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高考在經歷了線上授課和考試延期後,終於順利落幕。首先祝各位高考學子畢業快樂!!!
高考終於結束,考生在經歷幾個月緊張迎考之後,各種心理需求在高考後一段時間會出現「井噴」現象,不少考生因為學習上的突然放鬆,產生心理、生理上的不適應,加上不少家長對孩子的考後心理不像考前那麼關注。
據心理專家研究調查,從高考結束到錄取結束這段時間,考生的情緒最容易被家長忽略,有60%左右的高考考生會在這個時候產生不同程度的「焦慮」,其中,有20%左右的考生會因為過分焦慮而影響日常生活。
心理學博士崔永華認為,高考結束與被高校錄取前這段時間,通常是考生心靈的「真空期」。這是因為在等待「能否被錄取」的漫長假期中,考生既要承受因考試成績和自己預期有較大差距而產生的焦慮和自責,又要承受因等待錄取而產生的心理煎熬;既要面對前途命運的莫測,又要面對來自周圍人的各種詢問。這些都會讓剛剛擺脫高考壓力的考生繼而進入另一個心理壓力期,也就是所謂的「後高考心理」期。
放縱型心理
狂歡放鬆出去玩!終於解放了!解脫了!
放縱型考生在考生群體中佔到相當大的比例。他們認為高考結束便意味著苦日子熬到頭了,得好好犒勞一下自己,彌補自己這麼多年來的艱苦奮鬥,因此毫無節制地玩。
焦慮型心理
成績什麼時候出!煩死了!還有幾天?!什麼也幹不下去!
考後焦慮型心理也比較常見,許多考生在考後會出現這種患得患失的狀況,尤其是那些平時學習成績還不錯的考生。他們往往期待值比較高,但在等待放榜的日子裡,由於不確定性而變得焦慮。這種焦慮對於那些心理素質弱的考生,還會持續加重。比如有些高考學子會出現由焦慮到失眠,再從失眠到抑鬱等。
抑鬱型心理
除了睡覺什麼也不想做。
抑鬱型考生的表現是吃不好、睡不好,情緒低落,有些還伴隨出現強迫思維強迫行為,自怨自責。有的人甚至由於性格突變暴躁,讓人覺得難以理喻,與家人爭執中情緒一觸即發,嚴重的會出現輕生念頭,甚至採取輕生行為。
茫然型心理
茫然型考生從原來緊張的高考學習中一下子放鬆下來後,會出現一段真空狀態。對於相當多在高考路上一直被父母、老師推著走的學生來說,隨著壓力的釋放,會產生一種虛無、無所適從的感覺。尤其高考後父母對自己的生活學習要求的變化,大家期待的眼光都放在分數時,這種感覺更明顯。
考生篇
1、雖然高考結束了,還是要有規律地生活作息。保持飲食平衡與良好的生活節奏。
2、找到除了學習考試之外的愛好,運動、旅行、讀書,打開視野。比如利用高考之後的時間,去讀一些自己一直想讀又沒有時間讀的名著;可以在確認安全的前提下,與朋友或者家長一起去旅遊;也可以參加一些社會實踐,打打工、做做義工,體驗一下不同的生活,多方位了解社會,增加人際交往的實踐;也可以參加一些提高藝術修養或技能的集中培訓班。
3、考生要對高考有心理預期,感覺能考上的,要結合興趣選擇學校、專業,感覺不理想的,是復讀還是就業,都要考慮成熟,要為身份、生活方式的轉變調整好心態,積極面對未來的人生。
4、考生可以用這段時間規劃自己的未來,制訂合理的學習、生活計劃,並貫徹實施;認識新的良師益友,走過後高考的考驗期,迎接大學新生活。
家長篇
1、要發揮好「避風港」的作用,做好心理疏導。
營造和諧寬鬆的家庭氛圍,既然成績已成定局,考好考壞都不要再埋怨孩子;
2、要引導孩子規劃未來的人生,家長和孩子可以充分交流、探討。
家長要為孩子樹立榜樣,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一定要做到,有經濟能力的,可以帶孩子外出旅遊,轉移一下注意力,陪伴孩子度過一個充實的假期。
3、梳理考生的未來發展規劃,引導考生找準專業方向。
最後祝願每位考生金榜題名!
-END-
轉自 Be a psycher(id:gh_0cebf50f3415)
作者 橙子
培養優秀老師 塑造智慧父母
請關注我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