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箴言故事」中庸哲理——欲速則不達

2020-12-16 齊魯微訊

《論語·子路》中記孔子的弟子子夏當莒父宰,向孔子問如何從政時,孔子回答「無欲,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而大事不成。」「欲速則不達」成為日後人們常說的成語。是說辦起事來不要慌慌張張圖快。有些事看來快了,實際上並達不到目的。《孟子》書中「偃苗助長」的故事正說明此事。

有一個農夫,不會種莊稼。從選種、下種到田間管理,都很馬虎自家地裡的莊稼長成後,自然又細又弱。看看鄰家地裡的莊稼,種植時仔細、講究,長的又粗又強。心裡總不服氣,只恨自家莊稼長的不快。但又沒有辦法,過了幾天,人家的莊稼長的比他家更高了。他越看越生氣,心想:我的莊稼為什麼長這麼慢呢?它自己不長,我只好幫幫它。於是夜裡把自己地裡的莊稼一棵棵拔高,天明以後,和鄰地相比,自家的莊稼確實高了許多,心裡也舒服了許多。但到了中午,太陽一曬,他家的禾苗全蔫了。第二天一看,全死了。

此人心想,我好心好意地叫它長高,為什麼枯死了呢?他不知道這正是不按莊稼的生長規律,亂動瞎忙的結果。正應了孔子那句話:「欲速則不達」。

人人都願把事情做好、做快。好與快經常又發生矛盾,要想既好又快,必須摸清事物的發展規律,找到合適的途徑。從新角度新技能等創新的辦法尋求出路,而不是為了快不保證好。正常地做應該循序漸進,一步一個臺階,才能走的穩,後勁足。而不是不講規律,一味求快,拔苗助長。有時為了圖快,出了廢品,做了夾生飯,再從頭另來,再重新補課,更費時費力費工費料。這正是人們應該吸取的教訓。

相關焦點

  • 「孔子箴言故事」中庸哲理——過猶不及
    《論語·先進》記子貢向孔子問了一個問題「顓孫師與卜商兩個人誰最好?」孔子說:「顓孫師做事好過頭,卜商做事往往達不到火候。」子貢接著問:「那麼是不是可以說顓孫師比較好一點呢?」孔子回答:「事情做過了頭和達不到,同樣的不好。」這就是「過猶不及」。
  • 「孔子箴言故事」中庸哲理——允執其中
    《莊子》、《荀子》、《韓詩外傳》等七、八種古籍中都記載著顏回評論東野畢善御的故事。內容是這樣。有一天,顏回陪著魯定公坐在一個高臺上,觀看東野畢在臺下作馭馬駕車的表演。魯定公看得入了神,連連誇獎東野畢馴馬的技術高強。
  • 「孔子箴言故事」中庸哲理——敬鬼神而遠之
    孔子主張面向現實,不談鬼神,《孔子家語》及《新序》中記著這樣一個故事:孔子周遊列國回到魯國以後已經快七十歲了,魯國國君把他奉為「國老」,即尊為道德高尚、學識淵博的顧問,有什麼疑問向他請教。有一天,魯哀公要擴修自己的宮室。這座宮室的西、南、北面早已蓋起了房子,如果向西、南、北擴展,必然擾民害民。
  • 都知道「欲速則不達」的道理,它的下句才是精華但卻鮮為人知!
    都知道「欲速則不達」的道理,它的下句才是精華但卻鮮為人知!都知道「欲速則不達」的道理,它的下句才是精華但卻鮮為人知!欲速則不達,講的意思就是說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都不能夠急功近利,要一步一步的把他做的踏實一點。很多人在現實生活中總是不能夠很好地把握這一點。總是追求速度,但是卻忘記了質量。拔苗助長就是這樣的一個道理。如果違反了一些自然規律,那麼最終都會得不償失的。
  • 再次體會孔子「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的真正內涵,防止「內在...
    「看」到了什麼都不重要,也不要好奇,守住自己的意識(誠意)比什麼都重要。大家在「意識內收」以後,要重點體會一下孔子說的「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的真正內涵。這個「重」是「守、尊貴、無漏、不被誘惑」的狀態,而不是充滿好奇的東看看、西看看。這種「守、尊貴、無漏、不被誘惑」狀態,大家在「意識內收」以後,一定要細細、深入的去體會。
  • 如何理解「欲速則不達」
    「欲速則不達」是一個成語典故,有著積極的思想意義。對於這一思想,我們應如何理解呢?《論語·子路》說,子夏為莒父宰,問政。子曰:"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這就是「欲速則不達」一詞的由來。
  • 欲速則不達,欲利則不成
    「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孔子。速度,它如同一隻飛快的箭,快得讓你無暇顧及。但如此快的速度,真的會有你想要的結果嗎?的確,它的快讓你享受片刻的刺激,但那之後呢?當你回來時,卻發現腦中一片空白,是那麼的枯燥、無味。
  • 孔子講「欲速則不達」,後半句僅僅8個字才是關鍵,不妨引以為戒
    相信大家都聽說過「欲速則不達」,但真正知道出處的人卻特別少,實際上這句話出自《論語·子路》。子夏為莒父宰,問政:「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這是孔子對學生子夏的一段訓誡。這句話可以解釋為,做事情如果過於急功近利,不僅達不到最初想要的效果,並且還很可能適得其反。事實上「欲速則不達」,另外一層深意為,如果一心只想要求速度,而忽視了結果的重要性,那麼就根本達不到目的。
  • 欲速則不達,下半句才是精華
    現代人都太講究效率,每個人都在講故事抓風口,每個人都有夢想需要追逐,整個社會都在販賣焦慮。《一個月瘦了10斤,我靠的是這個》《我一年讀500本書,你呢?》你若把「快」僅僅當成是一種速度,而不講質量的話,那越快越糟糕。正如有句話說的:欲速則不達。欲速則不達,安駛萬年船《論語》上說:子夏為莒父宰,問政。子曰:「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意思是說,子夏在一個叫莒父的地方當官,他來向孔子問政。
  • 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論語·子路第十三》【譯】葉公請教政治的做法,孔子說使境內的人高興,使境外的人來歸。孔子在這段話裡面並沒有談到你要施行仁政之類的問題,只是就效果來看,就立刻可以檢驗一個國家政治是不是上軌道,是不是可以做到近者悅而遠者來。
  • 世人皆知欲速則不達,卻少有人知小不忍則亂大謀
    我們生活當中常有一句話叫做「欲速則不達」。說到這句話,筆者腦海中最先跳出來的一個畫面,是在小學時的課外書看到的:一個人懷揣一杯水急匆匆走在大街上摔倒,一個路過的老者感嘆到:欲速則不達啊!這是筆者最開始對欲速則不達的理解,當讀到論語原話時,才明白自己錯了那麼久。「子夏為莒父宰,問政。子曰:「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子夏向孔子問政,孔子告訴他為政的原則就是要有遠大的眼光,百年大計,不要急功好利,不要想很快就能拿成果來表現,也不要為一些小利益花費太多心力,要顧全到整體大局。
  • 一天一個成語·欲速則不達.拼搏一生也沒成功,如何安慰
    >欲速則不達【成語釋義】欲速則不達是一個漢語成語,欲:一心只想,忽視效果;速:快速;達:達到(目的)。一心只想要求速度,忽視效果就達不到目的。【成語出處】出自《論語·子路》:「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近義詞】急功近利、 物極必反、 盛極則衰 、月盈則虧 、矯枉過正。
  • 「欲速則不達」是誰說的,下半句是什麼?
    不知道這樣的匆忙是不是得不償失呢?中國有句古話叫做「欲速則不達」淺顯易懂的告訴我們在生活中不要只盲目於追求速度,有時候過於追求速度反而會得不到你想要的,甚至於它會離你越來越遠。那麼這句話又是誰說的呢?這句話是我們的孔聖人在論語裡說的,其下半句是這樣的「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 欲速則不達,大事無小利
    「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這句來源於孔子的名言,正和我的理念一模一樣:平心靜氣,腳踏實地。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夢想,都有一個目的。或者想著這件事很簡單,一下子就能完成,而不認真地去做,最終面對失敗,心中懊喪,仍不知自己為何沒有做好。任何成功人士都不是天生的,比如孫楊遊泳健將。誰都知道他遊泳技術好,奪得了金牌,但不知道他上場前剛剛敷在身上的膏藥,也不知道他連續幾夜不寐日不休,每天二十個小時的鍛鍊。又說我們現在每次考完試,都有些同學總是抱怨自己沒考好,兩眼羨慕地盯著那些考得好的同學。
  • 欲速則不達,安駛萬年船
    「欲速則不達,安駛萬年船。「欲速則不達並不經典,經典的是下一句:安駛萬年船。智遠算是比較保守,我認為古人說的:換工作窮3年,換行業窮10年,欲速則不達,安使萬年船,應該會有一定的道理吧。」,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 「心學專欄」孔子意料之外的接班人⊙劉莞
    儒家之所以能在韓愈、周敦頤等人手中「起死復生」,關鍵點在於他們找到了儒家思想的核心義理:心性。孔子 圖丨來源於網絡孔子的弟子有的善於做生意,有的善於辯論,甚至有善於鳥語的公冶長,孔子對這些弟子也十分喜愛:「從我於陳蔡者,皆不及門也。
  • 從「中庸」到「下學而上達」,孔子到底在說什麼
    雖然孔子並未能在有生之年實現其「恢復禮制」的政治抱負,但這並不妨礙他「有教無類」的平等教育主張,把以往貴族專有的文化公開傳授給平民,開創了文明發展的重大革新。以火種延續的方式,把匡扶社稷的救世宏願交給後人去完成。孔子教化世人是手段,目的是創造一個完美的社會體系。
  • 欲速則不達,寧靜以致遠,比失敗更可怕的是輕浮
    孔子的學生子夏一度在莒父做地方首長,他來向孔子問政,孔子告訴他為政的原則:「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他的意思是:孔子的學生:子夏,一度在莒父做地方首長,他來向孔子問政。孔子告訴他:為政的原則就是要有遠大的眼光,百年大計,不要急功好利,不要想很快就能拿成果來表現,也不要為一些小利益花費太多心力,一定要顧全到整體大局。這就告誡人們做事情不能一味主觀地求急圖快,違背了客觀規律,後果只能是欲速則不達。
  • 欲速則不達,下一句才是精華,你與成功差一份耐心
    那時尚未成家立業,父母都忙於各自的工作,為了使自己不那麼無聊,便報名學車。18年前的道路沒有現在這麼平整,路上也沒有現在車水馬龍,男人普遍騎著大梁摩託車,女人則喜歡踏板摩託。那時的駕照相對比較好考,主要是人少的緣故,不到一個月順利到手。2008年,趕在首本駕照到期前,筆者終於買上人生頭一輛車。
  • 古人常說「欲速則不達」,其實下句才是精華!
    正如孔子說:「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做事不能只盲目追求速度,不可急功近利,只有厚積才能薄發,成功的首要條件就是積累,以少為多,以慢為快。 欲速則不達,安駛萬年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