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孩子的不是手機,而是父母的縱容,不能再無視「垃圾快樂」

2020-08-28 陸北教育大本營


父母最大的心願,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快樂,對孩子來說是至關重要的。這不僅是孩子幸福感的表現,而且決定了孩子的性格和未來發展方向。因此,大多數家長,在早教育兒的過程中,都會不遺餘力地為孩子營造快樂的氛圍和環境。


最近,鄰居李姐給我分享了她在育兒方面的「心得」。聽完她的故事,我覺得並不是一個優秀的育兒案例。

事情是這樣的:李姐家的男寶強強今年5歲了,孩子看起來很內向,不善言談,當院子裡其他小夥伴一起玩耍的時候,總是看到他在一旁獨自埋頭看媽媽的手機。

出於好奇,我上前詢問,李姐這才告訴我事情的原委。原來由於疫情的原因,家長和孩子待在家裡沒事幹,然後孩子爸爸買了兩部新手機,一家人每天都會在一起玩電子遊戲。

相比較於平時的親子遊戲和戶外活動,孩子更加喜歡玩手機,而且每次玩手機孩子都特別開心和快樂,臉上洋溢著笑容。看著孩子專注和快樂的樣子,李姐覺得這個手機還買對了。


聽完李姐給我說的育兒經歷,我立刻阻止了她的做法。因為孩子年紀小,自律性和抗誘惑性很弱,面對手機和電子遊戲的吸引,很容易沉迷其中。雖然暫時看來孩子是開心的,實則獲得的是一種「垃圾快樂」。

什麼是垃圾快樂?顧名思義,就是能讓人獲得短期快樂的事物,而這樣的快樂會無限消耗人們的精力和時間,最終會讓人上癮,難以自拔。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家長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在給孩子灌輸的「垃圾快樂」,那麼經常被家長忽視的「垃圾快樂」都有哪些呢?

1.追劇——讓孩子無心學習

現在隨著電視和網絡的普及,越來越多的家庭在陪伴孩子成長的時候,會用「追劇」的方式,來充實孩子的日常生活。


一般來說,電視劇和綜藝節目都是為了消遣娛樂,但是「追劇」就會讓這個性質變得不一樣了。如果孩子和父母一樣,每天上學上課,腦子裡卻在想電視劇裡的情節以及電視劇更新的問題,那麼可想而知,學習成績必定一落千丈。

2.吃零食——影響孩子身體健康

孩子一哭鬧和不開心,有些家長就會給孩子買一些零食或者垃圾食品。久而久之,這些食品除了讓孩子享受「嘴癮」,感覺很爽之外,營養價值極低。

大部分糖果類、膨化食品、油炸食品裡面的成分和含量,都是不符合孩子的飲食結構和所需營養,特別是市面上一些非品牌類的零食,會影響孩子的身體健康。嚴重的時候,會危及生命。


3.電子遊戲——讓孩子「上癮」

電子遊戲除了影響孩子的視力和頸椎發育外,還會讓孩子上癮,嚴重影響孩子的學習,會導致孩子失去判斷力,危害家庭和諧。

之前看到一個案例:一位一年級的小朋友,偷偷曠課回家,拿著自己媽媽的手機玩遊戲,2個小時把家長辛辛苦苦賺的6萬元,全部用來買遊戲裝備,事發之後,父母無比痛心。

既然「垃圾快樂」對孩子乃至家庭的影響這麼大,那麼,在平時教育孩子的時候,我們應該如何引導孩子拒絕「垃圾快樂」?


筆者給大家分享並總結以下3點建議:

1.家長給孩子樹立榜樣

身正不怕影子斜,對於家長來說,孩子就是家長的「影子」,會經常模仿和學習家長的樣子。換句話說,如果家長能夠做好表率和帶頭作用,那麼,孩子自然也會變得優秀。所以,家長首先要減少追劇、吃零食、玩電子遊戲、沉迷手機等等的行為。

特別是在孩子面前,讓孩子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並明白:「原來爸爸媽媽,都不玩手機了,那我也不玩了」。平時多和孩子進行親子遊戲和戶外活動,這樣避免孩子接觸「垃圾快樂」。

2.讓孩子遠離帶給他「垃圾快樂」的東西

也許平時孩子學習需要用到手機或者電腦查資料,但使用過後,家長要把這些東西放到遠離孩子的視線,這樣孩子不會輕易看到,所以也就減少使用頻率。


例如:孩子某道題不會,需要查資料。那麼,家長可以先通過工具書或者課本上的知識,來給孩子講解。如果這個題目比較新穎,在書上找不到答案,那麼我們陪著孩子一起通過手機或者電腦查詢。解決完問題後,手機或者電腦放到遠離孩子學習的地方,並且設置開機密碼,保護孩子不被「垃圾快樂」侵害。

3.多花點時間陪伴孩子

歸根結底,孩子為什麼喜歡沉迷於「垃圾快樂」?多半是父母沒有花時間陪伴孩子,所以只能依靠手機、電子遊戲等方式,尋求關注和快感,進而享受這樣的快樂。因此,家長在平時多花點時間陪伴孩子,一起出去散散步、逛逛街,欣賞大自然的風景和魅力,讓孩子在藍天和陽光下,快樂成長。

例如:平時和孩子一起搭積木,家長能夠耐心地和孩子一起完成,那麼孩子會感到家庭的溫馨和溫暖。得到父母的關愛,自然幸福感會極大的提升,這樣孩子才能真正的享受到生活中的快樂。

綜上所述,在育兒的過程中,不要讓「垃圾快樂」代替了父母的引導和管教。當孩子沾染「垃圾快樂」的時候,家長要及時糾正和引導,讓孩子明白「垃圾快樂」的危害。學會合理利用時間,從而促進孩子全方位的提升與發展,迎接美好的明天。


你是如何看待孩子沉迷於「垃圾快樂」的這件事情呢?如果有任何不同的意見和想法,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可以一起進行探討和交流。

相關焦點

  • 哈佛研究:毀掉孩子的,不是手機,不是遊戲,而是父母的「縱容」
    生活當中,很多孩子變得痴迷手機,喜歡手機裡面的遊戲,往往到了無法自拔的地步,所以很多家長開始擔心,想要幫助孩子戒掉手機的癮。但往往效果都很不理想,甚至導致了家長和孩子之間產生衝突。事實上,很多家長不了解的是,毀掉孩子的根本不是手機,也不是遊戲,而是家長對於孩子的「縱容」。
  • 致家長:不讓孩子擺脫「垃圾快樂」,孩子就難以健康成長
    父母是孩子和「垃圾快樂」之間的一道牆。當孩子體會到這種「垃圾快樂」的快感,他們根本沒有自制力,很難做到拿得起、放得下。如果家長沒有幹涉,孩子就容易沉溺其中。想要避免孩子在垃圾快樂中淪陷,想要讓他們重回正常的學習,父母及時的引導很重要。
  • 沉迷於「垃圾快樂」中的孩子,未來多半沒出息,父母要有教養格局
    媽媽詢問孩子為何下滑,孩子謊稱線上老師講太快自己跟不上,媽媽無奈只能讓孩子多勤勉跟進,利用晚上的時間,自己在書房多溫習線上課程。可實際上,阿傑根本不是跟不上,而是完全沒聽,每天的線上課程的時間,他都用來打手遊了。
  • 「垃圾快樂」正流行,悄悄「毀了」無數孩子,許多父母還不自知
    而由於孩子如今過早的接觸到了網絡,所以導致了一些問題的出現,比如說現如今就有一種「垃圾快樂」正在蔓延,毀掉了千萬孩子,有許多父母卻還不自知,這種垃圾快樂就是吃播。「垃圾快樂」正在悄悄「蔓延」李女士的孩子平時非常的聽話,但是最近李女士發現孩子莫名其妙的迷上了吃播。
  • 父母縱容孩子,不是愛而是「礙」,同時在告訴他:你是沒有價值的
    父母在孩子面前本應有著高高在上的權威,畢竟父母的身份讓他們天生就有一種優越感。當然我們更希望父母能夠收起這份權威,儘量和孩子做朋友,這應該是親子關係最好的模式。但有的父母在親子關係中表現的卻有些卑微,他們用盡全力的愛著孩子,縱容孩子的一切,只是害怕孩子會和他們疏遠,害怕和孩子之間無法好好相處。
  • 毀掉一個孩子最快的方式,就是讓他對「垃圾快樂」上癮
    獲贊最多的回答是:「玩手機不可怕,被手機玩弄才可怕,千萬別讓孩子成為垃圾快樂的奴隸。」我們聽過太多玩手機影響孩子成績、影響健康、影響前途的例子了。一個原本優秀的孩子,有一天對手機上癮,一發不可收拾。他無法再從學習中得到快樂,只有刷短視頻能讓他快速得到快感,只有拿著手機能讓他得到安全感。
  • 玩手機不可怕,可怕的是你的孩子沉迷在垃圾快樂中,
    手機滿足了孩子一時的歡愉,但是手機製造出的垃圾快樂,殺死了孩子的自制力,殺死了孩子的學習能力,更殺死了孩子的上進心。垃圾快樂,不僅拉開了孩子與同齡人之間的距離,也在一步步毀掉孩子。家長用自己的行為引領孩子,比講千百遍道理更有說服力。如果想讓孩子多讀書、多運動、不過度沉迷於手機,自己就要作為榜樣先行動起來,用榜樣的力量,潛移默化影響孩子。
  • 調皮的孩子更聰明?錯!這個底線千萬不能縱容
    但我們不要忘記,別人的不計較是他人的風度,我們不能以此當藉口,去縱容和放任孩子釀成大錯。當孩子的「無視規則」行為變成一種習慣,就會捅出大簍子。廣東博物館收到過一封投訴信,信上抱怨工作人員管太多,不讓在博物館裡面吃東西,不讓孩子跑。這不是壓制孩子的天性嗎?觀眾不是上帝嗎?孩子就不是了?
  • "垃圾快樂"已然泛濫,父母要讓孩子遠離,別等孩子毀了才後悔
    但是隱患也隨之出現,許多過早接觸手機的孩子,或多或少都出現了沉迷於短視頻的快樂之中。"垃圾快樂"已然泛濫,父母要讓孩子遠離張女士最近在管還在這件事情上犯了難,上周周末,她難得不用加班,本想著趁著周末休閒的時光好好陪伴一下孩子。
  • 最容易毀掉孩子的「毒藥」,不是打罵和離婚,而是父母的這種行為
    前幾天受邀去閨蜜家吃飯,一進門閨蜜4歲的女兒就衝進了媽媽的懷抱,說的第一句話,並不是自己想媽媽了,也不是和我問好,而是:「媽媽,你終於回來了,快給我玩會兒手機!」閨蜜習慣性地把自己的手機從包裡拿了出來遞給了孩子,給孩子之前,還特意的把屏幕亮度和無線調好了。我感覺到很詫異,但畢竟是在閨蜜家,也沒好意思說什麼。
  • 不讓孩子丟棄一些「垃圾快樂」,孩子就很難真正成長
    前言:小孩子的快樂有很多,大部分的小孩子都能夠在生活中的一點點小事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快樂,不知道你家的孩子是不是也放學之後喜歡到同學家裡去打遊戲,或者和同學一起打紙牌呢,其實孩子的快樂有很多,但是有一些快樂是值得我們認同的,但有一些快樂就應該讓孩子丟棄掉了,那麼哪些快樂應該讓孩子丟掉呢,讓孩子丟掉了快樂則被稱為垃圾快樂,那哪些被稱為垃圾快樂,所謂的垃圾快樂指的是那些阻礙孩子正常發展
  • 當今育兒的最大問題並不是縱容,而是對縱容恐懼所引起的過度管制
    ,而是了解孩子的發展規律,懂得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各種需求,學習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同時學會不斷審視自己,認識自我。科恩談到,當今養育模式的最大問題不是縱容,而是對縱容恐懼所帶來的過度管制。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過度管制的表現和後果;過度管制產生的原因;以及如何避免過度管制。
  • 如果想要摧毀一個孩子,那就讓他沉浸在垃圾快樂裡
    但是短暫的快樂換不來一輩子的幸福,只有高質量的快樂才能受益一生。面對形形色色的誘惑,作為父母要行動起來,避免孩子陷入垃圾快樂的深淵裡。一、父母以身作則比口頭教育更有效如果想要孩子不接觸手機,那父母就要先戒掉手機,樹立好的榜樣。
  • 毀掉一個孩子,就讓ta沉迷於「垃圾快樂」
    當孩子體會到這種「垃圾快樂」的快感,他們根本沒有自制力,能夠做到拿得起、放得下。所以,避免孩子在垃圾快樂中淪陷,重回正常的學習,是父母的首要責任。孩子天生就會模仿,而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孩子模仿和學習的重要對象。楊絳先生說:「好的教育,榜樣的力量很重要」。家長用自己的行為引領孩子,比講千百遍道理更有說服力。培養孩子「延遲滿足」的能力。為了不讓孩子淪為垃圾快樂的奴隸,很多父母認為,只要不給孩子看手機就行了,於是強制沒收手機,但這並不是最明智的辦法。
  • 聚餐擔心孩子吵鬧,就用手機解決?父母的做法,決定孩子的未來
    ,孩子基本都不吃飯,而是拿著手機看得有滋有味,家長們則在飯桌上談天說地。他說:"不想讓孩子鬧騰,不想因為看手機而訓斥孩子,也擔心孩子一旦鬧起來,自己無法馬上安撫好。"是的,我想這也是很多家長給孩子看手機的大部分原因。但是我們是否想過,這種帶娃的雙重標準,會給孩子一種什麼錯覺?在家:必須好好吃飯,不能看手機,看電視。
  • 孩子鉛中毒影響智商發育,這些食物孩子再愛吃,家長也別縱容
    導讀:孩子鉛中毒影響智商發育,這些食物孩子再愛吃,家長也別縱容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
  • 你還在縱容孩子吃垃圾食品?這4類食物別再給孩子吃,危害不小
    只能恨恨的瞪了老公一眼,回頭再給你算帳。老公悄悄的在我耳邊說:羊肉串是煮的,沒烤,也沒加任何調味品。純羊肉的,飲料是我用白棘苓衝的,開胃純天然,不是碳酸飲料。放心吧。就這樣孩子也會跟著我們喝一點飲料,吃一口羊肉,一家人其樂融融地吃了一頓中午飯。
  • 調皮的孩子更聰明?錯!涉及這個底線千萬不要縱容
    而警方對肇事者中的未成年孩子進行了批評教育,成年的則予以行政拘留。網友看了這則報導後都覺得十分憤慨,並認為:手欠不是本質,關鍵還是欠教育。一定要讓父母賠償,修理起來才有動力。有的網友也說,都有菸頭了不能叫熊孩子,明明是社會盲流!
  • 救救孩子吧,真的要在「垃圾快樂」中渡過一生嗎?
    父母是孩子和垃圾快樂之間的一道牆,家庭教育影響孩子的一生。近日,看到一則令人膽戰心驚的新聞。這大概就是「垃圾快樂」的可怕之處。正如知乎上那一句扎心的話:「比毒癮更可怕的,是垃圾快樂成癮。」以快樂之名,進入孩子的生活,名正言順;在歡聲笑語中,瓦解孩子的意志,悄無聲息;趁著刺激上頭之際,孩子的生活已經在不知不覺中被一點點錯寫,被慢慢毀掉。
  • 三流的父母溺愛孩子,二流父母縱容孩子,而一流父母都在做什麼?
    但畢竟是親戚,也不好再多說些什麼。 然後呢?這孩子終於幹了件「大事」!一天,他在商場裡用可樂澆了一臺鋼琴裡的「愛馬仕」,價值68萬的佩卓夫三角……,這回可沒人念及他是個孩子了,更講不了人情了,琴行老闆直接報警,最後判定他們賠償折舊價20萬。 因此,為人父母,我們要明白,過度的愛將是毀掉孩子人生的催化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