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初乳、蛋白粉都是性早熟的元兇!兒科專家:牛奶、牛肉也應適量食用

2020-12-22 上觀

 

天氣漸漸轉熱,衣著變薄,孩子身體的變化比較容易被家長發現。最近,各大醫院的兒童性早熟門診又開始爆棚了,前些日子「跳拉丁舞致性早熟」的話題也在網上眾說紛紜,很多家長都很關注這個情況,但又覺得莫衷一是。如何判斷孩子是否性早熟?什麼是導致這一情況的元兇呢?

 

今天在徐匯區長橋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舉辦的「關愛·成長」兒童性早熟校園健康教育公益活動中,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內分泌遺傳代謝科主任羅飛宏為上海小學、園南小學、徐匯實驗小學、徐教院附小及逸夫小學等5所小學近200名學生家長解答了疑惑。

 

所謂的「性早熟」,其學名為中樞性性早熟(CPP),「它是指由於下丘腦—垂體—性腺軸功能提前啟動而導致女孩8歲前、男孩9歲前出現內外生殖器官快速發育及第二性徵呈現的一種常見兒科內分泌疾病。」羅飛宏說,我國性早熟患病率目前約為0.43%,各地區間差異較大,如上海等經濟發達城市性早熟發病率高達1%,女孩發病率高於男孩,且有逐年升高趨勢,性早熟已經成為最常見的兒童內分泌疾病之一。

 

然而,目前在中國,CPP就診率只有三分之一,許多患兒家長尚未充分意識到這一疾病的危害,首要原因是家長對孩子的發育性徵表現沒有及時察覺。「女孩的表現較容易發現,可出現乳房發育,有觸痛感。另外還有外生殖器發育、陰道分泌物增多、陰毛增長、月經來臨及腋毛出現等;男孩的表現通常更不易察覺,如睪丸及陰莖增大、出現一些鬍鬚和變聲或有陰莖勃起以及排精等。家長可能發現孩子的個頭要比同齡孩子長得快,但切莫因此高興得太早。」

 

羅飛宏說,性早熟最直接的後果就是出現身高和體重過快增長和骨骼成熟加速,由於骨骼的過快增長可使骨骺融合較早,早期身高雖較同齡兒童高,但成年後身高反而較矮小。此外,雖然性發育提前,但兒童的性心理和行為尚未成熟,容易發生一系列社會問題,也會造成精神和生活上的負擔。「對於女孩而言,性早熟更容易導致肥胖及成人後糖尿病等代謝性疾病,三分之一的患者之後還會出現月經不調等症狀。」

 

那麼,作為家長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呢?羅飛宏著重談到了飲食問題。「家長需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飲食和生活習慣,避免服用營養滋補品、過多食用高熱量及高添加劑食品。」他指出,如牛初乳、蛋白粉等營養品都不適合兒童食用,「還有為了補鈣飲用過量的牛奶、骨頭湯等,其實都會攝入激素、添加劑等。」羅飛宏建議,兒童每天飲用牛奶量不應超過200毫升,均衡攝入禽類、牛羊肉、海產品等,多食用時令蔬菜水果即可,不必過分滋補。

 

此外,家庭關係是否和睦也是長期以來被家長忽視的一大因素,羅飛宏說,「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對孩子接觸的電腦、電視內容要做到有所篩選,同時不要過早讓孩子使用成人護膚品和化妝品,保證充分的睡眠時間,可從較大程度上緩解孩子性早熟的可能性。」他還提到,「如已經出現性早熟表現,家長應及時帶孩子就醫,首先通過檢查排除是否為腦垂體或下丘腦異常,或腦腫瘤等,再進行進一步對症診治。」

相關焦點

  • 牛初乳可能會導致寶寶性早熟
    不過,專家指出,牛初乳不能替代人初乳,而且,牛初乳中所含激素較高,長期服用還可能導致寶寶性早熟。  產品售價不菲  記者從超市及麗家寶貝、紅孩子等母嬰產品網站發現,牛初乳類產品有幾十種之多,售價更是從幾十元到兩三百元不等。
  • 聚焦營養補充:牛初乳激素含量高不適宜作為營養品
    另外,牛初乳可能有安全風險,它裡面的泌乳素、生長激素、促性腺激素、雌激素的量都比正常時期的乳含量高很多,一般泌乳素大概比普通牛奶高四倍,生長激素高十倍,促性腺激素大約高一倍,牛初乳雌激素含量在48小時以內比一般牛奶高十倍以上,第七天的時候大概是5倍。  牛初乳必須要在兩個小時以內把它冷凍保存,這樣我們能夠利用它的免疫求蛋白IGG。
  • 牛初乳的功效 為何不建議嬰幼兒食用牛初乳
    母牛產犢後3天內的乳汁與普通牛乳明顯不同,稱之為牛初乳。牛初乳蛋白質含量較高,而脂肪和糖含量較低。牛初乳的作用調節免疫,增強免疫力這是牛初乳區別於普通牛乳的關鍵點,牛初乳中含有大量的免疫球蛋白、乳鐵蛋白,而普通牛乳中幾乎不含。免疫球蛋白能夠與病原微生物及毒素等抗原結合,形成抗體,從根本上提高人體系統的免疫能力;乳鐵蛋白具有抗菌抗病毒的作用,可以降低人體感染得病的機率。
  • 我4歲半的女兒性早熟了......
    性早熟,是下面這些食物惹得禍?除了疾病會造成性早熟,網上不時爆出某些食物會導致性早熟,究竟哪種是謠言,哪種是真相?我們來一一揭秘!3、牛初乳因為之前國家衛生部在2012年禁止在嬰幼兒配方食品中再添加牛初乳以及用牛初乳為原料生產的乳製品,所以很多人都認為是因為「牛初乳會導致性早熟」。其實,相關機構曾對牛初乳中的50中激素含量進行過測定,結果顯示牛初乳中的激素和普通牛奶並無什麼差異。
  • 性早熟食物黑名單有哪些?怎麼預防寶寶性早熟?
    作者:寶寶知道 丁香媽媽前幾天,一則關於孩子「吃炸雞吃出性早熟」的新聞,在網上瘋轉,搞得媽媽們誠惶誠恐:除了這些垃圾食品,還有一些常見的寶寶食物,也一直在家長心中的「性早熟食物黑名單」上居高不下,比如蔬菜瓜果,這個只能吃當季的,反季的有激素;還有豆漿,豆漿不能給娃喝啊,喝多了性早熟!一、娃性早熟,都是食物的錯?
  • 蛋白粉、益生菌、牛初乳能提高免疫力?其實是這樣的!
    很多媽媽覺得孩子咳嗽、發燒、感冒都是屬於抵抗力比較差的,就吃點蛋白粉、牛初乳、益生菌會好,身體倍兒棒長得壯,長得高!所謂抵抗力差是很多家長的看法,找不到孩子身體不適的原因,就會把孩子生病歸結為抵抗力差。
  • 3歲來月經、5歲長鬍子,性早熟對孩子的傷害不止這些
    今年4月,浙江一兒科主任稱 「跳拉丁舞與性早熟有關」,在朋友圈引起大量轉發。至於引起性早熟,完全是無稽之談。2. 速生雞社會上一直流傳著一種說法:肯德基、麥當勞使用的雞肉都是40天就出欄的「激素雞」。可能就是因為「激素」兩個字,很多病無端地和炸雞扯上了關係,性早熟便是其中一種。
  • 嬰幼兒不能食用牛初乳?權威專家:非但能喝,還可增強免疫力
    「我前些年看過一個報導,說嬰幼兒不能喝牛初乳。」茜茜媽媽肯定的說道,卻說不出來不能喝牛初乳的原因是什麼。隔三差五就有粉絲會問關於寶寶什麼時候能喝牛奶的問題,最近卻有一位寶媽留言問,孩子能不能喝牛初乳?為了回答她的問題,我正查看關於牛初乳的資料。沒想到在寶媽群也因為「牛初乳」炸鍋了。嬰幼兒到底能不能服用牛初乳呢?嬰幼兒不能食用牛初乳?
  • 9歲女孩被判定性早熟 協和兒科專家:這些問題,父母要反省
    然而……正是因為你的軟弱與放任很可能導致孩子「性早熟」協和兒科專家這樣說——大多性早熟的產生,除疾病原因,多數與飲食不合理,營養過剩、亂吃補品有關造成性早熟的「元兇」1、過量進食:如肉類、巧克力等高熱量食品,過量攝入還會造成肥胖。2、「進補」類食品:人參、沙參、冬蟲夏草等。3、油炸類食品:面窩、油條、燒烤等。
  • 「性早熟食物黑名單」?都是假的,媽媽們不要再上當了!
    「目前已有100000+的家庭關注我們」 經常能在網上看見這樣的言論: 炸雞是催生出來的,吃多了會性早熟! 蔬菜瓜果只能吃當季的!反季的有激素! 豆漿不能給娃喝啊,喝多了性早熟!
  • 衛生部:關於兒童性早熟與牛奶雌激素相關問答
    因此,對假性性早熟患者的治療,應切斷產生性激素的來源,用治療中樞性性早熟的藥物—長效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類似物(GnRH-a)治療無效。    假性性早熟的病因很多,無論男孩或女孩,分泌性激素的生殖腺腫瘤、腎上腺皮質增生症或腫瘤和攝入或反覆大量地接觸外源性性激素是引起假性性早熟的最常見病因。
  • 符合國家標準的牛初乳產品嬰幼兒可按需食用
    上個月,衛生部在其官網掛出回復給質檢總局的《關於進口牛初乳類產品適用標準問題的復函》,指出「嬰幼兒配方食品中不得添加牛初乳以及用牛初乳為原料生產的乳製品」。一石激起千層浪,該內容被消費者解讀為嬰幼兒不能服用牛初乳。近日,筆者訪問了多位國內權威專家,眾專家均指出,嬰幼兒不能服用牛初乳是一種誤讀,衛生部該文僅針對嬰幼兒配方食品中的添加劑。
  • 6歲女童喝蜂蜜水竟然性早熟 如何避免孩子性早熟
    什麼是性早熟性早熟,指在血液循環中,由於雌激素和雄激素的作用,在正常發育年齡之前,出現了第二性徵的發育,即女孩8歲前出現乳房增大,10歲前月經初潮和陰蒂增大,男孩9歲前出現睪丸突然增大。金華盛說,兒童性早熟有真假之分,從性別看,性早熟的大多是女孩;從病情看,大多孩子都是假性的。
  • 兒童性早熟的10個答疑,父母必看
    所以,作為現代家長,尤其要提防孩子的性早熟問題!那麼性早熟有哪些徵兆,如何預防呢?快來看看國家兒童醫學中心中醫兒科的李繼君醫師怎麼說。「四早」「三注意」 無論性早熟、身材矮小兒童在日常生活中都應該做到:「四早」早發現、早預防、早診斷、早治療,兒童成長過程中,養成定期體檢和健康評估的習慣。
  • 牛初乳奶粉營養豐富 食用人群有細分
    近日,衛生部有關負責人在新聞發布會上指出,牛初乳禁令是指嬰幼兒配方食品不得添加牛初乳以及用牛初乳為原料生產的乳製品,其他食品可以添加使用牛初乳,該禁令由9月1日起實施。消息一經刊發,有不少家長感到疑惑,牛初乳曾被視作高檔嬰幼兒營養品,現在為何被禁止了呢?對此,記者進行了一番調查了解。
  • 牛初乳禁令遭誤讀 專家稱嬰幼兒輔食不受限制
    嬰幼兒究竟能不能食用牛初乳?在昨天的中國牛初乳發展研討會上,中國疾控中心、中國農業大學等多位食品安全專家為牛初乳「正名」,指出「嬰幼兒不能食用牛初乳」是一個認知誤區。  今年4月,衛生部在給國家質檢總局一份《關於進口牛初乳類產品適用標準問題的函》中提到,今年9月1日起,嬰幼兒配方食品中不得添加牛初乳。
  • 牛初乳禁入嬰兒食品 昔日「免疫之王」為何被叫停
    然而,近日衛生部發表聲明,自今年9月1日起,嬰幼兒配方食品中將不得再添加牛初乳以及用牛初乳為原料生產的乳製品,曾經的「免疫之王」在經歷了起起伏伏的吹捧和爭議後,正式「告別」嬰幼兒配方食品領域。牛奶中的「黃金」怎麼突然間不許用了呢?
  • 牛初乳有望成嬰兒奶粉配方新元素
    而近期,歐洲科學界傳來最新消息,牛初乳運用又有了新的突破。日前,中山六院兒科副主任醫師郝虎告訴記者,全球多個國家的醫院即將開展牛初乳應用到早產兒身上的臨床實驗。我國有三甲醫院和婦幼保健院等十幾家三甲醫院參與其中,目前已經完成了研究方案的設定,正在進行倫理委員會審查。而在歐洲的倫理審查已經通過。郝虎表示,實驗如果取得成功,未來早產兒奶粉中或許將添加牛初乳。
  • 跟父母同床睡會性早熟嗎?寶寶有小鬍子是怎麼回事……詳解性早熟
    我們都不知道怎麼辦了。小新醫生:嬰兒出現乳腺發育、拍片有發育(骨齡超前?)、卵巢有囊塊(囊腫)伴大腿有牛奶咖啡斑,這有可能是一種病叫McCune-Albright症候群。第3問請問那種兩歲小女孩的假性性早熟跟喝奶粉有關係嗎?小新醫生:目前沒有研究證實奶粉與性早熟有關。雖然關於牛初乳和羊初乳是否導致性早熟,目前並沒有深入的研究,但仍建議使用正規有經過消毒的奶製品。
  • 初乳精華CBP初乳鹼性蛋白 牛初乳功能獲全球更高認同
    生長因子被牛初乳研討會關注在國內,牛初乳產業發展的熱度不斷加強,每年都會舉辦很多場牛初乳工程技術和產業發展的專業探討會。新年伊始,2021年1月8日「中國牛初乳工程技術研討及產業發展高峰論壇」在冰城哈爾濱隆重舉行,本屆論壇吸引了國內眾多乳品行業學術專家和全國牛初乳從業者的熱情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