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策傳位於孫權之後,只因為一句謠言,其孫子將孫策後代趕盡殺絕

2020-12-11 零充肝傳奇

三國時期的東吳,雖然歷史上對其評價並不高,但是東吳卻是當時實力非常強大的一方,東吳實力是遠遠超過蜀漢的。並且東吳的人才也有多於蜀漢,東吳數次以少勝多都是依靠人才做到了。而這一切都離開孫權和孫策兩兄弟,孫策打下來了江東的基業,孫權則負責守住孫策的基業。

當年孫堅死後,孫策只得投靠袁術,最後不堪屈辱的孫策用玉璽換來兵力,通過自己的神勇打下了這江東基業,被稱為小霸王孫策。而孫策起家僅僅可以說是依靠幾副鎧甲,沒有孫策的身先士卒,就沒有孫家的江東天下。所以孫策算得上是真英雄,而不像曹操所說的繼承父親基業,非英雄也。

孫氏一族

而具有俠客風氣的孫策,卻在一次打獵的過程中被仇家刺殺,重傷的孫策知道自己大限將至,便臨終前將江東交給了其弟孫權。臨終前還對孫權說:「機於兩陣之間,與天下爭衡,卿不如我,舉賢任能,各盡其心,以保江東,我不如卿。「從這段話中就可以知道,孫策對孫權寄予厚望,而孫權也確實是做到了。

孫策託孤

但是對待孫策後代的問題上,孫權卻是非常不厚道的,孫權稱帝之後,只是給了孫策兒子一個爵位,而且還是不能世襲的。雖然這其中的考慮又很多,但是根本就是孫權要防止出現同室操戈的悲劇,也就是孫權再為自己的兒子派出障礙。通過封爵這種方式,使得孫策的後代遠離皇位,這其實也是害怕出現權臣,一旦如此那麼孫策的後代就是最好利用的。

孫權

而孫權對待孫策的女兒,則是通過嫁給江東大族來拉攏人心,比較聯姻這種方式是當時拉攏人心最重要的手段。所以孫策的女兒就被嫁給東吳的大族,但是這個結果還算是比較不錯的,畢竟沒有將其遠嫁給偏遠地區。不過這一切都是孫權在的時候,孫權對於孫策後代是缺乏保護的,明明知道他們容易捲入政治鬥爭。

孫皓

在孫權死後,同室操戈的局面還是上演了。孫權的孫子孫皓當政期間,由於孫皓的昏庸,導致了民間傳出了謠言,稱天命要求孫奉為東吳之主,而這則謠言被孫皓聽到之後,直接以謀反罪誅殺了孫奉一族,而孫奉正是孫策的後代。可憐孫策一生為東吳開疆拓土,後代卻是如此下場。

相關焦點

  • 孫權的老婆是誰?他為什麼要殺了孫策的後代?
    孫權,東漢末年吳國的建立者,他是孫堅的次子,他還有一個非常有名的哥哥小霸王孫策,在三國也是一員猛將後來去世後,孫權才成為一方霸主,孫權雖然沒有哥哥有一個超級漂亮的老婆,但也可以說是人生贏家有七位老婆,而有傳聞說孫權殺了孫策後代這是怎麼回事呢?
  • 孫權掌權後,孫策的後代結局如何?
    我們閱盡鉛華,只為呈現不一樣的歷史。 公元200年,孫策在丹徒狩獵時為許貢門客所刺,因傷勢嚴重,不久後不治身亡,年僅二十六歲。按道理孫策這種級別的人物應該是香火鼎盛的,但由於早年的孫策忙於到處徵戰,加上又英年早逝,他似乎留下的後代並不多,只有一個兒子兩個女兒,孫子有記載的也是只有一個。
  • 孫策死後孫權繼位,孫權是如何對待嫂子大喬的?你可能想不到
    所以,他對有大將之才的孫策很看重,毫不猶豫地將孫堅的部眾還給了他。畢竟孫策還是個不到二十歲的少年,所以孫堅遺眾對孫策並不完全服從。不久,孫策營中出現了騎士犯罪逃亡的現象。孫策怕其他兵卒效仿,當即派人進入袁術營中將逃兵殺死,然後再到袁術那裡表示謝罪。袁術未處理孫策,只是輕描淡寫地說了一句,「兵人好叛,當共疾之,何為謝也?」
  • 孫策把江山給了孫權,孫權是如何對待孫策的?
    江東雖然人口少,開發晚,但是孫權上任之後卻屢挫強敵。赤壁之戰與劉備聯手大敗曹操,成為千古絕唱,夷陵之戰送劉備到人生終點,此外,曹操三代人,多次對東吳用兵,孫權不僅將對手一一挫敗,更是胸懷統一,多次北伐曹魏。
  • 孫策死後,他的兒女們卻被孫權當做棋子,還被不明不白的殺掉
    後來孫權稱帝,諡其為「武烈皇帝」《三國志.孫堅傳》:初平三年,術使堅徵荊州,擊劉表。表遣黃祖逆於樊、鄧之間。堅擊破之,追渡漢水,遂圍襄陽,單馬行峴山,為祖軍士所射殺。意思就是長得帥,說話幽默風趣,心胸開闊,知人善任,大家都願意為其效死力,這弄的,仿佛他就像是電視劇中的主角一樣,一點缺點都沒。而且這傢伙妥妥的就一臉帝,當時剛離開袁術的孫策啥都沒有,就五六百自己府上的將士和程普、韓當、黃蓋三將,可到了江東之後,仿佛這傢伙是天命之子似的,缺啥來啥,短短三個月的時間,把江東打下來了,兵力硬是達到了五六千。
  • 孫策和孫權,都是十幾歲當繼承人,為何只說孫權不容易?
    孫策和孫權,都是十幾歲當繼承人,為何只說孫權不容易?文|梨花獅子疏影在三國中,有著這樣兩個人,那就是孫策和孫權。這兄弟二人都是在幾十歲的時候當的繼承人,而這其中很多人都覺得孫權在接替他兄長這個位子後很是不容易。而這其中為何只說孫權而不說孫策。其實這個原因也很簡單。先從這一點開始說起。
  • 江東小霸王孫策被殺:是弟弟孫權還是曹操所為,背後有什麼陰謀?
    據《三國志·吳書·孫策傳》中記載,孫策當年滅吳郡太守許貢滿門時,許貢的小兒子和幾個門客逃走了,有一天孫策自己騎馬出去打獵,突然被許貢的門客暗箭所傷,毒箭射穿臉頰,孫策生命岌岌可危,回到家中後,孫策就叫來張昭等人處理後事,把代表東吳權利的印綬傳給了弟弟孫權。當晚孫策就死了,年僅26歲。
  • 而是給了弟弟孫權,裡面有玄機
    今天我們來了解一下孫堅的江東政權,吳國作為三國中最後被滅亡的國家,那麼其幾代基業到底是如何發展的。孫堅私藏傳國玉璽,最後創立江東的基業。那麼孫策接替其職位後,也是勵精圖治,到處招攬賢才,一時間,江東人才濟濟。
  • 孫權真的忘恩負義?為何既不追尊孫策為帝,也不重用孫策後人
    孫家創業時期最艱難的階段分別是由他的父兄,烏程侯孫堅以及吳候孫策率領大家一力渡過的,孫權只不過是從父兄手中接過前人的遺澤而已。 孫權和孫策的父親孫堅,自稱孫子的後人,在東漢末黃巾之亂時響應朝廷的徵召,成為佐軍司馬,孫堅募集了過路的商旅以及鄉裡的壯丁過千人加入朝廷的部隊,他作戰勇敢,數次冒著矢石衝鋒在前,升為別部司馬。
  • 真的是孫權殺了孫策嗎?
    策到門旗下,將於糜丟下,已被挾死。一霎時挾死一將,喝死一將:自此人皆呼孫策為「小霸王」。論政治才幹,孫權更勝一籌。孫權善於用人,當時周瑜推薦魯肅,魯肅推薦諸葛瑾,權拜之為上賓。瑾勸權勿通袁紹,且順曹操,然後乘便圖之。權依言,乃遣陳震回,以書絕袁紹。卻說曹操聞孫策已死,欲起兵下江南。
  • 歷史揭秘:孫策為什麼傳位於孫權卻沒有給自己的兒子?
    歷史揭秘:孫策為什麼傳位於孫權卻沒有給自己的兒子?我們在中國古代封建社會,都是子承父業,皇位也都是傳給自己的兒子,在自己沒有兒子的情況下才會考慮傳給自己的兄弟子侄。而孫策為什麼要把皇位傳給自己的弟弟卻沒有傳給自己的兒子呢?
  • 孫權上位後,哥哥孫策的子孫結局如何?真的是自古帝王多無情?
    短短時間內,孫策就一統江東,成為了一方諸侯。不過可惜的是,由於樹敵太多,且自身防衛不足,孫策最終死於刺客的刺殺。而在他臨死之際,他將大位傳給了孫權,就這樣,孫權接替了孫策統領江東。而孫權上位後,雖然在進取方面沒有孫策厲害,但是在守成方面還是不錯的,最終也成功的登基稱帝,建立的了東吳。
  • 孫權稱帝後只追封孫堅為帝,無視傳位的哥哥孫策,是忘恩負義嗎?
    孫權,就因為在稱帝後只追封孫堅為帝,而「無視」讓位給自己的兄長孫策,常常為人詬病。孫權真的無視孫策,是一個忘恩負義的人嗎?東漢末年,朝政飄搖跌宕,起義大火蔓延。各路豪傑紛紛嶄露頭角,赤膊上陣。陷入泥潭的東漢政局更是失序混亂。
  • 孫策死後孫權是怎麼安排嫂子大喬的?不愧是一代雄主,手腕狠辣讓人...
    可是小霸王孫策的野心很大,他不甘於僅僅做一方諸侯,還需要南徵北戰擴大戰果,因此在得到大喬不久後,便將她送到了大本營吳郡,自己繼續去徵戰,這期間兩人肯定也有過短暫的纏綿,但他和大喬多半是聚少離多。
  • 孫策為何把權力傳給孫權 孫策孫權關係
    古代權利基本是世襲制的,將自己的位子傳給嫡長子,以保證職權不留給外人,不過在封建王朝中有兩個人比較特殊,一個是雄才大略的劉備,白帝城託孤,另外一個便是孫策,臨死時把自己的位子傳給弟弟孫權,而不是留給兒子孫韶。
  • 孫策開創東吳基業,臨死前讓位給弟弟孫權,為何只獲得王的封號?
    等到臨終前,孫策又力排眾議,將職位讓給孫權,並留下張昭、周瑜二人盡心輔佐他,對胞弟的幫助真可謂不遺餘力。但讓人費解的是,孫權稱帝後,對待亡兄及其後代卻很是薄情,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 孫策開創了江東基業,孫權卻為何不追封其為帝而只是長沙桓王?
    這就是為什麼皇帝們都追諡自己的嫡系先祖,因為這是禮法的一部分,如果追諡自己的哥哥,那麼自己這一脈和哥哥這一脈,誰是大宗誰是小宗呢?這就是為什麼孫權不追諡哥哥孫策為皇帝,卻將孫堅追尊為皇帝的緣故。孫權要證明自己這一脈才是孫吳帝國皇帝的合法繼承人,而孫策一脈不是,那麼就只能採取這個辦法。
  • 孫策傳位給孫權,孫權只封其子為侯爵,這是孫權的另一種報答方式
    筆者認為,這是孫權對侄子的另一種愛護。孫策傳位給孫權,是唯一選擇的確,孫策是將東吳交給了他,但是只是將東吳六郡之地交給他,而之後奠定東吳基業是在孫權首手上完成的。從這個角度上講,孫權不追封孫策為皇帝的確是在情理之中。 再說,按孫策死時的情景來看,傳位給孫權是他唯一的選擇。當時天下群雄並起,東吳基業還未奠定,按照孫策25歲即死的情況來看,其子孫紹應該只是個兒童。如果立孫紹為主,且不說外部勢力會將孫紹如何,就說東吳內部複雜的氏族鬥爭情況,豈是一個兒童能擺平的?所以,從這個角度上講,傳位給孫策,是唯一選擇,孫權用不著感恩戴德。
  • 孫策難道是害怕孫權什麼嗎?那麼,為什麼他死前要將國家交給孫權
    可以說,古時候的政權一般都是世襲罔替的,老子去世之後,便將皇權交由自己的兒子,這是理所應當的事。但是,歷史上有一個人十分奇怪,那便是孫策,他臨終之前將大權交由自己的弟弟孫權,而不是自己的獨子孫紹。那麼,他為何會如此作為呢?
  • 為何孫策不把位子傳給兒子孫紹,卻傳給弟弟孫權?孫紹後來如何?
    在我國古代,皇位講究世襲制,即一代傳一代,極少出現將自己打下的江山拱手讓給旁支的例子。然而在漢末三國時期,東吳君主孫策臨終前卻反其道而行之,將殫精竭慮建立的政權盡數託付給了自己的弟弟孫權而不是自己的親生兒子孫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