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電子遊戲助力孩子成長?

2020-09-05 果媽閱讀

現在的孩子出生在一個電子產品的時代,天生就帶網感,在不得不接觸電子產品的今天,父母可能最擔心的就是電子遊戲對孩子的影響,擔心孩子對遊戲上癮,擔心影響學習,擔心變成宅男等等,坦白講,電子遊戲是一個必然會對當下孩子的童年產生影響的事物。

既然如此,那麼如何調節影響?可以允許多大的影響?什麼的管理手段能讓電子遊戲利大於弊?

這些問題是每個父母都要思考的問題。

《邊遊戲,邊成長》這本書中就講到了:其實遊戲與成長並不矛盾,只要你能夠科學引導,遊戲甚至可能帶來巨大紅利。如果你用強硬的手段約束和管理孩子玩遊戲,最終只會激化親子矛盾,阻礙孩子的成長。

作者介紹:葉壯,心理學者,北京交通大學特聘講師,上海帆行教育研究中心創始人。中國心理學會(CPA)成員,美國心理科學協會(APS)成員。

如何讓電子遊戲更好的服務於孩子的成長?作者分為8個章節來講解,從孩子們為什麼要一起玩遊戲,到遊戲到底能不能「寓教於樂」,再到遊戲的管理以及在管理孩子的遊戲過程在中遇到矛盾怎麼處理。

今天,我主要從很多父母都非常關心的遊戲管理的部分來分享:

1、要管理,先要和孩子一起玩遊戲

可能很多人會問我:管理孩子玩遊戲,為什麼要先和孩子一起玩遊戲呢?因為你要想改變一件事情,首先要從了解開始,如果你連他的遊戲你都不懂,又怎麼樣去管理呢?

所以,改變要從了解開始。

很多時候,父母想了解一下孩子玩的遊戲,會這樣問:「和我說說,你這遊戲是怎麼玩的?」

其實孩子很難回答這個問題,因為他不太明白你問的到底是什麼,是說這個遊戲的規則嗎?很多時候可能得到的就是孩子敷衍的回答,所以我們要去了解遊戲的特點。

遊戲的三個特點主要是:規則、交互和表達。我們只有從底層邏輯上去了解遊戲的這三個要素,你才可以快速的介入管理孩子玩遊戲的頻道了。

規則,其實就是遊戲裡面的規則,它和我們日常生活當中的規則有些相似的。

比如水就是拿來喝的,匍匐前進速度就會比較慢,在足球比賽中把球踢到對方門裡就算得分。

如果你在孩子的遊戲當中看到一瓶明顯用於飲用的水,你問他你喝這個是不是就不渴啦,這個時候孩子會給你一個白眼兒,他會覺得你的問題太容易。

我們了解規則是可以和孩子去聊「怎麼玩」的問題,而了解第二個交互,我們聊的是「玩起來這個遊戲感受怎麼樣」的問題。

表達,在不同的遊戲裡會扮演不同的角色,但是這些角色的背後其實是統一的,因為作為玩家他就是他自己,所以孩子才能把遊戲玩成了和別人不同的樣子。

不同的遊戲呼喚了孩子不同的自我元素,在冒險遊戲中,他要勇敢;在益智遊戲中,他要聰明;在模擬經營遊戲中,還要夠細緻......遊戲給了孩子表達的自由和空間,而人又總是有表達自我的需求。

在作者看來,遊戲中很高的自我表達自由度,也意味著有形成巨大成長紅利的可能性。

規則、交互和表達,構成了遊戲最重要的內核,而了解這三個元素,可以幫助家長更好的找到管理孩子玩電子遊戲的切入點。不管是和孩子探討遊戲裡的特殊規則,還是探討新穎的交互方式,亦或是遊戲這個話題進行自我表達,都是很棒的選擇。

2、挑選一款好遊戲的注意事項

除了和孩子「聊遊戲」之外,幫孩子好好的「選遊戲」,不讓低端的電子遊戲浪費孩子寶貴的成長資源,同樣也是家長的必修課。

那什麼樣的遊戲才能納入「值得一玩的好遊戲」的範疇呢?這裡有三條黃金原則和三條「一票否決」。

值得一玩的好遊戲要包括以下三個原則:新知性、審美性、趣味性。

幫孩子選遊戲時,要考慮的第一條原則就是這款遊戲是否具備新知性,就是說孩子通過玩這個遊戲能否獲得知識上的提升,不管是在知識儲備上,還是在思想意識上。

比如在《大航海時代4》這個遊戲當中,就是因為它有著極強的地理和歷史方面的新知性,玩這款遊戲,你就能基本掌握世界上的主要貨運航道和重要港口,甚至一些地域特產和風土人情。

第二個原則審美性,遊戲本身要具備成為藝術的所有要素,其中自然包括美感上的表現,一款好的遊戲應該如同一件好的藝術品一樣,讓人在審美層面有所收穫。

這種審美感可能來自於感官的刺激,比如精良的圖像,震撼的音響,甚至模擬招架敵人進攻時武器震動的遊戲手柄的震動,很多遊戲在這方面已經做的爐火純青。

比如像《風之旅人》這樣的遊戲,並沒有什麼拳拳到肉的打鬥情節,但是卻給人非常好的「治癒感」,這也是一種審美體驗。

這款遊戲裡,無論走到哪裡,感覺看到的場景都是一幅畫遊戲,難度不大,節奏也慢,也非常利於放鬆情緒,有的心理治療師,甚至會用這個遊戲給來訪者做放鬆治療。

第三個原則趣味性,是在遊戲過程中玩遊戲的人能收穫一種純粹的快樂,所謂純粹的快樂,就是一種非常基礎的、讓人感覺到愉快的遊戲體驗。

比如劇情的起承轉合,排除萬難後巧妙的戰勝關底Boss、和他人之間默契的合作,甚至看到一座山後費力爬上山頂看看風景。

這三點兼備的好遊戲其實是很難得,所以建議各位家長在給孩子選擇遊戲的時候,可以適當放寬標準,三者佔其二,就是一款值得嘗試的好遊戲了。

3、挑選遊戲之「一票否決」

遊戲中的社交有太多的負面信息,誘導道具付費,缺乏情節或知識。孩子們所玩的遊戲只要觸及到了這三條紅線中的一條,最好就不要接觸。

比如俗稱「吃雞」的《絕地求生》,這款遊戲默認是開放式語音的,也就是說遊戲中的其他玩家只要在你身旁就可以直接和你對話,其他玩家之間說的話你也能聽見,在有的情況下遊戲環境會導致玩家互相謾罵。

甚至會有玩家在語音裡播放暴力、淫穢的負面信息,我甚至還聽說過有玩家在遊戲裡公開播放哀樂,就是為了給別的玩家找彆扭。

雖然你可以屏蔽別人的語音,但是這種遊戲在多人模式下很大程度上就是依靠合作進行的,所以語音必不可少,這樣看來,倒不如直接不玩。

除此之外,還有大量的網遊與手遊都是可以「免費玩」的,但很多都存在「誘導道具付費」的問題。

最後一點就是缺乏情節或知識,大量急於「圈錢」的粗製濫造的遊戲,都缺乏不夠好的情節和支持量來支撐它們的內涵。

像《星際爭霸》所展現的宏觀宏大宇宙觀、《魔獸》系列甚至可以改編成一部恢弘的電影情節,《帝國時代》系列蘊含著歷史知識,都是造就精品的原因。如果一個遊戲真的很缺乏內涵,那就真的沒有必要花時間在上面。

也許你之前遊戲玩的不是很多,卻又希望能夠通過遊戲促進孩子的成長改善與孩子的關係,那你要做的第一步,並不是興衝衝的跑到孩子身邊對他說,我們一起玩遊戲吧,你最好先選擇一款能說服自己,也能打動孩子的好遊戲。

還有很多遊戲管理方面的知識,比如像怎麼科學的管理孩子的遊戲時間,什麼時候可以出手去管理孩子的遊戲,以及和孩子之間關於遊戲的矛盾處理等等。

相關焦點

  • 《邊遊戲,邊成長》科學管理,讓電子遊戲為孩子助力
    現在很多父母把電子遊戲當成了洪水猛獸,精神鴉片,阻止孩子去觸碰。而現在很多孩子也確實沉迷於此,無法自拔。孩子樂在其中,父母心力交瘁。甚至有些家長還在網上罵遊戲開發商害人不淺。電子遊戲毀了孩子的前程,破壞了和諧的親子關係,家庭的幸福。就像過街老鼠,人人喊打。但是,電子遊戲真的是一無是處嗎?
  • 「電子遊戲就該封禁」:來看無知的父母,是怎樣毀掉孩子未來的
    電子遊戲變身特效藥一提起電子遊戲,很多家長都會恨得牙根痒痒:「就怪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我家的孩子本來很乖巧,學習成績也很好,就是因為迷上電子遊戲,學習成績直線下降,怎麼管都不聽,特別叛逆。」正是因為如此,就算暑假來臨,孩子本可以通過電子遊戲放鬆。
  • 電子遊戲是不是孩子成長路上的絆腳石?
    孩子愛玩遊戲的問題,經常讓家長感到頭疼。擔心孩子因為玩遊戲而沉迷,影響視力、健康、學習……和很多家長一樣,我對遊戲的態度一直是排斥的。覺得孩子玩遊戲就是浪費時間,不務正業。認為電子遊戲對於孩子就是洪水猛獸,阻礙孩子的成長!然而,越是禁止孩子做什麼,孩子越想做什麼,即心理學上的「潘多拉效應」:不禁不為,愈禁愈為。
  • 如何讓孩子遠離電子遊戲?
    今天最想解決的問題是:如何讓孩子遠離電子遊戲?漫長的暑假,興趣班剛剛結束,孩子的閒暇時間又多了起來,稍不留神,他就手不離機,痴迷於網路遊戲!發現了去橫加阻攔,強行收機,他會暴跳哭鬧,好生勸說,卻似染了毒癮停不下來!怎麼辦?
  • 做好這幾點讓孩子遠離電子遊戲
    5年前,14-16歲男孩為主,現在則是12-16歲男孩為主,甚至有些來諮詢的孩子,只有10歲左右。雖然這不是官方統計數據,但以小見大,沉迷遊戲的低齡化,確實是一個不容迴避的問題。之所以會有這樣的狀況,當然有接觸電子產品的便利、同學間的相互影響等原因。大多數孩子都喜歡玩電子遊戲。雖然有些遊戲有一定的教育意義,或者能夠教給孩子某種技能,但是很多孩子花在玩遊戲上的時間實在是太多了。
  • 為什麼你的孩子會沉迷於電子遊戲?
    家長們有的一邊要上班,一邊要盯著孩子上網課,督促孩子完成老師的布置的作業,真的是太難了!因為呆在家裡的時間比較長,孩子們一般也居家不外出,每天上完網課,剩下的時間就是寫作業,多數孩子完成作業後,就會不自主地玩手機或者電腦遊戲打發時間。多數家長還是要上班的,也沒有多少時間陪伴孩子,所以,這種情況就更加嚴重了,甚至會有部分孩子因此而沉迷於電子遊戲。
  • 如何讓傳統遊戲和電子遊戲共同促進兒童遊戲的發展
    無論是傳統遊戲還是新型的電子遊戲,都是兒童遊戲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兩者和諧發展才能共同促進兒童遊戲的良性發展,為兒童帶來更多的歡樂。那麼,如何才能更好地促進兒童遊戲的發展呢?我們或許可以從以下三方面作出努力。
  • 電子遊戲該不該讓孩子玩?父母的無知,最終傷害的是孩子
    其實,對於歐陽的這種心情我是非常理解的,最開始,我家孩子也是有些沉迷於電子遊戲,不過,只要父母用正確的眼光去看待,用正確的方式去解決,孩子沉迷遊戲的事情便會迎刃而解。01電子遊戲對孩子有沒有好處?不知道各位家長有沒有發現,有些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是屬於靦腆類型的,可是等孩子玩上遊戲後仿佛變了一個人一樣。不僅不在靦腆了,甚至還在指揮別人。家長要知道,電子遊戲是一把雙刃劍,控制好了,對孩子的學習成長都有幫助,如果沒有控制好,那麼才會讓孩子沉迷和淪陷。其實,電子遊戲對孩子是有好處的,只不過許多家長都沒有發現而已。
  • 如何引導兒子玩電子遊戲
    《你的天空是我們的世界》一文發表後,引起一些家長網友的關注,有一些朋友問,到底是如何將你兒子從玩遊戲機引導向學習計算機的。但我仔細想想,也有一些共性的東西可以歸納出來。比如,現在的孩子,影響學習最大的兩個愛好,不外乎男孩喜歡遊戲,女孩喜歡追星。當然,還有更牛的,既喜歡遊戲又喜歡追星。影響成長的最突出的就是逆反心理。你指東,他偏往西;你說得越多,他越不想聽。覺得你的觀點過時,你的語言嘮叨,最後,家長眼睜睜地看著孩子成績下降,興趣轉移到一些跟學習無關的事情上來,然後在高考的衝刺階段被甩在隊尾。
  • 研究證明,好的電子遊戲利於孩子的大腦發育
    然而,電子產品裡面的電子遊戲卻不被老師和爸媽們認可和接受,他們擔心過多的遊戲時間對孩子不利。毫無疑問,的確有些孩子太過頭了,長時間的玩電子遊戲,會令孩子面臨健康問題。但是一些研究也表明,玩電子遊戲可以帶來心理上、甚至生理上的益處——從增強孩子的大腦靈活度到有可能提高視力。
  • 魚媽育兒問答之「如何讓孩子擺脫對電子遊戲的心理依賴?」
    寶媽求助:如何讓孩子擺脫對電子遊戲的心理依賴?相對電子遊戲,孩子一般會跟喜歡跟別的孩子一起玩,如果孩子不願意,可能是性格比較內向,家長需要引導與鼓勵。1.鼓勵孩子養成好的興趣與習慣比如看書,運動,爬山甚至學一門樂器都好,孩子有感興趣的事情做,父母適當地鼓勵,孩子會覺得有成就感,慢慢也就不玩手機了。像我小孩,都是看書、學英語的時候,我各種鼓勵她,所以她很開心,覺得有意思。
  • 孩子沉迷於電子遊戲?罪魁禍首竟是家長的錯!這樣做給孩子歸屬感
    當發現自家孩子沉迷於電子遊戲的時候,不要著急這去批評孩子,先看看爸爸是否經常當著孩子的面吸菸喝酒?是否經常當著孩子的面說髒話、亂發脾氣?如果有的話就知道孩子為什麼會沉迷於電子遊戲了,孩子已經到了能夠明辨是非的年齡了,他知道爸爸吸菸喝酒不對,也知道只知道玩遊戲不對,由於父母也沒有改正,孩子也就想著玩玩遊戲也沒什麼,反正爸爸也犯錯嘛!
  • 17.7%青少年每天都玩電子遊戲,孩子究竟圖個啥?
    17.7%青少年每天都玩電子遊戲,孩子究竟圖個啥? 疫情帶來漫長假期,原本應坐在教室裡的孩子不得出門,在此期間,電子遊戲成為他們釋放精力的「不錯」選擇。
  • 如何實現「邊遊戲,邊成長」?
    這帶有一點點酸楚和惋惜的話,讓那些聽著「別人家的孩子如何如何」長大的年輕人,開始有了「別人家的爸媽如何如何」的感覺。更重要的是,這些想法暴露了一個非常值得深入思考的主題:因為電子遊戲而產生的代際衝突。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心理學者、育兒專家(同時也是兩個男孩的爸爸)葉壯老師結合專業研究和自己的親子遊戲經驗寫了《邊遊戲,邊成長 》這本書,以幫助你更好地了解學界對電子遊戲的研究,也更明確在日常生活中該如何管理孩子使用電子產品,成為孩子自我約束的「好隊友」。本書剛上市就受到幾家臺灣出版社的關注,希望能購買版權在臺灣出版,同時也受到了很多父母的熱烈關注。
  • 聊聊父母如何成長自我 助力孩子那些事
    今晚的家長成長沙龍由我帶導,主題是:聊聊父母如何成長自我 助力孩子那些事首先我邀請大家一起做個「問卷小調查」!每個人都覺得自己感受到孩子的挑戰時想到了學習成長!是啊,當我們的成長跟不上孩子的腳步,教育就出了問題!隨後我們從三個方面進行探討!什麼是自我成長?
  • 全腦開發,點亮孩子思維火光,用遊戲助力孩子成長
    ,關於如何教育孩子,社會上就有很多爭議。它的內容,是貼近孩子生活的,而這裡面的遊戲,又是緊扣孩子的成長需要的,對於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數學、邏輯思維能力的提高,都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很多電子遊戲,也是遵循這樣的一個認知規律,讓人們能夠儘快地掌握一個新技能。
  • 《不咆哮,讓孩子愛上學習》② | 如何讓學習這件事能像電子遊戲一樣上癮?
    大家好,歡迎來到小十點,今天我們繼續閱讀《不咆哮,讓孩子愛上學習》這本書中的內容。在昨天的共讀學習中,我們知道了孩子們不愛學習的真正原因在於何處。今天我們就來一起學習:如何讓學習這件事能像電子遊戲一樣上癮?我們怎樣才能讓孩子們愛上學習?
  • ——孩子有權利選擇電子遊戲
    2020年8月--孩子們會用「上癮」這個詞來描述一個遊戲很有趣,或用來表達他們玩了很長時間,但大人卻把「上癮」當作一種病態表現,這可能會傷害到孩子。  一項由雪梨大學文學藝術和媒體學院的Marcus Carter博士領導的研究發表於《澳大利亞媒體國際》上,他對風靡全球的射擊遊戲《堡壘之夜》進行了深入研究,分析了來自澳大利亞的24位9-14歲兒童對遊戲「上癮」這一說法的理解,以及他們是如何將其應用到日常遊戲中的。
  • 你的孩子愛玩電子遊戲嗎?那是因為你沒做到這3點
    當然這裡孩子們所選擇的遊戲都是指電子遊戲,也就是電腦遊戲或手機遊戲。也許家長看到在孩子們做出的十年規劃裡,遊戲所佔據的份量,家長們可能會覺得無可奈何,可大家卻都忽略了一個很關鍵的要素,為什麼孩子會作出這樣的選擇?
  • 為何你那麼管著孩子,還是會輸給電子遊戲?
    接到一個求助電話,說是初中的兒子說不上學就不上學了,天天在家玩手機,家長把手機搶了回來,兒子開始絕食鬧自殺……看新聞看視頻,多少孩子因為手機和父母鬧騰,更有說手機害了一代人。手機怎麼就有那麼大的吸引力呢?我以電子遊戲為例,告訴你為何你對孩子嚴守死防、打罵斥責、好言相勸,還是會輸給電子產品(電子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