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些以前雖然聽過,卻不知出處的語句,如今再看紅樓夢時,竟都出自裡面,我打算挑一些記錄,有些只能意會,不能言傳,至於如何理解,也是因人而異。
質雖粗蠢,性卻稍通。
補天濟世之才,利物濟人之德。
昌明隆盛之邦、詩禮簪纓之族、花柳繁華地、溫柔富貴鄉。
今之人,貧者日為衣食所累,富者又懷不足之心。
口舌是非之害、腿腳奔忙之苦。
閒處光陰易過。
以上都是出現在紅樓夢第一回裡的詞句,我覺得十分有趣,可以用在日常生活裡的各處地方。
那麼,再來說說第一回裡出現的幾個人物的名字,有何含義。
甄士隱(真事隱)、賈雨村(假語存)、霍啟(禍起)、英蓮(因連——因此被連累)……
當然這些名字的含義,有別人猜測的,也有我自己猜測的。
先說英蓮,甄士隱的掌上明珠,年方三歲,生得粉妝玉琢、乖覺可喜,在元宵節的時候,被家中的下人霍啟抱去看花燈,
不料因他的疏忽,就被拐子(也就是當時的人販子)給抱走了,從此與家人永遠分離,再也沒能見上一面……
是個可憐可嘆的痴女子。
霍啟,甄士隱家中之僕,因在元宵節把英蓮弄丟了,不敢回去告知甄士隱,便連夜逃亡他鄉。
是個逃避責任的懦夫。
再說賈雨村,也是出身詩書仕宦之族,但父母祖宗根基已盡、人口衰喪,只剩得他一身一口,就意圖進京求取功名,重整基業,
不曾想在半路上因盤費不繼,就只能暫時寄居在,甄士隱家旁邊的葫蘆廟裡,每日以賣字作文為生,
因頗有些才學,就被甄士隱常邀至家中飲酒作詩。最後受甄士隱資助得以進京趕考,實現抱負,但最後當有機會報恩時,卻沒有報答甄士隱當日的恩情。
是個忘恩負義的小人。
最後是甄士隱,說到他,就比較令人唏噓了,他應該算是一個,大多數人眼中的「好人」,禮賢下士、樂善好施,跟妻子舉案齊眉,對家中僕人溫厚寬待,對萍水相逢、非親非故的有抱負者,慷慨解囊、殷勤打算……
可就是這樣一個「好人」,他的遭遇,好像與他平日裡做的那些好事,剛好相反。就在他資助賈雨村後沒多久,
唯一的女兒英蓮也被下人弄丟了,房子也因旁邊的廟裡起火而被牽連燒毀了,去田莊上安身,不料盜賊四起,
不得已又賣了田莊轉去投奔嶽丈,誰知嶽丈是個勢力人,看見他落魄而來,把他所剩不多的銀錢哄騙些走了不說,還總當著他的面說些譏諷傷人之語,
最後在接二連三的打擊下,遇到了一個看起來瘋瘋癲癲的道人,聽了一首《好了歌》,便好像突然頓悟了什麼一般,也沒有跟任何人交代一聲,就隨他而去了,
留下妻子哭得死去活來也無可奈何,最後也沒有再回來見家人一面……
似乎以前的人,只要是頓悟了什麼,不是出家為僧,就是出家為道。我就覺得比較詫異了,難道只有這兩條路可選嗎?
而且,更匪夷所思的是,頓悟前,明明都是有家室的人,頓悟後,好像那些家人都不存在了般,就那麼孑然一身,灑脫的出離紅塵去了……
有人覺得那樣是灑脫,但我卻持保留意見。
才第一回,就讓人確確實實地感受到了「一把辛酸淚,」到底所謂何意。
不過,角度不同,看到的東西就會不同,紅樓夢第一回裡,我也只是略略地看到了冰山一角而已,
可能會隨著年齡閱歷的增加,慢慢看到更多隱藏在其內的含義,或許在看到問題的同時,也能找到相應的答案。
#紅樓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