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不應將孩子與他人進行比較的5個原因

2020-09-15 木橋故事

最近和孩子一起看了一個有趣的繪本故事《what makes us unique》(什麼讓我們獨一無二)。故事中,作者告訴孩子,任何人都是不同的,甚至被我們認為是缺陷的一些特徵也只是不同而已。比如坐輪椅行路的人,比如把導盲犬作為眼睛,比如生活在單親家庭的孩子等等。(繪本英文原文發在視頻處)

作者同時也告訴我們,比起不同點,我們其實擁有更多的共同點,比如愛,比如對生活和學習的渴望。

對於孩子們來說,我覺得這個故事很有啟發。

能接納自己,認可自己,並找到真實自我的人是幸福的。對孩子來說也是如此。

幫助他們認識到自己的與眾不同,同時讓他們懂得接納他人的不同是非常重要的。

只是,生活在,很多父母總是喜歡拿別人與自己的孩子比較,卻對自家孩子的優點和獨特之處視而不見。

「人家都能考滿分,你怎麼不行?」

「人家都能考上重點,你怎麼不行?」

類似的話我們應該都不陌生。

事實上,從學習到生活,從相貌身材到待人接物,都能成為比較的理由。而這種比較除了給教育帶來不利影響,幾乎毫無意義。

孩子們小的時候,我曾經因為老公喜歡比較跟他發生過不少爭執。

比如,女兒幼兒園的時候,用筷子用不好。老公會說:「別的孩子都會用了,你怎麼就學不會。」

我反唇相譏:「你這別的範圍也太小了,世界上有多少人吃飯一定得用筷子。西方人用刀叉,印度人用手抓。一個三歲的孩子用不好筷子,有什麼可著急的。」

孩子不會用筷子,教就是了。為什麼要說這樣的話去刺傷她的自信心呢?

類似的事情還有不少,反覆磨合後,老公現在總算不會事事都拿孩子去比較了。

其實,我倒不是絕對反對比較。偶爾的,客觀的比較就算不能起到激勵作用,也不至於產生什麼太大的負面效果。可若是時時事事都去比,而且永遠是別人家的孩子更優秀,那問題可就大了。

接受孩子的不完美,是每一對父母的必修課。

每個孩子都需要肯定

1. 比較引起自我懷疑

家長都希望知道孩子在同齡人中所處的位置,這是很自然的。

但是,無意義的比較只會為孩子的自卑感打下基礎。

其實不光是對孩子,就算是成年人,如果總有人在耳邊念叨別人比你更有本事,更能掙錢等等,同樣會產生自我懷疑,更何況是孩子。

說多了,孩子就會信以為真。

長年累月被父母拿去比較的孩子,會在各方面懷疑自己是否足夠好。

作為父母,我們需要鼓勵孩子勇敢地面對生活,而不時時刻刻提醒他們,別人比他們更加優秀。

2.滋生消極情緒

當孩子總是被比較,而且永遠是差的那一方,他們或許會變得消極。既然別人永遠比自己優秀,那為什麼還要嘗試和努力?

與其以一種積極的精神來接受新的挑戰,倒不如什麼都不做,反正也做不好。

如果孩子出現這樣的心理,那不光對學習,對今後的生活都會產生極大的負面影響。

3.打擊積極主動性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擁有不同的優勢和潛力。孩子們都有自己所長,興趣和才華也會以不同的速度進步。

如果父母由於孩子在某一方面表現不佳,就不斷表示不滿,那將會破壞而不是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

同樣,如果孩子的才華不被欣賞,並且不斷地被拿來和他人相比,才華就不會開花結果,甚至最終會失去原本擁有的潛力和才華。

這不是太可惜了嗎

4.破壞親子關係

父母拿自己的孩子與旁人比較,通常是為了激勵孩子。但這往往會產生相反的效果。孩子不僅沒有被激勵到,反而感到沮喪無助。

別以為孩子小就沒事,小孩子的自尊心和競爭意識都很強。父母的處處比較會引起深層次的情感挫傷,難以治癒。這種傷害會導致孩子出現怨恨和對抗心理,非常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在這種情況下,孩子不會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不會覺得父母是為了激勵自己才這樣說。相反,他們會覺得家長不愛他們,或者不站在他們一邊。

5.取悅他人

一貫被比較的孩子,或許會變得過分專注於取悅父母和其他人,並會不斷感到自己沒有達到父母期望。從而失去自信心和自主權。

既然盲目比較是有害的,那家長們該如何做呢。

  1. 設定現實的期望

正確評價自己的孩子,不要為他們制定不切實際的目標。了解孩子的內在潛力,並幫助他們在自己感興趣的領域中脫穎而出。

就像《不管教的勇氣》一書所說,不要把理想中的孩子當成現實生活中的孩子。要正確認識自己的孩子,並接納他們。

  1. 欣賞孩子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長處,找到並給予肯定。

真誠的讚賞將幫助孩子獲得面對困難和世界的信心。

  1. 幫助孩子正確評價自己

在發掘孩子長處的同時,同樣要客觀指出孩子的弱點,幫助孩子克服它們。這或許並不容易,但依然值得一試。

  1. 不比較而是設定合理標準

如果父母設定客觀的標準,而不是批評指責四處比較。孩子會更願意提高改善自己的表現。這時,自信心和正確的自我認知就非常重要了

總之,要給孩子機會證明自己。而不是拿他們的短處去和別人的長處比較。

育兒是世界上最困難的工作,沒有「理想的父母」,更沒有「完美的孩子。」

但是,作為孩子生命中第一位老師,家長有責任告訴孩子,他們是多麼獨一無二,讓他們在積極的環境中成長起來。

學會接受孩子的不完美,學會發掘孩子身上的閃光點。 同時引導孩子接納自己,努力上進。這才能更有效地推動孩子的成長和進步。

相關焦點

  • 《地球上的星星》:教育不是標準化競爭,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
    影片的主人公伊夏三年級讀了2年,仍然不會認字也不會寫字,父母覺得他不聽話、不認真,而老師覺得他智商有問題,讓家長送他去特殊學校。可伊夏又是特別的。他的世界像個五彩斑斕的萬花筒,每個陌生的場景都能讓他產生興趣,他可以在腦中上演奇思妙想的小劇場,也可以用畫筆構建出絢爛多彩的異想王國。
  •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
    現實是遇到任何事,都是家長效率優先孩子體驗。而孩子美好的感覺來不及展開,就被父母切斷了。父母最大限度尊重孩子的意願不等於絕對的尊重。孩子獨特而美好的感受是非常珍貴的。家長在講效率的同時,要給孩子的感覺留出時間,允許孩子因為有趣而在某些事情 上短暫停留。如果一個孩子的美好體驗是殘缺不全的,會怎樣?
  •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你家孩子有哪些天賦?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而且他們都會有著自己的長處,通常稱之為天賦。比如,有的孩子動手能力極其強,有的孩子非常善於交際,有的孩子極具繪畫天賦,有的孩子天生就有一副美妙的嗓子。但是有些孩子的天賦並不那麼明顯,那麼通過觀察孩子的日常行為,可以推測出孩子的天賦所在。
  • 馬雲: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藝術品,不是流水線的工業品
    他表示,孩子不是流水線的工業品,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藝術品。學校不要變成標準型的養雞場、養豬場,它應該是一個野生動物園。每個孩子考核的標準是不一樣的,不能用爬樹的能力來考核一隻老虎的能力,但是我們現在很多家長就是在逼老虎爬樹,什麼都得好。
  • 孩子體能訓練的重要性,其實不遜色於學習,家長應了解這5個好處
    現在,已經很少有兒童會進行專業的體能訓練,因為很多家長認為,沒有體能訓練,孩子也能健康地長大。案例分析在很早之前,有人做過一個實驗。將兩個學校的學生列入實驗觀察的對象,要求一個學校的學生每天進行適當的體育訓練,包括跑步,球類運動,已經健身操等等。
  • 孩子,你獨一無二,才敢於擔當
    本階段,我們將把重點放在提升孩子面對挫折的能力,建立自信,激發內在動力,學習尊重自己和他人。那麼最先探討的就是關於生命個體:理解一個人的基礎就是承認:每個人都是獨特的生命個體。雖然我很認同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但我忽略的是,我是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命的。我在想,如果我的生命是獨特的,我是否會更加珍惜每件事情,每段時光,更容易理解自己的艱辛和不易。而如果我的生命不是獨特的,我就會陷入跟他人的比較中無法自拔。
  • 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不要懷疑自己,認為自己什麼都不如別人
    那麼導致不自信的原因:1.出生環境,每個人唯一不能選擇的就是出生環境,因為這個不由你決定。我們的思想很大程度上受到父母影響很大,父母也有樂觀,自信的,也有悲觀,自卑的。父母為什麼會悲觀,這和他們的出生環境也有很大的關係。
  • 是什麼,讓我們的孩子獨一無二?
    好吧,雖然我家的寶寶並不是個「完美」的寶寶(完美寶寶永遠只在別人家),但她依然是一個好寶寶。 嬰兒天生就有不同的、獨一無二的個性。每個孩子天生都有一種處理感官信息並對周圍世界作回應的獨特方式。 當然,性情既有天生的部分,也會受到與父母之間互動的強烈影響。 性情會伴隨終生,沒有好壞對錯之分,只是不同而已。
  • 鄉村教師代言人馬雲金句歷歷在目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
    臨近教節由於疫情原因,這次教師節意義非同凡響,回顧此前開學季著名企業家,自詡是鄉村教師代言人的1、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絕不是流水線的工業品,是社會,學校,家長共同創造的藝術品。孩子最好的榜樣,不是過去的英雄,更不是隔壁鄰居的娃,最好的榜樣是二十年後他心目中的自己!
  • 興安萬裡·閱讀有你丨《獨一無二的你》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唯一
    興安萬裡·閱讀有你丨《獨一無二的你》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唯一 2021-01-07 11: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父母應扔掉比較,讓孩子獨自美麗
    導讀:「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父母應扔掉比較,讓孩子獨自美麗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父母應扔掉比較,讓孩子獨自美麗!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一批評就哭?4個原因2個方法,培養孩子抗壓能力
    認為自己總是對的,對別人的建議充耳不聞; 2.往往因為一點小事就引起過度焦慮; 3.缺乏耐心,性格急躁; 4.有時可能伴有暴力傾向; 5.不願承擔責任,往往會將責任推卸到他人身上。
  • 家有愛比較的孩子,家長應這樣引導
    家長大聲責罵孩子,將孩子與他人作比較是很常見的事情。在父母看來,這種教育方式是為孩子好,但是卻讓孩子很容易產生自卑感和自卑心。孩子有很強的觀察力,其實不需要家長提醒,孩子也會自己與他人作比較,孩子知道了自己的不足後,父母還要進行比較,無疑會讓情況變得更加糟糕。  其實在教育上,拿自己的孩子與他人作比較是很常見的,但是正面的比較會讓孩子認清自己找到目標,向目標前進。
  • 父母要學會接受:不是每個孩子都是天才,不是只要讀書好就是天才
    導讀:父母要學會接受:不是每個孩子都是天才,不是只要讀書好就是天才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父母要學會接受:不是每個孩子都是天才,不是只要讀書好就是天才!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每個好媽媽都是一個好的HR,每一個孩子都需要被「看見」
    作為母親,更要「看見」孩子的獨特之處,釋放其獨有的天性,支持和幫助其發揮其天性,這樣的孩子才更有可能獲得成功。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只有找到最適合孩子的,才能造就我們的孩子。 2.被「看見」的孩子,具有強大的內心。
  • 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屬品」,父母教育孩子,不應摻雜著功利的目的
    每個父母,都很重視自己孩子所接受的教育水平。學習好不好,作為個人評價的一項標準,會伴隨許多孩子很久,學習多少知識,是每個人在未來能在社會上立足的底氣和資本,但許多家長對於孩子學習怎樣的態度卻逐漸變質。父母督促孩子學習,不只是為了孩子能夠提升自我價值,獲取知識,而是當成了自己的面子,以及向他人炫耀的資本,給孩子的學習增添一層不必要的壓力。
  • 每個孩子都是天使或惡魔
    每個孩子都是天使或惡魔一,孩子的教育是無時無刻的在生活中會有各種各樣的情景都能教育自己的孩子比如在家裡的禮儀,那最簡單的吃飯來說一日三餐都是正常時間點,不可隨性,這會想吃就吃,這會不想吃就不吃,始終需要給孩子灌輸的思想是在家裡一日三餐過了飯點就沒了只能等到下一頓,我家的寶4歲了,上述問題根治了可是現在知道留肚子不吃太飽,因為他知道還有零食飯吃太飽了零食吃不下
  • 地球上的星星:在愛的教育下,每個孩子都是地球上獨一無二的星星
    伊夏是老師眼中不合格的學生,他數學很差、英文也不佳甚至連簡單的單字都拼寫不好,但他又是一個很特別的小孩,因為萬物在他眼中獨有色彩。他眼中的世界五彩斑斕,湛藍的天空、清淺的水窪、俏皮的小魚在他眼中自成一個王國,他的眼裡一沙一世界、一葉一天堂。他愛自然、愛幻想,喜歡用自己稚嫩的筆觸去描繪他眼中絢麗的世界。
  • 情商高的孩子,都有這7個特點!5~15歲孩子的父母都該看看
    導讀:情商高的孩子,都有這7個特點!5~15歲孩子的父母都該看看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情商高的孩子,都有這7個特點!5~15歲孩子的父母都該看看!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開學後,一位老師做的開學禮物火了
    「眼看馬上就要開學了,平時看著孩子長時間戴口罩會勒到耳朵,為了能讓孩子戴得舒服點,我在開學前三天網購了幾包毛線和扣子,花了3個晚上,試著做幾個毛線扣,可以讓孩子掛在腦後,戴上口罩會更舒服一些。「閆媛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