為師,是我莫大的福氣和光榮。」
通過胡廉泉的徒弟童遜引薦,半年前,高東與胡廉泉見面。當年書上的名字,成為眼前學養豐厚、謙遜可親的老人,高東激動又虔誠;胡廉泉也對這位上進、有頭腦的年輕企業家印象良好,一對師徒結緣的喜事即成現實。
胡廉泉不輕易收徒,高東是第三位,也是最後一位,胡廉泉說:「我能教他什麼呢?也許更多的是給一些建議,更多的要靠他們自己實踐。」
能把重慶小面、抄手等飲食單品做到規模上億,胡廉泉十分讚賞,他說,抄手歷來就是人們喜愛的小食品,又稱「餛飩」「扁食」,唐朝的文獻裡就有「生進二十四氣餛飩」的記載,並說明「花形餡心凡二十四種」。可見它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我們可以在餡心、麵皮上做些文章,再結合川菜豐富的味型,就一定能夠把「抄手」這一美食做的更加的多姿多彩。
胡廉泉提出抄手產業化的另一個核心是「標準化」,相較於川菜種類太過龐大不便標準化,為適應時代的發展,推動抄手產業化、規模化,引進中央廚房也不失為一種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