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開始添加輔食後,很多問題接踵而至,尤其是對於新手爸媽來說,如果不懂得這裡面的「門道」,很容易傷害寶寶嬌嫩的脾胃,還影響生長發育。
添加時間過早或過晚都不行
過早容易引發過敏,而且寶寶的消化系統、腎臟功能尚未健全,過早添加輔食會加重腎臟負擔,而且還會導致寶寶母乳或者乳製品攝入不足,影響生長發育。
過晚也會導致孩子營養缺乏,營養跟不上抵抗力差愛生病,咀嚼功能發展緩慢等。
那什麼時間最合適呢?一般從寶寶4~6個月開始,可以根據寶寶的情況嘗試添加,6個月後必須要添加了。
寶寶輔食吃什麼?
有人會說,不知道該給孩子做啥飯啊,一般來說,寶寶4~6個月時,可以添加米粉,另外還可以自己做些菜泥、水果泥、蔬菜粥等,每天添加1次。寶寶7~9個月時,可慢慢給寶寶添加動物性食物,如魚類、蛋類、肉類等,做成肉沫,或者放在粥裡配合添加。寶寶10~12個月時,可以把粥、爛麵條、碎肉、碎菜、魚肉碎、水果等做成小丁或者塊狀,可以讓寶寶自己抓著吃或者嘗試學著用小勺子,每天添加2~3次。
輔食怎麼添加?
知道輔食吃什麼怎麼做之後,那麼輔食怎麼添加呢?可以像大人一樣一天要吃很多樣嗎?答案是否。寶寶輔食的添加要遵循一定的原則。
從一種到多種添加輔食要謹記一種一種的添加嘗試,一次只添加一種新食物,便於判斷寶寶對不同食物的反應,待嘗試3~7天左右,如果寶寶消化情況良好,各方面都很正常,方可再寶寶添加另一種,絕對不能在幾天甚至一天內增加多種輔食。
從稀到稠輔食的狀態應該是從稀到稠,畢竟剛開始寶寶萌娃尚未長出,只能喝點稀粥等糊糊狀的食物,等隨著寶寶乳牙萌出,輔食也漸漸過渡到固體狀態,也就是米糊、菜泥、果泥、肉泥過渡到軟飯和菜丁、水果丁、肉丁等。
從少量到多量每次給嬰兒添加新的一種輔食時,要從少量到多量循序漸進,例如最常見的加蛋黃,先給寶寶餵1/8個,沒有什麼不良反應後,再慢慢過渡到1/4、1/2直到一整個蛋黃。蛋黃在剛開始添加時,可以碾成粉狀,然後與奶、米粉、稀粥等混合後食用。
如果寶寶吃了某種輔食,出現腹瀉、嘔吐或大便帶有黏液等,要暫停添加這種食品,等待嬰兒恢復後再重新少量添加。
由單一到混合給寶寶添加輔食時,不要因為覺得他哪一種吃得好,就經常讓他吃,而忽視了其他食物的添加,果汁類、蔬菜類、五穀根莖類、水果泥、魚類、肉類等,每一種食物都要讓寶寶多嘗試,這樣也可以預防寶寶將來偏食挑食,小時候沒有吃過的食物,長大後也不肯吃。
做輔食時加不加鹽
最後就是這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一歲內寶寶輔食製作不需要額外加鹽,國際研究表明,寶寶在出生後第一年內身體生長發育所需的鈉含量非常低,這些需求量在6個月前完全可以通過母乳獲得,添加輔食後,母乳、配方奶、嬰兒米粉、麵條、米粥等食物中都含有1歲以內嬰兒生長發育所需要的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