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智慧法門:真正的富足是給予,最大的貧窮是索取

2020-12-20 微觀學社

昨天我發了個朋友圈,被瘋狂地在轉發,可能這句話對大家有蠻大啟發,所以今天想跟大家分享一下,不管聽不聽得懂先聽我說一下,我說別人給你的隨時能拿走,你給別人的永遠都是你的,真正的富足是給予,最大的貧窮是索取。

但是這句話,不是所有的人,他都能馬上收到,就像我一個同事他昨天晚上轉發完了,底下就有他的朋友在底下留言說,你說真正的富足是給予,那你倒是給啊,你把你家的錢把什麼都給我,其實他沒搞懂,事實上人家正在給你智慧,在給你法門,在讓你從這種迷執裡面解脫出來去創造更大的物質世界,但是你不知道,就像你的手機沒有信號一樣你收不到,所以有很多的事情不是你說,他就能收到的,甚至你說了人家還會嘲笑你質疑你。

老子在2500年前寫道德經就說上士聞道 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他說那個高級點的人,聽到了道理呢他就會按照這個去做,一般的人聽到道理就是好像聽了也好像沒聽,然後再往下一點的人聽到了道理,他不但不聽還會嘲笑和質疑。

所以這個很正常,那其實只有真正做事情的人,才可能真正能體會到這些話它的內涵,尤其是那些經歷了成和敗的人,別人能給你的隨時能拿走,為什麼?就算別人不拿走天也會幫你拿走,這叫德不配位。

你像古代皇帝給子女留下江山,但是這個子女也可能把這個江山,給他敗掉成為皇家的敗家子,這樣的人有沒有?你看現在很多城市裡面,尤其是大城市拆二代,拆一個房子家裡補貼5000萬1個億,我聽說兩個鄰居家的孩子,一人買一輛寶馬 ,然後兩個人開著車對撞,看誰家的車質量好 ,那你想你家就是分了2000萬5000萬,他未來都會把它敗光 ,而且他可能還跟你再賠出來2000萬5000萬。因此別人給你的能拿走,就算別人不拿走,老天都會幫你收走,這個就是我們要練自己厚德才能載物。

就像有的小女生,什麼叫愛情,你知道什麼叫愛情啊,有的小女生說我老公不愛我了,我男朋友不想我了,你看她的愛情就是別人給她光,別人給她關心那叫愛情,但是真正的愛情是

你自己成為愛本身你自己會發光,這個時候就富足了。

就像前兩天我們大家,給我們公司一個姑娘過生日,大家都希望她嫁出去找到幸福,我跟她講,我期待你擁有自我幸福的能力,就只有你內心裡擁有自我幸福的能力,你才能吸引到幸福,如果這個幸福是別人給你的,別人也可以拿走啊,然後你自己就崩潰了呀。

這第一句,你給別人的永遠都是你的,比如說你給別人愛你的愛就會增多,你見到誰都表揚,你會發現你自己會更開心,這沒問題吧 。你給別人一個思想,最後你會發現你的思想會越來越多,因為思想是越分享越多,就像你跟你朋友聚會,那個天是越聊越多,越聊越聊得意猶未盡,就是你給別人的永遠都是你的。

包括你給別人錢,當你能給別人錢,能給別人布施慈善的時候,什麼變大了呢?你的心量變大了,你對財富的那種承載能力變大了,那未來你能吸引到的人才,叫財散人聚嘛,你能吸引到的人才和能量就越大,你創造財富的能力就更多錢就更多了,所以表面是你給了別人,其實那個是你的,它而且會像個種子越長越大。

因此我才說真正的富足,其實就是不斷地給予,而那些不斷在外面索取,向別人索取愛,向別人索取思想,向別人索取金錢的人,他恰恰是最大的貧窮,甚至有的人在向別人索取感恩,向別人索取認同,其實是內心裏面極度卑微和自卑的,所以叫真正的富足是給予,最大的貧窮是索取 ,你認同嗎?歡迎你留言發表你的高見

相關焦點

  • 原來,貧窮和富有都沒關係!唯有這樣的人,才是真正富足之人……
    無論貧窮富貴,都是每個人來此一生要做的功課,雖然境遇不同,但向善向好的修行目標是公平的,最終達到樂天知命,走向無憂人生才是終極意義。 為什麼這樣說?又如何做呢? 《易經》大有卦告訴我們,真正的大有需要兩個條件,一個叫做富而有禮;一個叫富而能仁。 一個人貧窮的時候,對人家很客氣,很有禮貌,這很容易做到,因為不這樣你就挨罵,不這樣你就被人家趕出去了。 但是一旦富有以後,你就開始目中無人,這叫富而無禮,失禮就是失道,禍患無窮。
  • 知道足者常樂,真正的富足
    還有的去賭博、喝酒,等等,因一句話就吵架、紅臉,卻不幸福,沒有家的溫暖可見,錢財多並不是真正的富足。作為神的兒女,我們要知道什麼是真正的富足,並懂得如何去追求真正的富足。但是我們不要誤解,以為我們信主不會發財,其實神也會讓我們富足,而神賜給我們的富足乃是真正的富足,是沒有憂愁的富足,是帶著喜樂的富足,是良心平安的富足,這才是真正的富足。所以我們要依靠神,如果不是神施恩給我們,我們的勞碌是沒有用的詩127:1說,如果不是出自神的應允,如果沒有神的看顧,我們即便蓋了房子,到最後也會被別人拿去。
  • 藥師法門與現實人生
    西方淨土的教主阿彌陀佛,在因地發了四十八大願,令眾生來世往生極樂;而東方淨土的藥師如來,在因地發了十二大願,更為重視人生的現世快樂。所以在佛教徒中自然形成這樣一種觀念:往生西方念阿彌陀佛,消災延壽念藥師如來。西方淨土的弘揚,一向為教界所重視,相關典籍可謂汗牛充棟;而東方藥師法門卻鮮少有人提倡,這方面的著述更寥寥無幾。
  • 為生命負責——給予的力量
    一個索取的心一生都在匱乏裡輪迴,越索取越匱乏,越匱乏,越索取。        一個給予的心,就能越給予越豐盛,創造可以給予的世界。        上帝告訴兩個靈魂:「我派你們去人間歷練,有兩種身份,你們一人只能選擇一種:第一種是受一萬個人幫助,第二種是幫助一萬個人。
  • 愛,不是索取,而是給予
    愛情不是索取,而是給予。愛不是一味地索取,愛也是需要付出,許多人可能都忘記了這最重要的一條。在我們有限的生命中,能夠做到真正付出,去給予的有幾個人呢?愛的真諦是給予比接受更快樂。愛是非常純粹的事情,想愛就去愛,不要害怕受傷,勇敢地去愛,而不是等著對方來愛自己。只有你自己真誠地去愛了,才更能體會,也更能理解到對方的愛。在我們的婚姻中愛並不是迷戀與享受,而是要我們彼此之間的分擔,關心,責任及尊重。
  • 富足人生,雲南西雙版納身心靈之旅
    人生最大的遺憾,莫過於錯誤的堅持,和輕易的放棄,有時候,你是否感覺很累?人生不只物質的盛宴,更是一場靈魂修煉的過程。有智慧的人, 從來不活在別人嘴裡,也不活在別人眼裡。鮮活的生命在於過程的美麗,而不是結果!靜時獨處,閱讀自己,鬧時多人,觀察自己,在心靈深處其實幸福就在等我們,尋找心靈的光,照亮思想的昏暗,讓我們找到幸福的長久所在。 《富足人生》工作坊,來自新加坡的陳中理和謝文芳兩位導師的大愛課程,是他們人生修煉的精華和對愛德的實踐。
  • 弱者索取,強者給予
    弱者索取,強者給予俗話說:「家醜不可外揚」。朋友這幾天卻和我說起了她的「家醜」:姑媽經濟狀況不好,爺爺在的時候,爺爺隔三岔五的常常給她經濟上的支持。爺爺走了以後,姑媽還是經常回娘家要錢。弱小的人索取,強大的人給予。能夠給予的人,都不簡單。
  • 一個人內心富足還是匱乏?跟父母給予的態度有關
    這讓我們不禁重新思考對孩子需求的給予。我們的孩子能夠真正生活得快樂,不在於你給他提供多少的物質、金錢,而在於他們內心是富足的還是匱乏的。 我們很多父母都會給孩子買能力範圍內最好的,但是很多都是父母覺得是好的,而不是孩子真正喜歡覺得好的。
  • 高考作文課堂:「真正的富足是內心的充盈」材料審題及寫作
    擁有物質的富太太(心)有瑣事(縈懷而愁眉不展),而一無所有的小和尚,卻無憂無慮,天性的快樂是小和尚最大的財富,它的價值遠遠大於物質享受。可見,人生的財富不僅僅是物質所給予的,有時候精神帶給我們的財富才是更重要的,人生的富足快樂不在於物質的豐盈,而在於精神的充實快樂。2. 總有人說想「重生」豪門,過上無憂無慮的生活,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 幸福生活不是索取,而是給予!
    現在大多數人都是這個樣子,在大家都好好的時候,沒有好好的生活,把大好的時光都用在了爭吵,嫉妒、恨上面了,用在了向對方索取,一味的索取,有的人甚至明知道對方能力有限,還要勉強他去做。前幾天,在健身房鍛鍊,我聽到一段話,真的很心酸,一女人在哪裡健身,跟那個教練在談心,教練問她,你怎麼天天來猛練,不累嗎?
  • 人生是付出,而不是索取
    人生是付出,而不是索取。蔡元通寫實工筆花鳥畫:《番鴨》付出,就是布施;把自己的智慧、知識、財力(金錢)、體力,或用語言鼓勵人、幫助人,只要能讓他人從困難中得到利益與救助,都稱為布施。蔡元通寫實工筆花鳥畫:牡丹盛開的季節世界上最虧本的生意就是幹壞事。
  • 人生中那些人總是把「索取」當做理所當然
    其實,生活中不乏這種令人生畏「索取」者。我有一對朋友,他們在一起的時候男人剛把公司開垮,欠了一屁股債,女人事業非常成功而且富足。男人瘋狂地追求女人,對她百般呵護,女人那時為了走出上一段情傷,就答應和他戀愛。
  • 為何善於索取的人反而比善於給予的人更受歡迎?
    總的說來,善於索取的人有下列類型:最常見的莫過於示弱型會哭的孩子有奶吃!善於索取的人一定是高情商的人,懂得索取什麼,向誰索取,什麼時候索取。「善於」二字,證明索取的成功率是非常高,也是善意而有智慧的索取。
  • 感情的開始,並不是主動給予,而是索取
    吃什麼都沒胃口,半個月瘦了10多斤,人多的地方不想去,朋友叫也不想出門就想自己一個人安靜的呆著,感覺整個人生都是灰暗的一樣。也諮詢過心理醫生,看過一些挽回類的文章。反正這個過程是真的難熬,糾結,掙扎,迷茫,自我否定,甚至覺得自己以後都不會再愛了。但是慶幸的是不管怎麼樣熬過來了。現在剛好一年時間,也明白了能夠這樣輕易分開和失去的本來就是不適合你的。
  • 貧窮會讓孩子自卑嗎?其實,真正讓孩子自卑的是家長的教育方式
    最近,知乎上有這樣一個話題火了「貧窮會讓孩子自卑嗎」印象最深的一位答主的回覆是:貧窮的確會讓孩子感到自卑,但是貧窮本身並不會讓孩子感到自卑。如果把貧窮看做一個客觀現實,孩子感到自卑與否的關鍵就在於孩子如何看待貧窮,這就無關乎貧窮本身,而是關乎對貧窮的認知。孩子的認知是怎麼形成的呢? 在孩子小的時候,認知主要來自於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父母自身的言行,另一方面是父母和孩子之間的互動。首先,父母自身的言行對孩子的影響是最大的。
  • 人生的意義:富足的內心感受,貧瘠的物質追求
    在這個物慾橫流,房價飛漲的世界中,比起追求奢靡的物質享受,越來越多的人反而更願意追求心靈的富足,回歸自我,擺脫無休止的物慾追求,以此尋求真正屬於自己的人生意義。當人們不再盲目地追求物質享受時,欲望的低下便會逐步喚醒人們的尊嚴,使得人們不必為了巨額的財富而荒廢自己的人生,一味地將「工作」作為自己今生唯一的人生意義。在我們短暫的人生當中,我們的人生意義應該是富足的內心感受與貧瘠的物質追求。
  • 「每日靈修」「求你使虛假和謊言遠離我,使我也不貧窮也不富足」
    使我也不貧窮,也不富足,賜給我需用的飲食。恐怕我飽足不認你,說,『耶和華是誰呢?』又恐怕我貧窮就偷竊,以致褻瀆我神的名。」【主題】使我也不貧窮,也不富足【簡釋】(一)字義:①「亞古珥」:舊約的一位智者。
  • 舒服的感情是讓男人覺得你只給予不索取
    當小三決要和這對夫妻出國的時候女主在凌晨四點醒酒後義無反顧地要把她追回來男主追出來質問是否對小三動情女主說了一句話,女主說她是我生活中唯一輕鬆的事情因為她不索取,她只給予寶貝們,想想你們為什麼會和已婚男人走在一起真正讓已婚男人覺得愛上你的是什麼?
  • 製作智慧能量樽,成功富足人人行!
    浮浮沉沉中似乎真有命運之神的手在操縱著人們的人生。其實真正的宇宙人生是《吸引力法則》:你生命中所發生的一切都是你吸引來的;改變了思想就改變了命運;你擁有改變一切的力量;心想事成有求必應;感恩什麼就會得到更多什麼感恩越 多得到越多;我想什麼我就能得到什麼。這就是宇宙中最強有力的法則:吸引力法則!
  • 愛是給予,不是索取
    愛是一種給予而不是索取,所以給予有兩方面的含義:物質方面的給予和精神方面的給予。愛情的首要是給予。不是因為我需要你才愛你,而是因為我愛你,所以我才需要你。在性愛中的男人將自己的性器官給予女人,並在達到高潮時將自己的精液全部給予對方,從另一方面女人也把自己性器官交給男人,在相互的給予中獲得快樂。女人給予男人的另一個方面是為男人孕育孩子,給孩子餵奶,撫養他們長大,孩子是男人的給予,也是女人的心血。物質上來說,男人愛女人,便用不斷地勞動來掙錢,用來養家餬口,女人在家不辭辛苦,撫養孩子,操持家務這些都是愛情中的給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