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在香山期間電報文稿折射出的思想內涵

2020-12-22 金臺資訊

中央軍委給總前委並告粟裕、張震、劉伯承、張際春、李達、譚震林的電報(1949年4月18日)

1949年3月25日,中共中央和毛澤東同志住進北京香山雙清別墅;9月21日,毛澤東同志移居中南海菊香書屋。期間,中共中央和毛澤東同志運籌帷幄、決勝萬裡,通過嘀嗒嘀嗒的電波聲,直接指揮解放全中國、籌備新中國的歷史偉業。雖然這些電報的對象、內容、落款各異,但構成一個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分析中共中央進駐香山期間毛澤東同志起草的電報文稿(簡稱「電報文稿」),可發現其中蘊含的思想內涵和重要啟示。

電報文稿的落款反映了工作重心和側重點的不同

這時期的電報文稿對象廣泛,具體體現在不同的抬頭以及由此形成的不同的稱謂之上,折射出當時錯綜複雜的國際國內形勢,以及毛澤東同志作為中國共產黨領袖、中國人民解放軍統帥廣泛的工作聯繫和社會聯繫。根據抬頭稱謂或目的的不同,大體可分為八類情況:一是發往人民解放軍前線,二是發往前線及黨的地方各級領導集體,三是發往黨的地方各級領導集體,四是推動建立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五是發往外交領域,六是發送範圍很廣的通電,七是發往同鄉同學朋友,八是發往國民黨當局。

這些電報文稿都是毛澤東同志親自起草、反覆修改的,但絕大部分並不是以他個人名義發出去的,主要分以下幾類情況:一是以軍委/中央軍委名義,共114件,與此相對應的抬頭一般多是前線黨政領導集體、前線黨政指揮員。二是以中央/中共中央名義,共41件,與此相對應的抬頭一般多是地方黨的各級黨政領導集體。三是以毛澤東個人名義,共26件。四是以毛澤東和中共其他領導人名義。五是以其他人名義。六是未提和未署名。

通過對電報落款的進一步分析,不難看出:採用何種落款發出,絕非偶然的個人習慣,每一件都經過毛澤東同志縝密思考與周密安排,反映了工作重心和側重點的不同,反映了對敵鬥爭中原則性與靈活性的統一,反映了對外關係中的彼此尊重,反映了統一戰線中的肝膽相照、榮辱與共——在小小方寸間,真實地反映了毛澤東同志高超的政治智慧與爐火純青的軍事指揮藝術。

電報文稿內容大體可歸為五大類

中共中央和毛澤東同志入駐香山期間所發電報文稿內容涵蓋領域非常廣泛,大體可歸為解放全中國、統一戰線、人民民主專政、對外關係和黨的建設五大類,共涉及261處。

一是解放全中國。這無疑是此時期電報文稿最主要的內容,有150處。具體又可分為兩大類情形:涉及武裝鬥爭內容,共有111處;涉及和平方式內容,共有39處,又可分為和平談判、和平解決(謀划起義、改編)兩大方面。從之後歷史發展的實際情況看,通過和平方式的謀劃,對於儘早實現國家統一、最大程度減少損失、最快速度醫治戰爭創傷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二是統一戰線。統一戰線是黨克敵制勝的三大法寶之一。在電報文稿中涉及鞏固和擴大統一戰線的內容有27處,分為三種情形:涉及籌備新政協內容,共有7處;涉及嘉勉國民黨起義/改編將士內容,共有10處;涉及共話同學同鄉友情內容,共有4處。涉及其他內容的有6處。

三是人民民主專政。電報文稿中涉及這一重要內容的有32處,包括六種情形:涉及接收管理城市內容,共有13處,尤其以談及接收、管理上海的最多;涉及開展新政權建設內容,共有3處;涉及號召召開各界人民代表會議內容,共有7處;涉及踐行群眾路線內容,共有3處;涉及經濟政策內容,共有5處;涉及保護文化文物內容,共1處。

四是對外關係。電報文稿中涉及對外關係的有25處,分四種情形:涉及處理涉外問題原則內容,共有1處;涉及與社會主義陣營/各國共產黨友好往來內容,共有7處;涉及開展民間外交內容,共有1處;涉及開展外交鬥爭與合作內容,共有16處,可分為處理紫石英號事件、謀劃應對外國武裝幹涉封鎖、與美國開展外交接觸、保護外國僑民合法權益等幾種情形。

五是黨的建設。電報文稿中涉及黨的建設的有27處,分為五種情形:涉及加強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內容,共有5處;涉及加強領導班子和幹部隊伍建設內容,共有13處;涉及關心、關愛前線將士內容,共有5處;涉及強調作風建設、工作方法內容,共有3處;涉及其他方面的1處。

電報文稿內容折射出的思想內涵

經過梳理、研究發現,這些電報文稿立場鮮明、脈絡清晰、深入淺出,是對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各項路線方針政策的模範執行,尤其是對黨的七屆二中全會精神的有效落實。

黨的建設貫穿始終。在香山期間,中共中央和毛澤東同志始終強化黨的集中統一領導,重視各級領導班子和幹部隊伍建設,注重作風建設和工作方法。對於解放全中國的所有戰略、戰術,大的戰役和重要的戰鬥,他都統一謀劃、親自指揮,體現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體現了對軍隊建設的高度重視,保持了軍事戰略的一貫性、一致性以及軍令、政令的高度統一;同時,又充分尊重前線黨政指揮員因地制宜制定正確的戰術措施,體現了全黨、全軍、全國一盤棋的戰略思想。

堅持武裝鬥爭同時,首選用和平方式推進解放全中國的戰略意圖貫穿始終。先是與南京李宗仁當局進行國共和談,並因此一再推遲渡江戰役的時間;還曾與白崇禧集團進行接觸,商談用和平方式解決華中問題的可行性;發起太原戰役前,也曾首先考慮採用和平方式;經過運籌帷幄,在綏遠問題、湖南問題、雲南問題、新疆問題解決上,和平方式取得了圓滿成功,直到新中國成立前夕,還在嘗試用和平方式解決寧夏問題。

建立基礎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貫穿始終。在此期間,中共中央和毛澤東同志始終致力於建立最為廣泛的統一戰線,戰勝內外敵人;廣泛聯絡各界民主人士、社會賢達共商國是,籌備新政協。從北平和平解放開始,一再親自公開致電國民黨起義、改編官兵和軍政人員,對他們進行嘉勉。

實現人民民主專政貫穿始終。在此期間,中共中央和毛澤東同志,適應黨的工作重心從農村轉移到城市的需要,始終致力於接收並探索管理城市;致力於建立基礎廣泛的聯合政府;致力於召開匯集民意的各界人民代表會議;致力於踐行黨的群眾路線;致力於執行新民主主義經濟政策,注意保護民族工商業,緩和勞資關係;致力於保護文化文物。

妥善處理對外關係貫穿始終。在對外關係方面:一方面,一邊倒,倒向蘇聯和社會主義陣營,「在國外,聯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的民族和各國人民,共同奮鬥。這就是聯合蘇聯,聯合各人民民主國家,聯合其他各國的無產階級和廣大人民,結成國際的統一戰線。」另一方面,妥善處理紫石英號事件,對於帝國主義武裝幹涉的圖謀始終保持高度戒備並採取有效應對措施;同時,願意在平等互利基礎上與各國發展正常外交關係,並保護外國僑民在華合法權益。

電報文稿對我們的現實啟示

電報文稿是一部中共黨史、中國革命史的歷史教科書,非常直觀和生動,對於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學習教育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對增進黨性、改進文風學風和工作作風等都大有裨益。

學習公僕情懷和良好文風學風。香山期間,毛澤東同志日理萬機。短短半年時間內,他親自起草了大量電報等,體現了勤勉敬業的公僕情懷。這些電文,既有他主動的致電,也有給各方面人士的復電,在這一致一復中,掌握了真實情況,做出了正確的決策。這些電報文稿文字簡潔凝練、段落層次清晰、文義通俗易懂,體現了簡明扼要的文風和務實樸實的學風。

學習精準快捷的工作方法和嚴謹細緻的工作作風。一份份簡短的電報文稿,折射出的是精準快捷的工作方法和嚴謹細緻的工作作風。正如毛澤東同志自己所講:關於政策及工作方法的指示,在你們高級領導機關方面來說,主要地是依靠寫電報,發通令,而不是依靠開幹部會,不是依靠口講。一個負責人半小時可以寫一個電報,一個小時可以寫一個通令,一天、兩天、三天或四天工夫可以經過電臺傳達到各軍、各師、各團,各省、各市、各縣,有文字為憑,有範圍可守,又迅速,又使下級有所遵循。

學習高超的領導藝術。毛澤東同志提倡並非常善於「彈鋼琴」。在香山期間,他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大局,殫精竭慮地處理黨政軍等方方面面的工作:既進行戰略謀劃,又進行戰術指揮;既領導軍事鬥爭,又領導黨的建設;既強調武裝鬥爭,又倡導和平手段(北平模式、綏遠模式);既開展階級鬥爭,更擴大統一戰線;既關注國內局勢發展,又統籌對外關係;既尊重前線黨政指揮員、地方各級黨的組織在戰役戰術方面的決策權,更站在全局戰略高度,給予適時指導與提醒;既注重眼前的戰役戰鬥,更注重利在長遠的幹部隊伍建設以及接收管理城市;既激勵前線將士奮勇殺敵,也關愛關心他們的後勤補給和身體健康;既注重對以往軍事鬥爭經驗的總結,又積極學習經濟工作、管理城市以及處理對外關係等;既注重解放全中國,也注重召開新政協、建立新中國。

學習虛懷若谷的民主作風。毛澤東同志曾指出:「不懂得和不了解的東西要問下級,不要輕易表示贊成或反對。」「我們切不可強不知以為知,要『不恥下問』,要善於傾聽下面幹部的意見。先做學生,然後再做先生;先向下面幹部請教,然後再下命令」。他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8月14日,在回復華東局發行公債的問題上,他有很多疑問。8月17日,在致陳雲並告陳毅等人電文中,認為公債問題關係重大,請陳雲立即回來向中央報告,加以討論然後決定。後經中共中央集體討論研究,12月1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通過決定,從1950年1月1日起發行人民建設折實公債,第一期發行一萬萬分,計一萬二千億舊人民幣。

習近平總書記深情地指出:「講政治是具體的,『兩個維護』要體現在堅決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的行動上,體現在履職盡責、做好本職工作的實效上,體現在黨員、幹部的日常言行上。戰爭年代,黨中央和毛主席用電臺指揮全黨全軍,『嘀嗒、嘀嗒』就是黨中央和毛主席的聲音,全黨全軍都無條件執行。」毛澤東同志親自起草的電報,完成於中國歷史乃至世界歷史進程中極為關鍵的時期,與同時期他發表的文章、講話稿、新聞稿、信札、聲明、詩詞等一道,集中展現了一個偉大革命領袖高瞻遠矚的政治遠見、堅定不移的革命信念、勇於開拓的非凡魄力、爐火純青的鬥爭藝術、傑出高超的領導才能,是毛澤東思想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共黨史、中國革命史、中國現代史乃至世界現代史上都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和文化價值。

相關焦點

  • 「毛澤東同志香山時期發布電報手稿專題展覽」開幕啦!
    「紅色電波中的領袖風範——毛澤東同志香山時期發布電報手稿專題展覽」隆重開幕。▲圖為中共中央辦公廳機要處場景景觀。據了解,毛澤東同志香山時期發布電報手稿展是香山革命紀念館開館以來首個專題展覽。有的學者認為,展覽以毛澤東同志香山時期發布電報手稿為題材,進行全面集中展示和深入解讀,尚屬首次。有的觀眾深情地說,本次展覽通過深挖電報文稿字裡行間的歷史細節,生動闡述了全國解放前夕一系列重大事件、重大戰役、重要人物與香山的淵源,再現了中共中央在香山「為新中國奠基」的偉大曆程,充分彰顯了毛澤東同志作為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核心、人民領袖、軍事統帥的偉人風範。
  • 毛澤東202封電報手稿首次集中展出 展覽在香山革命紀念館開幕
    展覽還著重複原展示了「雙清別墅毛澤東同志辦公室」「中共中央辦公廳機要處」「北平街頭捷報頻傳」「人民的勝利」等歷史場景。為給觀眾提供全方位的觀展體驗,展覽設置了「電報朗讀」「發報互動體驗」等互動項目。17日上午,「紅色電波中的領袖風範——毛澤東同志香山時期發布電報手稿專題展覽」開幕,這是香山革命紀念館開館以來的首個專題展覽。
  • 毛澤東同志202封珍貴電報手稿首次展出
    中國網北京12月18日訊 (記者 秦金月 王肇鵬)今天上午,由中央檔案館、北京市委宣傳部共同主辦,香山革命紀念館承辦的「紅色電波中的領袖風範——毛澤東同志香山時期發布電報手稿專題展覽」開幕。此次展覽為迎接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香山革命紀念地時的重要講話精神,緬懷中共中央和毛澤東同志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解放全中國、籌建新中國的豐功偉績,進一步彰顯香山革命精神的時代價值。
  • 毛澤東在香山時期202封電報手稿在京集中展出
    此次展覽以毛澤東在香山時期發布的202封珍貴電報手稿為主要載體,通過講故事的方式,選取反映重大歷史節點、重大歷史事件、重要歷史人物、重要歷史決策的電報手稿,輔以珍貴歷史圖片、文物、文獻等進行展示,展現了「兩種中國之命運」的關鍵抉擇與「建設新中國」的滄桑巨變。
  • 毛澤東同志香山時期發布電報手稿專題展覽18日開幕 202封電報手稿...
    為迎接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18日,「紅色電波中的領袖風範——毛澤東同志香山時期發布電報手稿專題展覽」在香山革命紀念館一層專題展廳開幕。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到,該展覽共分為6個部分,公開展示毛澤東同志香山時期起草的202封電報手稿,大部分手稿是第一次集中展出。此次展覽將持續至2021年7月。中共中央和毛澤東在進駐香山後,電報成為毛澤東指揮全國各地黨政軍工作最主要的通訊手段。「嘀嗒」「嘀嗒」就是黨中央和毛主席的聲音,全黨全軍都無條件執行。
  • 香山革命紀念館展出毛澤東202封電報手稿
    北京商報訊(記者 胡曉鈺)據香山革命紀念館官微消息,12月18日,「紅色電波中的領袖風範——毛澤東同志香山時期發布電報手稿專題展覽」開幕。展覽以毛澤東同志香山時期發布的202封珍貴電報手稿為主要載體,通過講故事的方式,選取反映重大歷史節點、重大歷史事件、重要歷史人物、重要歷史決策的電報手稿,輔以珍貴歷史圖片、文物、文獻等,精心選取國共和談、捍衛國家主權、工作作風優良、領袖崇高風範等專題進行展示,展現了「兩種中國之命運」的關鍵抉擇與「建設新中國」的滄桑巨變。
  • 「毛澤東同志香山時期發布電報手稿專題展覽」在京開展
    在北京香山革命紀念館,媒體記者拍攝展出的毛澤東電報手稿(12月16日攝)。新華社記者 陳鍾昊 攝新華社北京12月18日電(記者魏夢佳)為緬懷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解放全中國、籌建新中國的豐功偉績,彰顯香山革命精神的時代價值,由中央檔案館、北京市委宣傳部主辦,香山革命紀念館承辦的「紅色電波中的領袖風範——毛澤東同志香山時期發布電報手稿專題展覽」18日在京開展,向觀眾集中展出毛澤東同志在香山時期發布的202封珍貴電報手稿。
  • 京城探展|破譯香山181天的「紅色密碼」
    解放軍南下集結準備渡江戰役的歷史照片「嘀嗒」「嘀嗒」……紅色電波承載著黨中央和毛主席的聲音,「傳」進香山革命紀念館。「紅色電波中的領袖風範——毛澤東同志香山時期發布電報手稿」專題展覽展廳裡,202封珍貴電報手稿攜62件(套)珍貴文物史料、50餘張歷史照片集體亮相,講述中共中央在香山「為新中國奠基」的偉大曆程。
  • 珍貴歷史照片首秀香山革命紀念館,附觀展提示
    「嘀嗒」「嘀嗒」……紅色電波承載著黨中央和毛主席的聲音,「傳」進香山革命紀念館。「紅色電波中的領袖風範——毛澤東同志香山時期發布電報手稿」專題展覽展廳裡,202封珍貴電報手稿攜62件(套)珍貴文物史料、50餘張歷史照片集體亮相,講述中共中央在香山「為新中國奠基」的偉大曆程。
  • 總書記在香山說了什麼?
    香山,是中國共產黨人「進京趕考」的首站。  在這裡,中共中央發布了向全國進軍的命令;誕生了《論人民民主專政》這篇光輝巨著;制定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描繪了建立建設新中國的宏偉藍圖。  70年後,2019年9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專程前往北京香山革命紀念地,並發表重要講話。
  • 共和國機要通信從香山出發
    從領導前期暫居的香山到後來入住的中南海,裝交換機、架線路、保持通訊迅速暢通,成了他們的首要任務。同時,他們也見證了新中國成立那段光輝歲月。  建立香山專用局  解放前,北平電信局(現北京聯通)的業務主要包括市話、長話、電報和無線。1949年初擁有電報電路52路;長途電路67路;市內電話交換機25330門,共有用戶22451戶。
  • 北京香山8處革命遺址整體正式對外開放
    北京香山8處革命遺址整體正式對外開放 10月1日起網上預約免費參觀  香山革命紀念地今天(13日)正式對外開放。  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和毛澤東同志從西柏坡赴北京,25日進駐香山。9月21日,毛澤東同志由香山雙清別墅移居中南海菊香書屋。
  • 香山革命紀念館榮獲全國博物館「十大精品展」特別獎
    近日,記者從香山革命紀念館獲悉,香山革命紀念館《為新中國奠基——中共中央在香山》基本陳列展覽榮獲「第十七屆(2019年度)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推介活動」特別獎。最終,《為新中國奠基——中共中央在香山》基本陳列展覽等29個項目脫穎而出,角逐3項特別獎、10項精品獎、12項優勝獎、2項國際及港澳臺合作獎及2項合作入圍獎。香山革命紀念館位於海澱區香山腳下,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國家國防教育示範基地。
  • 【讀史明智】毛主席在香山雙清別墅的181天做了哪些大事?
    毛澤東在香山辦公居住共181天,沒有休息日。他先後起草了179封電報,撰寫了21篇重要文章、社論、新聞稿。其中最為重要的當屬收入《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的《論人民民主專政》一文,為新中國的建立奠定了理論和政策的基礎。
  • 習近平同志有關重要文稿43篇出英文版啦!
    新華社北京12月13日電 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翻譯的《習近平關於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重要論述選編》英文版,近日由中央編譯出版社出版發行。《習近平關於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重要論述選編》中文版,已於2020年10月由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收入習近平同志有關重要文稿43篇。為便於國外讀者閱讀和理解,英文版增加了注釋和索引。
  • 朱德同志誕辰134周年 香山革命紀念館添19件(套)革命文物
    12月1日上午,為紀念朱德同志誕辰134周年,深情緬懷老一輩革命家的思想品德和精神風範,香山革命紀念館舉行朱德、康克清同志革命文物史料捐贈活動。這批文物史料是老一輩革命家在領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長期實踐活動中為後世留下的寶貴財富, 充分彰顯了朱德同志追求真理、不忘初心的堅定信念,無限忠誠、光明磊落的堅強黨性,實事求是、求真務實的思想方法,心繫人民、艱苦樸素的公僕情懷,一生學習、一生向前的奮鬥精神。
  • 北京香山革命紀念地分布介紹
    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和毛澤東同志從西柏坡赴北京(時稱北平),25日進駐香山,並在此工作生活了181天。  5.中共中央宣傳部辦公地—思親舍  修繕宣傳部辦公房屋等建築,面積195平方米;院內鋪裝60平方米。布置復原陳列房屋9間,購置、復原、布置家具110件,物品757件。  6.中共中央宣傳部辦公地—多雲亭  修繕宣傳部辦公房屋,面積68平方米。
  • 香山革命紀念館榮獲全國博物館 「十大精品展」特別獎
    香山革命紀念館《為新中國奠基——中共中央在香山》基本陳列展覽近日榮獲「第十七屆(2019年度)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推介活動」特別獎。參觀者除現場參觀外,還可以通過雲端,「走進」香山革命紀念館展廳,欣賞「精品展」,重溫初心故事。
  • 石景山區紀委監委赴香山革命紀念館瞻仰學習
    近日,石景山區紀委監委全體處級幹部到北京香山革命紀念館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深切緬懷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豐功偉績,在重溫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奪取全國勝利和黨中央籌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光輝歷史中汲取前進力量、踐行初心使命。
  • 西柏坡的機要人員平均每天收發電報四五萬字———電報指揮更勝...
    在西柏坡紀念館和平津戰役紀念館,我們看到了相當多的從西柏坡發往前線的電報草稿。據悉,從1948年9月12日至1949年1月31日,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共持續了142天,位於西柏坡的中共中央軍委發往前線的電報共計408封,西柏坡的機要人員平均每天收發電報四五萬字。當年,有人曾經問過蔣介石:「你有飛機,可以隨時親臨前線,為什麼卻打不過只能靠電報遙控指揮的毛澤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