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最酷的玩法,和孩子一起去攀巖!

2020-12-22 大洋網

陡峭的牆壁、幾塊難以抓住的石頭,但運動員們卻能利用自己的力量和技巧展示出舞蹈般的美感。隨著競技攀巖成為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近年來,這項極具挑戰的潮流運動人氣不斷攀升,特別是受到越來越多孩子和家長的關注。攀巖運動對人的力量、身體協調性和靈敏性都是很好的鍛鍊,可以促進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同時,攀巖作為列入《全民健身條例》的高危險性體育項目,一定要在符合資質的場地和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進行,避免出現意外。

2020年12月5日,攀巖運動有「巖壁芭蕾」之稱,富有很強的技巧性、冒險性,是極限運動中的一個重要項目。

2020年12月5日,目前攀巖運動已經成為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我國參與攀巖的青少年人數不斷增加,整體水平顯著提高。

2020年12月5日,徒手攀巖是世界十大極限運動之一,不藉助任何輔助工具,對身體、技巧要求極高,同時也是對心理的極大考驗。

2020年12月5日,巖壁運動非常考驗孩子的意志力、榮譽感及自我超越的決心。

2020年12月5日,攀巖時要繫上安全帶和保護繩,配備繩索等以免發生危險。

2020年12月5日,攀巖運動對人的力量、身體協調性和靈敏性都是很好的鍛鍊,可以促進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2020年12月5日,當攀爬於巖壁上時,目標在望卻遇上困難,是放棄、還是繼續堅持?

2020年12月5日,室外攀巖場地吸引了眾多小朋友攀巖愛好者前來一展身手。

2020年12月5日,教練在指導初學攀巖的小朋友。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莫偉濃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 莫偉濃
廣州日報全媒體視頻記者 莫偉濃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曹景榮

相關焦點

  • 周末帶孩子去哪裡:極限攀巖
    帶孩子去室外攀巖,一則讓他知道什麼是攀巖,再者是提高他的耐力,主要是發自內心的耐力。原打算他能在兒童區爬到頂就不錯了,沒想到,他愣是在挑戰區爬到了21米最高處。畢竟他是第一次攀巖。其實一直不順利,在挑戰區,爬到一半沒勁兒了,幾次衝擊頂點都不成功,最後在我和教練的鼓勵和脅迫下,還是兩次登頂,邊哭邊爬,還是讓我挺感動的...當天陰天、有風、兩雙,攀巖區在湖邊室外,人也不多,不用排隊,教練非常有耐心,攀巖體驗非常好。
  • 國慶節,帶上朋友和孩子一起去跳躍玩耍吧
    能耍帥扮酷▽還能花式秀恩愛▽在這裡,你只要藉助蹦床彈力輕輕一躍就能和科比、詹姆斯、卡特等NBA球星一樣瀟灑地完成教科書般的經典花式扣籃!旋轉跳躍、空中翻滾、自由飛翔!在這片區域,你可以點燃身體裡的每一個細胞,一起隨心所欲地蹦床! 把所有積累的壓力和情緒一掃而空!兄弟姐妹們,蹦床freestyle走起來!
  • 終極玩法:超跑、攀巖,見識野性溫哥華!
    如果你在大溫哥華呆上一周,花花要獨家送你溫哥華的進階玩法!跑出大溫哥華,來到周邊城市斯闊米什(Squamish)。斯闊米什坐落在溫哥華北部,從溫哥華出發,駕車90分鐘便可到達。以前斯闊米什只是通過滑雪勝地惠勒斯的一個中轉小站,可是現在也發展為一個不可錯過的旅遊勝地。
  • 索道、攀巖,你敢去鑼圈巖挑戰嗎?
    索道、攀巖,你敢去鑼圈巖挑戰嗎?又是一年秋來到秋天的鑼圈巖也別有一番滋味而且最近鑼圈巖也安裝了索道、攀巖設施怎麼樣?敢去試試嗎?敢於出發,你就是勇者鑼圈巖攀巖項目,高度200米一邊欣賞洞內各種植物景觀一邊慢慢向上攀爬集娛樂、運動於一身
  • 10.2&10.7懸崖上的旅行,最酷最安全的攀巖體驗
    在大眾看來 攀巖是高危險 高技術裝備要求 需要超強體力和技能的 一種令人望而生畏的極限運動 但飛拉達 無需任何攀巖技巧和經驗 就能行走於懸崖絕壁 體驗高空攀巖的驚險和刺激 360度無限視角
  • 這家新幼兒園的第一屆孩子,竟然全是攀巖高手?
    今天我們想要與你分享的,是關於老師和孩子一起探秘,全新的幼兒園的有趣故事。孩子們最喜歡和彩虹傘一起做遊戲,一起去探秘吧!讓我們再去試試看吧!別看這些都是小班的萌娃,但面對挑戰,面對新環境,卻有出於意料的勇敢與堅持。
  • 攀巖,沖天去也要接地氣
    攀巖,沖天去也要接地氣  業界觀點:攀巖可走大眾娛樂路線 突破行業瓶頸需推動標準和規範與時俱進  新業態調查  「攀巖實現了我的大學夢。」廣東懷集少年盧存奀是廣東攀巖國訓隊現役運動員,也是廣州體育學院的一名大學生。由於攀巖運動被列入全國大學部分院校的高水平體育單招之一,作為國家一級運動員的他順利考入大學。
  • 滑雪攀巖網球街舞,那些要孩子堅持下去的愛好,我們一起學
    當我跟她一起練習之後,才會發現:好好學跟隨便遊幾下是完全不一樣的,拿蛙泳來說,手腳收放協調是一部分,最關鍵是控制好抬出水面和進入水下的呼吸節奏感,當然還有轉身、入水等等,至於其他泳姿,更是需要根據教練的指導進行更多次的練習。
  • 大家對攀巖最常見的誤解是什麼?攀巖=玩命?
    攀巖被全世界的攀巖愛好者們追捧,更是被列入了奧運會比賽項目。但對於攀巖,許多人還是有誤解,比如: 玩攀巖=玩命 這是人們對攀巖最深也是最普遍的誤解,只要一提起攀巖,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玩命極限挑戰,其實攀巖是一項安全的運動。 你以為的攀巖是這樣的:
  • 攀巖,一個促進孩子大腦發育、協調全身的寶藏運動!
    很多家長想為孩子選擇攀巖項目進行體驗,會詢問一些專業知識,今日將整理的關於兒童進行攀巖的基本身體要求和益處,以及不同年齡段兒童的攀巖分享給大家。 攀爬是兒童攀巖最直接的動作模式: 攀爬活動需要全身各部位協調運作以及手、腳、眼及身體的整體配合,對協調性基礎力量要求高;通過練習可以使身體更靈活,反應更敏捷。
  • 致那些最酷的潛水員媽媽:日子很長,我們一起去看海
    其實我也喜歡她潛水時酷酷的樣子#當我媽說我家孩子是潛水員的時候,那表情可酷了# 我的假期基本都去潛水了,後來看我媽相冊裡存的都是我發過的照片,心裡有點酸。未來的日子,我們母女倆一起牽手去探索藍色的世界02@昆娜 Queena:曾經的我,最愛是潛水,遊歷山川,潛入大海,後來多了一個小寶寶,他就像個小尾巴,從那之後的旅行照片裡,就多了個好奇寶寶~我還是最初那個酷酷的潛水員,不過,多了一個叫母愛的鎧甲。
  • 《徒手攀巖》足足拍了一年半:原來最牛的攀巖人,也怕掉下來
    從觀影的角度來說,紀錄片形式相對沉悶,《徒手攀巖》談不上一部好看的電影。但片中的主人公——亞歷克斯霍諾德的挑戰,還是突破了我們認知的極限。他要幹嘛?他要挑戰自由攀爬914米的酋長巖——沒錯,就是這片看上去滑溜溜的超級大光壁。
  • 《徒手攀巖》看片 跟隨亞歷克斯感受一場「生死挑戰」
    原標題:《徒手攀巖》看片 跟隨亞歷克斯感受一場「生死挑戰」 由金國威、伊莉莎白·柴·瓦薩赫伊聯合執導的紀錄片《徒手攀巖》將於9月6日上映。8月31日,影片在廣州舉行了IMAX版的提前觀影活動。
  • 仲量聯行攀巖挑戰賽圓滿落幕,精彩視頻重溫四城大賽瞬間
    仲量聯行攀巖挑戰賽深圳站:CBD玩攀巖,敢想敢做10月18日-19日,近百名來自粵港澳大灣區各地的參賽選手,與仲量聯行一起在深圳福田中心區嘉裡建設廣場感受到了攀巖運動速度與力量比拼的樂趣。他們飛「巖」走壁,再一次認識並愛上了攀巖運動。
  • 飛拉達攀巖戶外活動之心得
    11月25號,我們協會去體驗了飛拉達攀巖溜索活動,另外跟我並行的還有兩位小夥伴,其中一位是我室友,還有一個男同學是我的高中同學,我們都沒有嘗試過攀巖溜索這樣的運動。早上十點我們就已經集合到學校門口等大巴了,說實在的,我去之前跟本不知道飛拉達是一項體育活動,我以為是桂林的景觀遊行,隨著大巴車的行駛一路上還有很多我沒看到過的風景,桂林確實很美,依山富水,養人,更是適合養生的好地方。
  • 銀川小朋友暑期喜好攀巖 近百孩子體驗攀巖
    新華網銀川8月7日體育專電(記者張欽、張亮)8月8日全民健身日來臨之際,記者採訪發現,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不少小朋友選擇攀巖作為暑期健身娛樂的一大方式。小小的身軀在人工巖壁上努力攀爬,有的還伸出稚嫩的雙手幫助教練拉緊繩子保護小夥伴。
  • 北京非常適合帶孩子一起去的餐廳,你去過幾個?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樂園門口放置的超大布朗熊了,具體有多大呢,布朗熊的一隻腳能站下4個小朋友。周邊禮品店黑天鵝下午茶藝術和甜品向來是可以緊密結合的,親子餐廳去過不少,黑天鵝屬於這其中很不錯的攝影展酷樂派餐廳酷樂派餐廳的布置裝潢很夢幻,一進門就有童話中的「南瓜車」,除了基本的兒童遊樂區,還有圖書館、小木屋繪本館、母嬰室,餐廳提供卡通飯
  • 和女高中生一起攀巖吧《Climbing Girls》動畫化
    由 石坂リューダイ所著的攀巖主題漫畫《Climbing Girls(暫譯,いわかける! -Climbing Girls-)》與其第二章作品《いわかける!! -Try a new climbing-》宣布將推出電視動畫。
  • 攀巖愛好者挑戰128米高的石柱,結果傾家蕩產,還受了牢獄之災
    某天,三人中有人發牢騷:「現在的攀巖越來越沒意思了,不管是攀巖館還是鄉下山峰都一樣沒意思。」說完後又提議:「要不然我們去找更刺激的山峰攀爬?」三人一拍即合,開始尋找合適的山峰。三清山有一座巨蟒峰。巨蟒峰被稱為「巨蟒出山」,海拔1500米,實高128米的花崗巖石柱。
  • 懸崖峭壁的行者 攀巖運動在普陀"露臉"
    到自然界去尋找一面峭壁攀登,用身體和四肢與地球引力抗爭,體驗凌空攀登帶來的心理刺激和震撼……攀巖在很多人看來,是一項有點酷又帶點危險氣息的運動。目前,這項刺激的小眾運動,開始在普陀山野間悄悄冒出「苗頭」。  攀巖讓人「上癮」  上周末,記者跟隨海山之巔攀巖俱樂部十多位攀巖愛好者,來到朱家尖白山附近攀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