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數單位:原來有那麼多不常用的計數單位,不可思議居然也是?!

2020-12-09 好奇世界的舒宜昂

聲明:本文一切資料來源於網絡和書籍(若侵則刪),而本人非專業人士,所寫內容僅代表個人觀點,也可能會有錯漏,歡迎大家指正和補充,謝謝!

大家好,我是舒宜昂。今天我們來聊一聊計數單位。(文章最後有我個人對文章重點的總結,趕時間的話可以直接跳到最後面看總結。)

什麼是計數單位呢?其實就是數字計量的單位。我們日常中使用到計數單位其實很簡單,不過就是個十百千萬,最常用的最大的計數單位就是億了。那當我們需要表達比億更大的數字的時候,我們要用什麼計數單位呢?億億嗎?雖然會有這樣的表達方法,但是其實早就已經有其他的計數單位來表示了,只不過我們平時比較少用到而已或者不知道而已。

讓我們再來引進一個概念,這個概念就是進位。進位是進位計數制,是人為定義帶進位的計數方法。我們設定一個數作為進位,當我們數到設定的數的時候就進一位,重新開始數。簡單說就是逢進位的數就進一。

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常使用的都是十進位(很大一部分原因可能是人生來有十個手指),自古以來十進位也是眾多文明中最主要的進位制,而我國是最早使用十進位的國家,早在商朝就已經使用,出土的文物中都已經可以記十萬以內的任何自然數了。除此之外還有二進位、八進位、十六進位、二十進位和六十進位。

二進位是數字電子電路中邏輯門現實的直接應用,所以計算機和各種計算機設備都是使用二進位。因為二進位只有兩個數碼0和1,可用具有不同穩定狀態的元器件來表示一位數碼。並且二進位數運算簡單,極大簡化了運算部件的結構。二進位有一個不好的地方就是位數太長,不方便讀寫。所以就提出了八進位和十六進位來方便記憶。

二十進位是瑪雅文明所使用的,而六十進位最早是古巴比倫文明所使用的進位制。其實我們現在也時時刻刻都在使用六十進位。時間就是60秒為一分鐘、60分鐘為一小時。然後還有角度和地理坐標。一個圓是360度、一度是60角分、一角分是60角秒。

我們今天要講的計數單位則是用於我們的十進位,每十個數進一位。以十為基數,十的每個次方都會有一個相應的稱呼,也就是計數單位。從十的零次方(100)開始,則為(一)個;一次方(101)為十;二次方(102)為百;三次方(103)為千;四次方(104)為萬;五次方(105)為十萬;六次方(106)為百萬;七次方(107)為千萬。我們最常用的最大的計數單位就出現在八次方(108)為億。

從這裡之後的計數單位,每三個次方才會出現一個新計數單位。因為每出現一個新的計數單位,就會在接下來的三個次方,十到千會被循環使用。(除了個別會有另外的字來表示。)什麼意思呢?以億為例子,從十的九次方到十一次方,分別是十億/吉、百億、千億。 十的十二次方為兆/太;十五次方為千兆/拍。兆也有表示為一百萬的時候,並且更多時候是代表百萬 。而在計算機領域中一兆是1MB,不同於計數單位中的意思。

其實後面的計數單位越來越奇怪,甚至有一些字都沒有見過。十的十六次方為京;十八次方為百京/艾;二十次方為垓(gāi);二十一次方為十垓/澤;二十四次方為秭(zǐ)/堯;二十八次方為穰(ráng);三十二次方為溝;三十六次方為澗;四十次方為正;四十四次方為載;四十八次方為極;五十二次方為恆河沙;五十六次方為阿僧祇(qí);六十次方為那由他;六十四次方為不可思議;六十八次方為無量數;七十二次方為大數;七十六次方為全仕祥。在英文中,十的一百次方為古戈爾(googol),十的古戈爾次方(1010^100)為古戈爾普勒克斯(googolplex)。

以上皆為正整數次方,那麼有負整數次方嗎?當然是有的,並且非常小,也就是十退制。十的負一次方為分;負二次方為釐(釐);負三次方為毫(毛);負四次方為絲;負五次方為忽;負六次方為微;負七次方為纖;負八次方為沙;負九次方為塵;負十次方為埃;十的負十一次方為渺;負十二次方為漠/皮;負十三次方為模糊;負十四次方為逡(qūn)巡;負十五次方為須臾(yú)/飛;負十六次方為瞬息;負十七次方為彈指;負十八次方為剎那/阿;負十九次方為六德;負二十次方為虛空;負二十一次方為清靜/仄;負二十二次方為阿賴耶;負二十三次方為阿摩羅;負二十四次方為涅槃寂靜/攸(yu)。

不過以上這些計數單位從極開始後面的都是源自印度的說法。按照我們國內的古代各種典籍,其實我們只有「億、兆、京、垓、秭、壤、溝、澗、正、載」這十等,然而另外還要分「上、中、下」三等。所以當我們要使用的時候,需要先弄清楚我們是要使用上中下哪一種,而這三等的使用規律是這樣的:

下數者,十十變之。若言十萬曰億,十億曰兆,十兆曰京也。中數者,萬萬變之。若言萬萬曰億,萬萬億曰兆,萬萬兆曰京也。上數者,數窮則變。若言萬萬曰億,億億曰兆、兆兆曰京也。這其中的變也就是十等的依次變化。

個人覺得是重點的總結:

1. 什麼是計數單位呢?其實就是數字計量的單位。我們日常中使用到計數單位其實很簡單,但其實在億後面還很多更大的計數單位。

2. 進位是進位計數制,是人為定義帶進位的計數方法。我們設定一個數作為進位,當我們數到設定的數的時候就進一位,重新開始數。簡單說就是逢進位的數就進一。

3. 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常使用的都是十進位,自古以來十進位也是眾多文明中最主要的進位制,我國也是最早使用十進位的國家。除此之聽聽外還有二進位、八進位、十六進位、二十進位和六十進位。

4. 十進位,個、十、百、千、萬、億、兆、京、垓、秭、壤、溝、澗、正、載、極、恆河沙、阿僧祇(qí)、那由他、不可思議、無量數、大數、全仕祥、古戈爾(googol)、古戈爾普勒克斯(googolplex)。

5. 十退制,分、釐(釐)、毫(毛)、絲、忽、微、纖、沙、塵、埃、渺、漠/皮、模糊、逡(qūn)巡、須臾(yú)/飛、瞬息、彈指、剎那/阿、六德、虛空、清靜/仄、阿賴耶、阿摩羅、涅槃寂靜/攸(yu)。

6. 我國典籍中主要是十等「億、兆、京、垓、秭、壤、溝、澗、正、載」,再分為「上、中、下」三等來表示。

我是舒宜昂,希望你喜歡,歡迎留言討論,謝謝觀看!

相關焦點

  • 計數單位
    我們常用的是十進位計數法,所謂"十進位"就是每相鄰的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關係是:一個大單位等於十個小單位,也就是說它們之間的進率是"十"。
  • 數位與計數單位
    一個最左邊數位不是零的數,有一個數字是一位數,有兩個數字是兩位數,有三個數字是三位數,依此類推。隨著生產的發展,勞動的收穫越來越多,十個手指已經滿足不了人們的生產生活需要了,於是滿十就在地上放一塊小石頭或者小樹枝,表示一個十。十進位計數法是我們的祖先在長期的生產勞動中,經過反覆實踐,不斷探索創在出來的。一加一就是二,二加一就是三,三加一就是四.八加一就是九。十個一就是十,十是一個新的計數單位。
  • 數位和計數單位有什麼區別 數位和計數單位的區別
    數位和計數單位強調的重點是不一樣的,也因此在概念、性質、表示方法、作用上產生了差異,下面來講講數位和計數單位有什麼區別吧。  第一:概念。數位是指寫數時,把數字並列排成橫列,一個數字佔有一個位置,這些位置,都叫做數位,從右端算起,第一位是「個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萬位」,等等。
  • 比億大的計數單位原來還有這麼多,放到宇宙的計數中也是那麼無力
    稍有常識的會立即聯想到億後面就是「兆」(1後面12個0),一萬億為一兆,那兆以上呢?源自中國古代不同的技術體系,億以上的大數計數方法有三個體系:這是我國東漢時期的《數述記遺》書中所載。一是上法,為自乘系統: 萬萬為億,億億為兆,兆兆為京。
  • 電荷量,國際單位制,科學計數法,輔助單位
    人們為了表示大米的數量,就將那麼一堆大米,放在一起,用重量來稱量它們。大家在買大米的時候,往往是買一袋大米,或者啊,在散著買的時候,是按斤來買的,而不是說你告訴店家要買多少粒米。與買大米的情況相類似,我們在說電荷量的時候,我們往往不去說,一個帶電體,有多少數量的元電荷,而是說,將那麼一大堆的元電荷,合在一起。
  • 四年級「計數單位」和「數位」
    當然不是,這裡有兩個概念需要辨析.計數單位≠數位        「數位」是指一個數中的每個數字所佔的位置。整數數位順序表從右往左,第一位是「個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萬位」,等等.
  • 一夜之間iPhone X成了計數單位,也是醉了!
    正是這樣一個句式引發了網友們的惡搞,各行業燒友紛紛以iPhone X國行版的價格作為計數單位進行「較量」。的確是,一臺iPhone X的定價就堪比一部全面屏小米Mix 2手機之外,還有11件其他的小米產品。這樣看來,買iPhone X太不划算了!然而,我們總是天真的以為這樣的划算到此為止,網友們的腦洞卻又大開了起來。
  • 【小學數學課堂】整數和計數單位
    小學數學(數學教育的早期階段)通過教材,教小朋友們關於數的認識,四則運算,圖形和長度的計算公式,單位轉換一系列的知識,為初中和日常生活的計算打下良好的數學基礎。3,計數單位一(個)、十、百、千、萬、十萬、百萬、千萬、億……都是計數單位。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都是10。這樣的計數法叫做十進位計數法。4,數位計數單位按照一定的順序排列起來,它們所佔的位置叫做數位。5,數的整除:整數a除以整數b(b≠0),除得的商是整數而沒有餘數,我們就說a能被b整除,或者說b能整除a。
  • 小數的意義之理解小數與分數之間的聯繫,掌握小數的計數單位
    1、教學目標:理解小數與分數之間的聯繫,掌握小數的計數單位。 2、教學重點:認識小數的數位順序表,進一步理解數位及計數單位。3、教學難點:理解數位及計數單位。自學內容三,完成10個( )是( ),10個( )是( ),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是( ),即滿( )進( )。
  • 人教版四年級上冊數學《數的產生及十進位計數單位》說課稿
    (課件展示)表示物體個數的1、2、3、4……都是自然數,一個物體也沒有,用0來表示,0也是自然數,所有的自然數都是整數。 自然數的特點:最小的自然數是0,沒有最大的自然數,自然的個數是無限的。(三)探索十進位計數法 1、數數環節先一個一個的數、十個十個的數、一百一百的數……十個十是一百、十個一百是一千、十個一千是一萬……引出計數單位的概念。(課件展示)一(個)、十、百、千、萬、十萬、百萬、千萬……這些叫做計數單位。
  • 四年級數學小數之根據小數的數位順序,進一步理解數位及計數單位
    1、教學目標:根據小數的數位順序表,進一步理解數位及計數單位。 2、教學重點:理解、掌握小數的性質。 3、教學難點:能應用小數的性質改寫小數。0.5的計數單位是( ),它含有( )個這樣的計數單位;0.50的計數單位是( ),它含有( )個這樣的計數單位。二、探究、嘗試。1.自學內容一 兩個商店毛巾的價格一樣嗎?
  • Excel小技巧|多列數據不重複計數
    計數在統計學中是個在正常不過的指標,在Excel中也存在大量的計數函數,如count數字單元格計數、counta非空單元格計數、countblank空單元格計數、countif/countifs條件計數等等。
  • 人教版四年級數學上冊1.1《億以內的計數單位及數位順序表》精講
    (教材第2~4頁)教學目標1.使學生在認識萬以內數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計數單位「十萬」「百萬」「千萬」和「億」,知道億以內各個計數單位的名稱和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關係。2.讓學生初步感知大數,發展學生的數感。3.了解中國的人口狀況,滲透國情教育。
  • 初一下學期,幾何計數的常用方法解析,計數原則不重複不遺漏
    在學習幾何中,一般我們會遇到這樣的題目,找出圖形中所有的三角形、長方形、線段、射線、直線、對頂角的對數等等,這些題目都是幾何計數問題。計數的原則就是不重複、不遺漏,那麼怎麼才能做到呢?我們解題時需要按照一定的順序或規律來計數,不能這邊數幾個,那邊再數幾個,這樣很容易造成數的不全或者遺漏。
  • 從計數棒到十進位
    即便在靈敏的數字系統發明之前,人們也有使用刻痕計數的需求——比如,牧人需要記錄羊群的數量。每隻外出吃草的羊穿過大門時,牧人就會在木棍上刻下一道凹痕。到黃昏時分羊群歸來時,他就會根據木棍上的刻痕檢查羊的數量,每進來一隻羊就把手指移至下一處刻痕。他用這種方式可以知道是否有羊丟失,而不必知道他的羊群中有多少只羊。
  • 人教版四年級數學上冊第1單元《億以內的計數單位及數位順序表》
    2、一(個)、十 、百、千、萬........億都是計數單位。 3、在用數字表示數的時候,這些計數單位要按照一定的順序排列起來,它們所佔的位置叫做數位。
  • 不可思議!一個函數居然搞定所有條件求和、計數
    有文本可以用新語法。=SUMPRODUCT(--(條件區域1=條件1),--(條件區域2=條件2),求和區域)有文本的情況下,如果用*會出錯,文本是不允許運算的。統計領用用品的總數量求和區域不管有多少列,都可以統計進去。
  • 四年級數學上冊第一單元《從結繩計數說起》老師:古人是如何計數
    知識講解1.計數產生的意義人們在勞動生活中有了計數的需要,比如數人數、數物體的個數和數獵物的數量等,因此產生了各種計數方式。⑵五千年前計數方式。0也是自然數。2.自然數的作用⑴可用於計數。⑵可用於排序。
  • 培養皿中細菌的計數和單菌落分離要求的菌落數還是有區別的
    關於酵母菌的計數若干問題解析大家都知道劃線分離法是不能用來細菌計數的,因為只有劃線的後期才有可能是單菌落,通常用稀釋塗布分離法來計數,那麼「細菌進行計數只能採用塗布分離法」,為什麼是錯誤的呢?測定微生物生長的方法很多,各種方法均有其優缺點,也不是在任何情況下都適用。在微生物學工作中一般常用的是培養皿菌落計數法、計數器法和比濁法等。即用血細胞計數板進行計數。取一定體積的樣品細胞懸液置於血細胞計數板的計數室內,用顯微鏡觀察計數。由於計數室的容積是一定的(0.1mm3),因而根據計數板刻度內的細菌數,可計算樣品中的含菌數。
  • COUNTIF的幾種常用計數方法
    =COUNTIF(range,criteria)COUNTIF,是一個計數函數(不是求和),可以對滿足條件單元格進行計數。range:計數的區域,其中滿足條件的單元格將會被計數。criteria:這裡是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