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孩子出生在一個電子產品的時代,天生就帶網感,在不得不接觸電子產品的今天,父母可能最擔心的就是電子遊戲對孩子的影響,擔心孩子對遊戲上癮,擔心影響學習,擔心變成宅男等等,坦白講,電子遊戲是一個必然會對當下孩子的童年產生影響的事物。
既然如此,那麼如何調節影響?可以允許多大的影響?什麼的管理手段能讓電子遊戲利大於弊?
這些問題是每個父母都要思考的問題。
在《邊遊戲,邊成長》這本書中就講到了:其實遊戲與成長並不矛盾,只要你能夠科學引導,遊戲甚至可能帶來巨大紅利。如果你用強硬的手段約束和管理孩子玩遊戲,最終只會激化親子矛盾,阻礙孩子的成長。
作者介紹:葉壯,心理學者,北京交通大學特聘講師,上海帆行教育研究中心創始人。中國心理學會(CPA)成員,美國心理科學協會(APS)成員。
如何讓電子遊戲更好的服務於孩子的成長?作者分為8個章節來講解,從孩子們為什麼要一起玩遊戲,到遊戲到底能不能「寓教於樂」,再到遊戲的管理以及在管理孩子的遊戲過程在中遇到矛盾怎麼處理。
今天,我主要從很多父母都非常關心的遊戲管理的部分來分享:
1、要管理,先要和孩子一起玩遊戲
可能很多人會問我:管理孩子玩遊戲,為什麼要先和孩子一起玩遊戲呢?因為你要想改變一件事情,首先要從了解開始,如果你連他的遊戲你都不懂,又怎麼樣去管理呢?
所以,改變要從了解開始。
很多時候,父母想了解一下孩子玩的遊戲,會這樣問:「和我說說,你這遊戲是怎麼玩的?」
其實孩子很難回答這個問題,因為他不太明白你問的到底是什麼,是說這個遊戲的規則嗎?很多時候可能得到的就是孩子敷衍的回答,所以我們要去了解遊戲的特點。
遊戲的三個特點主要是:規則、交互和表達。我們只有從底層邏輯上去了解遊戲的這三個要素,你才可以快速的介入管理孩子玩遊戲的頻道了。
規則,其實就是遊戲裡面的規則,它和我們日常生活當中的規則有些相似的。
比如水就是拿來喝的,匍匐前進速度就會比較慢,在足球比賽中把球踢到對方門裡就算得分。
如果你在孩子的遊戲當中看到一瓶明顯用於飲用的水,你問他你喝這個是不是就不渴啦,這個時候孩子會給你一個白眼兒,他會覺得你的問題太容易。
我們了解規則是可以和孩子去聊「怎麼玩」的問題,而了解第二個交互,我們聊的是「玩起來這個遊戲感受怎麼樣」的問題。
表達,在不同的遊戲裡會扮演不同的角色,但是這些角色的背後其實是統一的,因為作為玩家他就是他自己,所以孩子才能把遊戲玩成了和別人不同的樣子。
不同的遊戲呼喚了孩子不同的自我元素,在冒險遊戲中,他要勇敢;在益智遊戲中,他要聰明;在模擬經營遊戲中,還要夠細緻......遊戲給了孩子表達的自由和空間,而人又總是有表達自我的需求。
在作者看來,遊戲中很高的自我表達自由度,也意味著有形成巨大成長紅利的可能性。
規則、交互和表達,構成了遊戲最重要的內核,而了解這三個元素,可以幫助家長更好的找到管理孩子玩電子遊戲的切入點。不管是和孩子探討遊戲裡的特殊規則,還是探討新穎的交互方式,亦或是遊戲這個話題進行自我表達,都是很棒的選擇。
2、挑選一款好遊戲的注意事項
除了和孩子「聊遊戲」之外,幫孩子好好的「選遊戲」,不讓低端的電子遊戲浪費孩子寶貴的成長資源,同樣也是家長的必修課。
那什麼樣的遊戲才能納入「值得一玩的好遊戲」的範疇呢?這裡有三條黃金原則和三條「一票否決」。
值得一玩的好遊戲要包括以下三個原則:新知性、審美性、趣味性。
幫孩子選遊戲時,要考慮的第一條原則就是這款遊戲是否具備新知性,就是說孩子通過玩這個遊戲能否獲得知識上的提升,不管是在知識儲備上,還是在思想意識上。
比如在《大航海時代4》這個遊戲當中,就是因為它有著極強的地理和歷史方面的新知性,玩這款遊戲,你就能基本掌握世界上的主要貨運航道和重要港口,甚至一些地域特產和風土人情。
第二個原則審美性,遊戲本身要具備成為藝術的所有要素,其中自然包括美感上的表現,一款好的遊戲應該如同一件好的藝術品一樣,讓人在審美層面有所收穫。
這種審美感可能來自於感官的刺激,比如精良的圖像,震撼的音響,甚至模擬招架敵人進攻時武器震動的遊戲手柄的震動,很多遊戲在這方面已經做的爐火純青。
比如像《風之旅人》這樣的遊戲,並沒有什麼拳拳到肉的打鬥情節,但是卻給人非常好的「治癒感」,這也是一種審美體驗。
這款遊戲裡,無論走到哪裡,感覺看到的場景都是一幅畫遊戲,難度不大,節奏也慢,也非常利於放鬆情緒,有的心理治療師,甚至會用這個遊戲給來訪者做放鬆治療。
第三個原則趣味性,是在遊戲過程中玩遊戲的人能收穫一種純粹的快樂,所謂純粹的快樂,就是一種非常基礎的、讓人感覺到愉快的遊戲體驗。
比如劇情的起承轉合,排除萬難後巧妙的戰勝關底Boss、和他人之間默契的合作,甚至看到一座山後費力爬上山頂看看風景。
這三點兼備的好遊戲其實是很難得,所以建議各位家長在給孩子選擇遊戲的時候,可以適當放寬標準,三者佔其二,就是一款值得嘗試的好遊戲了。
3、挑選遊戲之「一票否決」
遊戲中的社交有太多的負面信息,誘導道具付費,缺乏情節或知識。孩子們所玩的遊戲只要觸及到了這三條紅線中的一條,最好就不要接觸。
比如俗稱「吃雞」的《絕地求生》,這款遊戲默認是開放式語音的,也就是說遊戲中的其他玩家只要在你身旁就可以直接和你對話,其他玩家之間說的話你也能聽見,在有的情況下遊戲環境會導致玩家互相謾罵。
甚至會有玩家在語音裡播放暴力、淫穢的負面信息,我甚至還聽說過有玩家在遊戲裡公開播放哀樂,就是為了給別的玩家找彆扭。
雖然你可以屏蔽別人的語音,但是這種遊戲在多人模式下很大程度上就是依靠合作進行的,所以語音必不可少,這樣看來,倒不如直接不玩。
除此之外,還有大量的網遊與手遊都是可以「免費玩」的,但很多都存在「誘導道具付費」的問題。
最後一點就是缺乏情節或知識,大量急於「圈錢」的粗製濫造的遊戲,都缺乏不夠好的情節和支持量來支撐它們的內涵。
像《星際爭霸》所展現的宏觀宏大宇宙觀、《魔獸》系列甚至可以改編成一部恢弘的電影情節,《帝國時代》系列蘊含著歷史知識,都是造就精品的原因。如果一個遊戲真的很缺乏內涵,那就真的沒有必要花時間在上面。
也許你之前遊戲玩的不是很多,卻又希望能夠通過遊戲促進孩子的成長改善與孩子的關係,那你要做的第一步,並不是興衝衝的跑到孩子身邊對他說,我們一起玩遊戲吧,你最好先選擇一款能說服自己,也能打動孩子的好遊戲。
還有很多遊戲管理方面的知識,比如像怎麼科學的管理孩子的遊戲時間,什麼時候可以出手去管理孩子的遊戲,以及和孩子之間關於遊戲的矛盾處理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