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查閱:古代計數發展史

2021-02-28 樂享數學世界

內容:四年級上冊第21頁「你知道嗎」---算籌

教學目標:

1、通過古代計數發展史的介紹,提高學生自助查閱資料的能力。

2、通過講解《孫子算經》和《五經算術》這兩本古書,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感。

一、計數與算數工具的發展史

1.用實物計數

 

原始社會,人類智力低下,當時用石塊或貝殼串成珠子,用「一一對應」的方法,計算需要計數的物品。

2.結繩記數

     

刻道記數

人們學會在長繩上打結記事或計數,這比用石塊貝殼方便了許多。

人類的十個手指是個天生的「計數器」。原始人不穿鞋襪,再加上十個足趾,計數的範圍就更大了。至今,有些民族還用「手」表示「五」,用「人」表示「二十」,據推測,「十進位」被廣泛運用,很可能與手指計數有關。

3.算 籌

     

利用木、竹、骨製成小棒記數,在我國稱為「算籌」。它可以隨意移動、擺放,較之上述各種計算工具就更加優越了,因而,沿用的時間較長。劉徽用它把圓周率計算到3.1410,祖衝之更計算到小數點後第七位。

在使用時要注意,個位用縱式,十位用橫式,百位再用縱式,千位用橫式,萬位再用縱式……依次類推,遇到0用空位表示。

4.算盤

謎語引入:一座城,四面牆,一群珠寶裡面藏。如用小手撥一拔,噼裡啪啦連聲響。

5、計算器

6、計算機

二、拓展:中國古代計數法

古代《孫子算經》是這麼記載的:「凡大數之法,萬萬曰億,萬萬億曰兆,萬萬兆曰京,萬萬京曰垓(ㄍㄞ),萬萬垓曰秭(ㄗˇ),萬萬秭曰穰(ㄖㄤˊ),萬萬穰曰溝,萬萬溝曰澗,萬萬澗曰正,萬萬正曰載。」同時,數字由小到大依次為一、十、百、千、萬、億、兆、京、垓、秭、穰、溝、澗、正、載、極、恆河沙、阿僧祇、那由他、不可思議、無量大數,萬以下是十進位,萬以後則為萬進位,即萬萬為億,萬億為兆、萬京為垓;小數點以下為「十退位」,名稱依次為分、釐、毫、絲、忽、微、纖、沙、塵、埃、渺、莫、模糊、逡巡、須臾、瞬息、彈指、剎那、六德、空虛、清靜。

《五經算術》:按黃帝為法,數有十等。及其用也,乃有三焉。十等者,謂「億、兆、京、垓、秭、穰、溝、澗、正、載」也。三等者,謂「上、中、下」也。其下數者,十十變之。若言十萬曰億,十億曰兆,十兆曰京也。中數者,萬萬變之。若言萬萬曰億,萬萬億曰兆,萬萬兆曰京也。上數者,數窮則變。若言萬萬曰億,億億曰兆、兆兆曰京也。

另據東漢時期《數述記遺》書中所載。計數有三法:一是上法,為自乘系統, 萬萬為億,億億為兆,兆兆為京(10^4=萬, 10^8=億,10^16=兆,10^32=京);二是中法,為萬進系統,皆以萬遞進,萬、億、兆、京、垓、秭、穰、溝、澗、正、載……(萬萬為億、萬億為兆、萬兆為京……;10^4=萬, 10^8=億,10^12=兆,10^16=京) ;三是下法,為十進系統,皆以十遞進, 萬、億、兆、京、垓、秭……(10萬為億,10億為兆,10兆為京;10^4=萬,10^5=億,10^6=兆,10^7=京)。 

相關焦點

  • 百鍊成鋼繞指柔——中國古代鐵器的發展史
    違法不良信息舉報 029-63907150 029-85356217 百鍊成鋼繞指柔——中國古代鐵器的發展史   西安網訊:中國鐵器的發展經歷了漫長的過程,無論是生活用品中的燭臺、香爐,剪刀,還是兵器類的鐵劍、鐵槍頭,都見證了中國古代冶鐵技術的發展
  • 史料閱讀:我國古代計時工具
    內容:一年級上冊85頁「你知道嗎」---我國古代計時工具教學目標:向學生介紹我國古代的計時工具:日晷和銅漏壺,使學生在了解計時工具的同時感受古人的聰明才智,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史料閱讀:(參考資料根據學生年齡特點簡單介紹,本史料也可向中高年級學生拓展) 在中國古代,為了能夠適應當時社會的經濟發展和日常生活的需求,人們發明了很多計時儀器,比如圭表、日晷、漏刻等。中國古代的計時工具創製很早,不晚於戰國時代,而且它們各有所長,分別流行於不同時代,應用於不同的場合。
  • 不可或缺中國古代發展史
    今天北京聚師網便為大家帶來了教招考試中不可或缺的中國古代發展史。教招中國古代發展史之夏朝教招中國古代發展史之周朝往下便是周朝,周朝至周幽王時期被迫遷都,周朝至此分為西周和東周,而東周又分為春秋和戰國。教招中國古代發展史之隋唐到了隋唐時期國家開設了六學二館,採取分科教學,同時變更人才選拔制度,採取科舉制為國家選拔人才制度,科舉制的產生
  • 《河南武術志》出版 敘述河南武術4000年發展史
    中原網訊(鄭報全媒體記者 陳凱)昨日,記者從河南省政府新聞辦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一部經過6年編纂5易其稿,全書120萬字,敘述河南武術4000多年發展史的巨著——《河南省武術志》正式出版。
  • 《中國古代統計史簡編》出版
    寧吉喆在序言中指出,中國統計的歷史幾乎和中華文明的歷史一樣源遠流長,它不僅是中國古代燦爛文明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也是世界統計歷史上一份彌足珍貴的寶貴遺產。研究中國古代統計史,從中尋找中國統計之源,搭建古今統計之橋,讓統計科學穿越歷史長河,在新時代煥發出更加耀眼的智慧光芒。不忘歷史才能開闢未來,善於繼承方可創新發展。
  • 我們看到的古代史料是如何撰寫及流傳的?
    但是我們在翻閱史書時也不禁有一些疑問:我們看到的古代史都是真的嗎?這些珍貴的史料又是如何流傳下來的呢?接下來筆者就結合自己的認識為大家淺談這一問題。 眾所周知,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是西漢大史學家司馬遷的嘔心瀝血之作。這部史書能夠跨越千年和今天的我們相見,實際上背後有著血淚凝結而成的故事。
  • 人類是如何開始計數的?
    不過可以肯定的一點是「數」的概念和計數方法在文字記載之前就已經發展起來了。根據考古學家提供的證據,人類早在5000多年前就已經採用了某種計數方法。原始時代計數原始時代的人類,為了維持生活必須每天外出狩獵和採集果實,但有時他們滿載而歸,有時卻一無所獲;帶回的食物有時富餘,有時卻不足果腹。
  • 湖北省檔案館檔案查閱指南
    湖北省檔案館檔案查閱指南1.現場查閱:查檔人員憑本人身份證、學生證等合法、有效證件前往檔案館閱檔大廳查閱。2.網上查閱:查檔人員可登錄湖北檔案信息網(http://www.hbda.gov.cn),進入「檔案檢索」系統,查閱開放目錄、專題目錄等。3.電話查詢:查檔人員可撥打(027)87233921、87232099向工作人員預約查檔時間及內容。
  • 人教版四年級上冊數學《數的產生及十進位計數單位》說課稿
    一、說教材《數的產生及十進位計數法》這一課是人教版小學四年級上冊數學第一單元16頁、17頁、18頁的內容,這節的內容講述了數的產生和自然數發展的數學文化發展史,教材通過圖畫故事形式,使學生對數的產生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 ,教材展示了古代人們如何計數,如何逐步發明各種計數符號等,直觀形象地介紹了數的產生和發展的歷史。
  • 吳玉貴談《撒馬爾罕的金桃》翻譯及漢文突厥史料整理
    我們知道,您現在專注於對漢文突厥史料的搜集和整理,在您看來,漢文突厥史料有著怎樣的特點呢?吳玉貴:其實,史料問題一直是研究古代中國周邊民族歷史首先要遇到的難題。這大體表現在兩個方面。與大多數周邊民族不同的是,有關古代突厥歷史的漢文史料相對較多,而且古代突厥民族有用魯尼文撰寫的碑銘和大批用回紇文撰寫的與古代突厥歷史相關的歷史文獻;與古代突厥基本同時的粟特文、藏文、吐火羅文、于闐文等古代文獻中也有與突厥相關的歷史記載;此外,西方希臘、波斯、阿拉伯文的文獻也為了解古代突厥歷史提供了重要的參考資料。
  • 瑪雅人在數學方面的高深造詣則,他們發明了一種叫做籌算法的計數
    一般來說,古代文明的天文、曆法、農時這三者都跟數學密不可分,因為它們的基礎都需要運算。眾所周知,古代的數學水平非常不發達。今天我們一個三、四年級的小學生如果穿越到古代,就可能是一位大數學家。人類文明最開始的時候,並沒有數學這個概念,古代人在日常計數方面通常只能依靠數手指的方法,不論是在表達或記錄方面,無疑會遇到很多困難。這種情況下,數學的產生就成為歷史的必然。
  • 黑河市總工會面向社會公開徵集黑河工運史館史料
    黑河市總工會面向社會公開徵集黑河工運史館史料 2020-11-18 18: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合陽縣政協召開非公經濟發展史協商議政座談會
    核心提示: 為了全面了解和掌握非公經濟發展的歷史,為縣委、縣政府科學決策提供有價值的參考歷史,助推全縣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縣政協於8月11日上午在上若御園九樓會議室召開合陽縣非公經濟發展史專題協商議政座談會。
  • excel技巧-單條件計數、多條件計數
    日常工作中,excel經常會用到計數的功能,常見的計數函數除了count(計算區域中包含數字的單元格的個數)和counta(計算區域中非空單元格的個數)外,還會經常用到條件函數,今天小編在這裡向大家介紹單條件計數countif函數和多條件計數countifs函數。
  • 計數單位:原來有那麼多不常用的計數單位,不可思議居然也是?!
    今天我們來聊一聊計數單位。(文章最後有我個人對文章重點的總結,趕時間的話可以直接跳到最後面看總結。)什麼是計數單位呢?其實就是數字計量的單位。我們日常中使用到計數單位其實很簡單,不過就是個十百千萬,最常用的最大的計數單位就是億了。那當我們需要表達比億更大的數字的時候,我們要用什麼計數單位呢?億億嗎?
  • 論文|佳木斯市昆蟲識別計數APP設計
    目前,昆蟲識別計數技術得到了國內外越來越多的關注,美國、日本等國家昆蟲識別APP的製作較為詳細,但因昆蟲在不同地域種類有很大差別,適用範圍不大。國內現有昆蟲識別軟體較少,應用較廣泛的是百度的圖片識別。APP中的計數功能在農業田間應用廣泛,使用該APP可以對田間突增害蟲起到提示和預警作用。該APP 資料庫篩選出80種佳木斯市常見的或者有明顯形態特徵的昆蟲,如蜜蜂、螞蟻、蝶類等,編輯其詳細生活史及清晰圖片,供大家搜索查閱。對於APP所選取的昆蟲對象,有2~3處明顯的生物學特徵,方便用戶檢索的同時也提高檢索的正確率。
  • 古代沒有計算機都是怎麼算數的,有幾個人,還記得算盤怎麼打
    可是在古代沒有計算機,他們是怎麼算數的呢?01結繩、刻契從史料記載來看,中國最原始的計數方法是結繩。這種最原始的計數方法,既簡單又方便。上古主要以結繩記事為主要計數方法從上古進入文明時代以後,開始有了刻契,一般是用石頭或者刀具在相對較軟的動物骨頭上,或者是竹片上刻出記號來標明計數。
  • 但姓「朱」而不是姓「花」,還有相關史料記載
    花木蘭是中國古代傳說的四大巾幗英雄之一,是中國南北朝時期一個傳說色彩極濃的巾幗英雄,她的故事也是一支悲壯的英雄史詩。但是關於關於花木蘭的姓氏、籍貫等,史料中並沒有記載,因此木蘭之爭歷代都有。她的故鄉到底在哪裡?歷史上究竟有沒有花木蘭這個人呢?關於這些問題史學家們至今仍爭論不休。
  • 計算器的發展史:博物館裡古代計算器極其複雜
    從博物館裡的計算器,一起來看看計算器的發展史。算盤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在日常生活中發明的一種相對簡便的計算工具。中國無疑是算盤的故鄉,雖然今天計算機已被普遍使用,但是古老的算盤不僅沒有被遺棄,反而因它的靈便、準確等優點,慢慢地在許多國家方興未艾。因此,世界人們往往把算盤的發明與中國古代四大發明相提並論。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近日在亞塞拜然首都巴庫宣布,珠算正式成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也是我國第30項被列為非遺的項目。
  • 「乾貨」汽車發展史(一)
    在中國古代神話中,有黃帝造車之說,故黃帝又號稱軒轅氏。軒是古代一種有圍棚的車,轅是車的基本構件。所以車輛應當是黃帝首先發明的。據史料記載:公元前2000多年的夏初大禹時代, 有一位管車的大夫奚仲,是中國車子的創造者,也是世界上第一輛車子的發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