餵1歲前寶寶蜂蜜有猝死風險 隱藏風險需家長警惕

2020-12-22 大蘇網

每一位爸爸媽媽都恨不得把所有有營養的東西餵給寶寶,但南京市婦幼保健院兒童保健門診副主任醫師謝海虹告訴記者,有些東西不能「早餵」,否則嚴重起來可能致命。

就比如蜂蜜吧。您可能不知道,如果給1歲以內的孩子餵蜂蜜,有可能導致猝死哦!

1歲內餵蜂蜜有猝死風險

王女士(化名)的小寶寶才滿1歲,前段時間因為覺得孩子有點便秘,她就給孩子餵了點蜂蜜水。可這兩天她看到網絡上有說法,提到孩子未滿1歲就吃蜂蜜可能會猝死!她嚇壞了。

這到底是真是假?記者採訪了南京市婦幼保健院兒童保健門診的謝海虹副主任醫師,謝醫生非常嚴肅地說:「確有其事!」

原來,研究發現,蜂蜜在釀造、運輸過程中,可能受到肉毒桿菌芽孢的汙染,因為蜜蜂在採集花粉過程中有可能把被肉毒桿菌芽孢汙染的花粉和蜜帶回蜂箱。且肉毒桿菌芽孢適應能力很強,在100℃的高溫下仍然可以存活。

這一點汙染對於成年人來說倒沒什麼問題,但對於小嬰兒來說,確實極度危險。謝海虹說,他們的腸道菌群不夠完善,肉毒桿菌芽孢特別容易在腸道中發芽並產生毒素,從而引起中毒。「症狀常包括便秘、頭頸部肌肉軟弱、吸吮無力、吞咽困難、全身肌張力減退等,嚴重的可因呼吸麻痺而猝死。因此,1歲以內嬰兒不應食用天然蜂蜜。」

2歲內少餵牛奶芒果要小心

謝海虹還告訴記者,除了蜂蜜外,不同年齡的寶寶也有一些東西是不能吃的。

就比如牛奶吧,對於2歲以內的寶寶來說並不合適。這是因為嬰兒體內消化酶分泌不足或者活性不高,會出現消化不良的症狀,如嘔吐、腹脹、腹瀉等。而且普通牛奶也跟不上此時寶寶的營養需求,所以對於1-3歲幼兒,應繼續給予母乳餵養直到2歲,或每日給予不少於相當於350ml的液體奶的幼兒配方奶粉,不宜直接餵給普通液態奶、成人奶粉或大豆蛋白粉等。

此外,很多爸爸媽媽知道海鮮、雞蛋等食物容易導致寶寶過敏,卻不知道一些水果也會。

「有些水果其實很容易引起過敏,不適宜給小寶寶吃。」謝海虹說,比如芒果中含有一些化學物質,不成熟的芒果還含有醛酸,這些都對皮膚的黏膜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引發口唇部接觸性皮炎;菠蘿含有菠蘿蛋白酶等多種活性物質,對皮膚血管都有一定的刺激作用,有些人食用後很快會出現皮膚瘙癢,四肢口舌麻木等;水蜜桃、奇異果等表面有絨毛的水果中含有大量的大分子物質,嬰幼兒腸胃透析能力差,無法消化這些物質,很容易引起過敏反應。

茶水雖好但是小寶寶不宜

天氣炎熱後,寶寶的飲水需求也增加了,但謝海虹提醒爸爸媽媽們,無論是茶還是功能性飲料,都最好別給寶寶喝。

「茶絕對是健康飲品,但它並不適合孩子。」謝海虹說,茶葉中的咖啡因對中樞神經系統有一定的興奮作用,兒童神經系統尚未發育完全,對咖啡因較為敏感,所以最好不要給寶寶喝茶。特別要注意的是,因為咖啡因還可通過乳汁進入嬰兒體內,所以處於母乳餵養中的媽媽也要少喝茶。

功能性飲料只適合特定人群或特定條件下飲用,不在特定的情況下飲用反而有害,而且它們大多數是補充能量和電解質的,過量飲用這些高鹽、高糖飲料會加重孩子的身體負荷和腎臟排洩負擔。飲料中含有多種添加劑,兒童相對於成人來說,較難通過自身解毒而將其排出體外。某些功能性飲料中含有咖啡因等刺激中樞神經的成分,會導致兒童上癮,過度的咖啡因還會影響兒童的認知能力,導致反應遲緩。因此,不管是兒童、青少年還是成人,一般並不推薦選擇功能性飲料作為日常飲品。

媽咪幫忙團(微信號:YCT-LOVEBABY)是金陵晚報主辦的專業育兒親子類微信號,其內容均為原創並有南京各大公立三級醫院專業兒科醫生背書。如果你想要知道更多真正權威靠譜的育兒知識,關注我們的微信號或掃描下方二維碼即可。

相關焦點

  • 寶寶這種睡姿有猝死風險,年齡越小越危險
    △ 圖片源自網絡寶寶是很脆弱的,尤其是剛出生不久的寶寶,1歲前是寶寶人生中最容易發生意外死亡的時期因為趴睡易造成寶寶呼吸不順暢、或呼吸道被外物阻塞引發窒息,且家長不易直接觀察寶寶的臉部表情,甚至寶寶發生嬰兒猝死症候群(簡稱SIDS)的機率會很高。上述新聞中,嬰兒趴睡導致意外身亡的原因,其實就是嬰兒猝死症候群,即常說的「搖籃死亡」。
  • 不滿3歲的寶寶吃這幾種零食,娃雖喜歡風險也高,不少家長卻在做
    有幾種零食,娃雖然喜歡可萬一發生意外風險也是很高的,家長一定要警惕。花生米、核桃等堅果第一類就是花生米、核桃類的堅果。小小的堅果,營養很全面,看著也小巧可愛,對大人而言,也許是一種很不錯的小零食。不過對不滿3歲的寶寶而言,小小的一粒就可能演變成一場災難。
  • 寶寶睡夢中死亡!做好這九點有效降低寶寶猝死風險,確保寶寶安全
    在美國,每年有大約 4000 名嬰兒死於 SIDS;日本報告的廣義 SIDS 發病率為 0.4~0.5‰,即平均十萬嬰兒中約有 50 個因此死亡。SIDS 的發病年齡一般在嬰兒出生後的 14天~1 歲之間。
  • 寶寶這2種睡姿很危險,有猝死的風險,看到了要及時糾正!
    本文由蘿爸原創分享,歡迎關注、留言,本期蘿爸分享的內容是:寶寶這2種睡姿很危險,猝死高風險,看到了要及時糾正!睡眠,對寶寶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嬰幼兒時期,良好的睡眠對於促進寶寶的身體發育是非常關鍵的。
  • 兒童醫生勸告:3歲以下寶寶,吃這些東西有風險,家長要引起重視
    家長們就很喜歡給寶寶買這些,但有些小零食,不僅對寶寶身體沒有好處,還會有風險,一位兒童專家就曾勸告過家長,但很多家長還是不以為然。 兒童醫生勸告3歲以下寶寶吃這些東西有風險 1.
  • 兒童醫生勸告:3歲以下寶寶,吃這些東西有風險,家長要引起重視
    家長們就很喜歡給寶寶買這些,但有些小零食,不僅對寶寶身體沒有好處,還會有風險,一位兒童專家就曾勸告過家長避免這類風險,家長最好是碾碎後,再餵孩子,在一些節日中,準備這些堅果招待客人,有些人會餵孩子吃,家長要婉言拒絕,親朋好友也不要給太小的孩子餵東西吃,一旦發生危險,孩子不僅容易出事,還影響了感情。
  • 盤點:1歲內寶寶輔食「黑名單」與「白名單」,餵錯容易傷娃脾胃
    本文配圖均源網絡,圖文無關然而事實卻是,糯米本身比較粘,有嚼勁,而1歲內的小寶寶都還沒有幾顆牙齒,他們沒有拒絕能力,只會本能地去吞咽,可是他們的喉管細小,根本吞不下去,很容易卡在喉嚨裡引發窒息風險水果中含有大量果糖和碳水化合物,給1歲前寶寶飲用可能會加重他們腸胃負擔,引起消化不良,進而腹瀉,且還易導致蛀牙和貧血,因此美國兒科學會曾多次明確提出:不建議1歲以下的嬰幼兒飲用果汁。
  • 請尊重科學,不要再人云亦云從而增加寶寶睡覺猝死的風險
    之前看到有很多媽媽說寶寶出生後一直同床睡,因為寶寶會找媽媽,又或是餵奶方便好照顧。但是,因為同床睡對寶寶來說,卻藏著很多危險,嚴重時足以致命。雖然有很多媽媽帶著寶寶這樣睡覺沒有發生問題,但是只要發生一次,將對家庭帶來沉重的打擊。而且網上隨便搜一下都會發現超多這類的新聞。
  • 1歲前千萬別給寶寶吃這些!90%家長易踩雷!
    粉哥導讀:寶寶添加輔食之後,開始慢慢嘗試各種食物了,但是寶媽們千萬要注意,寶寶1歲前牙齒還沒長齊,胃腸道消化系統、呼吸系統等都尚未發育完全,以下「高危食物」千萬不能吃!寶寶一歲前千萬別吃這5類食物 蜂蜜:蜂蜜對大人們而言是美味的食物,但是對一歲前寶寶而言卻是「危險品」!
  • 春節兒童氣管、食道異物風險增加 反覆肺炎需警惕氣管異物
    中國網財經1月31日訊(記者杜丁)春節將至,根據往年兒童門診數據顯示,嗆卡異物急症、胃腸道疾病以及意外傷害三類就診患兒明顯增加。  據北京東區兒童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主任醫師李建瑞介紹,春節期間,兒童氣管、食道異物風險增加,患兒總量比平日增加15%到25%。  兒童反覆肺炎需警惕氣管異物  「常見異物包括花生米、豆子、瓜籽等呼吸道異物以及雞骨、魚刺、塑料筆帽等食道異物,此外,將豆類、橡皮泥、小玩具等塞進鼻腔、耳道異物也很常見。」
  • 發燒時過度勞累有猝死風險
    有不少人認為,感冒了,運動一下出一身汗就好了。可是從醫學角度來說,這是一個誤區,而且很致命——進入春季,氣溫忽高忽低,不少人因為天氣多變患上感冒,專家提示,感冒後應多休息,多飲水,避免病情加重進而演變成病毒性心肌炎。
  • 一代球王家中猝死,4類人要提高警惕
    但隱藏在這些榮耀背後的不良生活方式,不僅僅毀掉了他的運動生涯,更是讓他的健康一步步流失。 我國每年因心源性猝死的人數高達54.4萬,相當於每天就有1490例,位居全球之冠。 心腦肺血管等基礎疾病 包括冠心病、心肌病、心肌炎、惡性心律失常(過快、過慢都包括)、主動脈夾層、肺栓塞、腦出血等,一旦確診,其猝死風險則增高。
  • 寶寶便秘就喝蜂蜜水?可別害了寶寶,一歲以內這些食物寶寶不能吃
    國際上很多國家都曾出現過一歲內寶寶餵食蜂蜜引起寶寶中毒的事件,所以家長一定要重視。據(日本)衛生部門介紹,日本首例肉毒桿菌中毒的病例1986年在千葉縣得到確認,並在第二年向全國各地發出警告,不要給寶寶餵蜂蜜。
  • 自製輔、零食隱藏風險需重視
    這成為困擾大多數家長的一個問題。並且不論是搜尋引擎上搜索還是短視頻平臺上,都有不少所謂的「自製輔零食」的教程。在抖音上搜索寶寶自製輔食,會出現雞肉腸、胡蘿蔔蒸糕、蔬菜蝦圈、寶寶米餅……眾多視頻點讚過萬,評論也在上千條以上。
  • 一歲前不要給寶寶吃這幾類食物,會影響他的健康,家長要心中有數
    「女兒不久前剛滿6個月,每次和婆婆一起吃飯,她都會把自己碗裡的飯餵給女兒吃,不管怎麼說都不聽。有一次碗裡有辣椒,把女兒辣的表情猙獰哇哇大哭,老人家卻說這樣好,將來才不會挑嘴什麼都吃。一歲前不要給寶寶吃這幾類食物,會影響他的健康,家長要心中有數。
  • 警惕增加猝死風險的九件事:熬夜、飲酒、吸菸...
    近日,「猝死」這兩個字深深觸動了大眾的心,雖說各有天命,但自己還是能「做點主」的,平時生活中還是要注意哪些增加猝死風險的事。 1.熬夜 早睡、早起對於現代人似乎是個難題,但經常熬夜是猝死誘因。
  • 孕期吸菸會增加嬰兒猝死風險:1根煙危險增加1倍
    微軟公司與西雅圖兒童研究所聯合進行的研究顯示,準媽媽們懷孕期間吸菸會增加嬰兒猝死的風險。即使她們每天只吸一根煙,嬰兒猝死的危險也會增加一倍。研究人員分析了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2007年至2011年間2000萬名美國新生兒以及和1.9萬多例嬰兒猝死病例的統計數據,微軟團隊建立了計算模型來研究嬰兒猝死與母親吸菸行為之間的關係。
  • 出生才1個月,寶寶就猝死在媽媽懷裡?
    很少有人知道嬰兒猝死綜合症(Sudden Infant Death Syndrome,簡稱SIDS),它主要是指1歲以下、外表似乎完全健康的嬰兒突然意外死亡。它雖然不是兒科急診的常見急症,但卻時刻威脅著嬰兒的生命安全!
  • 睡扁頭的風險竟然有風險?當媽的不要大意了
    婆媳爭論睡扁頭前兩天在小區散步,遇到小菲帶著她幾個月大的娃,正坐在小區長椅上。只見小菲愁容滿面,看著嬰兒車裡的寶寶皺眉頭,我上前問她,發生了什麼事。她嘆了口氣說,也沒什麼,就是孩子他奶奶老是想給孩子睡個扁頭,說扁頭好,一有機會就給孩子弄個硬硬的枕頭。
  • 孩子反覆發熱需警惕川崎病
    臺海網6月17日訊(海峽導報記者李方芳通訊員趙雅淇)炎炎夏日,氣溫居高不下,孩子們生病的風險也有所增加。部分家長反映寶寶持續發熱,給予退熱藥、感冒藥後體溫仍反覆;口服或靜滴抗生素,症狀也無改善,熱程甚至長達5天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