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足」公民也有監督權利 「中國法治評論」第86期

2021-02-24 中國法治評論

編者按:監督公車私用第一人「廣州區伯」26日在長沙被當地警方以嫖娼名義抓獲並處行政拘留5天。晚節不保還是遭遇報復陷害?網絡上爭議四起,使得一起普通治安案件顯得意味深長。本文首先分析了區伯被抓之後輿論界的不同聲音。繼而詳細分析了嫖娼與他的監督公車私用之間有什麼關係、他是否享有監督權利及其依據、如何看待他因此不享有監督權利的看法等問題,認為「失足」公民也有監督權利。這也是對輿論界的不同聲音的一種回應與解讀。

內容概覽:

問題在於,即便廣州區伯嫖娼了、違法了、墮落了、失德了,與他的監督公車私用之間又有什麼樣的關係呢?

很顯然,一個失足、失德的人,由於道德上的瑕疵,當然會影響其公信力和說服力。但是,其結果只能是妨礙人們對其監督行為和言論的信賴,卻不能否定其監督公權力的資格和價值。

因為公民失德而否定其監督公權力的資格,沒有絲毫法律上的依據,不僅在理論上是錯誤的,在實踐中也是有害的。

以監督公車私用而聞名全國的「廣州區伯」更有名了,長沙市公安局天心分局3月29日證實,26日確有一名廣州籍區姓男子因嫖娼被抓獲並被行政拘留5日。這名區姓男子就是微博認證信息為「廣州草根明星」「廣州公車私用監督達人」的廣州人歐少坤。

在廣州,因為長期監督公車私用,區伯極得民眾和輿論界的支持,「幾乎比市長更有名」,據說迄今他所監督公車已逾百輛。就在被抓前夕,他還發布微博稱,在湖南監督到兩起公車私用,並已舉報。然而,一夕之間,由於「嫖娼被抓」,廣州區伯就由一名正義之士,淪落為「失足」老年了。支持者為之叫屈,部分公眾「會不會是公權力抵制監督」、「打擊報復」之類的猜測在坊間極為流行;而反對者也不乏擊節稱讚,為又一個「公知黨」落入法網而叫好,認為如果要「佔領道德高地」就必須先把自己「屁股洗乾淨」。一時間,抨擊與點讚、法律與道德、猜測與爆料……紛紛擾擾,輿論界口水四濺,幾乎水漫金山。

雖然對警方「釣魚執法」的質疑聲不絕於耳,但從目前公布的情況來看,指向廣州區伯涉嫌嫖娼的證據並非沒有力度。但問題在於,即便廣州區伯嫖娼了、違法了、墮落了、失德了,與他的監督公車私用之間又有什麼樣的關係呢?毫無疑問,根據現行法律,嫖娼系違法行為,無論任何人,一經發現,都應受到法律的懲罰,區伯當然不能例外。但如果以區伯失足或失德來否定他監督公車私用的行為,則顯然是站不住腳的。而且道理非常簡單,「失足」公民也有監督權利!

最有權威的依據當然是現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憲法》第33條明確規定:「凡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人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第41條更是以三個款項詳細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對於任何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有提出批評和建議的權利;對於任何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的違法失職行為,有向有關國家機關提出申訴、控告或者檢舉的權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實進行誣告陷害。」「對於公民的申訴、控告或者檢舉,有關國家機關必須查清事實,負責處理。任何人不得壓制和打擊報復。」「由於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侵犯公民權利而受到損失的人,有依照法律規定取得賠償的權利」。因此,即便廣州區伯涉嫌嫖娼違法、失足、失德,他仍然是享有憲法基本權利的公民,仍然享有監督政府和官員的權利。

而從道德上貶低廣州區伯,認為他自己「不乾淨」,因此不能監督公車私用或者監督官員的看法,雖然也是「神邏輯」,但的確更具迷惑性。很顯然,一個失足、失德的人,由於道德上的瑕疵,當然會影響其公信力和說服力。但是,其結果只能是妨礙人們對其監督行為和言論的信賴,卻不能否定其監督公權力的資格和價值。而且無論是黨章、黨紀對黨員幹部道德的要求,還是根據現行的法律和行政倫理,對官員道德水平的要求都要遠高於普通公民。官員由於掌握公權力,並且其行使公權力會構成對公民合法權利的調整,甚至會影響到政府信譽、社會穩定和國家利益,因此他們必須在遵紀守法的同時,還應具備更高的道德水平,否則可能就不是一個合格的共產黨員,也不適合掌握人民所賦予的權力。因此,公民失德,可能會受到輿論譴責和利益損失,而官員失德,則必須依法依紀嚴格問責。所以,即便廣州區伯失足、失德了,這並不損及其監督公權力是否違法或者失德的資格,兩者不可同日而語。

對美好道德的要求,當然是每一個善良公眾的正當期待。我們可以希望監督公權力的人自身也是高潔之士,但並不是說只有高潔之士才能監督公權力,兩者並非一回事。如果廣州區伯真的涉嫌違法失德,他自然應承擔相應的法律後果,我們也完全可以就事論事,給予其負面的道德評價。但是,因為公民失德而否定其監督公權力的資格,沒有絲毫法律上的依據,不僅在理論上是錯誤的,在實踐中也是有害的。原本是為了「洗地」,結果卻可能淪為「高級黑」,事與願違。而且恰恰相反,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要能夠容忍批評,哪怕是尖銳的批評,這才是一個社會擁有活力和遠大未來的重要條件。

監督公車私用第一人「廣州區伯」26日在長沙被當地警方以嫖娼名義抓獲並處行政拘留5天。晚節不保還是遭遇報復陷害?網絡上爭議四起,使得一起普通治安案件顯得意味深長。本文首先分析了區伯被抓之後輿論界的不同聲音。繼而詳細分析了嫖娼與他的監督公車私用之間有什麼關係、他是否享有監督權利及其依據、如何看待他因此不享有監督權利的看法等問題,認為「失足」公民也有監督權利。這也許是對輿論界的不同聲音的一種回應。

監督公車私用第一人「廣州區伯」26日在長沙被當地警方以嫖娼名義抓獲並處行政拘留5天。晚節不保還是遭遇報復陷害?網絡上爭議四起,使得一起普通治安案件顯得意味深長。本文首先分析了區伯被抓之後輿論界的不同聲音。繼而詳細分析了嫖娼與他的監督公車私用之間有什麼關係、他是否享有監督權利及其依據、如何看待他因此不享有監督權利的看法等問題,認為「失足」公民也有監督權利。這也許是對輿論界的不同聲音的一種回應。

(作者為中國社科院法學所副研究員 《環球法律評論》雜誌副主編)

‍【法治中國專題】(回【】數字獲取)

【002】縣官任法官,不是好主意

【013】改變法律的女英雄

【014】法治應慎為行賄者留「後門」

【019】行政法院是個好籠子

【028】中國死刑爭論的民意阻力何來?

【030】建設透明法院

【031】在歷史中尋找中國憲法的未來

【035】主觀程序正義對司法信任的影響

【036】最高法65年,影響中國的51個大案

【039】法院的地理位置

【040】中國法治的詩與遠方——「1978—2014影響中國法治圖書」側影

【041】憲法宣誓制度,彰顯憲法尊榮

【042】"1978-2014影響中國法治圖書獎"頒獎詞

【049】擁擠社會的法治

【053】張千帆:正視西方的民主法治

【056】法律不能為怠政背書

【058】「命案必破」的來龍去脈:如何在政制上成為可能並穩固下來

【061】警惕法學領域的山頭主義

【062】法治的「詞與物」

【063】中國高層為什麼迫切希望推行法治

【067】推動公正成為法治的生命線

【068】孟勤國:法學的風光與法學家的自大

【070】錢鋼:誰要給「司法獨立」判死刑?

【071】王四新:網絡輿論場中的政法新媒體

【073】狗頭金系無主物,法律應尊重先佔者

【076】在美國衰落的陪審團制度,到中國會怎麼樣

【077】2014中國法治實施十大典型事例

【078】用反家暴法斷好家務事

【082】《立法法》修改了,仇和「落馬」了

【國家治理專題】(回【】數字獲取)

【020】當前「國家治理」的核心任務

【029】國家治理的中國風格

【048】潘維:為什麼百姓的生活比以往艱難多了?

【054】潘維:共產黨的根兒不能爛

【060】夏勇:堅持法治原則 推進依法治國

【081】陳雲良:打假要靠誰——與梁慧星先生商榷

文章推薦(回【】內數字獲取)

【001】理論也是競爭力

【003】臺灣為何不能公投? | 蘇格蘭不是好榜樣

【007】「不打點不辦事」 根子在特權

【012】深化改革該如何下手——學界對深化中國改革的主張

【018】輔警要讓老百姓放心

【032】認真對待男人之間的「那種」事

【033】「史上最貪科級幹部」暴露地方貪腐生態鏈

【034】有槍就安全嗎?

【037】弗格森騷亂考驗美式治理機制

【043】從交通信號看規則的硬度與溫度

【044】香港需重建「行政主導」

【045】美國檢察制度面臨的問題與挑戰

【046】埃莉諾·羅斯福:在《世界人權宣言》投票表決前的演講

【047】無辜者是怎樣蒙冤的?

【050】哈佛、耶魯法學院院長:美民眾對司法系統信心亟需重建

【052】許章潤:自由主義如何在中國落地

【055】發改委貪腐案背後的醫藥利益鏈

【057】貧富分化會引起「社會火山」爆發嗎?

【059】汪暉:中國政治新趨勢

【064】如何(科學地)破除民主迷思?蘇東劇變後的民主與生活(1)

【065】從嚴治黨,全面深化改革

【066】許章潤:我對2015年的五點期許

【069】冤案昭雪≠賠償到來:美國蒙冤者的索賠之路

【072】學術自由及其敵人:審批學術、等級學術

【074】為什麼國家崛起不難但維持難——政體與大國的興衰

【075】曹錦清:中共就是個儒家黨

【079】潘維:恢復公立醫院的公益性才是醫改方向

【080】潘維:一旦脫離了人民,中國共產黨將成為泥足巨人

【084】左亦魯:五十年後的一份異議

【085】女明星的排卵藥與社會革命女明星的排卵藥與社會革命

【反「佔中」專題】(回【】數字獲取)

【006】反對派「佔中」:民主是口號,根子在經濟,解決靠法治

【011】在法治共識下推動香港未來發展

【015】以法治守護香港穩定和繁榮

【016】香港「佔中」活動究竟違了什麼法?

【017】面對非法「佔中」,法治不容西方雙重標準

【021】西方對「佔中」再現雙重標準

【022】為香港警方依法清障點個讚

【023】中央政府支持香港普選的誠意從未改變

【038】什麼是單一制國家中的特別行政區?

【051】回歸法治就是回歸香港繁榮

【四中全會專題】(回【】數字獲取)

【024】雙軌並進:反腐的法治新常態

【025】深化改革更需法治護航

【026】褒貶兩極的四中全會法治公報

【027】司法改革那點事

【周末專題】(回復【】內數字獲取)

【004】【周末反腐專題】 | 有定力,反腐才有出路

【005】【周末反腐專題】| 反腐:先反單位內部官老爺,改善社會正義微環境

【008】【假日小料】假日出遊,垃圾該往哪去?

【009】【假日兒童保護專題】兒童保護要讓立法執法無縫化

【010】【假日兒童保護專題】放空炮 不如對症下藥

關於中國法治評論

公眾號:

中國法治評論

微信號:

chinalawjournal

運營:

支振鋒 《環球法律評論》副主編

執行主編:

邢浩浩

出發點:

立足中國法政實踐

冷峻思考現實問題

提供思想交匯平臺

特色欄目:

【時事辣評】最新時政 即時解讀

【法界動態】理論成果 熱辣推介

【朝花夕拾】刨幽掘隱 以古鑑今

【周末專題】圓桌會議 大家對話

訂閱方法:

搜索微信號「chinalawjournal」

或搜索公眾號「中國法治評論」

掃描下方二維碼可關注本公眾號

↓↓↓

相關焦點

  • 法治社會的建設離不開公民法治觀念的增強
    隨著中國法治化進程的不斷深入,構建法治社會成為我國法治建設的主要目標。對於影響法治建設進程的因素,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思考。在這之中,關於培養公民法治觀念的問題得到了很多人的關注。公民是法治建設的社會基礎,所謂法治建設,不僅需要完善的法律法規,公民的主體地位也至關重要。
  • 論輿論監督與司法獨立的衝突與平衡
    【關鍵詞】:輿論監督,司法獨立,衝突與平衡  我國法治建設經過多年的經驗積累與實踐探索,基本形成了一整套具有中國特色且相對完善的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法治作用的發揮,特別是對國家權力的約束,離不開監督機制的保障[1]。
  • 港媒:是時候解決「雙重國籍」建立「中國香港公民」身份制度了
    」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陳端洪早前(12月4日)獲邀擔任特區政府主辦「國家憲法日」網上座談會主講嘉賓,期間多次談及「公民忠誠」的重要。他指出,「香港中國公民」的政治忠誠是一種複合結構的忠誠,一方面要忠於香港特別行政區,另一方面要忠於中華人民共和國,而《港區國安法》則是「維持底線忠誠的常態法治手段」。
  • 將公民證書國籍「臺灣」改「中國」?
    近日華府地區有華裔民眾表示,在公民面試結束確認「入籍美國公民證書」(Certificate of U.S. Naturalization)資料時,國籍「臺灣」(Taiwan)被面試官改為「中國」(China),且面試官堅持稱,公民申請國籍沒有「臺灣」的選項,引起不少華裔的困惑和不滿,並批評面試官不專業。
  • 《兒童權利宣言》發布30年,是時候談談「兒童數字權利」了
    兒童權利的本地化實踐我國先後發布了三個推動兒童權利保護的國家行動計劃,分別是《九十年代中國兒童發展規劃綱要》《中國兒童發展綱要(2001~2010年)》《中國兒童發展綱要(2011~2020年)》。在具體的法律政策上,《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國家人權行動計劃(2016-2020年)》、都明確了對兒童權利的保護。
  • 「約定的夢幻島」TV動畫第2期ED預告公開
    「約定的夢幻島」TV動畫第2期ED預告公開 動漫 178動漫整編 ▪ 2020
  • 民主與法制時報:憲法三十六年變遷 書寫中國法治時間
    同時,憲法又是公民權利的「宣言書」和「保障書」。憲法對一個國家的意義,不僅在於推動社會進入法治軌道,還在於讓每個公民的基本權利得到有效保障。  1982年12月4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了現行憲法。2014年11月1日,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決定將12月4日設立為「國家憲法日」。憲法日的設立,宣示著中國建設法治國家、推動國家治理現代化進程的決心。
  • 專家憶制定82憲法:公民權利提到國家機構之前
    比如其中一篇文章《什麼是公民》,「文革」時期,不少人認為,地、富、反、壞、右「五類」分子以及被判刑的人員,不是公民。我建議,憲法修改應該寫入「凡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人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這句話寫入了1982年憲法。  另外,1982年憲法將「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章節,放到了「國家機構」這個章節的前面。這也是我在《人民日報》的文章裡提到的。
  • 「變身」法治副校長,郭彥院長開講啦!
    郭彥院長從公民享有權利與承擔義務開始,講授了什麼是法,什麼是法治,引導同學們如何利用法律武器來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並遠離犯罪,結合疫情防控解讀了我國顯著的制度優勢和制度自信,站在文化自信和家國情懷的高度分享了遵紀守法、愛國敬業的家國觀。最後,郭彥院長希望同學們要做一名理想遠大、擔當作為,崇尚法治、行為規範,勤奮務實、砥礪作為的新時代青年。
  • 香港通識教材裡夾帶的這些「私貨」都刪了
    「今日香港」單元修訂明顯「今日香港」是香港高中通識教育六大單元之一,其中涵蓋有關本港法治的議題。齡記出版社的《高中新思維通識》教材中的今日香港單元有73處修訂,修訂版刪去舊版解釋法治是「有助保障香港居民的權利免受侵害」的字句,改為形容法治「同時推動所有人履行奉公守法的義務」,並在有關章節多處加入法治包含「守法的義務」的意思,同時取消引用高鐵「一地兩檢」方案爭議。
  • 國資委系統法治工作簡報第7期-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
    > 國務院國資委印發《國務院國資委推進國資監管法治機構建設實施方案》 安徽省國資委召開省屬企業法治工作會議 國務院國資委舉辦2016年第4期法治講堂 截至目前,中央企業全部成立了推進法治工作的領導小組,其中中國石化、國家電網等多戶中央企業由主要負責人擔任組長,中國國電、中國有色集團等企業班子領導全部為小組成員。80餘戶中央企業先後召開法治工作會議,對法治工作提要求、作部署,其中東航集團、中船集團、中國電建等企業「一把手」專門出席本企業法治工作會議。78戶中央企業制定了本企業法治建設實施方案,與企業「十三五」規劃同步實施,同步推進。
  • 「70年法治回眸——我們的自信在這裡·行政法篇」有了它 法治政府...
    本期視頻,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行政法治故事。文字實錄:談及我國的行政法制建設,首先從行政訴訟制度的建立開始,198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頒行可以說是我國推進依法行政的第一塊裡程碑。
  • 身體自主權,大學少了一堂性別公民課
    身體自主權,大學少了一堂性別公民課臺灣高中生才剛從服儀解禁,原以為教育解嚴的時代即將到來,但反觀大學的境況,卻不敢太過樂觀。近年高中公民與社會科強調納入性別議題,但事件的局內人卻自曝對「身體自主權」如此無知。大學透過校內自治的規定來拘束學生,限制學生的權利,這是過去威權法律體制下的教育觀。
  • 《中國法律評論》2020年第6期要目
    《中國法律評論》2020年第6期要目 【卷首語】 1.憲法中的「破產觀」與破產法的「憲法性」 李曙光(1)
  • 在執法中如何關注公民的基本權利
    立法、執法、司法、守法是法治建設的四個基本環節。執法活動是有關國家機關和執法人員執行法律、實施法律的職權活動。執法活動比立法、司法更直面社會,它更易與公民的權利,特別是公民的基本權利發生碰撞。在全面依法治國的背景下,執法活動需在公共利益和公民個人權利之間作出平衡。
  • 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程序法治的品格
    如《世界人權宣言》第10條,《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第9條、第14條,《聯合國關於司法機關獨立的基本原則》第5條,《歐洲人權公約》第6條,《美洲人權公約》第8條,《非洲人權和人民權利憲章》第7條,《德國基本法》第103條,《俄羅斯聯邦憲法》第47條、第82條、第123條,《日本憲法》第32條、第37條,《英國大憲章》第40條,英國《權利法案》第6條,《美國憲法》第6修正案等關於刑事訴訟程序的規定
  • 翁鳴江:中西法治都講「權利本位」,究竟有何不同?
    「法治」儘管是一個中性的概念,但是社會主義的法治與資本主義的法治相比,不僅是在實然法、還是在應然法,都既有許多共通之處,也有很多根本性的區別。本文雖然討論的是社會主義的法治,但是會與資本主義法治做必要的對比分析,相信讀者必會自己得出相應的結論。一、權利本位社會主義法治應當以權利為本位。
  • 當前中國青少年群體法治素養的整體圖景
    原標題:當前中國青少年群體法治素養的整體圖景 依法治國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人民是依法治國的主體和力量源泉。中國政法大學《青少年法治素養評價體系》課題組在全國範圍內抽取了2987名中學生和大學生,圍繞其學習法律知識,理解法律本質,運用法治思維,依法維護權利和履行義務的素質、修養和能力等開展了問卷調查。從調查結果看,我國青少年群體法治素養可以概括為:動態生成、積極認同、初步養成和發展差異化。
  • 「高分少女」TV動畫第2期製作決定!10月開始放送
    「高分少女」TV動畫第2期製作決定!」第2期製作決定了。 第二期標題確定為「高分少女 II」,預定於10月開始放送。STAFF基本維持原班人馬繼續參與製作,同時公開了概念海報以及PV。
  • 「新書推薦」長安街讀書會第20210103期幹部學習新書書單
    長安街讀書會幹部學習新書書單第20210103期1本書為政協委員文庫系列叢書之一種,收入了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著名文學評論家閻晶明的散文隨筆作品五十餘篇,是作者憑欄眺望中國文學發展的記錄與思考。在作品中,作者以科學、認真的態度評論文學作品、談論文藝現象,語言邏輯嚴謹,提倡文學要立足現實主義,立足當下,展現時代風貌,寫出精神世界。另一方面,作者滿懷深情地記述了舊人故事,緬懷對文學充滿熱愛的寫作者,歌頌堅守鄉土的創作。閻晶明的散文評論作品鍊字鍊句,深刻透徹,格局宏大,氣勢磅礴,凝練了大家氣度,彰顯了文學評論類散文的風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