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給孩子買手機?承認吧:電子遊戲就是你教育無能的「遮羞布」

2020-09-05 媽媽深呼吸

導讀:

前幾天寫過一篇文章,談孩子自驅力的,文中提到要想孩子開竅,開啟開掛的人生,父母需要把自主權還給孩子,讓很多人心生感慨,反思自己教育中的問題。

其中不乏不一樣的聲音,比如有個讀者發出質疑 「自主權還給孩子?打遊戲玩兒手機?」,說實話,遇到這樣的問題,三言兩語真的沒法回復,有種老虎吃刺蝟——無從下口的感覺。

還有一個媽媽詢問:兒子今年上高二,周圍同學都有手機,兒子要了好多次都沒有給買,最近在鬧脾氣,到底要不要給買?

我的回覆是:周圍同學都有了,手機也不是個新奇的東西,為什麼不給孩子買?父母的不支持和不信任,與別的同學不同步,孩子的難過父母可曾理解?應該給孩子買,但是要與他一起制定規則,比如在學校期間不可以玩兒,回家後做完該做的事情後,在固定時間玩兒等等。

一石激起千層浪,這條回復引起好多人的反對,大家很堅定:一定不能買,買了就廢了!

一提起手機,很多父母的反應就像遇到狗的貓,渾身的毛都豎起來了:「國家為什麼不禁止電子遊戲?不知害了多少孩子」。

父母視手機如洪水猛獸,孩子的墮落似乎就是從手機開始的,手機是讓娃荒廢學業、不思進取,人生宕機的罪魁禍首。

多少父母將自己失敗的教育,歸咎於電子遊戲?

如果你怪孩子陷在遊戲裡難以自拔,不妨審視一下自己,回到家裡後都做了些什麼?

  • 有的父母愜意的看著電視,然後讓孩子去寫作業;
  • 陪孩子玩兒時,一邊刷著抖音,一邊漫不經心的敷衍孩子;
  • 自己工作毫無主動性,卻寄希望於孩子:爸爸這輩子就這樣了,就看你的了......

坦然承認吧,孩子所有的問題都來源於你的「教育無能」,你對孩子無能為力,卻又無法面對失敗的自己,所以才會找個「背鍋俠」

太多的家長平時教育孩子沒有正確的引導,從小散養、只看重成績,或者是溺愛、控制,對孩子要求太多卻沒有有效的引導,等孩子出現了問題,一副恨鐵不成鋼的模樣。

於是開始找各種藉口,就是不肯反思自己的問題,現在的「鍋」一般是由手機、遊戲、網絡來背,5年前或許是早戀,10年前是泡沫劇,20年前是言情、武俠小說......

總之,就是不承認自己教育的失職,或者意識到了也不願意改變,只是一味的指責孩子。

父母那些普遍存在,卻不自知的問題

1、該出手時不動手,該放手時不撒手

  • 有些父母只負責生,不負責養,照顧孩子的任務落到了老人的肩上,孩子需要高質量的陪伴時,他們藉口工作忙,沒時間,顧不上
  • 有些父母,尤其是老人對孩子照顧的無微不至,該自己吃飯時依然堅持餵飯,對孩子的生活起居進行全方位的包辦,讓孩子成為「活在雲端的孩子」,孩子只需要學習、上特長課,其餘都不用操心;
  • 孩子大點有了自己的思想,仍然在精神上綁架孩子,替他們做決策,而且常常是打著「為你好」的旗號,他們覺得「我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米還多」,所以聽老爹老娘的話不會吃虧......

在這所有的不正當的養育過程中,孩子出問題只是輕重不同和時間的早晚罷了。

2、孩子還小,長大就好了

中國有句古話:三歲看大,七歲看老。說的是從童年時期就能看出一個孩子的將來,一個人的後半生由無數個習慣構成,而他的習慣卻是在前半生養成,在前半輩子裡,兒童時期就是最重要的性格和行為養成期

孩子是有血有肉有著豐富情感的個體,他們像小幼苗一樣,需要父母細心的澆灌和呵護,良好的習慣、健全的人格、優良的品質,需要從小一點一滴的培養起來。

有人說父母的有效期就那麼短短的幾年,一旦錯過了,就會失去教育孩子的資格。你不教育孩子,將來社會會替你教育!

3、緊張的親子關係

做父母的有個通病,就是不懂得尊重孩子,這也不能怪我們,因為我們從小就是被這麼對待的,所以就下意識的用同樣的方法對待我們的孩子,有時候明明知道是錯誤的,卻控制不住自己。

如果孩子小時候沒有獲得歸屬感,自己的重要性沒有被滿足,那麼長大後就會導致出現各種「偏差行為」,其中主要的4種偏差行為就是:引起注意、權力鬥爭、報復心理以及自我放逐

這四種偏差行為的具體表現我會在以後找機會為大家展開詳細講解。

所以孩子沉迷電子遊戲,表面是手機惹得禍,背後的深層次原因一定是父母的教育出現了問題。沒有自制力的大人尚且比比皆是,何況是個孩子呢?

如果父母教育不當,不加以正確引導,孩子的叛逆、不聽話、沉迷電子產品就不難理解了,如果眼裡只盯著孩子當前行為的「果」,卻不去探尋背後的「因」,只會讓自己和孩子雙雙陷入痛苦。


我是包麻麻,關注我,不迷路……

相關焦點

  • 希望中國家長明白:電子遊戲就是「教育無能」的遮羞布,別不承認
    惱羞成怒的天天爸,一邊說著:「我讓你找藉口,被發現了還想玩!我看你就是上癮了!」一邊將手裡的手機,摔了個稀巴爛。希望中國家長明白:電子遊戲就是「教育無能」的遮羞布,別不承認在中國,像天天爸爸這樣的家長並不少,他們
  • 為什麼你的孩子會沉迷於電子遊戲?
    這次的疫情,讓孩子們不得不長期宅在家中,並實行了網絡教學的模式,教育上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家長們有的一邊要上班,一邊要盯著孩子上網課,督促孩子完成老師的布置的作業,真的是太難了!因為呆在家裡的時間比較長,孩子們一般也居家不外出,每天上完網課,剩下的時間就是寫作業,多數孩子完成作業後,就會不自主地玩手機或者電腦遊戲打發時間。多數家長還是要上班的,也沒有多少時間陪伴孩子,所以,這種情況就更加嚴重了,甚至會有部分孩子因此而沉迷於電子遊戲。為什麼,家長提到電子遊戲,就如同猛獸般的感覺呢?確實是因為電子遊戲帶來的負面影響太大了。
  • 野崎承認吧,你就是背景無能,別再用什麼箱子的梗了
    野崎承認吧,你就是背景無能,別再用什麼箱子的梗了!野崎自己親手操刀的背景作品,終於證明了他真的是畫背景無能,同出自一個場景裡的眾人身高不等,原因是野崎設定了不同的人輪流站到了箱子上,指導老師堀嚴肅地拍桌:「喂,全都是箱子箱子箱子,哪裡有高中生會隨身攜帶著箱子的啊!」學生野崎抖的一個激靈,「對...對不起,我會先好好說明的。」
  • 17.7%青少年每天都玩電子遊戲,孩子究竟圖個啥?
    17.7%青少年每天都玩電子遊戲,孩子究竟圖個啥? 疫情帶來漫長假期,原本應坐在教室裡的孩子不得出門,在此期間,電子遊戲成為他們釋放精力的「不錯」選擇。
  • 為何你那麼管著孩子,還是會輸給電子遊戲?
    接到一個求助電話,說是初中的兒子說不上學就不上學了,天天在家玩手機,家長把手機搶了回來,兒子開始絕食鬧自殺……看新聞看視頻,多少孩子因為手機和父母鬧騰,更有說手機害了一代人。手機怎麼就有那麼大的吸引力呢?我以電子遊戲為例,告訴你為何你對孩子嚴守死防、打罵斥責、好言相勸,還是會輸給電子產品(電子遊戲)。
  • 電子遊戲該不該讓孩子玩?父母的無知,最終傷害的是孩子
    隨著手機和電腦的普及,孩子的溝通方式和玩耍方式也在發生著變化。記得以前我們普通都是和小夥伴們在外邊玩耍的,不是跳皮筋,就是打沙包,玩的不亦樂乎。可是看看現在的孩子,只要有手機電腦,甚至連家門都不願意出,有時候甚至連飯都不願意吃。
  • 如何讓孩子遠離電子遊戲?
    為什阻止他沉迷於此,於是家人輪番上陣也是做了各種解決辦法嘗試:1:手機、ipad統統改密碼。可是線上課時要解密碼吧,他會偷喵拿到密碼;媽媽手機、ipad改了密碼,他去找姥姥的手機玩,各種遊戲小程序無師自通統統下載下來,直到你又一次發現,又一次拉鋸戰爆發!
  • 做好這幾點讓孩子遠離電子遊戲
    5年前,14-16歲男孩為主,現在則是12-16歲男孩為主,甚至有些來諮詢的孩子,只有10歲左右。雖然這不是官方統計數據,但以小見大,沉迷遊戲的低齡化,確實是一個不容迴避的問題。之所以會有這樣的狀況,當然有接觸電子產品的便利、同學間的相互影響等原因。大多數孩子都喜歡玩電子遊戲。雖然有些遊戲有一定的教育意義,或者能夠教給孩子某種技能,但是很多孩子花在玩遊戲上的時間實在是太多了。
  • 這三種無能爸爸教育出來的孩子,長大後,不出意外也無能
    孩子不僅是愛情的結晶,更是教育的結晶。在教育之中,母親主要在孩子小的時候教會孩子善良和愛,而當孩子長大以後,他們會更加需要父親。如果父親無能,那麼孩子長大以後很大機率也無能。這三種父親招人恨,教出來的孩子也多半無能,至少害了兩個家庭角色缺位的父親為什麼原本恩愛無比的情侶在婚後會形同陌路?為什麼原本溫柔可愛的女生在婚後會變得暴躁易怒?
  • 「電子遊戲就該封禁」:來看無知的父母,是怎樣毀掉孩子未來的
    電子遊戲變身特效藥一提起電子遊戲,很多家長都會恨得牙根痒痒:「就怪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我家的孩子本來很乖巧,學習成績也很好,就是因為迷上電子遊戲,學習成績直線下降,怎麼管都不聽,特別叛逆。」正是因為如此,就算暑假來臨,孩子本可以通過電子遊戲放鬆。
  • 孩子沉迷於電子遊戲?罪魁禍首竟是家長的錯!這樣做給孩子歸屬感
    「你怎麼又在玩電腦?不是要寫作業嗎?」「媽媽我就只玩了一會。」「你看你每到周末不是抱著手機,就是坐在電腦面前,啥時候能學習好呀?」「媽,你別嘮叨了,快出去!快出去!」邊和媽媽說話,手指在鍵盤上敲打著。「誒,這孩子什麼時候開始迷上這個了呀!」媽媽邊說,邊給孩子關著門離開了房間。
  • 「你把我手機摔了,那我就把自己摔了吧」,不是每個孩子都能長大
    而引以為戒,也絕不應該只停留在事情發生後的熱度和一時的焦慮中,家長們實在應該身體力行地,把情緒控制和有效溝通,滲透到家庭教育中。 1、家長是孩子模板——你是怎樣的,孩子就會是怎樣的 我們回頭看一下這個案例。
  • 電子遊戲有毒?那是你沒玩對遊戲!
    看來,電子遊戲也不全都是「毒藥」,尤其是專門為學習設計的點子遊戲。不要以為這是小探說的噢。這可是加州大學Santa Cruz 分校專門研究電子遊戲的副教授Edward (Eddie) Melcer 告訴小探的。今天,我們就跟隨這位電子遊戲資深玩家兼學者一起去看看,教育遊戲(Educational Games) 的起源、發展、現狀,以及它對我們現有教育體系的影響吧。
  • 影響孩子的不是手機,而是父母的縱容,不能再無視「垃圾快樂」
    相比較於平時的親子遊戲和戶外活動,孩子更加喜歡玩手機,而且每次玩手機孩子都特別開心和快樂,臉上洋溢著笑容。看著孩子專注和快樂的樣子,李姐覺得這個手機還買對了。因為孩子年紀小,自律性和抗誘惑性很弱,面對手機和電子遊戲的吸引,很容易沉迷其中。雖然暫時看來孩子是開心的,實則獲得的是一種「垃圾快樂」。什麼是垃圾快樂?顧名思義,就是能讓人獲得短期快樂的事物,而這樣的快樂會無限消耗人們的精力和時間,最終會讓人上癮,難以自拔。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家長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在給孩子灌輸的「垃圾快樂」,那麼經常被家長忽視的「垃圾快樂」都有哪些呢?
  • 越愛說這三句話的爸爸越無能,孩子長大後不會和你親近
    導讀:越愛說這三句話的爸爸越無能,孩子長大後不會和你親近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越愛說這三句話的爸爸越無能,孩子長大後不會和你親近!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迷戀電子遊戲:男孩問題背後的共同原因
    到樓頂去吹風的時候,看到一個初中模樣的男生沉浸在手機遊戲裡,如痴如醉。他是另一棟樓的,來這裡玩遊戲,應該是為了避開家長。男孩拿著手機玩遊戲的場景比比皆是,在公共場合如公交車上、小區提供座椅供人們休息的區域、教室、甚至圖書館和書店,都可以看到男孩在玩遊戲,年齡段從幼兒、小學到初高中和成人。這些都是本人親眼所見。相比之下,玩電子遊戲的女孩要少很多。
  • 如何讓電子遊戲助力孩子成長?
    現在的孩子出生在一個電子產品的時代,天生就帶網感,在不得不接觸電子產品的今天,父母可能最擔心的就是電子遊戲對孩子的影響,擔心孩子對遊戲上癮,擔心影響學習,擔心變成宅男等等,坦白講,電子遊戲是一個必然會對當下孩子的童年產生影響的事物。既然如此,那麼如何調節影響?可以允許多大的影響?什麼的管理手段能讓電子遊戲利大於弊?
  • 家長怒吼孩子,是自己無能的表現,不改將後悔終生
    不是大人嗷嗷亂喊叫,就是孩子被打罵得哭聲連天,真的整個樓棟都可以聽見。我不提倡這種教育孩子的表現,更覺得這對夫妻很沒有能力。真想推開門質問一下:除了大吼大罵,你們還會啥?就不能好好靜下來、耐心地告訴孩子怎麼做嗎?
  • 手機是如何毀掉一個孩子的?讓數據告訴你真相,你還敢給孩子買嗎
    導讀:手機是如何毀掉一個孩子的?讓數據告訴你真相,你還敢給孩子買嗎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手機是如何毀掉一個孩子的?讓數據告訴你真相,你還敢給孩子買嗎!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電子遊戲,網絡小說……新時代的「鴉片」,別讓它毀了你的孩子
    時代的進步一直存在著利害關係,因為信息化的迅速發展,網絡時代已經完全滲透到大家小戶,大人工作需要信息化,孩子學習習慣用上手機查找資料,但是一旦接觸上網絡,大人可或許可以分清楚網絡現實,甚至有些成年人依賴成癮成為真正的低頭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