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
4月1日至8日,「城南有意思」系列活動在臺北城南舉辦。臺北重慶南路、海南路、泉州街、寧波西街一帶,14個場館與70多個店家展開了以親子為主軸的音樂、戲劇、電影、市集等系列活動,在清明假期獻上了一場春日「文化嘉年華」。
資料圖:臺北歷史古蹟欽差行臺。(圖片來源:中國新聞網)
臺北城南本身就是「有意思」的地方,有著豐厚的文化歷史底蘊,自清代起就是人文薈萃的區域。這裡聚集著臺北南門、欽差行臺等歷史古蹟,還有松林書局、牯嶺街小劇場等多處知名景點,更不乏博物館、美術館等文教場所。如今,城南已成為臺北重要的文化地標。
「城南有意思」活動將人文氣息濃厚的臺北城南變成了「都市樂園」,打造了集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與觸覺的「城南五感新體驗」。漫步在城南街道,人們可以聽歌、讀書、看劇或品嘗小吃,感受歷史特色的延續,深入了解城南的文化風貌。
孩子們在臺北泉州街的活動現場畫畫。
一位手工藝人在教市民編制「草蜢仔」。
有不少活動以親子主題開展,通過實地遊戲、生命教育、手工創意等形式,寓教於樂,讓孩子們體驗樂趣的同時提升能力。玩具「達人」教孩子用草編織蚱蜢,隨手可得的自然素材都充滿巧思和童趣。
「春日曬書市集」在臺北著名的舊書街牯嶺街舉辦,市集中設有二手書報、在地刊物、在地館藏等6大區塊,讓許多大人孩子沉浸書海之中。
也有不少家長帶孩子參加「城南童樂會」,觀看由當地劇團帶來的《武松打虎》和《桐花島的故事》。
目前,「城南有意思」系列活動已告一段落,但喚起了人們對臺北城南的文化記憶。歷史文化場館的串聯營造出濃厚的文化氛圍,讓人們得以漫步其中,細品文化滋味。(編輯:董一秀 根據新華網、中新網、臺灣「東森新聞雲」、臺灣中華文化總會網站等綜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