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束了第一站古都鳳陽和蚌埠之行後,帶著小朋友繼續驅車400餘公裡,於晚間抵達了開封。
原本準備去驅車去大梁門附近的邢家鍋貼老店的,只可惜抵達的時間已錯過了營業時間。
只能先辦理入住之後再出去覓食了。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酒店的位置位於開封鼓樓附近,離開封鼓樓夜市也就走幾步路的距離。到附近的大相國寺、宋都御街都很近,位置極佳。
可能是疫情的原因、也可能是我們到的時間錯過了夜市高峰,一條街逛下來檔位和遊人並不是太多,不過還是發現了一家名叫開封張記麻花的店家門口排起了長隊,人氣十足。
我們也排隊買了一些,可選的味道實在太多,讓有選擇恐懼症的人著實難以決定。說實話以前只吃過原味的,沒想到還有麻辣、椒鹽、海苔、孜然、番茄、香蔥、五香這麼多口味。
路上隨便買了些小吃填了下肚子,有羊肉炕饃、杏仁茶等。買小吃的攤販很多都是回民。
逛完夜市我們來到了開封鼓樓,開封鼓樓始建於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
原鼓樓上懸掛的「聲震天中」和「無遠弗屆」8個大字,每字約1米見方,皆為楷書,甚見筆力。其中,「聲震天中」4個大字,更為海內外書法家所稱讚,與鼓樓同享有盛名。數百年來,凡文人墨客來汴者無不到此大飽眼福,但是「聲震天中」這被譽為書法絕筆的4個大字究竟出自哪位大家之手,卻一直眾說紛紜,是古城開封一個不大不小的「懸案」
原本想航拍一下鼓樓夜景的,開機後發現屬於限飛區,同樣第二天在龍亭公園外試了一下也是限制飛行的。但是附近並沒有機場,很奇怪。天色已晚變帶著小朋友回酒店休息了。
第一天800公裡的車程,是該好好充充電,為明天的行程做好準備了。
第二天睡到自然醒,在附近隨意找了一家開封包子店,嘗試了下開封當地的湯包。說實話湯包對於蘇南一袋的人事再熟悉不過了,只是叫法和口味略有差別。北宋滅亡後,汴梁及附近的眾多百姓隨著宋室南遷,南遷的百姓抵達的第一站就是揚州和鎮江,大部分人都是通過鎮江西津渡抵達江南的。因此湯包等汴梁當地的飲食文化也傳入了江南。到目前揚州、鎮江鎮江的早茶文化中各類湯包依舊是主角,南京則有金陵湯包、無錫則有皮薄餡多的小籠。作為土生土長的江蘇人,還是比較中意經過改良後適合本地人的湯包口味,但是開封的湯包也是不多的,值得嘗試,好不好吃具體還是看個人口味了。
早餐過後,沿著宋都御街逛了一圈兒,偶然發現了一家生意相當好的花生老店—興盛德。興盛德原來是做麻辣花生的,後來逐漸擴展到各類熟食滷味。買了幾包花生,味道很不錯。看著櫥窗裡的熟食,賣相很是誘人,買了牛肉、豬蹄、滷雞等,價錢很是公道,百元不到的熟食我們恁是吃了一整天才吃完,當天根本沒有空餘的肚子去吃別的東西了。
下一篇山陝甘會館遊記,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