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聞|遼寧葫蘆島7個月男嬰膽道閉鎖,父母爭搶「割肝救子」

2020-12-22 澎湃新聞

7個月大的兒子被確診為膽道閉鎖,夫妻倆爭搶著給他移植肝臟,最後妻子說服丈夫,自己割肝救子。

今年的「三八」節,妻子在病床上度過。丈夫覺得,女人節送給妻子的最好禮物莫過於男人的堅實臂膀和困境中的不離不棄,「一個也不能少,這才是一個完整的家,我堅信也肯定會這樣的」。

絕不放棄,妻子配型成功

29歲的劉英策家住遼寧葫蘆島市綏中縣大王廟鎮,父母都是農民,全家靠幾畝地生活。幾年前,他在網上結識了朝陽姑娘孫宏偉,經過一段時間相處彼此都很心儀,前年10月1日,他們步入婚姻殿堂。婚後兩人育有一子小剛(化名),目前孩子剛7個月大。

劉英策的母親常素芬說,孩子長得很白淨也很招人喜愛。出人意料的是,兩個月前,孩子突然渾身呈黃色,尤其是臉部蠟黃,大便呈白色。孩子每天並不少吃,起初大家都以為是喝奶造成的,可孩子總是哭鬧,睡覺時有點兒動靜就醒。帶孩子去了幾家醫院,最後在天津一家醫院確診為膽道閉鎖。這種病很嚴重,多發生在新生兒身上,如果不及時治療會有生命危險。

劉英策夫妻帶著孩子正在天津市中心醫院看病,記者與劉英策通了電話,他說,醫生告知該病需要移植肝臟,如果配型成功,儘早治療是最好辦法。可治療費用得30多萬元。夫妻倆都爭搶著讓醫生將自己的肝臟與兒子配型,然後再籌集手術費。由於妻子執意堅持,並且劉英策還要打工掙錢養家,最終他沒能說服妻子。

今年2月8日,妻子孫宏偉與孩子配型成功,準備割肝救子。孩子患病後,有人曾委婉勸說夫妻倆,認為他倆年輕,家裡經濟狀況不太好,不如考慮放棄再生一個。可小夫妻把頭搖得像撥浪鼓,尤其是孫宏偉態度更堅決:「那哪兒行!既然兒子生出來,我們就有緣分,咋的都是一條生命。作為爸媽哪怕再苦再難,能救必須救,就是砸鍋賣鐵、傾其所有也在所不惜。否則我們會後悔一輩子,良心也會不安的。」

常素芬與老伴劉新為此感動得哭了兩回,老兩口身體都不好,患多種疾病,為治病已花了8萬元,還欠了不少外債。可一談到兒媳婦,二老都說這是老劉家上輩子修來的福氣,才娶到這麼好的兒媳婦。目前老兩口商量好了,暫時放棄治療,所有錢都花在孫子身上。

照料妻子,丈夫紙殼當床

一切準備工作就緒,大年初六,劉英策夫妻帶著孩子來到天津。為省錢和照料方便,母子倆住一個病床,劉英策則用紙殼鋪在病床旁邊空地上,晚上就是他的床鋪。儘管如此,他也睡不了幾個小時,更多的時間都是忙前忙後。儘管每天睡眠不足6個小時,可他一想到病床上的妻子和兒子,渾身就充滿力量,也就忘記了疲憊和辛勞。

對於一日三餐,劉英策儘可能弄些好吃的給妻兒,自己就吃些剩菜飯,或者就買方便麵、麵包、火腿腸和榨菜啥的簡單對付一口,「我還年輕,是這個家的主心骨,再苦再累都無所謂,挺挺就過去。孩子遇到病魔折磨,我們心如刀絞,根本不會放棄。作為男人,我只有竭盡全力讓自己堅強,別的毫無選擇,因為我不能沒有他們母子倆」。

3月6日早晨7時多,妻子被推上手術臺,當日下午3時多手術才完成;下午5時多,兒子的手術也完成了。母子倆在重症監護室觀察了兩晚,直到3月8日上午10時多才回到普通病房。為了給兒子治病,全家已經花了20多萬元,其中很多是借來的。

手術成功,樂觀面對未來

3月8日中午,劉英策先後在微信和朋友圈裡留言:「老婆、兒子加油!」妻子和兒子的肝臟移植手術很成功,目前都脫離了危險期,妻子狀態稍好些,已慢慢甦醒過來。

「今天是婦女節,你有什麼想跟妻子說的嗎?」記者詢問。劉英策說:「母子平安是對自己最大安慰,目前幾乎所有錢都用在孩子身上。要說禮物,給她一個最堅實的臂膀讓她倚靠,給她一個最堅毅的目光與她交流,讓娘倆永遠感到踏實和溫暖,這是最最實在的,只要我們心手相牽,就沒有過不去的坎兒。」

面對種種壓力,劉英策夫妻和父母堅信只要有人在,就一定能夠渡過難關。老兩口這幾天就在家裡忙活,將玉米秸稈攢足,等過幾天孫子回來把炕燒得暖暖的,讓孫子住著舒坦;馬上開春,還要把大田地收拾好準備春耕,爭取多打糧食賣錢,儘快還上外債。

劉英策也表示,等妻子和兒子出院回家一切安頓好後,他也會外出打工,憑藉自己的滿身力氣爭取多掙錢給孩子治病,儘快還上外債,一家人幸福過日子。

當地政府有關部門得知劉家狀況後表示,將在政策允許範圍內為劉家排憂解難,爭取早日讓劉家渡過難關。

如果您想幫助這一家,請和劉英策聯繫:13942971386

(原標題:7個月男嬰膽道閉鎖,父母爭搶割肝救子)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葫蘆島:7個月男嬰膽道閉鎖 父母爭搶割肝救子
    兒子手術成功,割肝救子的孫宏偉和丈夫劉英策很是欣慰。本人供圖  7個月大的兒子被確診為膽道閉鎖,夫妻倆爭搶著給他移植肝臟,最後妻子說服丈夫,自己割肝救子。  絕不放棄 妻子配型成功  29歲的劉英策家住葫蘆島市綏中縣大王廟鎮,父母都是農民,全家靠幾畝地生活。幾年前,他在網上結識了朝陽姑娘孫宏偉,經過一段時間相處彼此都很心儀,前年10月1日,他們步入婚姻殿堂。婚後兩人育有一子小剛(化名),目前孩子剛7個月大。  劉英策的母親常素芬說,孩子長得很白淨也很招人喜愛。
  • 4月大寶寶患膽道閉鎖 海口一駐村扶貧書記欲「割肝救子」
    4個月大的寶寶查出患膽道閉鎖、腸粘連等,在醫院做了腹部微創手術未能疏通,只能寄望於肝移植手術。王寶兒向上級部門請了假,準備帶孩子前往上海就醫,此行是他們一家人的希望。王寶兒抱著4個月大的兒子。記者 王洪旭 攝4月大寶寶肝脾腫大 查出患膽道閉鎖5月22日中午,王寶兒迎來了兒子的降生,體重7.6斤,寶寶的到來給家庭添加了喜悅。
  • 5個月男嬰膽道閉鎖 父母爭著捐肝救子
    夫妻倆在病房內給小光傑餵奶 記者王汗冰 攝  只有5個月大的小光傑在出生4個月時被查出患有先天性膽道閉鎖小小年紀便要遭受病痛的折(,這讓小光傑的父母看在眼裡痛在心裡,雖然周圍人不斷勸說他們放棄給孩子治療,但孩子的媽媽羅永洪仍下定決心捐肝救子。「孩子生在我家就是與我們有緣,作為父母即便把全部的肝都給他也願意。」羅永洪說。嬰兒患膽道閉鎖 肝移植是唯一救命辦法  在省立醫院肝膽外科病房,病床上的小光傑嘴裡含著奶嘴,皮膚、眼白都是黃的,肚子鼓鼓的,青筋暴出,肚臍外凸。
  • 貴州畢節6月大男嬰患先天膽道閉鎖,23歲媽媽決定割肝救子
    6個月前剖腹產生下兒子,誰知兒子患有先天性膽道閉鎖,來自貴州畢節的23歲母親查美決定割肝救子。查美和大她9歲的丈夫劉洋是貴州畢節市七星關區岔河鎮岔河村人,兩年前經人介紹相戀,後進入婚姻殿堂。去年中秋節,經過剖腹產手術,查美生下一名男嬰,取名天天(化名)。3月31日,查美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天天一出生就有點異常,肚子一直鼓鼓的,身體有點發黃,但他們沒有足夠重視,當地老人說一般小孩都會有點黃疸症,多喝點水就好了。
  • 男嬰患先天性膽道閉鎖 媽媽捐出255克肝救子
    原標題:男嬰患先天性膽道閉鎖 媽媽捐出255克肝救子     因為兒子李毅帆患上膽道閉鎖,37歲的丁美英捐出255克肝救下了自己的兒子。然而,因為支氣管炎、呼吸衰竭、顱內高壓等症狀,半個月前小毅帆住進了PICU至今未出。
  • 兒子患先天性膽道閉鎖 在廈父親將割肝救子
    子女是父母的心肝寶貝,關鍵時刻,割肝讓肺都願意。現實生活中,一名在廈打工的父親也是這麼做的。兒子出生後被確診為先天性膽道閉鎖,父親毅然決定「割肝救子」。被確診為先天性膽道閉鎖的孩子名叫崔雨楊,才5個多月大,是崔曉峰的第二個兒子。十萬火急,愛子心切的崔曉峰得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在嬰幼兒親體肝移植手術方面處於領先水平,隨即將孩子轉入該院治療。不幸中的萬幸,目前崔曉峰和兒子配型成功,月底前,他的肝將割下1/3移植給兒子。
  • 患「先天性膽道閉鎖」的 8月大女嬰獲新生
    目前,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以下簡稱醫大一院)器官移植肝膽外科採用「肝臟劈離手術」——利用一個供體肝臟為兩位患者的肝臟進行移植手術,其中一位患者是8個月大的嬰兒。這個手術也創造了遼寧省首例嬰兒肝臟移植和一個肝臟供給兩位患者手術的兩項紀錄。  12月2日,瀋陽晚報、沈報全媒體記者採訪了患者家屬和相關醫生。
  • 揚州25歲媽媽欲割肝救治膽道閉鎖寶寶,丈夫放棄致手術擱置
    為給患有先天性膽道閉鎖的兒子小雨治病,25歲的葛牽雲寄希望於割肝救子。此前她與孩子的配型已經成功,不過,捐肝這一決定因為丈夫張浩(化名)的「放棄」,未能通過醫院倫理審查,手術因而擱置。12月13日,葛牽雲走出上海一家醫院肝臟外科兒童病區的倫理審查會議室。
  • 新生男孩先天膽道閉鎖,年輕媽媽決定割肝救子
    可沒想到半年後喜事變壞事,孩子被查出來先天性膽道閉鎖,需要做肝臟移植,23歲的查美決定割肝救子。查美和劉洋都是貴州畢節人,兩年前經人介紹相戀結婚,去年中秋節的時候,查美通過剖腹產生下一個男孩,小男孩十分可愛,長相喜人。天天(化名)剛出生時肚子就鼓鼓的,可家裡人沒怎麼在意,可後來情況越來越糟。
  • 寶寶大便發白 警惕膽道閉鎖
    如果寶寶出生後兩周黃疸還沒消退,大便又呈白陶土色,家長就該高度警惕了,要帶孩子到醫院檢查是否膽道閉鎖。據天津市兒童醫院不完全統計,每年約有60至80個膽汁淤積性黃疸患兒到該院外科治療,其中絕大多數是膽道閉鎖兒。該院外科主任醫師詹江華表示,葛西手術的窗口期是小寶寶出生後的60天以內,一旦錯過,只有肝移植能救孩子。
  • 家長急求割肝救子:等不起的新生兒「膽道閉鎖」
    今年1月8日,醫院肝膽外科通過探查手術,確定琪琪得了一種趙金從沒聽過說過的疾病——膽道閉鎖,院方同時確認,琪琪已肝硬化。▲3月23日,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附近某出租屋裡,肖惠和她的孩子琪琪 圖片來源:紅星新聞「膽道閉鎖是膽道呈條索實質樣改變,膽汁無法排到腸道,先反流進肝臟,再進入血液系統。」
  • 寶寶化身「金菩薩」或是膽道閉鎖惹的禍
    膽道閉鎖常被誤診為新生兒肝炎症候群,一經確診,應儘早手術本報訊 (記者莫冠婷 通訊員林惠芳)快2個月大的琳琳是個討人喜歡的小公主,然而令家人擔心的是,琳琳在出生後半個月的時間,突然化身「金菩薩」,全身皮膚發黃且一直不退。
  • 亞洲女嬰多發先天性膽道閉鎖
    先天性膽道閉鎖屬於小兒常見先天性疾病,特別好發於亞洲女嬰身上。「對於先天性膽道閉鎖,主要的治療方法是手術,孩子年齡在60天內效果最好,否則可能不耐受手術或預後很差。」中山大學附屬第二醫院肝膽醫院肝膽外科劉超副教授表示。遺憾的是,大部分患兒被發現患病時都已錯過手術最佳時期,而此時最好的補救辦法就是父母捐肝。
  • 如何辨別膽道閉鎖與黃疸?
    身體周刊:膽道閉鎖的黃疸症狀,與新生兒黃疸有何區別?如何進行規範化治療?鄭珊:膽道閉鎖的黃疸,與新生兒普通黃疸的症狀很像,很容易誤診,唯一的差別就是,新生兒黃疸有波動,一段時間好了,一段時間又發病,而膽道閉鎖的黃疸是持續性上升,越來越黃,還有糞便白色陶土樣,通過B超、抽血查肝功能,可進行早期診斷。
  • 寶寶黃疸不消退且有加深,警惕膽道閉鎖!
    胎兒出生後開始自主呼吸,有充分的氧氣供應後,體內過多的紅細胞出現破壞,產生較多膽紅素,故新生兒都會在生後不久臉色變黃,這種新生兒黃疸屬於正常生理現象,一般7-10天自行消退。
  • [濰坊]安丘9個月男嬰患膽道閉鎖 其母做配型與死神搶時間
    張志梅提供  濰坊新聞網9月21日訊   「祈願平安!為了你,我學會了堅強。」這是安丘張志梅的QQ狀態。她的寶寶在4個多月時被檢查出膽道閉鎖;現在是9個多月,病情加重,需要肝臟移植。為了救兒子,張志梅毅然決定為自己的心肝寶貝割肝。醫生、親朋好友都勸她放棄,但是她說:「他是我的孩子,我只想讓他活著。」
  • 淺談嬰幼兒致死性黃疸性疾病:膽道閉鎖
    由於這一特殊疾病,使得這一電影又多了另外兩個群體的觀眾,一個是患有膽道閉鎖患兒的父母,他們跟隨孫芳一起體會自己求醫路上的艱難與心酸,同時又慶幸自己當初為孩子所做出的選擇與付出,使得自己的孩子才能夠擺脫「珠珠」的命運,得以長期健康存活
  • 「易肝救子」兩寶寶出院 釋疑膽道閉鎖
    哲哲已經滿11個月了,吃飯已經有些挑剔,飯菜裡必須得摻奶粉。「奶粉有奶味,吃著香。」團團很乖,也不認生,特別喜歡看電視,一看到電視裡播放雞腿廣告就連蹦帶跳。團團媽尹春林特意買了雞腿、麵包,團團看見雞腿從電視裡「跑」出來高興壞了,一手拿著雞腿,一手拿著麵包,猶豫了好一會兒啃了一口麵包。這次手術之後,兩家人比以前更親近了。
  • 新生寶寶臉黃 警惕膽道閉鎖
    □記者 譚萍 實習生 李園春醫生解讀先天性膽道閉鎖是指肝內外膽管出現阻塞,導致淤膽性肝硬化,最終會引起肝功能衰竭,繼而導致死亡。肝內膽管閉鎖是其中的一種,只能做肝移植手術。在人體器官中,肝臟的再生能力最強,被切掉後能迅速再生。假如肝臟被切去一半,一般可以在3個月至半年長到原肝臟的70%大小,各項肝功能都可達到正常水平。
  • 7個月大幼子先天性膽道閉鎖 42歲媽媽割肝救「心肝」
    8月20日,大雨過後的省城濟南,太陽很暖,偶有涼風。山東省千佛山醫院肝膽外一科病房裡,7個月大的天天(化名)好不愜意地趴在媽媽懷抱裡,透過玻璃窗,充滿新奇又略帶警備地打量著病房外的世界。 再過幾天,天天就能出院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