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鄒漢玲
編輯:劉穎娟
定稿:蘇子後
都說母乳餵養好,其實到6個月以後,母乳能給寶寶提供的營養已經不足以滿足其成長發育的需求,因此很多寶媽們會在寶寶6個月左右時給他們準備輔食,那麼你知道一歲內寶寶添加輔食的「黑名單」與「白名單」嗎?當心餵錯傷了娃脾胃——
1歲內寶寶輔食添加「黑名單」
1、糯米
是南方人獨有的一直食物,無論是糯米飯還是做成年糕、甜品之類,因其本身的口味依然獨特,因此很多南方人都喜歡。很多大人邊吃飯邊帶娃時,看著孩子盯著糯米飯,覺得給他餵些軟和的飯粒應該問題不大。
然而事實卻是,糯米本身比較粘,有嚼勁,而1歲內的小寶寶都還沒有幾顆牙齒,他們沒有拒絕能力,只會本能地去吞咽,可是他們的喉管細小,根本吞不下去,很容易卡在喉嚨裡引發窒息風險。
2、獼猴桃
都知道水果裡面富含大量維生素,正好是人體必需的物質,因此一些寶媽在給寶寶準備輔食的時候會想到添加一些水果,有時可能會想到獼猴桃,然而1歲內的小寶寶根本不被建議食用這類帶有絨毛的水果。
一來裡面含有大量膳食纖維,對於寶寶脆弱的腸胃消化系統來說沒那麼容易消化,很容易加重負擔,二來這類水果本身是一種致敏原,如果寶寶從來沒吃過,突然食用可能會導致出現過敏現象,比如嘔吐、起疹子等。
3、蜂蜜
小寶寶不能吃蜂蜜大概很多寶媽都聽說過,但你們知道原因嗎?
其實是因為土壤和灰塵裡往往含「肉毒桿菌」,蜜蜂授粉釀蜜的過程中,可能會把帶菌的花粉和蜜帶回蜂巢,使蜂蜜受到肉毒桿菌的汙染。
對於成年人來說,由於腸胃功能已經完善,肉毒桿菌芽孢不會在體內繁衍,因此不會出現問題,但1歲內的嬰兒腸道微生物生態平衡不穩定,抵抗力差,肉毒桿菌易在腸道中繁殖並產生毒素,而他們的肝臟功能也還在發育中,解毒能力差,因此食用蜂蜜易引起肉毒桿菌性食物中毒。
其症狀表現為遲緩性癱瘓、哭聲微弱、吸奶無力、呼吸困難等。
4、果汁
對於成年人來說,常飲用果汁能夠補充體內流失的維生素和其他營養物質,因此可以算是平價補品,但是對於1歲前的寶寶來說,卻是「毒物」。
水果中含有大量果糖和碳水化合物,給1歲前寶寶飲用可能會加重他們腸胃負擔,引起消化不良,進而腹瀉,且還易導致蛀牙和貧血,因此美國兒科學會曾多次明確提出:不建議1歲以下的嬰幼兒飲用果汁。
5、米湯
就是大米加水熬出來的食物,很多家長認為自己熬出來的米湯米糊完全可以頂替米粉奶粉,而且自家做的東西,反而會更有營養更健康,然而大米加水熬製,其中的蛋白質會大量流失,作為輔食,對於1歲前寶寶來說很容易造成蛋白質缺乏。
美國食品藥監局多年來對不同種類的食物進行檢測,發現中國人的主食水稻其實無機砷含量超標,對於成年人影響不大,但對於1歲以下的孩子來說,他們身體各機能不完善,過早食用大米害可能會增加砷暴露的風險。
6、雞蛋
因為雞蛋中富含大量日常生活必需的營養物質,有時寶媽們會蒸一小碗雞蛋羹給孩子作為輔食,但給1歲內寶寶準備雞蛋羹千萬不能過量,也不能多吃。
對於1歲以內的嬰兒來說,他們身體各器官還在發育當中,功能不完善,而雞蛋會增加人體內膽固醇含量,小寶寶的身體很難代謝,進而容易造成營養過剩和肥胖,還容易引起臟腑器官的功能失調。
說完黑名單,我們再來看看白名單。
1歲以內寶寶輔食添加白名單
1、南瓜
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一些家長會做南瓜羹給寶寶當輔食,事實上富含澱粉的塊莖類植物一直是寶寶輔食的重要食材之一,但土豆、紅薯之類的塊莖植物,粗纖維含量較高,且更容易導致過敏。
南瓜同樣是塊莖植物,南瓜不僅含有豐富澱粉,口感也更加綿軟,還易消化,其中富含的β胡蘿蔔進入人體後能轉化為維生素A,對寶寶的視力和腦神經系統發育可以起到促進作用。
2、瘦肉
6個月左右時,寶寶從母體裡帶出來的一些營養物質已經被消耗得差不多,且母乳提供的營養有限,因此需要更多的優質蛋白和不飽和脂肪酸、鐵等營養物質,而瘦肉能夠同時滿足對於這三種物質的需求。
豬瘦肉不僅比牛羊肉要更溫和,微量元素含量也很充足,適當使用能給寶寶增強抵抗力,促進發育。但要注意的是,豬瘦肉做輔食一定要精細加工,比如做成肉蓉,避免給寶寶帶來進食負擔。
3、葡萄
葡萄比起其他水果來說,更加安全營養,很少會有人對此有忌口。它本身富含大量維生素、無機鹽等,能為寶寶提供更為全面的營養必需物質。但投餵時,要注意切成小塊,讓寶寶學著咀嚼。
1歲前寶寶輔食添加應當以適量為原則,且第一次添加輔食完後,要連續三天都餵同樣的輔食,目的是為了檢測寶寶是否有過敏或其他不良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