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啥時會叫媽媽?越接近這個月齡說明越聰明,附1歲生長發育表

2020-10-09 天天話育兒

從寶寶呱呱墜地那一刻起,媽媽們一天24小時,沒日沒夜地餵奶、換尿褲、哄娃,最最激動以及渴望的時刻,莫過於寶寶的那一聲「媽媽」。即便是哭著喊媽媽,都能讓寶媽們心都融化。

那麼寶寶什麼時候會叫媽媽呢?有的寶寶早,早在某平臺上看到一個視頻,說的是寶寶剛出生就會叫「媽媽」,還一度被稱為天使寶寶。而有些人則比較著急,孩子快2歲了還不會喊,家人往往以「貴人語遲」來自我安慰。



案例分享

丁丁已經1歲半,是枚男寶,但還是不會叫「媽媽」,但丁丁生活中很活躍,媽媽說什麼他也能聽懂,身邊的人也非常喜歡他。但丁丁媽媽還是著急,與丁丁同歲的寶寶都會喊爸爸媽媽了,丁丁只會指來指去。丁丁媽媽一度擔心自家娃是不是智力有問題。

後來,丁丁被帶到醫院進行了身體檢查,但是醫生也說孩子沒什麼問題。

每個寶寶的生長環境,以及發育情況有差異,會說話以及喊媽媽的時候也不盡相同,相對而言,說話比較早的寶寶,無疑語言表達能力會更高一些,因此也被認為智商更高一些。那麼哪個時間段會喊媽媽的寶寶,智商低不了呢?

一般而言,在寶寶2-3個月就能從哭聲轉為咿呀發音,如果有人對TA說話,TA還會扭頭尋找發出聲音的方向。到了寶寶6個月時,部分寶寶就會發出ba、ma的單音,有時候喊寶寶的小名,TA還會答應。

當寶寶到了9個月齡時,有些孩子能重複一些簡單的音節,還能聽懂哪句是兇TA的話,哪句是誇TA。偶爾,TA們會將媽媽二字脫口而出,讓媽媽們開心半天。

接近這個月齡喊媽媽,寶寶越聰明

無論是2-3個月,還是6個月,還是9個月,孩子無意中發出的媽媽音標,有可能TA也不知道自己說了什麼。但到1歲左右,寶寶往往可以通過簡單的詞語來表達自己的想法。也正是這個時間,孩子能準確叫出媽媽來。

當然,寶寶說話有早晚,有的在1歲以前就能有意識的叫媽媽,第一次喊媽媽的時間,其誤差在半年以內均屬於正常發育。如果你的寶寶在6個月就能有意識的喊媽媽,那麼恭喜你,小寶寶有語言天賦,智商想必也相對比較高。這說明寶寶語言發育超於普通孩子,在早早的6個月就可以與大人傳出訊息。

當然,不能說明寶寶喊媽媽晚就智商低!因為寶寶的語言發育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包括遺傳、環境、智商、教育等方方面面,所以不能一概而論。

寶媽應該如何訓練寶寶說話?

1、多與孩子叨叨

平時見到很多媽媽推著孩子出去玩,總是巴拉巴拉與孩子說不停,這其實可以促進寶寶語言發育。多與孩子溝通,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意思,如果有發音錯誤,家長也可以及時糾正。

2、嘴型誇張點兒

當孩子模仿家長說話的時候,媽媽可以特意放大說話時動作,比如將自己的嘴型放大,這時寶寶學起來也相對容易些。同時媽媽要學會放慢語速,便於寶寶學習。

3、與寶寶說話儘量用短句子

正處於發育階段的寶寶,剛開始可能並不能理解過於複雜的句子,這時媽媽在與孩子說話時候,可以用一些簡單的詞語或句子,比如疊音等,這樣便於寶寶理解以及模範。

另外,1歲內寶寶除了語言發育外,幾個月會爬,幾個月會走,這些發育指標,家長可以提前收藏。

附:1歲內寶寶生長發育表,建議收藏

1個月寶寶

寶寶出生後第1個月,表現出強烈的反射動作。可以俯臥、握拳、蹬腿、揮手,還能識別某些聲音,感官敏銳、視力比較模糊,偶爾還能露出笑容。

2個月寶寶

進入第2個月,寶寶能短暫地抬起頭。此時的寶寶還「發現」了自己的手,會把手放進自己的嘴巴裡,偶爾有自發性微笑,還會有各種情緒的反應。

3個月寶寶

這段時間,寶寶俯臥時已經可以撐起上身,頭抬到45°,開始把看和做聯繫起來。

4-5個月寶寶

大多數的寶寶在4-5個月開始翻身,當然也有寶寶要到6個月時才能掌握翻身的技能。

此時的寶寶俯臥時可以用手臂支撐抬起頭,日常很喜歡大笑和咿呀學語。

5-6個月寶寶

現在寶寶已經可以在有支撐的情況下能夠獨立坐一會兒了!最近還特別喜歡喃喃自語引起別人注意,躺著的時候還可以左右自由翻身。

6-7個月寶寶

出生後6-7個月,寶寶能比之前更靈活地翻身了,還可以用雙手支撐著坐立。手眼協調配合也更好,可將物品從一隻手換到另一隻手。

7-8個月寶寶

進入這個階段,寶寶開始學習爬行了!而且寶寶的表情更豐富,發出的聲音更多,理解成人語言的能力也在增強。

8-9個月寶寶

從現在開始,有的寶寶會出現扶物站立的傾向,而且他們還特別喜歡敲打能夠發出聲音的物品,手部動作也更加靈活,開始學習兩指抓握。

10個月寶寶

能夠站起來,偶爾可以走幾步,手指靈活性更強,開始嘗試自己用杯子喝水。

11-12個月寶寶

能夠扶物行走、手指靈活性大大增強,可以用湯匙獨立進食。而且寶寶變得越來越好動,還可以說簡單的單詞。



寫在最後

1歲內寶寶生長發育變化,讓媽媽們應接不暇,每天都是成長的新一天,媽媽們提前掌握好發育指標,見證寶寶突飛猛進的變化吧。

本文為【天天話育兒】的原創內容,【天天話育兒】專注育兒領域深耕細作,默默日更,提供更專業的育兒科普。

關注,分享更多母嬰育兒知識。

相關焦點

  • 寶寶多大會喊媽媽?早於該月齡,說明寶寶發育很聰明!
    文丨木棉媽媽你家小寶寶是什麼時候會叫媽媽的呢?前段時間跟閨蜜聊天,閨蜜言語間很失望:本來我兒子會喊媽媽了,結果現在又忘記了,每天都喊爸爸,我下班回來也喊爸爸!對於孩子第一次喊媽媽醫院有個說法叫「蒙音」,對於大多數寶寶來說,第一次喊媽媽的月齡是8個月左右,但基本上是模仿階段,模仿大人學,還不能具體有意識地叫爸爸媽媽。孩子開始真正有有意識得認識爸爸媽媽,有爸爸媽媽的概念,有意識地叫爸爸媽媽,一般是在一歲左右,早點的孩子不到一個月就會喊,晚一點一歲多也會喊爸爸媽媽了。
  • 寶寶頭圍越大,說明他越聰明?NO,聰明寶寶的腦袋其實長這樣!
    01寶寶頭圍越大,說明他越聰明?按照這兩個數據來分析,是不是意味著腦子越大的孩子就越聰明呢?《自然》雜誌上發表的研究表明:智力越高的人,大腦前額葉區域的灰質體積越大,說人話就是,大腦皮層的神經元越多,大腦就更大。
  • 寶寶何時會開始叫爸爸媽媽?越接近6個月語言天賦越好,智商越高
    從寶寶呱呱墜地的那一刻起,父母就像是複讀機一般,一直在寶寶耳邊重複爸爸媽媽,就期盼著寶寶能早日開口叫自己一聲。那麼寶寶何時會開始叫爸爸媽媽呢?由於寶寶生長環境和發育的不同,導致說話的時間也是有所不同的,有些孩子很早就會叫,而有些孩子則是需要很長一段時間。
  • 關鍵7-24月齡,6大輔食建議、1款補腦輔食推薦,寶寶越吃越聰明
    隨著寶寶生長發育,在適當的階段添加輔食,保證生長發育營養所需。也正因為為寶寶添加輔食這個工程,婆婆有婆婆的餵養經驗,媽媽有媽媽的科學餵養,因此也引發了不少家庭矛盾。其實關於寶寶輔食添加,早在《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中就給出了標準建議。
  • 孩子越早會走路就越聰明?坐、爬、站、走的正確月齡,媽媽收好了
    孩子越早會走路就越聰明?坐、爬、站、走的正確月齡,媽媽收好了導語小寶寶們每成長一步,每學會一個技能,父母們就特別開心,當然,寶寶們的月齡不同所表現出來的行為動作也是不一樣的。有的小寶寶可能在十個月時就會走路,有的小寶寶甚至一歲以後還不會走路,但是這並不代表著寶寶們的聰明程度。因為,寶寶從小長到大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只有在正確的月齡做出正確的事情,才能對寶寶的發育有利。
  • 新生兒頭圍越接近這個數,說明大腦發育越完善,將來智商差不了
    其實現實生活中,雖然寶寶們沒有那麼誇張的大頭,但從胎兒到新生兒階段,寶寶也的確是先從頭部開始發育的。 準媽媽們在做產檢時,醫生都會通過比較關注胎兒的頭圍,而寶寶出生後,醫生也被不斷測量其頭圍,因為頭圍不僅反映著寶寶身體發育是否健康,也反映寶寶大腦發育是否完善,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指標。
  • 剛出生的寶寶體重越接近這個重量越聰明,你家寶寶多重?
    所以綜合考慮認為剛出生的寶寶體重越接近3kg左右,寶寶越容易健康成長,會更加的聰明。【低出生體重兒對因處理】產科醫生一般會通過孕媽咪體重增長、宮高、腹圍、超聲檢查胎兒主要指標來評估胎兒的生長發育情況,並能大致估算胎兒的體重,超聲還可以發現某些畸形,醫生還要詢問孕媽咪的營養情況。
  • 孩子越早走路越聰明?1歲以內寶寶大動作發育對照表,家長請收好
    對此,劉女士詢問了專家的意見,才知道,其實孩子每個階段的發育都是有規律的,1歲以內的寶寶大動作發育也有相應的對照時間,所以過於關注孩子是否早走路是不現實的,很多家長也被一些傳統思想蒙蔽了雙眼,殊不知,強迫孩子過早進行動作的訓練是違背了他們的生長規律。劉女士這才明白,原來不是孩子越早走路越聰明這個事實。
  • 寶寶睡眠時間越長,身高越高、大腦越聰明?標準睡眠時長是這個數
    文|凝媽俗話說「睡一覺長一寸」,處於生長發育期的嬰兒在睡眠中成長,不僅長身體也會促進大腦發育。媽媽們就想了,那是不是睡得越多長得也快,大腦發育越好呢!媽媽們看孩子睡得多,就會沾沾自喜:孩子以後肯定是個大高個,孩子將來肯定很聰明。媽媽們這種想法正確嗎?可不見的啊!
  • 寶寶幾個月會喊「媽媽」?若接近「這個時間」,說明孩子很聰明
    一般來說,0-3歲是寶寶語言發展的黃金期。執筆:喬喬編輯:麗麗定稿:楠楠當我們晉升到父母這一角色以後,就會特別期待自己的寶寶哪天能夠喊自己一聲爸爸媽媽。當然,想要期待到這一刻的到來其實並不容易,因為每個寶寶的發育節奏都不同,有的孩子開口早,有的孩子開口則很晚,所以家長對此就會表示很擔憂,害怕自己的寶寶發育出了什麼問題。事實上,孩子喊出「媽媽」的時間雖然不盡相同,我們不能用統一標準去看待,但小傢伙如果接近這個時間叫出媽媽,就說明他的發育很好。
  • 抓住大腦發育黃金期,越玩越聰明——適合5個月以上寶寶玩的遊戲
    前四個月的遊戲連結點這裡:越玩越聰明——適合新生小寶寶的幾個遊戲越玩越聰明---適合兩個月以上寶寶玩的遊戲越玩越聰明系列——適合三個月以上寶寶玩的遊戲越玩越聰明系列——適合四個月以上寶寶玩的遊戲玩遊戲其實沒有嚴格的時間界限,上面的遊戲大一些的寶寶也完全可以玩,下面就來推薦幾個適合5個月以上寶寶玩的遊戲吧。
  • 寶寶多大會叫爸爸媽媽?早於這個月,說明寶寶很聰明
    你家的寶寶都是什麼時候開始叫媽媽和爸爸的?從寶寶呱呱墜地後,寶寶每天都會有不同的變化.特別是身高體重還有各種表情以及仿佛是跟自己說話的「語言」.當有一天寶寶叫「baba」「mama」的時候,你有沒有一種特別興奮的感覺呢?後面再想讓寶寶叫的時候,寶寶怎麼也不叫,那就是我們平時說的寶寶在」冒話」了.
  • 你家娃多大會喊「媽媽」?早於這一月齡,說明大腦發育好,智商高
    其實,寶寶的語言發育是需要一定的時間和過程的,不到說話的年紀,再聰明的寶寶也是不可能開口說話的。所以還是要按照寶寶語言發展規律來。>0-3個月:這個時候的寶寶處於咿呀發音的階段,只能從喉嚨處發音,像「啊」、「唔」等音。
  • 新生兒頭圍暗藏智商的秘密,越接近這個數,寶寶大腦發育越好
    懷孕時,小秋一直盼望著能順產生下寶寶,但產檢時發現寶寶的頭圍過大。頭圍過大或過小,都可能是孩子發育出現問題,如果寶寶出生後的前6個月,頭圍每周增長少於1.2cm,或每周大於2.4cm,就應該引起重視。,孩子大腦發育越好根據哈佛大學一項調查顯示:新生兒的頭圍與其智力具有相關性,頭圍越接近34cm的新生兒,大腦發育越出色。
  • 0-1月齡寶寶這麼玩,越玩越聰明,寶寶晚上睡眠好
    今天來聊聊1月齡寶寶的發育特點,在家輕鬆玩,就能讓寶寶越玩越聰明。學會這些,放下你的育兒焦慮,還可能能省下幾萬塊的早教費用呢!1月齡的寶寶主要發育特點:1、出生後就能本能地吸吮,全身能控制的部分就是嘴巴和舌頭了,剛出生甚至還不能控制自己的手。2、胃容量小,消化功能沒有完善,所以吃得比較頻繁,大便中會出現奶瓣,這都是正常的,隨著月齡的增長,這些問題會消失。
  • 1-3月齡寶寶的發育特點,在家就能做的早教內容,越玩越聰明
    >今天跟大家聊聊1-3月齡寶寶的發育特點,以及在家就能做的早教內容,讓寶寶越玩越聰明。月子中的寶寶除了吐奶有點讓人擔心外,基本都是睡覺的時間會比較多。但是很多媽媽發現,除了月子之後,寶寶似乎沒有那麼好帶了,哭鬧多、困了也不肯睡覺、睡眠時間也變短了。一起來看看1-3月寶寶的發育特點以及早教要點吧,學會這些,放下你的育兒焦慮,還可能能省下幾萬塊的早教費用呢!
  • 抓住大腦發育黃金期,越玩越聰明——適合新生小寶寶的幾個遊戲
    大腦越玩越聰明0~3歲是孩子大腦發育的黃金期,新生嬰兒的大腦重量只有成人的25%,一歲時約為成人的60%。三歲時就能達到成人的80%。看看這生長速度,是不是非常驚人?在這段時間,大腦不僅發育快,而且可塑性很強。
  • 寶寶多久之後開始叫「媽媽」?如果接近這個時間,說明孩子很聰明
    當寶寶第一次開口叫「媽媽」的時候,想必寶媽們就會特別滿足,很多媽媽其實在懷孕的時候並沒有做好當母親的準備,當聽到身邊的人說起當媽媽的不易時,甚至會產生恐懼,害怕自己當不好母親。「媽媽」這個詞對每個人來說都是非常溫暖的,因為大部分的孩子從小接觸最多的就是媽媽,母親給孩子帶來的關愛,是任何人都無法代替的。
  • 哈佛研究:新生兒體重接近這個數,說明大腦發育好,將來更聰明
    新生兒剛出生之後,醫生需要測量體重,這是為了幫助寶寶後面的發育做紀錄,在老一輩人眼中,都認為新生兒的體重越大說明孩子發育越好,因為在他們眼中「胖」是一種福氣的表現。前不久,我的朋友就生下了一個可愛的寶寶,雖然體重僅有6.2斤,但看起來是很可愛的,但是我朋友的婆婆卻說孩子太小了,這身體可能有問題,過去他爸出生時那可有8斤重呢!
  • 嬰兒0~8月微笑發育全過程,越早會笑的嬰兒越聰明?家長要知道
    經常看到有寶媽問:「聽說越早會笑的寶寶越聰明,是真的嗎?我家寶寶出生幾天後睡覺的時候笑了,是不是說明我家寶寶特別聰明?」越早會笑的嬰兒越聰明,是真的嗎?但這也存在概率問題,並不是所有早笑的孩子都比晚笑的孩子聰明。畢竟孩子的成長還和接受的教育與成長環境有關,我們來解釋一下「越早會笑的嬰兒越聰明」這個說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