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和證券——半導體行業點評:美國限制升級,華為供應鏈受全面打壓...

2021-01-18 同花順財經

【研究報告內容摘要】

事件:55月月515日,美國商務部宣布將華為的臨時許可再延長090天,推遲到02020年年88月月313日。同時,美國商務部還宣稱,正在修改一項出口規則,以阻止那些使用美國軟體和技術的外國半導體製造商在沒有獲得美國許可的情況下將產品賣給華為。

對華為的限制進一步升級。公告內容可解讀為華為及列入實體名單中的機構只要使用美國軟體和技術生產直接產品就需向美國申請許可證;以及在美國境外為華為生產晶片的晶圓廠商,只要使用了美國半導體生產設備,就需向美國申請許可證。美國此舉是有針對性地對與華為合作的半導體產業鏈進行打擊,是繼2019年5月17日,將華為納入實體名單後的進一步升級。供應鏈全面打壓,製造端、設備及軟體成為打壓重點。經歷19年的貿易摩擦,華為在晶片設計端已部分實現自研或國內供應商替代,但在製造環節依然高度依賴臺積電,在設計環節前端EDA軟體、底層框架也被以美為主的企業基本壟斷,華為業務將不可避免的受到影響。

從製造端看,以設備制約代工。華為最先進的手機晶片,全都是由臺積電代工,先進位程要求已達7nm,一旦被限制,華為的高端手機將面臨無晶片可用的境地。國內晶圓代工可替代廠商唯可指望中芯國際,但其技術製程還停留在14m,產能爬坡仍需一定的時間。

此外,晶圓廠商對設備具備高度的依賴性,美國佔據全球半導體設備市場約47%的份額,即使中芯國際在技術和產能上能夠迎頭趕上,對製造設備的依賴短期內難以替代,因此成為本次美國制裁著重切入點。

從軟體端看,EDA軟體、底層框架被美全面壟斷。在EDA軟體方面,目前IC設計的EDA工具,基本由美國的Synopsys、Cadence及2016年被德國西門子收購的Mentor Graphics壟斷,佔據了我國95%、全球65%的市場份額,行業內已形成固定使用習慣,短期難以完全替代。在底層框架方面,ARM框架同樣利用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機遇,牢牢把握住了Android、IOS手機軟體系統,建立起一套商業生態體系。以華為為代表的手機廠商只能採取授權的方式。目前,華為處理器已獲得ARMV8架構級別的永久授權,即便ARM不再授權ARM指令集給華為,可以完全自主設計ARM處理器,但這種形式僅可達到相對自主的程度,當ARM發布下一代指令集架構時,華為需要在ARMV8的基礎上自主開放出ARMV9指令集架構,且需要和ARM系統兼容,其技術難度要大得多。

投資邏輯與建議:美國對華為的全面打壓,其根本原因在於華為在5G技術上的領先影響了美國產業的統治地位。在一定時間內,華為業務會遭受較大影響,但美國的限制不能逆轉半導體產業全球化趨勢,產業鏈的國產化替代將長遠利好本土企業。建議關注具備自主可控技術的半導體設備廠商,以及受益製造端替代的中芯國際。

風險提示:中美科技競爭激烈,美對華半導體打壓加劇升級,本土企業技術、產能跟進不及預期等。

來源: 金融界

相關焦點

  • 深度閱讀:米國對華為限制升級點評
    (注意:文中紅色字體代表重點和可能有預期差的個股,綠色的代表可能的風險點,全文所提個股皆為信息分享,非薦股,網友盲目操作盈虧自負,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美國限制升級,從華為供應端到海思晶片端。2020年5月15日,美國商務部發布公告,計劃限制華為使用美國技術和軟體在美國境外設計和製造半導體的能力。
  • 華為被打壓的第439天,中國終於出手,全球首臺新型光刻設備下線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2019年5月16日,美國一紙「禁令」劃清了華為與美國所有科技公司的界限,華為美國供應鏈遭遇全面「封殺」,所有美國科技公司都禁止與華為合作。
  • 美國打壓升級後,多家廠商離華為而去,東芝和松下卻反其道而行
    要知道,在這個錯綜複雜的國際關係下,落後就要挨打,強大會遭到覬覦的道理普遍存在,也正是因為華為在第五代通信革命中的絕對地位,使得美國政府為了打壓華為不擇手段。先是在2019年中旬,美國以「國家安全為由」,將華為列入實體管制清單,斷絕美國企業對華為的技術、零部件和配套服務輸出。
  • 美國針對華為晶片的限制升級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就美出臺出口管制新規應詢發表談話;美國對華為限制升級,國內半導體產業鏈公司受關注;大基金二期擬增資中芯南方,晶片國產化進程提速;中移動下半年將集採WiFi6設備,產業鏈迎來機遇;加大力度,「十四五」大氣汙染防治規劃編制啟動;黃金價格創下2012年以來新高,黃金股業績彈性望充分展現。
  • 中國半導體產業何去何從
    在剛剛過去的這個周末,美國對華為的限制再次升級。2020年5月15日,美國商務部旗下工業與安全局 (BIS) 宣布,將嚴格限制華為使用美國的技術、軟體設計和製造半導體晶片,切斷華為試圖脫離美國出口管控的途徑。
  • 貿易衝突下的華為供應鏈詳解
    隨後,美國各大半導體公司接到美國政府通知,不同程度停止或暫緩對華為供貨。華為作為全球第一大通信主設備商以及主要智慧型手機廠商,此事件對通信及手機行業造成較大衝擊,本文試圖通過對華為供應鏈詳解來分析我國科技發展之路的「危」與「機」。
  • 華泰證券:電子供應鏈缺貨態勢延續,繼續推薦被動元件、半導體等高...
    據「華泰證券研究所」微信公眾號12月14日早間消息,過去一周,受蘋果砍單信息的影響,電子行業下跌3.42%。華泰證券認為,參考過往電子板塊投資節奏,伴隨著3Q蘋果、華為等重磅新機落地,行業進入市場驗證期,負面信息的擾動加劇,此外,由於距離年報季仍有較長時間,市場對於短期可驗證的高景氣細分板塊的關乎度更高。
  • 美國打壓華為,這12家海外公司最受傷
    近期,根據美國商務部在其官方網站發布的新聞,美國商務部的工業和安全局把華為公司加入其 Entity List,其法律依據是美國《出口管理條例》。隨後,美國各大半導體公司接到美國政府通知,停止對華為供貨, 此事件對通信行業造成較大衝擊 。
  • 美國打壓華為是兩敗俱傷?這十餘家海外公司嚴重受損
    近期,根據美國商務部在其官方網站發布的新聞,美國商務部的工業和安全局(BIS)把華為公司加入其 Entity List(實體清單),其法律依據是美國《出口管理條例》。隨後,美國各大半導體公司接到美國政府通知,停止對華為供貨, 此事件對通信行業造成較大衝擊 。
  • 前瞻半導體產業全球周報第15期:華為掀起半導體行業波瀾 「麒麟...
    9月6日,華為在德國發布了全球第1款旗艦級的5G集成晶片麒麟990。雖然在架構上,麒麟990未能採用ARM全新架構令人略有失望,但通過對舊架構的吃透,他們還是實現了性能的提升。並首次實現了對高通同一年度旗艦處理器的全面超越。更重要的是,在「5G元年」這一時間,麒麟990成為全球首款集成5G基帶的旗艦處理器,無疑更加激動人心,直接點燃了相關行業積蓄已久的5G熱情。
  • 華為我們支持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不能因為華為領先就出手限制
    華為可以說是我們國人的驕傲,也是手機行業的帶頭大哥,那麼美國為什麼會宣布華為禁令推遲呢?據外媒5月20日報導,谷歌已經暫停與華為的部分業務合作,不再進行開源許可範圍以外的需要轉移硬體、軟體和技術服務的業務等,其中包括安卓系統的技術支持。
  • 華為起訴美國政府進展:提交簡易判決動議,呼籲美國停止打壓
    美國的系列動作,都是基於沒有任何事實根據的猜測。但是美國國會卻通過了2019 NDAA,假定華為有罪,沒有給華為任何辯護和提供駁斥證據的機會,而是直接「用立法代替審判」,這是美國憲法所明確禁止的。他還指出:「美國政府接連利用立法、行政、外交等手段對華為進行打壓。一個超級大國動用國家機器,全方位持續打壓一家私營企業,破壞其正常運營,這是史無前例的。」
  • 傳臺積電已停止從華為接受新訂單!華為郭平:生存成關鍵詞,美限制升級蠻橫無底線;思特威發布首款針對物聯網應用的CMOS產品
    1、華為郭平:生存成關鍵詞 決不搞孤立主義 美限制升級蠻橫無底線集微網5月18日報導(記者 張軼群)「過去一年的磨練已讓華為『皮糙肉厚』,我們正在努力尋找如何能夠存活的方式」。在被美國列入「實體清單」一年,且面臨打擊進一步加劇的情況下。
  • 傳華為自建晶圓廠,轉型垂直一體化模式
    5月中旬,美國升級對華為禁令,只要使用到美國晶片製造設備或美國某些軟體、技術相關的半導體設計的華為供應商,都必須獲得美國的許可,這一禁令直接從之前含美國技術超過25%下降至0%,史上最嚴限制,意圖切斷晶片供應鏈,全面封鎖華為。
  • 華為「生死局」:最壞的情況是什麼?
    但國內G端的業務,包括採購政策等,都可能向華為傾斜,或提供諸多便利及支持,而在這些合理支持之外,華為要做好靠自己挺過最困難日子的準備。如果最壞的情況發生,未來美國的打壓持續或進一步升級,筆者分析擺在華為面前的決策路線大概有這麼「七條」:路線一:棄城投降路線。
  • 華為郭平:美國對華為的打壓,影響的不僅僅是華為
    2020年5月18日,華為公司第十七屆全球分析師大會18日在深圳開幕。華為與來自全球的2000多名行業分析師,金融分析師,通訊、網際網路、金融等行業意見領袖和媒體一起,以現場+在線的方式,共同探討在當前特殊時期,全行業如何攜手跨越時艱、共創共贏,加速智能世界的到來。
  • 美籍院士批華為,不要總覺得自己是第一,任正非也不要驕傲自大
    早在2018年,中興就受到了美國的打壓,晶片的供應鏈被「掐斷」,導致中興不能夠正常運營。然而,在兩年後的2020年,發生在中興身上的事情,又在華為身上發生了。 美國商務部在5月15日宣布,將一部分出口的條例進行修改,以此來限制華為的半導體供應。
  • 美國限制力度加強,華為該如何應對?晶片B方案又是什麼?
    近段時間,美國對於華為的打壓力度再次升級,雖然美國將「實體名單」中給予華為的授權事件一續再續,讓我們都快認為「實體名單」已經名存實亡了。但是美國在2020年5月15日推出的最新晶片管制政策,讓我們明白美國並沒有想要就此罷休,反而是想要變本加厲地對我國華為實施更大程度的制裁。
  • 【升級】疫情對手機/汽車供應鏈影響升級;
    1.耐威科技更名,明日起證券簡稱正式變更為賽微電子;2.一周概念股:疫情對手機/汽車供應鏈影響升級 半導體產業資本浪潮洶湧;3.侯毅失去新綸科技控制權,銀川金融控股集團擬入主;1.耐威科技更名,明日起證券簡稱正式變更為賽微電子;
  • 任正非全面出擊,這一次美國想打壓也沒門,未來已經屬於華為
    導讀:沉寂一段時間的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全面出現了,這一次美國想要打壓也沒門了,未來已經屬於華為!美國打壓華為已經兩年多了,孟晚舟被美國和加拿大逮捕也已經兩年了,然而美國的打壓並沒有使華為停止前進的步伐,華為依然站在世界科技的頂端和眾多美國科技公司同臺比拼,而任正非近日全面出擊,這一次哪怕美國想用國家力量打壓華為也是沒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