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龍泉山到三岔湖 這條候鳥的遷徙通道有森林警察在守護

2020-12-19 四川在線

巡護人員發現捕鳥網

成都龍泉山到三岔湖,是候鳥的遷徙通道和棲息地,12月15日,成都市公安局森林警察支隊與東部新區相關部門人員對這一帶開展了野外巡護,發現了5處捕鳥網並進行了拆除。

「今天巡查發現的情況,將交由當地野生動物保護部門處理,如果涉嫌刑事犯罪,我們公安機關將依法進行查處。」警方介紹,考慮到近期是候鳥遷徙時期,結合前期的群眾反映,市公安局森警支隊將對候鳥的遷徙通道、棲息地進行野外巡護和防火巡護。

農田裡兩張大網 一張網上就捕了7隻鳥

巡護人員在東部新區石板凳街道集合,除了成都市公安局森警支隊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森警大隊的民警,還有東部新區應急安全管理局和石板凳街道辦的工作人員。

巡護的第一站在石板凳街道辦長堰村,成都市公安局森警支隊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森警大隊陳警官介紹,這裡是候鳥的遷徙通道,根據以往的辦案經驗,附近可能會存在設置捕鳥網的違法行為。

連續的陰雨天后,村裡的農田泥濘溼滑,長堰村周圍屬於丘陵地帶,上午11點過,在當地街道辦工作人員的帶領下,巡查人員爬過一道陡坡後上到一處臺地。「嘿,這裡有!」有人喊道。

坡頂中間是一條水渠,巡查人員發現的捕鳥網就在渠道一側臺地上的農田裡。現場兩張大網前後放置,各自由兩根長竹竿掛住,一眼就能看到網上掛著的鳥的屍體,其中一張網上就掛了7隻鳥的屍體。民警介紹,網上沒有取下的鳥的屍體,有一種可能是捕鳥人在誘捕大型鳥類,比如鴞、鵟等。

「這個網細,鳥一般看不到,加上網眼大,鳥能鑽進去,而鳥只要被掛住就很難脫離出來。」陳警官介紹。隨後,捕鳥網被巡查人員拆除。

對候鳥的遷徙通道和棲息地

持續開展野外巡護

距離石板凳街道約20公裡的三岔湖,湖邊的溼地是水鳥的棲息地。除了捕鳥網,這裡的巡護還要關注是否有人用槍、捕獵器等盜獵。

成都市公安局森林警察支隊執法一大隊負責人介紹,近期成都市公安局和成都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管委會正在聯合開展「綠盾」專項行動,「考慮到近期是候鳥遷徙時期,結合前期的群眾反映,市公安局森警支隊將對候鳥的遷徙通道、棲息地持續開展野外巡護」。

該負責人表示,在禁獵期或者禁獵區域使用禁獵的工具獵捕鳥類,如果沒有達到刑事立案標準,將面臨行政處罰,如果達到刑事立案標準,則涉嫌非法狩獵或者非法殺害野生動物的刑事犯罪。

「今天巡查發現的情況,將移交當地野生動物保護的主管部門處理,如果涉嫌刑事犯罪,我們公安機關將依法進行查處。」該負責人說道。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彭亮 攝影記者 張直

相關焦點

  • 這條候鳥的遷徙通道有森林警察在守護
    巡護人員發現捕鳥網成都龍泉山到三岔湖,是候鳥的遷徙通道和棲息地,12月15日,成都市公安局森林警察支隊與東部新區相關部門人員對這一帶開展了野外巡護,發現了5處捕鳥網並進行了拆除。警方介紹,考慮到近期是候鳥遷徙時期,結合前期的群眾反映,市公安局森警支隊將對候鳥的遷徙通道、棲息地進行野外巡護和防火巡護。農田裡兩張大網 一張網上就捕了7隻鳥巡護人員在東部新區石板凳街道集合,除了成都市公安局森警支隊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森警大隊的民警,還有東部新區應急安全管理局和石板凳街道辦的工作人員。
  • 保護候鳥遷徙 成都森林警察開展野外巡護
    成都龍泉山到三岔湖,是候鳥的遷徙通道和棲息地,12月15日,成都市公安局森林警察支隊與東部新區相關部門人員對這一帶開展了野外巡護,發現了5處捕鳥網並進行了拆除。警方介紹,考慮到近期是候鳥遷徙時期,結合前期的群眾反映,市公安局森警支隊將對候鳥的遷徙通道、棲息地進行野外巡護和防火巡護。
  • 「城市綠心」茁壯成長 國慶到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丹景臺」觀山望城
    漂亮的三岔湖可以眺望天府奧體城、三岔湖、新機場等標誌性建築;可以觀賞成片的綠植、鮮花;未來還能科普研學、戶外運動、文創體驗、森林夜遊……作為「城市之眼」的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丹景臺景區,目前景區核心區丹景臺主體結構已完工
  • 飛越「城市綠心」全國主流媒體在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見證成都千年...
    「雨霽虹橋晚,花落鳳臺春」,龍泉山城市森林管委會相關負責人為大家介紹 ,丹景山自古有觀霞之趣,林間飛虹是這一自然場景的全新演繹,體會「人在虹中,虹在林間,晴可觀瀾,雨亦牧雲」的意境,將成為丹景臺景區漫步、遠眺、留影的絕佳打卡聖地。「一登上觀景臺,視野360度環繞,感覺就像投身於大自然的中心。」
  • 遷徙的候鳥靠什麼辨舊路?
    【遷徙】    部分冬候鳥已經來到黃河溼地候鳥啟程前需儲存大量脂肪    候鳥遷徙的背後,是一部辛酸史。隨著棲息地氣溫的變冷、食物的變少,它們不得不踏上遷徙的徵程,到更舒適的、食物更多的地方生存或繁殖。    雖然剛剛進入九月中下旬,但候鳥遷徙已經開始,先頭部隊已經抵達我省黃河溼地。
  • 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丹景臺景區核心區正式亮相試運營
    市民打卡「城市之眼」,登高望遠,眺望東進熱土,俯瞰三岔湖全貌 攝影記者 張直2020年第一天,伴著第一縷晨光灑下,有著「城市之眼」之稱的成都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丹景臺景區核心區正式亮相試運營。對於許多市民遊客而言,期待丹景臺開放已有許久,於是首日開放,就有大量市民早早來到了山腳下,排在了入口前。「新年第一天打卡成都的城市之眼,登高望遠,眺望東進熱土,俯瞰三岔湖全貌,有意義!」從成都市區趕來的市民鍾昭說,很慶幸自己是第一波登上丹景臺體驗的市民。
  • 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今年計劃實施33個重點項目
    成都全搜索新聞網(記者 朱海丹)1月8日報導 說到龍泉山咱們都不陌生,一到春天咱們都會去看桃花,夏天吃龍泉山產的水蜜桃,閒暇的時候還能去洛帶古鎮逛一逛。說到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可能有很多市民聽說過,但還不太熟悉。龍泉山森林公園怎樣規劃?建成後將給我們的生產、生活帶來哪些影響?
  • 【地理視野】關於候鳥遷徙之痛背後的地理問題,中國候鳥遷徙路線圖...
    什麼是候鳥  候鳥是那些有遷徙行為的鳥類,它們每年春秋兩季沿著固定的路線往返於繁殖地和避寒地之間。在不同的地域,根據候鳥出現的時間,可以將候鳥分為夏候鳥、冬候鳥、旅鳥、漂鳥。候鳥可分為夏候鳥和冬候鳥兩種。前者指在春夏季飛到某一地區築巢安家、生兒育女,幼鳥長大時,正值深秋,它們又陸續飛往南方較暖地區越冬,至次年春季又飛臨這一地區繁殖,對該地區而言,這類鳥稱夏候鳥。
  • 遷徙的候鳥靠什麼辨舊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但候鳥「先頭部隊...
    馬朝紅說,這兒有多隻普通鸕鷀,也就是《詩經》裡所說的「關關雎鳩」,另外還有十幾隻白琵鷺,它們都是即將在這裡越冬的冬候鳥。還有幾種鳥,再過一段時間就要飛走了,比如那數隻正在覓食的青角鷸蚌,它們是過境的遷徙鳥類,等補充完能量,就要繼續往南飛了。而從春天就遷往這裡的池鷺,是典型的夏候鳥,冬天要飛到南方越冬。
  • 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獅子寶和丹景臺觀景平臺已初具規模
    就在龍泉山南段,獅子寶和丹景臺是已初具規模的觀景平臺,在這裡常能看到納涼消夏的身影——父母帶著孩子在林間樹蔭下的綠道上漫步,輕倚觀景臺的憑欄遠眺;夜晚,甚至還有不少人帶著帳篷來到觀景臺紮營,在微涼的夜風中,俯瞰山下,城市燈火絢爛,仰望夜空,天上繁星點點……獅子寶觀景臺的林間綠道建設中的丹景臺觀景平臺,在這裡可以一覽龍泉山脈及三岔湖全貌
  • 成都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開課啦!丹景臺自然科普教育快來體驗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吳亞飛/文 楊樹/圖)1月4日,成都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丹景臺研學課程——「跟著種子去旅行」開課。不久前對外亮相的成都「城市之眼」丹景臺,今日迎來了幾十名小學員與家長、課程導師到此共同開展研學活動。
  • 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變啥模樣了?古驛勝景、觀景平臺等你來!
    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還有這些觀景臺正如火如荼的建設中丹景臺打造「樣板」 進行300畝景觀提升在龍泉山脈丹景山山脊的最高處,約600米長的森林綠道由平整的瀝青段面和不規則的石塊鋪裝段面組成。臨崖一面,一個個木樁由粗麻繩牽連,形成護欄……丹景臺觀景平臺正在施工當中。
  • 玩轉龍泉山,這個地方已成首站…… - 成都發布
    從2020年元旦開年之日起「城市之眼」成都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丹景臺景區核心區正式亮相試運營日出東方紅似火來源 成都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向前遠眺天府國際機場、天府奧體城、三岔湖等成都高新東區新地標盡收眼底遠山如黛,近水含煙圖據 成都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群山圍繞,湖面隱現
  • 「城市綠心」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 丹景臺核心區已基本建成
    城市森林公園區位優勢明顯,臨近成都兩大國際機場和兩大高鐵綜合樞紐;天府國際機場高速、成渝高速等6高(速)4快(速)穿越而過。生態本底良好,林木蔥鬱、野生動植物繁多,古樹、花海、果園如繁星般點綴其間。自然人文資源豐富,森林公園內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6處,有國家歷史文化名鎮2個、國家4A級以上旅遊景區3處,有三岔湖、龍泉湖等水利設施,沱江穿山而過。
  • 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打造全國首個城市中央大型生態休閒公園
    地跨金堂、青白江、龍泉驛、簡陽、高新區、天府新區成都直管區,規劃面積約1275平方公裡,這就是成都正在重點打造的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定位為成都老百姓「綠色生活、生態樂園」的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旅遊資源如何開發,又將打造哪些旅遊產品?昨日,記者從相關部門獲悉,《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旅遊專項規劃》(初稿)已編制出爐,即將進入主管部門的評審階段。
  • 各地林草頭條丨北京通州:森林溼地「擴容」候鳥有了新「驛站」
    位於城市副中心的北運河、城市綠心森林公園、蕭太后河、潮白河、鳳港河等,成為候鳥停歇補給的新選擇。 西集鎮潮白河橡膠壩的8公裡水域,是史海峰每天觀察記錄鳥類的範圍。「去年結冰的時候,就有大批候鳥在我們這兒的河中島上歇腳覓食。」說起那時的場景,值守候鳥監測站的史海峰特別自豪。 最近,這片水域又有了新動靜。
  • 保護候鳥MV:血色遷徙路 我是一隻小小鳥
    保護候鳥 餐桌開始(圖片來源:資料圖片)編者按:全球每年有數十億隻候鳥進行洲際遷徙,8條遷徙路線中有3條經過中國。成群結隊的候鳥從西伯利亞、內蒙古草原、華北平原等地起飛,經東、中、西三路分別飛往中國南部地區越冬。地處中東部地區的湖南、江浙、兩廣、雲貴等地形成了極窄的遷徙通道,成了從中部路線南遷候鳥必經的「千年鳥道」。然而,近年來這些地區大規模捕殺候鳥的行為,使得我國幾條「千年鳥道」殺機四伏。
  • 北京今春候鳥遷徙呈現三大特點
    本報記者 馬雨晶 尚文博  候鳥遷飛季,北京野鴨湖溼地自然保護區成了現實版的天鵝湖,每日可觀測到200多隻大天鵝、小天鵝和疣鼻天鵝在湖中嬉戲。  在2020年這個特殊的春天,北京88個候鳥監測站監測到遷徙候鳥140餘萬隻。監測結果還顯示,今春候鳥遷徙具有時間早、數量多、停歇地點廣泛三大特點。
  • 在城市綠心眺望「一山連兩翼」,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漸長成
    站在丹景臺極目遠眺,三岔湖和更遠處的天府國際機場盡收於眼底。這是成都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的一隅。「十三五」期間,龍泉山,經歷了千年來最大的改變。站在丹景臺上眺望,能看到完整的湖面靜謐的三岔湖鑲嵌在綠意盎然的廣袤土地上,還能遠眺遠處的天府國際機場,一窺東部新區的面貌。「站在丹景臺,市民和遊客可以真正感受到東進,真正看到東部新區。這也縮短了大家對於中心城區和東部新區、以及整個東進區域的心理距離。」
  • 成都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丹景臺景區建設提速
    丹景臺景區是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按照建設公園城市理念,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示範性項目,位於高新區丹景鄉與簡陽市武廟鄉交界處。這裡是成都推進「東進」戰略的重要區域。登上丹景臺,近可以看到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建設,遠可以眺望空港新城、簡州新城、三岔湖等項目,事關「東進」全局。目前,丹景臺景區項目建設正如火如荼推進,年底,市民遊客便可到此遊憩、觀景、休閒度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