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主流經濟學方法論的三大困境

2020-12-25 中國社會科學網
西方主流經濟學方法論的三大困境

2015年01月14日 08:23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梁建洪

字號

內容摘要:西方主流經濟學方法論的三大困境奧地利經濟學家米賽斯指出:經濟學借用自然科學方法,忽視自然科學與人類經濟科學之間研究對象的差異,就是在用一種工程師處理無生命的物質的技術,處理活生生的人的活動,這樣做完全歪曲了人類行為科學的方方面面。西方主流經濟學方法論的現實困境縱觀西方經濟學方法論的發展史,有一個清晰的特徵,就是儘可能地向自然科學方法靠攏,使得經濟學研究顯得越來越像科學。研究方法是與研究對象相適應的,自然科學的研究方法主要是物,西方經濟學在方法上依附於自然科學,就要遵循自然科學方法研究物的原則要求,把研究對象進行物化處理,或者把人當做自然科學視域中無意識的物一樣來對待。

關鍵詞:實證主義;西方主流經濟學;西方經濟學;研究方法;方法論;經濟學方法;自然科學方法;困境;借用;行為科學

作者簡介:

  奧地利經濟學家米賽斯指出:經濟學借用自然科學方法,忽視自然科學與人類經濟科學之間研究對象的差異,就是在用一種工程師處理無生命的物質的技術,處理活生生的人的活動,這樣做完全歪曲了人類行為科學的方方面面。

 

  諾貝爾獎大多都是自然科學獎,經濟學屬於社會科學,為什麼在眾多社會科學中,唯獨經濟學能獲得這一獎項呢?這與西方主流經濟學的研究方法不無關係。它沿襲自然科學的研究方法,看起來似乎更合乎科學規範的要求。

  西方經濟學方法的自然科學化

  西方主流經濟學向自然科學借鑑研究方法,主要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是直接借用自然科學的方法,如均衡、彈性等物理學分析方式,高等數學微積分方法等;二是通過科學哲學間接地借用,如受到實證主義、邏輯實證主義等科學哲學的啟發和影響,在經濟分析中植入自然科學的研究規範。

  西方經濟學最早受到培根的歸納法和笛卡爾、萊布尼茲的演繹法的影響,這是近代自然科學的兩個最基礎的研究方法。尤其是歸納方法發展了近代物理學的輝煌成就,同時也為科學研究樹立了方法論的典範。

  西方經濟學認為,自己的研究方法是實證方法,而實證方法就是孔德實證哲學在經濟學中的體現。19世紀中期,孔德的實證主義哲學形成,這是科學技術哲學的最早形式,強調科學研究的實證性,提出真實、有用、肯定和精確的實證主義原則。孔德的實證主義原則對約翰·穆勒產生了影響。穆勒本身既是科技哲學家又是經濟學家。在實證主義的影響下,西方主流經濟學開始建構自己的實證方法體系,其中最為關鍵的一環就是要剔除經濟學中的價值判斷,把經濟學變成像自然科學一樣的科學。

  19世紀70年代,以門格爾、瓦爾拉斯和傑文斯為代表的邊際效用學派興起,這一學派秉承了經濟學早期的演繹方法。與此同時,強調歸納法的德國歷史學派也開始興起。在兩派的方法論爭論中,歸納法和演繹法在經濟學中的運用被不斷推向深入。尤其是邊際效用學派,十分推崇經濟分析的數理方法,大量的高等數學知識,在這一階段被應用到經濟研究中來。

  之後,邏輯實證主義興起,西方經濟學也跟得很緊。邏輯實證主義發展了早期實證主義傳統,認為邏輯分析系統的運用,有可能把給定的「高層次的」科學陳述,拆分和轉化為被「低層次的」觀察和經驗所證實的基本命題。經濟學家很快對邏輯實證主義做出了反應。羅賓斯對經濟學方法論的研究就是在這一背景下展開的,他要用一整套邏輯實證主義的方法和語言對經濟學加以重述。在邏輯實證主義的影響下,西方經濟學在方法上更注重邏輯的作用,其中數理經濟學的數量化傾向變得越發明顯起來,數理經濟學給演繹方法注入了嚴密的邏輯,而計量經濟學則為經驗的驗證提供了科學方法。在邏輯實證主義的影響下,西方主流經濟學的方法逐步定型化,一整套邏輯嚴密的實證方法逐步成為經濟學研究公認的套路。

 

分享到: 0轉載請註明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責編:韓卓吾)

相關焦點

  • 經濟哲學:實證主義是初期西方主流經濟學的——哲學基礎
    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經濟哲學:實證主義是初期西方主流經濟學的——哲學基礎。西方主流經濟學初期以實證主義為自己的哲學基礎有其內在的原因。首先,實證主義與經驗主義有血緣關係。實證主義也可稱為經驗主義在現代的表現形式。
  • 在方法論上超越西方民族學
    以下是中公考研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在方法論上超越西方民族學 」的相關信息,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從世界觀和根本立場的角度來看,國際民族學界歷來有馬克思主義民族學和西方民族學兩大體系。在民族學創建後的一個半世紀裡,馬克思主義民族學一直受到一些西方政府和西方主流民族學界的排斥。西方民族學與馬克思主義民族學之間既有緊密聯繫,又有尖銳衝突。在對人類社會中觀和微觀層面的觀察與分析上、在資料的利用上,二者有較多相通之處。但由於世界觀和根本立場截然不同,在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宏觀解釋上、在方法論即哲學角度的思維方式上,二者有著明顯差別。
  • 法學方法論的外在困境———讀林立《法學方法論與德沃金》(圖)
    從古典自然法到理性自然,再到分析法學的出現,西方法理學的理論史亦是不同流派關於「法律的效力源自何方」這一核心命題的爭論歷史,不同的觀點、層次、流派,匯聚成一幅蔚為大觀的法學理論風景。林立教授的《法學方法論與德沃金》,其最終達致了一種超越法學方法論本身的話語態度,敏銳地揭示了包括德沃金理論在內的法學方法論所無法避免的困境。  正如書名所示,作者擇取了法學方法論作為審視和闡析德沃金法律理論的視角。在他看來,「……德沃金所處理的問題,實為自古以來法學方法論的根本問題,而且是不分歐陸成文法系或英美判例法系都會碰到的共同問題。」
  • 主流經濟學與奧地利學派的綜合
    本文主要在方法論上區別主流經濟學派和奧地利學派。 (1)主流經濟學的特徵 總所周知,主流經濟學在二十世紀中期以來與數學的聯繫愈發緊密,定量研究已經成為主流經濟學的標配,該學派主要研究經濟領域內存在的顯著經濟規律,更多是宏觀上的規律呈現,並且這些規律必須符合理性邏輯的推演,目的是最大程度利用這些規律,服務人類社會發展。
  • 對西方資本主義困境的觀察與思考:三大啟示
    2008年9月,以美國雷曼兄弟倒臺為標誌,西方發達國家陷入了一場嚴重的金融危機。近五年過去,這場危機非但沒有結束,反而從金融、經濟問題蔓延到政治、社會領域,「急症」轉成「頑症」,使西方陷入全方位困境。  一、西方資本主義面臨的主要困境  (一)經濟發展「失調」。
  • 現象學方法論與現代西方心理學
    近年來,西方心理學的方法論問題不斷受到中國理論心理學者的重視。這反映了一種趨勢,即反思西方心理學的發展歷程從而尋找繁榮中國心理學的最佳途徑。有人指出,100多年來,統轄西方心理學的方法論主要是實證主義和現象學。〔1〕我們已撰文探討了現代西方心理學中的實證主義方法論。
  • 當代西方公共選擇理論及其三個學派 方福前
    西方主流經濟學主要研究經濟市場上的供求行為及其相應的經濟決策,而把政治決策視作經濟決策的外生因素或既定因素。主流經濟學的傳統是以完全不同的假定來討論個人在經濟市場和政治市場中的活動以及相應的決策過程。它認為:在經濟市場上,個人受利己心支配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在政治市場上,個人的動機和目標是利他主義的,超個人利益的。
  • 高淮生:看清紅學真相的方法論佳作—洪濤《紅樓夢與詮釋方法論》
    馮凌在《[港]洪濤:<紅樓夢與詮釋方法論>》一文中說:「《紅樓夢與詮釋方法論》一書在紅學浪潮之中獨闢蹊徑,以詮釋學理論為架構,追溯《紅樓夢》由產生到被接受的過程,考察作者、文本、讀者三大關鍵於詮釋活動的關係,儼然一部專題性紅學批判史。全書理論穩固,條理清晰,資料全面,論據充分,思考有關紅學的關鍵點,聚焦紅學之眾多爭議。」
  • 西方的「民主困境」
    如何看待西方的民主制度?事實上,就連西方國家的政界、學界人士也對此有質疑、有反思。正如義大利資深政論家布裡齊奧·弗蘭齊歐所感嘆的,常識和歷史經驗表明,「過度的民主必然會置民主於死地」。  盲動——   公投困境暴露深刻問題  「2017年是歐洲民主的黑暗時代嗎?」
  • 從《佃農理論》的敗筆說今日經濟學的困境
    從《佃農理論》的敗筆說今日經濟學的困境——讀《芝加哥學派最後一位大佬的孤獨》和《芝加哥學派的長安十二時辰》有感 導讀:一個學派的興衰,最關鍵的是學術產出。芝加哥學派的衰落,是因為短暫的高峰過後,價格理論的應用分析缺少新意,停滯不前。主流經濟學在科學方法上誤入歧途情有可原。
  • 代數,分析,幾何與拓撲,現代數學的三大方法論
    那麼,我們首先簡單介紹一下三大方法論大致是個什麼「取向」,給對數學有興趣的初學者一點感覺:代數:以線性代數、抽象代數為基礎,研究各種代數結構,比如最常見的群環模域線性空間,李代數,以及不那麼常見的高階同倫代數(homotopy algebra)等等。代數的一個基本特徵是對稱性。
  • 西方的「民主困境」(國際視野)
    如何看待西方的民主制度?事實上,就連西方國家的政界、學界人士也對此有質疑、有反思。正如義大利資深政論家布裡齊奧·弗蘭齊歐所感嘆的,常識和歷史經驗表明,「過度的民主必然會置民主於死地」。 盲動——  公投困境暴露深刻問題 「2017年是歐洲民主的黑暗時代嗎?」美國《外交》雜誌發出這樣的疑問。
  • 西方「三大預言 」為什麼落空
    原標題:西方「三大預言 」為什麼落空   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東歐劇變,蘇聯解體,世界社會主義運動陷入低潮。西方社會興起「西方民主制度將一統天下」、「新自由主義模式將成為全球普遍模式」、「共產主義(社會主義)將最終消亡」三大預言,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大力推銷西方民主制度和新自由主義經濟模式,並向社會主義國家進行意識形態滲透。   站在21世紀的今天,我們可以毫無疑問地認定西方世界當年的「三大預言」已經落空。首先,西方民主制度並未一統天下,反而給諸多國家帶來災難。
  • 新書探討中國古代科技:解釋自然的程度不次於西方
    世界著名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吳文俊的研究表明,中國的古代數學,和西方的數學,走的是完全不同的道路,有不同的思想方法,是兩個完全不同的系統。他認為,從內容來講,西方的數學,就是證明定理。而中國的古代數學,主要內容是解方程。代表性的作品,西方就是《幾何原本》,中國是《九章算術》。
  • 教育政策研究範式及其方法論探析
    研究方法論包括直接方法論和間接方法論:直接方法論包括如何收集資料和如何分析資料兩方面,它對教育政策研究範式起著直接的支撐作用。間接方法論是間接支撐教育政策研究範式研究的方法論,主要指的是西方傳統的方法論即經驗論、先驗論和實踐論,以及現象學、解釋主義、批判理論、建構主義和符號互動等五個西方範式方法論。新範式方法論也為教育政策研究範式提供了間接方法論基礎。
  • 彭明輝:方法、方法論與歷史解釋
    黃進興教授〈中國近代史學的雙重危機:試論〈新史學〉的誕生及其所面臨的困境〉,說明自1902年梁啓超發表〈新史學〉以來,垂一世紀間「新史學」的諸種面貌。1960年代以後,西方史學界的「分析歷史哲學」(analytical Philosophy of History),被引入臺灣,杜維運教授的《史學方法論》就採納了不少這方面的研究,許冠三教授的《史學與史學方法》(1963)也把這些影響表現得十分明顯[19]。
  • 東歐新馬克思主義對實證主義方法論的批判
    在盧卡奇所開創的批判方向基礎上,東歐新馬克思主義者從青年馬克思思想出發,張揚馬克思主義的人道主義特質,並在馬克思人道主義的方法論與實證主義的方法論之間進行了明確區分,進而對後者進行了深刻批判,試圖將馬克思辯證法從純粹的反映論窠臼中拯救出來。
  • 西方經濟學的方法論
    >「經濟人」假設:包含了理性假設與自利假設3、均衡假設–均衡來自物理學:一個物體多方受力,反向受力相等時會處於靜止不動或勻速運動的狀態 –經濟學中的均衡:經濟事物在影響它的各種外力處於平衡時而出現的狀態(靜止不變,各種相關經濟變量也不再變化)–均衡實現的內在機制:涉事各方的利益在他人行為不變時已經最大,因此不願意單方面改變行為 –均衡是西方經濟學的分析問題的落腳點
  • 陸茸:博士生的悲哀:就這樣,西方經濟學宰制了我們
    眾所周知,「西方經濟學」並不是一個「地域」概念,而是一個含有「政治」要求的概念,或者說是含有「學派」、「主張」、「思潮」的概念。  悲哀的是,在這樣充滿熱情地學習了幾年西方經濟學之後,結果卻是令人失望的。當我們對西方經濟學有了一個基本了解後,我發現很多同學都迷茫了,甚至反感了。我們以虔誠的心態去學習,卻發現西方經濟學好像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科學」,覺得自己是不是學了一門「偽科學」?甚至有同學覺得入錯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