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雍也》記樊遲問知時孔子說「務民之義,敬鬼神而遠之」。
孔子主張面向現實,不談鬼神,《孔子家語》及《新序》中記著這樣一個故事:
孔子周遊列國回到魯國以後已經快七十歲了,魯國國君把他奉為「國老」,即尊為道德高尚、學識淵博的顧問,有什麼疑問向他請教。有一天,魯哀公要擴修自己的宮室。這座宮室的西、南、北面早已蓋起了房子,如果向西、南、北擴展,必然擾民害民。只有東面是一片庭院,這裡地勢比較寬闊,如果在這裡建房,不會影響別人。但當魯哀公請一些巫師預測時,都說向東不吉利,並且說魯國自古以來沒有向東擴建房舍的規矩,這種說法是鬼神的意旨。魯哀公帶著這個問題把「國老」孔子請來,問「我聽人家說,向東擴建宅第不吉利,確有此事嗎?」
孔子聽罷,搖搖頭,肯定地說:「沒有此事,絕無此事!」他接著說「向東擴建住宅不吉利的說法,全是某些人假借鬼神瞎造出來的。絕對不會不祥。如果說有不祥的話,天下的事,有五種不吉祥。」
魯哀公問「有那五種不吉祥。」
孔子慢條斯理但卻用肯定的語氣說:「第一,損害別人,自己得到好處,那種抗誆拐騙,獲取個人私利的事是一不吉祥。第二,當政的人罷棄賢才不用,卻任用一些善於拍馬逢迎的小人,致使國家受損,百姓遭殃,是二不吉祥。第三,不孝敬老人,不疼愛子孫,在家裡飛揚跋扈,獨斷獨行,致使家庭敗落,是三不吉祥。第四,年紀輕輕的不事生產,遊手好閒,四處遊蕩,不好好學習,是民間風俗的四不吉祥。第五,聖明的人隱退,愚蠢的人掌權,社會上是非顛倒,黑白混淆,把好好一個國家治理的亂七八糟,是五不吉祥。
最後,孔子肯定地說,天下的事共有這五種不祥,向東擴建住宅不是不吉祥,對於那些假借鬼神來達到自己特殊目的,欺哄別人,騙取錢財的人的話不要聽。
孔子最後的一句話體現出做什麼事情都要「敬鬼神而遠之。」
凡利用鬼神、迷信騙人者,均有其不可告人的目的。戳穿某些人利用鬼神的把戲,就要說理,用實實在在的事實來回擊迷信。當然,由迷信鬼神到否定鬼神是一個很長的認識過程。當人們認識上還沒發展到無神論時,對鬼神表示懷疑,也是很大的進步。春秋末年,奴隸制日落西山,統治者逐漸認識到人的力量,自然就減輕了對鬼神的信賴。孔子「敬鬼神而遠之」,既是時代產物,又體現其高明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