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啟蒙,關鍵要從這4個維度培養孩子的」數感」 | 來自斯坦福教授...

2020-12-13 東西兒童教育

前兩天國內的表姐在我們家的親戚群裡發了張女兒數學作業的照片,19+23,她算成了82,表姐檢查作業時說這道錯了,女兒一臉茫然,「是不是哦,我再驗算一下」。表姐有點不解,這不明擺著的嗎?19加23,十位的1和2加起來5都不到,怎麼會是80多呢?說是要重新算,但這個結果是對是錯應該一眼就能看出來啊。想想女兒平時做運算練習也不少,但好像對數字的感覺還是不到位,這讓表姐很鬱悶。

恰好最近我讀了不少有關孩子數學啟蒙的書籍,我很肯定的告訴表姐,這是因為我侄女的「數感」沒有培養起來,她可能掌握了運算規則,但對數字大小,數量多少缺乏感覺,所以不能對運算結果有個大概估算。

那究竟什麼是「數感」呢?

數感在英文裡叫number sense, 就是對數字的感覺,指的是一個人對數字的理解和運用能力,包括能否靈活處理數字、拆解問題,並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比如桌子上有一個空盒,還有一堆糖,有些人看到會有意識地對兩者進行比較,考慮如果把這堆糖裝在盒子裡能不能裝下,能不能裝滿,這就是數感在起作用;再比如在計算18*5時,數感好的人並不是在腦海裡用豎式計算,而是能迅速把它換成更利於自己計算的20*5 – 2*5,或者9*10,再或者9*5 + 9*5等方式,並能在腦海裡對應出它的實際意義,就像下圖的幾個矩形圖示一樣:

我們再來聽聽一位大牛怎麼說數感的:

Jo Boaler是史丹福大學數學教育學教授,出版過好幾本關於數學教育的書,其中《教室裡的大象》被許多數學老師奉為經典,她開創和領導的數學教育網站Youcubed,為全世界教師和父母提供了很多數學啟蒙資源。

回憶起自己的成長經歷,Jo Boaler說在她小時候,學校沒有要求孩子們記憶多少以內的加減法得數,甚至也不要求乘法口訣,但這一點兒都沒有妨礙她後來在數學上的發展,還成為大學數學教授,她說,「看到8+4,我能一口給出答案,那是因為我有很好的數感。而這種感覺是通過在各種情況下使用、理解數字而得到的,而不是通過強化練習和考試才記住的。」

Jo Boaler的研究團隊發現,但凡後來在數學上表現優異的孩子,他們小時候的數感都培養得很好,而相反從小就訓練死記硬背答案或者運算規律的孩子,對數學學習會越來越吃力,基本上就是低年級數感不啟蒙,高年級數學看造化的節奏。

數感如此重要,該怎樣培養呢?

不僅Jo Boaler教授團隊持這樣的觀點,數感培養在整個西方的低幼教育中都很重視,比如大家熟悉的「蒙氏教育」,就是以其出色的數感培養而著名。每個教育派系、每個學校、甚至每位老師、家長,都會在有意無意中用到很多培養孩子數感的方法,總結起來最重要的主要是這4個維度:

理解「數」——

維度1:用具體的實物認識數字(Real things)

維度2:用圖形、圖畫理解數字(Picture)

運用「數」——

維度3:用故事說數字(Story)

維度4:用符號/表達式讓數字動起來(Symbols)

這4個維度的培養,是根據孩子的年齡增長循序漸進的。最早從0歲就可以開始,大多數孩子在0到3歲這個階段,很大程度依賴觸覺來認識這個世界,必須要摸到實物,能感覺它的大小,重量。這時就可以用具體的實物讓孩子來認識數,積木、小球、數字餅乾、手指腳趾......都可以。比如在蒙氏幼兒園的教室裡就有很多為培養數感而設計的教具,像下面這些串珠,有多的也有少的,孩子拿在手上能摸到它們的長度不同,也能感覺到輕重的差異。

對於一些理解力比較強的孩子,到了3歲左右甚至可以教他把實物和數字對應起來。當然,用遊戲的方式就更好了,擲篩子,擲到多少點,就在對應的數字上搭多少塊積木。

而到了3-6歲,視覺在孩子認識世界的過程中佔了上風,這時就可以用圖形、圖畫來幫助孩子理解數字了,比如用小圓點,用篩子圖,手指圖,方塊圖等等。如果孩子能理解,還可以和時鐘的認識結合在一起。到了5歲之後,甚至可以開始簡單的數字拆解,同時可以伴隨著用故事表達數字,把數字和生活結合在一起,6的含義可以是媽媽買了6個蘋果,孩子有6條裙子,魚缸裡有六條魚……等等。

在這些都理解了之後,就可以再上一個臺階,用符號/表達式讓數字動起來,就是我們經常看到的數學算式,比如「3+3=6」。雖然它看起來全是符號,很抽象,但它卻是我們用來交流的數學語言,是必須要學會的。而孩子需要練習的是,怎麼把它和其他的感觀聯繫在一起,這就引出我今天最想給大家分享的一個工具——

用一個「思考版「,搞定數感的4個維度

Think board (思考板) 是美國課堂常用的培養孩子數感的工具。它把一個矩形分成四個部分,分別對應我們上面介紹的4個維度:實物、故事、圖形、符號。老師會讓孩子用思考板來理解數字、運用數字。

來看看具體的應用,下面是用思考板來分析「16」這個數字,其中的story(故事)這部分就是為這個數字編一個應用題,這位孩子是這麼編的,「寵物店裡有27條魚,這時來了11位小朋友,帶走了11條,問寵物店裡還剩幾條?答案是16。」

這個編故事的能力非常重要,Jo Boaler教授強調,老師給學生出數學題要具有開放性,給學生思考的空間,「在我眼中,那些形成固化思維的封閉性問題就是只要求正確答案的題目。長此以往,孩子就會覺得上數學課是一種表演,就是答對問題。而我們真正想要的是那些能讓孩子學到東西的題目。」 比如27-11=?是個封閉性問題,但用什麼樣的故事能表達16,就是個開放性的問題了,它的答案可以是無窮多種。

這是用思考板來表示乘法運算式,其中的符號部分改成「Show Strategies Used「(用了什麼運算策略),就是鼓勵孩子從不同的角度去拆解數字。

即使學到了分數,思考板還是大有用場哦。

思考板所包含的幾個維度並不新鮮,但它的好處是,提醒孩子從這幾個方面去考慮數字以及運算式,它是個整體,不會拉下哪個;同時也能清楚地看到它們之間的聯繫,這就對應著數感培養最重要的目的——「能靈活處理數字、拆解問題,並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

挺好用的一個工具,特別推薦給家有正在數學啟蒙的孩子們。數學要學很多年,它的應用更是伴隨著我們一生,一開始走慢些,穩些,理解深刻些,找到感覺,很重要。

學數學要有感覺,首先對數字就要有感

相關焦點

  • 斯坦福教授:數學啟蒙關鍵在「數感」,別總逼孩子背口訣
    大家好,這裡是關注孩子成長問題,讓孩子放心成長的囡囡育兒筆記。從小學到大學,孩子都要學習的一門學科就是數學。而且數學作為考試中的主課,作為家長,當然是想為孩子儘早打下堅持的基礎,在之後的學習生涯中,能學習的更遊刃有餘一些。所以對給孩子數學啟蒙這件事情,家長向來是放在重中之重的。
  • 斯坦福教授:數學啟蒙要培養「數感」,不要總逼孩子背數學口訣
    從小學到大學,孩子們必須學習的科目之一就是數學。而數學作為主要學科,在考試中非常重要,作為家長,當然要為孩子儘快打好堅實的基礎。這樣在以後的學習生涯中,他們就可以更容易地學習。因此,家長一直非常重視給孩子數學啟蒙的問題。但是!許多家長在給孩子數學啟蒙時,很容易陷入誤區。
  • 斯坦福教授:想給孩子做好數學啟蒙,「數感」能力培養是基礎
    文|穎媽談育兒如今數學啟蒙被越來越多的家長重視,但數學的範圍何其廣大,有些家長覺得自己讀書時數學就不好,該怎麼教孩子呢?還有人覺得,數學啟蒙不就是學會「1+1=2」這種運算和規律唄,如果是這樣,那讓孩子背會乘法口訣、加減法口訣不就就夠了。
  • 數學啟蒙關鍵在「數感」,別總逼孩子背口訣
    從小學到大學,孩子都要學習的一門學科就是數學。而且數學作為考試中的主課,作為家長,當然是想為孩子儘早打下堅持的基礎,在之後的學習生涯中,能學習的更遊刃有餘一些。所以對給孩子數學啟蒙這件事情,家長向來是放在重中之重的。但是!很多家長在給孩子做數學啟蒙的時候其實都容易陷入一個誤區中。
  • 斯坦福:數學啟蒙強調的不是讓孩子死記硬背,而是讓娃去理解數感
    斯坦福教授曾說過:「數感是所有更高階段數學的基礎。越強調死記硬背,孩子就越不願去思考數字和數字間的關係,因而難以發展出數感。」由斯坦福教授所說,我們可以得出結論,讓孩子去學習數學,不是讓孩子去死記硬背,而是先讓孩子數學啟蒙有一定的認知才是正確的學數學方法。那麼怎麼做才能讓孩子對數學啟蒙有了解呢?
  • 斯坦福教授:數學啟蒙不是死記硬背公式,培養這2項能力很重要
    數學學得好的孩子,會普遍認為這孩子聰明,似乎數學就屬於天才學科,並不是誰都能學得好。但是史丹福大學教育學院的數學教授Jo Boale卻不這樣認為,她曾說過:「當老師相信所有學生都能學好數學時,學生的數學成績就會有所提高」。
  • 數學啟蒙從來就不是數123,正確打開方式,是培養孩子的「數感」
    說到數學啟蒙,大多說家長的第一反應就是教孩子數數,特別是在他小的時候,每個家長都會向別人炫耀自己孩子會數數。前兩天看到鄰居家的姥姥帶著小孩子在樓下玩,我上去打了個招呼之後,她就要讓孩子給我數數,還很驕傲的說,她的小外孫才兩歲,就會從1數到10了。
  • 史丹福大學教授:數學啟蒙不是「死」背口訣,真正的數學是這樣的
    史丹福大學教授:數學啟蒙不是「死」背口訣,真正的數學是啟蒙斯坦福教授博勒在《這才是數學》一書中說:數學是研究規律的學科,是一門充滿藝術美感與創造性的學科。雖然這只是一個簡單的例子,但是也足以看出數感的重要性。因此我們在孩子小時候就要注重對孩子數感的培養,例如:讓孩子在數學解答方面儘量多想幾種解題辦法,試著讓孩子尋找一些屬於自己的解題辦法等。
  • 孩子的數學啟蒙不是加減乘除,關鍵是數感,用遊戲培養簡單又高效
    答案也的確是,但是對孩子進行數學的啟蒙,不是教他們這些,而是進行數感的培養。在《褚時健傳》,作者周樺記載了這樣幾個細節:褚時健在散步的時候,利用自己的步伐計算地裡果樹之間的距離,以及每一行果樹之間的行距,通過這些,估算一畝地可以收成多少。
  • 給孩子做數學啟蒙,別只顧數數加減法!看看斯坦福教授怎麼說
    有多少孩子,能夠流利地從1數到100,但是拿出一串葡萄問孩子這是多少顆,孩子卻回答不出來。 斯坦福的數學教育學教授Jo Boaler說「越強調死記硬背,孩子就越不願去思考數字和數字間的關係,因而難以發展出數感。」 並且Jo Boaler的團隊還針對2000個孩子展開調查研究,最終研究表明,很多數學低能力學生都是很早開始死記硬背數學運算公式和口訣,由此失去了理解和靈活運用數字的能力。
  • 「數學啟蒙」就是教孩子「數123」嗎?看看斯坦福教授怎麼說
    或者同樣表示自己家的孩子也可以做到。但是孩子能夠從1數到100 就能說明孩子有學習數學的天賦了嗎?就能夠說明家長給孩子做好數學啟蒙了嗎?來自斯坦福的數學教育學教授Jo Boaler表示:越強調死記硬背,孩子就越不願去思考數字和數字間的關係,因而難以發展出數感。
  • 【芥末晚報】斯坦福教授強調學好數學要有「數感」;鬥魚和myOffer...
    【芥末晚報】斯坦福教授強調學好數學要有「數感」;鬥魚和myOffer合作 作者:東瓜 發布時間:
  • 數學的啟蒙不是數123,正確的打開方式是培養孩子的「數感」
    不少家長的孩子從2歲開始數習題,3歲開始學書法,4歲開始學數學,小學之後就是各種實際生活的班級,家長們對數學的興趣一如往常但是這樣的方法真的有用嗎?其實,正確的數字啟蒙方式是培養孩子的「數字感覺」| " vs "到東向西走對韓國日本中國等亞洲國家,在數學教育上更加側重解題和計算,更加注重練習英美國家的數學教育更側重於培養孩子的數學思維,即數感,所以英美國家的孩子在解題的戰場上總是落後去年,英國引進了中國小學的數學教材,但通過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方法重新進行了研究
  • 斯坦福教授:數學不只有數數和加減法,還要注重培養孩子數學思維
    其實就是數學啟蒙上出現了問題。很多人認為的數學啟蒙就是數數數字,或者就是簡單加減法。但是說起來數學啟蒙這件事,可不止有數數這麼簡單的。史丹福大學教授曾經明確的指出:數學不是簡單教會孩子們數數和加減法,而是要注重培養孩子們的數學思維。那麼怎麼對孩子進行數學啟蒙呢?斯坦福學前教育學院的Deborah J.
  • 斯坦福教授:數學不只有數數和加減法,還要注重培養孩子數學思維
    其實就是數學啟蒙上出現了問題。很多人認為的數學啟蒙就是數數數字,或者就是簡單加減法。史丹福大學教授曾經明確的指出:數學不是簡單教會孩子們數數和加減法,而是要注重培養孩子們的數學思維。孩子感受到了快樂,也就會對這件事情越來越感興趣,不停的尋找這樣的快樂。我在家孩子在鍛鍊數學啟蒙的時候,我一般都是用生活中的事物平常發生的事來尋找和數學有關的來培養他,總算是沒白費心思。
  • 怎麼給孩子做數學啟蒙,看看斯坦福教授怎麼說?
    其實,心理想的是我們家豆豆都會數到100了。同時也知道,會數數並不是數學就好了。數學啟蒙並不是教孩子數數學齡前兒童數學啟蒙啟蒙什麼學齡前孩子數學啟蒙並不僅僅教他數數,而是培養他的數感。斯坦福大興村數學教育教育Jo Boaler認為,但凡後來在數學上表現優異的孩子,他們小時候的數感都培養得很好,相反從小就培訓四級硬背大膽或者運算規律的孩子,數學學會越來越吃力。數感啟蒙啟蒙什麼?數學是數字有4層意思。
  • 斯坦福教授:真正的數學啟蒙不只是加減乘除
    給孩子輔導數學簡直就是大型災難現場啊這不得不讓家長們開始懷疑是不是孩子天生就沒有「數學腦」?記得史丹福大學數學教授Jo Boaler說過:這個世上並沒有「天生的數學腦」,我們看到的那些數學有天賦的孩子,很大程度是因為家長抓住了孩子的「數學啟蒙期」。
  • 數學啟蒙從來就不是數123,正確打開方式,是培養孩子的數感
    不少家長讓孩子從2歲就開始練習數數,3歲學寫,4歲開始學算數,小學後又開始上各種奧數班,家長們似乎對數學的興趣總是不斷的。 但是這樣的方法真的有用嗎?其實數字啟蒙的正確打開方式,是培養孩子的"數感"。
  • 數學啟蒙千萬條,培養「數感」第一條!關鍵注意這4方面!
    數感感知的是數字的能力,比如下面這個例子:一位家長給我們反映,檢查孩子數學作業時發現孩子把19+23算成了72。告訴孩子這個錯誤時,孩子表示「真的嗎?我再算一下。」這點讓家長非常不解,19加23,十位的1和2加起來怎麼也不會達到80,一眼就能看出的錯誤,為什麼還要重新算呢?其實這就是因為沒有培養孩子的數感,可能他掌握了運算規則,但對數字大小,數量多少缺乏感覺,所以不能對運算結果有個大概估算。
  • 學齡前的數學啟蒙是否有必要?培養數感才是數學啟蒙的目標
    實際上,數學啟蒙不光是要讓孩子學會算術,數與量、幾何、集合與分類、比較測量等等都應該包含在內。數感啟蒙數感啟蒙旨在讓孩子在生活中發現數學,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如果一味地強壓孩子去上算術班,想像一下自己當初學習數學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