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最大的心願,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快樂,對孩子來說是至關重要的。這不僅是孩子幸福感的表現,而且決定了孩子的性格和未來發展方向。因此,大多數家長,在早教育兒的過程中,都會不遺餘力地為孩子營造快樂的氛圍和環境。
最近,鄰居李姐給我分享了她在育兒方面的「心得」。聽完她的故事,我覺得並不是一個優秀的育兒案例。
事情是這樣的:李姐家的男寶強強今年5歲了,孩子看起來很內向,不善言談,當院子裡其他小夥伴一起玩耍的時候,總是看到他在一旁獨自埋頭看媽媽的手機。
出於好奇,我上前詢問,李姐這才告訴我事情的原委。原來由於疫情的原因,家長和孩子待在家裡沒事幹,然後孩子爸爸買了兩部新手機,一家人每天都會在一起玩電子遊戲。
相比較於平時的親子遊戲和戶外活動,孩子更加喜歡玩手機,而且每次玩手機孩子都特別開心和快樂,臉上洋溢著笑容。看著孩子專注和快樂的樣子,李姐覺得這個手機還買對了。
聽完李姐給我說的育兒經歷,我立刻阻止了她的做法。因為孩子年紀小,自律性和抗誘惑性很弱,面對手機和電子遊戲的吸引,很容易沉迷其中。雖然暫時看來孩子是開心的,實則獲得的是一種「垃圾快樂」。
什麼是垃圾快樂?顧名思義,就是能讓人獲得短期快樂的事物,而這樣的快樂會無限消耗人們的精力和時間,最終會讓人上癮,難以自拔。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家長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在給孩子灌輸的「垃圾快樂」,那麼經常被家長忽視的「垃圾快樂」都有哪些呢?
1.追劇——讓孩子無心學習
現在隨著電視和網絡的普及,越來越多的家庭在陪伴孩子成長的時候,會用「追劇」的方式,來充實孩子的日常生活。
一般來說,電視劇和綜藝節目都是為了消遣娛樂,但是「追劇」就會讓這個性質變得不一樣了。如果孩子和父母一樣,每天上學上課,腦子裡卻在想電視劇裡的情節以及電視劇更新的問題,那麼可想而知,學習成績必定一落千丈。
2.吃零食——影響孩子身體健康
孩子一哭鬧和不開心,有些家長就會給孩子買一些零食或者垃圾食品。久而久之,這些食品除了讓孩子享受「嘴癮」,感覺很爽之外,營養價值極低。
大部分糖果類、膨化食品、油炸食品裡面的成分和含量,都是不符合孩子的飲食結構和所需營養,特別是市面上一些非品牌類的零食,會影響孩子的身體健康。嚴重的時候,會危及生命。
3.電子遊戲——讓孩子「上癮」
電子遊戲除了影響孩子的視力和頸椎發育外,還會讓孩子上癮,嚴重影響孩子的學習,會導致孩子失去判斷力,危害家庭和諧。
之前看到一個案例:一位一年級的小朋友,偷偷曠課回家,拿著自己媽媽的手機玩遊戲,2個小時把家長辛辛苦苦賺的6萬元,全部用來買遊戲裝備,事發之後,父母無比痛心。
既然「垃圾快樂」對孩子乃至家庭的影響這麼大,那麼,在平時教育孩子的時候,我們應該如何引導孩子拒絕「垃圾快樂」?
筆者給大家分享並總結以下3點建議:
1.家長給孩子樹立榜樣
身正不怕影子斜,對於家長來說,孩子就是家長的「影子」,會經常模仿和學習家長的樣子。換句話說,如果家長能夠做好表率和帶頭作用,那麼,孩子自然也會變得優秀。所以,家長首先要減少追劇、吃零食、玩電子遊戲、沉迷手機等等的行為。
特別是在孩子面前,讓孩子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並明白:「原來爸爸媽媽,都不玩手機了,那我也不玩了」。平時多和孩子進行親子遊戲和戶外活動,這樣避免孩子接觸「垃圾快樂」。
2.讓孩子遠離帶給他「垃圾快樂」的東西
也許平時孩子學習需要用到手機或者電腦查資料,但使用過後,家長要把這些東西放到遠離孩子的視線,這樣孩子不會輕易看到,所以也就減少使用頻率。
例如:孩子某道題不會,需要查資料。那麼,家長可以先通過工具書或者課本上的知識,來給孩子講解。如果這個題目比較新穎,在書上找不到答案,那麼我們陪著孩子一起通過手機或者電腦查詢。解決完問題後,手機或者電腦放到遠離孩子學習的地方,並且設置開機密碼,保護孩子不被「垃圾快樂」侵害。
3.多花點時間陪伴孩子
歸根結底,孩子為什麼喜歡沉迷於「垃圾快樂」?多半是父母沒有花時間陪伴孩子,所以只能依靠手機、電子遊戲等方式,尋求關注和快感,進而享受這樣的快樂。因此,家長在平時多花點時間陪伴孩子,一起出去散散步、逛逛街,欣賞大自然的風景和魅力,讓孩子在藍天和陽光下,快樂成長。
例如:平時和孩子一起搭積木,家長能夠耐心地和孩子一起完成,那麼孩子會感到家庭的溫馨和溫暖。得到父母的關愛,自然幸福感會極大的提升,這樣孩子才能真正的享受到生活中的快樂。
綜上所述,在育兒的過程中,不要讓「垃圾快樂」代替了父母的引導和管教。當孩子沾染「垃圾快樂」的時候,家長要及時糾正和引導,讓孩子明白「垃圾快樂」的危害。學會合理利用時間,從而促進孩子全方位的提升與發展,迎接美好的明天。
你是如何看待孩子沉迷於「垃圾快樂」的這件事情呢?如果有任何不同的意見和想法,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可以一起進行探討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