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論尤其策略思考的邏輯脈絡

2021-02-13 方法論哲學

邏輯思考是重要的,行成於思毀於隨,諸事首先就是三思而後行,說什麼做什麼想好了再去說再去做,不可忘帶腦子,思先於行。方法論是重要的,思考什麼?思考無非想要的就是一個方法論結果,我不是去裝神弄鬼為思而思,故作深沉,思考是要個結果的,這個結果就是思考出來一個正確的方法論。立出目標,找到正確的達成目標的策略,準備好風險防範措施,然後就是去執行去做。本號提出的方法論它是一個體系,它包括四個方面的內容,即目標方法執行風控。在體系的客觀存在上,它包括的就是存在的策略邏輯脈絡,存在的的所立目標,存在的執行者的執行行為,存在的風險方法措施以及其存在的執行。

那麼方法論的思考脈絡是如何的呢?尤其是說方法論的核心方法的思考脈絡是什麼呢?我們假設目標我們已經正確樹立出來了,倘若說策略錯誤,走錯了路,那麼我們去執行的時候,只有一個結果,那就是距離我們想要的目標越走越遠,乃至於南轅北轍,永遠到達不了你想要的遠方。業精於勤荒於嬉,做是重要的,勤快執行是重要的,然而首先必須是路線選擇正確,否則越是勤快可能越是萬劫不復。一般的,策略是方法論的核心,方法有了策略有了,很多事也就簡單了。當然,方法論四個方面不可偏廢,沒有誰比誰更重要,目標立錯了,比如說一個人志向立錯了,他能成功嗎?能達成目標嗎?不能。如果執行出了問題,一個執行者行為上沒有高度自律的人能夠可以嗎?不可以。比如一個人毫無紀律感,毫無自律,沒有原則,說話做事永遠都是以玩笑的心態玩世不恭隨意恣意妄為,那麼他終究爛之又爛,萬丈深淵。風險的防範同等至關重要,一個沒有風險意識的人,一旦出了險,那麼無論他另外三個方面做得再好,終歸於零。

我們假設另外三個方面都已經有了一個正確的思考結果,都想好了是什麼,都正確想出了正確的存在。當然,它們同樣有自己的正確的邏輯思考脈絡。那么正確策略的邏輯思考脈絡是什麼?

首先我們是考察客觀實存情況,摸透了其中的運行規則規矩規律,然後找到方法,這個方法自己實在找不到也可以通過學習別人得來或者思考和學習兩者結合而來。然後,很關鍵的一點,策略的論證。論證分為邏輯論證和例證,事實論證。然而無論如何,科學的一個至關重要的基礎性的任何一個科學工作者都必須做的就是實驗。一個策略有效與否,首先要得到事實的檢驗。它是有效的,它是有效的?那麼首先的一點就是能夠得到事實的驗證,用在實際中,發現果然可以達成目標,這樣我們就說它得到了事實的驗證。倘若在實際工作中一用,發現得不到事實的驗證和證實,而是被證偽,發現根本不是那回事,根本無法達成目標,那這個策略一定就是錯誤的。也就是說,一個策略如果是正確的,那麼一定能夠得到無數事實的驗證,沒有例外,反過來說,如果某則事實驗證它是錯誤的,那它一定是一個錯誤的策略。而同時,如果一個策略得到了一部分事實的驗證,那它不一定就一定是正確的策略,除非是所有的事實。就如一條數學猜想理論,比如某個素數公式猜想,假設數學家認為某個素數公式所有素數帶進去都成立,那麼,它要對,首先得得到所有已經找到的質數的驗證成立,如果很多都成立,那麼說明它很可能對,如果它是對的,那麼一定是能夠得到事實素數的驗證,如果得到驗證,又不一定是對的,必須嚴格邏輯數學論證對才會對所有素數成立。

無論如何,首先要用實驗去檢驗它,看它能否得到事實的驗證,這是策略思考脈絡中至關重要的一點。無論是社會科學策略還是自然科學策略,其中關鍵一點就是試點,先要劃出一塊試驗田來試試看看,如果條件允許數據越多越好,如果越多數據支持它,驗證它的對,那麼它越是可靠。而有一個關鍵點就是,如果數據是一個周期性數據,那麼只要用一個周期的所有數據驗證對了,那它就是對的,這是關鍵。

然後衍生的第二個關鍵就是,如果數據不支持,沒有得到數據的驗證,相反的,現實數據給出的檢驗結果是,它奇錯無比,大錯特錯,根本跟目標就是南轅北轍,達不成目標。那麼就不要再去相信它,給它的最後定性論斷就是這是一個錯誤的策略,既然是錯誤的,那自然就不可用。

在這一點上必須相信科學,相信科學的這兩點的論斷。

策略邏輯脈絡思考到這裡,那接下來的思考的就是去用了,至此邏輯脈絡思考完結。這裡重點需要說的就是邏輯的測試,一切得不到事實驗證的策略都是假策略,不要心存幻想。人的腦子或者是心是一個奇怪的存在,有時候事實都擺在面前了還是不去相信,這種人只能說是無藥可救,可能確實被錯誤思想洗腦嚴重,無藥可醫,毫無科學素養,毫無辦法,只能是一敗。

閉著眼思考是要思考實質性問題的,策略的思考是要思考實質性策略的,不能只是故作深沉,其實腦袋裡一片空白,是要思考出一個正確的策略結果的,接下來是要用的。而思考需要遵循一定的正確的邏輯脈絡,都要去思考什麼想什麼?不能瞎想,遵循正確的策略邏輯脈絡去思維,最終思考得到最要緊的邏輯結果:正確的策略。缺少其中任何一步都不會得到,尤其不能缺少事實的檢驗。當然本篇可能重點說的是策略的邏輯脈絡這個概念和其中的關鍵點即事實的驗證問題,對於一個更為完整的邏輯思考脈絡可以參看本號之前寫的方案的制定相關文章。本號是一個深刻完整的邏輯體系,所有文章都不是獨立的,都是一個完整整體的構成的一個部分,前後之間都有各種關係,看懂這篇文章可能需要把之前的文章看懂。本號不追求過多的粉絲關注量,因為精英終究都是少數,關注量大的都是雞湯文。如果所有人都看懂了,甚至於大部分人都看得多,那麼本號也就沒啥價值了,那也是不可能的,只能是極少數。

相關焦點

  • 李天命的思考藝術:最犀利的思維方法論
    說了這麼多,其實是想強調,在我已經看到的諸多材料中,李天命所架構的思考方法論系統,不說是最好的,也至少是最好的之一。經過冗長的鋪墊,下面終於要進入正題了。李天命將其思考方法論系統分為五個部分,就是下面的五環系統:1.語理分析;2.謬誤剖析;3.邏輯技巧;4.科學法度;5.創意策略。其中前兩者最受用。
  • 什麼是底層邏輯、方法論、思辨能力、系統性思維、產業思維?
    底層邏輯:每一件事物或者問題最原始的出發點與最人性的真實反饋。在整個思維框架中,我們最先找到的那個點,那個核心就是底層邏輯。圍繞底層邏輯展開思考,會讓我們使目標與初心的匹配度更加一致。方法論:關於方法的學問,以解決問題為目標。某種思維方式,如:批判性思想、系統思維、設計思維等。元方法論,更高階。
  • 靠譜PM的方法論:全面&深入思考
    思考這個問題之前,我們不妨看看我們如何評價一個PM是靠譜的?可以如下三點看:做事結果是符合預期的。(結果導向)做事進程可控。(控場能力強)做事細節經得起推敲。靠譜PM的方法論是什麼樣的?首先普及一個方法論的定義。方法論,就是關於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方法的理論。以前曾經思考過一個問題,人與人的本質區別是什麼?我心裡的答案是認知。現實世界中的行為,其實都是我們認知的產物。人都在用自己的方法論來指導自己的生活。
  • 無處不在的策略思考練習 001
    具體參見 --> 如果不面對面地聊策略這件事,有些觀點我永遠也想不到看到有回覆說寫得太泛泛了,缺少具體案例細節,這讓我萌生了一個小小的想法 -- 策略思考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更不是學會幾套工具就行,是不是可以把點滴瑣碎的策略思考快速分享,和大家一起做一些頻率更高的、更加刻意的思考練習?
  • 邏輯思考法是解決問題的工具
    大前研一認為:「邏輯思考法是一種理性地思考事物的思路。面對新的問題和沒有先例的問題時,只是全部記住答案後獲取的這類『知識』,沒有任何作用。我們必須做到-以獲取信息為基礎,並且結合自身獨特的探索、理論性的思考,從而找出答案,最終解決問題。邏輯思考法就是達到這個目標的基礎。它是未來職場中最為重要的技術,也是身為社會成員必須具備的一項技能。」
  • 入門社會學的三大誤區與四大策略
    入門策略No.3:前沿,與時代共同思考儘管一些學生對歷史問題會有興趣,但或許我對於「為什麼中國沒有發展出資本主義」這樣歷史問題也是基於對當下的反思。我們的疑惑往往是當下的、時代的,我們的精讀與分支也將具有這樣的特點——各個分支社會學的精讀將在時代疑惑中由線成面。
  • 廣告創意方法論:先實後虛
    創意的本質:基於真相的投影創意人需要腦洞大開,但凡事皆有方法論,同樣創意也有方法論。創意的方法有很多,下面我們分享拳勝內部的一個創意方法論:先實後虛。這裡的「實」是指對消費者真實生活的洞察,虛是基於真實生活的再演繹。
  • 深度思考力的底層邏輯
    今日讀書感悟                      深度思考力的底層邏輯       只有通過不斷學習,比別人更早地洞察先機
  • 一篇文章讀懂,品牌廣告語的所有策略和方法論(附案例剖析)
    也有一些寫過廣告語的文章,但似乎都是表面的概念,很少有人說清:廣告語背後的原理和底層邏輯是什麼?什麼樣的廣告語才有價值?才能打動消費者掏錢?廣告語背後有哪些策略和方法論?如何給自己提煉一句有用的廣告語?
  • 深度思考背後的3大模型
    — 2 —多元化思維模型和深度思考的底層邏輯構建深度思考能力的底層邏輯一個知名投資公司CEO說,他們的投資策略之一,就是運用最牛的團隊殺入最落後的行業。,積累經驗的學習,應該是掌握更多的(套路)方法論。
  • 日本魯迅研究百年學術脈絡
    這樣的章節安排既能體現單體的研究風貌、展現細部的豐富性,又可使接受者從整體上俯瞰貫通一氣的演進脈絡,尤其是能夠洞見時代與文化政治關切、學術研究間的隱秘互動關係。以聞名遐邇的「魯迅像」為例,丸山升「革命人」在「竹內魯迅」「文學者」的概念之上發展而來,伊藤虎丸「終末論意義上的科學者」又內在涵納了對前兩者的辯證省思。
  • 漫談MGTOW方法論
    今天我想談一談關於MGTOW的方法論這個話題,因為實在是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個先來,尤其是這麼魔幻的2020年,所以想說點啥還是先寫成文章好了(手動滑稽)。下面談一談我對MGTOW方法論的個人淺見,面對同一個世界觀圖景,個體和群體所應採取的策略自然是不同的,所以方法論又可以分為群體的方法論和個體的方法論,下面分別討論。
  • 何大安 西方理性選擇理論演變脈絡及其主要發展
    基於「理性經濟人假設」與現實的明顯偏離,新古典綜合學派曾通過數學邏輯對「偏好」作出修正以證明這一假設的公理性。西方理性選擇理論的演變脈絡及其主要發展,還在很大程度和範圍內與其一貫堅持的個體主義方法論有關聯,我們也可以通過對不同理性選擇理論有關個體主義方法論之「基本分析單元」的不同學術處理,來說明它的演變脈絡及其主要發展。
  • 美國語文教材方法論與本土閱讀資源結合,系統提升閱讀技能(一)
    國外的孩子是不是每天就是玩,他們什麼都不知道,認真研究下來,發現不是的,國外的孩子有有效的學習工具:閱讀和寫作一直是我們大多數孩子學習困難所在,因為我們學習語文時缺乏了閱讀技能和組織語言的方法,尤其缺乏邏輯,基本閱讀只認字,寫作流水帳。
  • 成功兒童 IP 背後的商業邏輯和方法論
    本文以 Peppa Pig(小豬佩奇)為案例,從家長端探討成功兒童 IP 背後的商業邏輯和方法論。   小豬佩奇是一隻來自英國的粉紅色小豬,腦袋長得有點像吹風筒,其動畫片於 2015 年被引入國內,之後在神州大地上迅速竄紅,既獲得可觀的經濟收益,也收穫了良好的用戶口碑。
  • 高淮生:看清紅學真相的方法論佳作—洪濤《紅樓夢與詮釋方法論》
    22日晚,筆者拜訪胡文彬先生,胡先生激賞香港學人洪濤所著《紅樓夢與詮釋方法論》(北京圖書館2008年出版社)一書,尤其該書所體現的學術規範意識,備受其嘉許。紀念偉大作家曹雪芹逝世250周年大會暨學術研討會胡先生以《紅樓夢與詮釋方法論》為例,談及該著作的體例、文獻引用、注文等方面,認為這些方面均堪為當今學術著述之模範,大陸紅學學人尤其年輕學人應當好好向他學習
  • 產品經理必備的武器和方法論是什麼?
    產品經理必備的武器和方法論到底是什麼?這樣的話題往往熱鬧而謹慎,尤其是當事人要跳槽看機會時,誰都希望充分收集信息、全面思考後慎重決策。;優秀思考習慣,如獨立思考,不盲從,從本身真實情況出發,勇於質疑。在此,給幾點個人的小建議,僅供參考:整理產品經理所需要的能力並分別打分,量化的了解自己的優勢和劣勢,有目標性的在工作學習中刻意去鍛鍊和補充自己不擅長的能力;嘗試形成屬於自己的產品方法論,總結和提煉不同業務形態產品的功能推導邏輯,堅持是什麼-為什麼-怎麼做,更會堅持如何做更好;多多探討和輸出,可以嘗試進行寫作式的輸出,每次都是思維方式的鍛鍊和總結
  • 你必須要具備的麥肯錫的思考方法:結構化思維
    實際上,所有的邏輯關係都在這四種順序之內。只要我們的思想和表達在這四種邏輯順序之內,就是有邏輯的,否則就會顯得沒有邏輯性。做事要有套路套路是指我們解決問題的方法論,這個也非常重要。比如,5W2H 分析法就是一個非常好的,可以幫助我們分析問題的一個」套路」。
  • 西方主流經濟學方法論的三大困境
    西方主流經濟學方法論的現實困境縱觀西方經濟學方法論的發展史,有一個清晰的特徵,就是儘可能地向自然科學方法靠攏,使得經濟學研究顯得越來越像科學。研究方法是與研究對象相適應的,自然科學的研究方法主要是物,西方經濟學在方法上依附於自然科學,就要遵循自然科學方法研究物的原則要求,把研究對象進行物化處理,或者把人當做自然科學視域中無意識的物一樣來對待。
  • 文獻與田野:「清水江文書」整理研究的方法論
    如果說先後發現的「敦煌文書」和「徽州文書」最後都形成專門的學問「敦煌學」與「徽學」,反映出來的仍是傳統的新材料發現導致新學問產生的邏輯,那麼,後來在各地陸續「發現」民間文書,並引起不同學科研究者廣泛關注和研究興趣,則是在打破學科界限、尋求多學科理論方法整合的學術潮流之下,所發展出來的全新學術理念、問題意識、研究策略的綜合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