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大陸是人類早期起始文明的重要發源地,本應該隨著世界發展的潮流一起發展,在世界上獲得相應的地位,但是由於歐洲國家在利益的驅使下,在非洲大陸大肆掠奪,開展了不齒而黑暗的奴隸貿易制度,導致了整個非洲大陸的倒退和幾個世紀的陰霾。而當時歐洲和美洲的強大國家,英國和美國因為奴隸制的廢除而產生了嚴重的分歧。
一、在十六世紀到十九世紀,歐洲從非洲大陸掠奪大量勞動力,致使非洲經濟生產落後,而歐洲資本主義卻以此得到了巨額財富
奴隸制在西方世界一直是作為一種汙點而存在。對於同胞們的壓榨和勒索,奴隸制暴露出了人性的醜惡和當時西方世界的黑暗。
在整個十六世紀到十九世紀中,生活在西歐土地上的殖民者和掠奪者發展出了奴隸貿易來鮮活整個西方的資本主義,但是卻使整個非洲大陸的發展不盡人意,是作為整個非洲大陸發展歷史上的一塊陰霾而存在著。
當非洲大陸的青壯年都被抓去做西歐世界的奴隸和僕人時,非洲大陸就變成了一片荒蕪的土地,沒有勞動力來耕種天地,也沒有足夠的勞動力修建房屋。非洲人民的生活本應該順應著當時的世界發展潮流而進步,卻因為勞動力被榨取這一原因,導致國家的更加衰敗和落後。
非洲大陸在歷史發展的漫漫長河裡,也曾經是人類文明發展的起源地,但是由於奴隸制度的壓榨和無盡的索取,最終落後於世界,曾經輝煌燦爛的文明猶如一個明亮的星星就此隕落。
但是反觀這個時期的歐洲大陸,奴隸貿易制度非常強健有力的為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增光添彩,勞動力的大大增加,有利於國家生產效率的增高,同時,從歐洲大陸索取來的財富也成為了資本主義發展的內部資金和強大動力。
英國在此時也通過奴隸貿易掙到了巨額財富。英國在十八世紀,憑藉著自己強大的國力,強有力的地位,豐富的經濟儲備,以及軍事力量的強盛,一度達到了每年都向美洲國家輸送五千名黑人奴隸,而這個輸送五千名黑人奴隸的特權英國持續了整整三十年。
以此,歐洲世界的財富積累很大一部分都源於奴隸貿易的產生,將自己的強盛國力壓在非洲大陸的人民的水深火熱之中。
而美洲也曾經是被掠奪的一部分,侵略者踏上美洲的土地後,將原始居住在美洲大陸土地上的印第安人大肆屠殺,使得印第安人在瀕臨滅絕的地平線上苦苦掙扎。當印第安人大規模被屠殺滅絕之後,美洲大陸這片肥沃的土地吸引了歐洲資本家的視線。
歐洲以英國為首的國家大規模販賣黑人奴隸到美洲,在奴隸主的驅使下,和美洲大陸上的人民一起勤懇種植,努力勞動,為整個美洲的種植園事業做出了極大的貢獻和犧牲。
在一定程度上來說,奴隸貿易制度使得非洲大陸人民處在水深火熱的痛苦之中,使得非洲這片曾經孕育著人類起始文明的土地籠罩在陰霾之中。
但是,從另一個層面來看,奴隸貿易也的確在一定程度上累計了歐洲大陸的原始資本積累,也為美洲的種植園經濟的發展發揮了要不可估量的影響。
美國總統林肯也曾經在公眾場合發表過這樣的演說:
「感謝上帝,我們有一個勞動制度,在這個制度下能夠罷工,不會被強制去勞動。我喜歡這個制度,以為這個制度容許一個人離開工作,當他願意的時候,我希望這個制度到處施行,我之所以反對奴隸制的理由之一正是在這裡。」
二、 隨著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積累,對奴隸的需求量增加,奴隸貿易制度成為英美兩國問題焦點的導火索,第二次英美戰爭的發生,為奴隸制的廢除奠定了基礎
隨著奴隸貿易的進一步成熟發展,西方的侵略者和掠奪者甚至制定了種種的條約和法律條文來約束奴隸的行動,對奴隸僕從有著更深一步的近距離管理,奴隸的地位更是進一步的下降,生活情境也愈發嚴峻。
但是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美洲國家和歐洲國家在奴隸貿易制度下一步該何去何從,是繼續發展還是就此廢除的問題上產生了不一樣的意見。
由於歐洲世界資本的進一步積累,對奴隸的需要不再那麼高,甚至有下降的趨勢,他們更需要應聘許多勞動力來推動工業活動的生產,並且在當時歐洲大陸的環境裡還出現了這樣一種情景。
那就是白人們產生了種族優越感,不願意與黑人共同生活在一起,哪怕黑人是以奴隸僕從這種地位卑賤的身份而存在著的。於是傑裴遜曾在一七七七年,在他當時主導管理的議會中提出將部分奴隸解放,並且讓他們到別的地方生活。
而美洲國家仍然十分需要奴隸的存在,因為美洲大多發展種植園的經濟,對奴隸的需求很大。如果對奴隸貿易制度進行廢除,美洲將受到非常大的影響,因此,以美國為首的美洲國家更希望奴隸制度進一步發展,以此來繼續推動自己的種植園經濟。
在一七七六年,美國獨立戰爭爆發,使得北美地區的奴隸主和歐洲部分國家的工商資產主義階級一起聯起手來對英國的殖民統治進行抵抗和反對,而這一現象的產生,為後期美國變成了取得獨立、自主發展的資本主義大國做出了重要的貢獻。而讓奴隸貿易制度真正成為英美兩國問題焦點的導火索。
而在一七八七年,英國為了打擊一部分商人在大西洋的奴隸貿易活動,國內倡導廢除奴隸制度主義的人民自發成立「廢除奴隸販賣委員會」,對奴隸貿易的販賣活動進行打擊和打壓,讓奴隸貿易制度不再進一步發展。等到了九十年代的事實,英國幾個主要的城市裡都建立了廢除奴隸販賣委員會。
在美國的第三任總統傑裴遜的一八零三年,他向法國人手裡購買了一大塊土地,這個土地的名字叫做路易斯安納,就此一塊土地的增加,美國的國土領地在地圖上一下子就增加了一百四十二萬平方公裡,為之後的州的建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一八一二年的英美戰爭的第二次發生消除了一部分英國勢力,為後來奴隸制的徹底廢除埋下了深刻的伏筆。
在世界共同抗擊奴隸貿易的大背景下,黑人奴隸也進行了一系列自己的抗爭。最後,隨著世界人道主義精神的發展,思想上的進步,甚至是在利益的驅使下,奴隸貿易制度最終還是被廢除了,就此長達了幾個世紀的黑暗奴隸時代最終結束,但是追求平等生活的道路還很長。
三、奴隸制的廢止,促進了社會的發展進步,國際形勢也進一步明朗
由此可以看出歐洲世界想要對奴隸貿易廢除並不是因為他們具備人道主義,或者是突然心中充滿了正義,為黑人奴隸的痛苦生活伸張正義。正相反的是,許多白人生出了種族優越感,不反思自己的種種作為,還將整個黑色人種的人民看做是低賤的下等民族。
英國等其他歐洲國家想要廢除奴隸制度的原因一共有三個。一個原因是自己的資本原始積累已經完成,下一步是需要勞動力對工業生產活動的進一步發展,對於奴隸的需求量大規模下降。
第二個原因就是一直出現在世界上,並且被各族人民所不齒的行為,那就是產生了種族優越感,對黑人產生了種族歧視,這種現象一直遺留後世,就算是現在也依然殘存。
第三個原因,也是奴隸貿易廢除的重要原因,那就是隨著美洲奴隸貿易制度的發展,種植園的經濟也進一步展開,美國的國力也因此在國際上得到認可,不再是曾經的弱小國家。
英國因此感受到了危機,在國際形勢上感受到了威脅,又由於美國對於廉價奴隸貿易的需求,想借奴隸貿易制度廢除的機會,打壓美國的經濟發展。
而英美兩個國家之間關於奴隸貿易制度的矛盾和分歧,歸根到底是利益的驅使,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第一要義也就是對利益的獲取。這不僅僅是英國和美國兩個國家之間的鬥爭,還反映出了當時複雜的社會環境。
各個國家在資本發展的道路上尚不完善,還都在探索的過程中,國際局勢也並不明朗。而隨著世界的進一步發展,國際形勢也漸漸不再複雜嚴峻,戰爭也越來越少,在某種程度上來說,也不失為一種進步。
結語:在歐洲國家的資本原始積累時期,為了自身利益的發展而推動奴隸貿易的產生,給非洲大陸造成了不可估量的影響。但是歐洲大陸和美洲大陸的經濟也因此而更加發達。但這種貿易的展開是不人道、不符合世界發展趨勢的。
因此,隨著社會的進一步發展,奴隸貿易最終被廢除。但是在那個時期,英美兩國為了利益而產生的對奴隸貿易制度的分歧,也在很大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國際形勢的嚴峻和複雜。
參考歷史文獻:
《美國歷史》
《解放黑人奴隸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