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4月07日 19:46 來源:新華網
參與互動文化歷史寓教於樂——臺北城南變身「都市樂園」
新華社臺北4月7日電(記者石龍洪、陳鍵興)看看書、散散步、聽聽歌、玩玩劇……人文氣息濃鬱的臺北城南近日重現歷史記憶,變身「都市樂園」,民眾漫步其中,愜意享受文化體驗。
臺北城南,有著豐厚的文化歷史底蘊,自清代起就是人文薈萃的文教區域。清代時期,臺北城內的南方即設置了文廟、武殿及書院。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臺北城南的同安街、廈門街、牯嶺街一帶,曾是當時臺灣文化界人士聚集之地。而今,這裡是擁有全臺最密集文教機構和高等教育學區的區域之一。博物館、美術館、藝術教育館、郵政博物館等在此群聚,且有眾多大中小學,讓城南成為臺北重要文化地標。
為延續歷史特色,引領民眾更加了解城南歷史文化風貌,本月1至8日,在重慶南路、南海路、泉州街、寧波西街一帶,「城南有意思」系列活動上演。活動串聯周邊14個場館與70多個店家,展開以親子為主軸的音樂、戲劇、電影、市集等系列活動,讓民眾在清明假期可輕鬆享受春日「文化嘉年華」。
拉開系列活動序幕的「穿越時空大冒險——認識城南的起點」特展,運用新媒體藝術、創意互動的方式,讓民眾認識臺北城南眾多博物館、美術館和歷史古蹟,體味臺北城南別具一格的文化特色。
在泉州街,活動開幕當天,部分街道封閉,車輛不得入內,一座旋轉木馬與海盜船置入,隨處可見花式扯鈴、馬戲團表演、真人雕像、彩繪街頭藝人等,將這裡打造成一座城市遊樂園,吸引了眾多民眾。
2500多個啤酒箱,堆起市集的入口及各個攤位。以推廣綠色消費為概念的「春日好好市集」活動在泉州街舉辦。活動邀請環保手工製作者、特色小農及動物保護團體設攤,以實地遊戲、動物送養等方式,讓孩子們在遊戲中學習尊重生命。
記者在現場看到,許多父母帶著孩子,體驗戲劇、電影以及生命教育、手工創意等活動。一位兒童玩具「達人」教孩子們用草編織蚱蜢,吸引許多親子圍觀、體驗。這位「達人」說,「在物資匱乏的年代,隨手可得的自然素材,都充滿巧思與童趣,讓孩子們體驗自主手工製作玩具,不僅有樂趣,也能鍛鍊他們的能力。」
在昔日臺北著名的舊書街牯嶺街,「春日曬書市集」活動舉辦,讓這裡變身為城市圖書館。現場搭起長10米的長型書店,設有二手書報、在地刊物、在地館藏等6大區塊。特色書攤將舊書新賣,並搭配創意手工製作攤位與街頭講座,讓老街的藝術文化氛圍重現,許多大人和孩子們津津有味地徜徉在書海中。
市民張先生帶著兩個孩子前去現場體驗各色活動。他說,將城市歷史文化和親子活動結合起來,有助下一代了解城市歷史文化,還可學到環境保護、生命教育等方面的知識,「寓教於樂,活動有意思,孩子們也很開心」。
通過系列活動,將周邊歷史文化場館串聯,臺北城南整合為一個文化共同體,市民漫步其中,細細「品嘗」文化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