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資本主義統治下的陰霾,奴隸制的廢止如何促進歐洲社會發展?

2020-12-22 如果歷史會說話

非洲大陸是人類早期起始文明的重要發源地,本應該隨著世界發展的潮流一起發展,在世界上獲得相應的地位,但是由於歐洲國家在利益的驅使下,在非洲大陸大肆掠奪,開展了不齒而黑暗的奴隸貿易制度,導致了整個非洲大陸的倒退和幾個世紀的陰霾。而當時歐洲和美洲的強大國家,英國和美國因為奴隸制的廢除而產生了嚴重的分歧。

一、在十六世紀到十九世紀,歐洲從非洲大陸掠奪大量勞動力,致使非洲經濟生產落後,而歐洲資本主義卻以此得到了巨額財富

奴隸制在西方世界一直是作為一種汙點而存在。對於同胞們的壓榨和勒索,奴隸制暴露出了人性的醜惡和當時西方世界的黑暗。

在整個十六世紀到十九世紀中,生活在西歐土地上的殖民者和掠奪者發展出了奴隸貿易來鮮活整個西方的資本主義,但是卻使整個非洲大陸的發展不盡人意,是作為整個非洲大陸發展歷史上的一塊陰霾而存在著。

當非洲大陸的青壯年都被抓去做西歐世界的奴隸和僕人時,非洲大陸就變成了一片荒蕪的土地,沒有勞動力來耕種天地,也沒有足夠的勞動力修建房屋。非洲人民的生活本應該順應著當時的世界發展潮流而進步,卻因為勞動力被榨取這一原因,導致國家的更加衰敗和落後。

非洲大陸在歷史發展的漫漫長河裡,也曾經是人類文明發展的起源地,但是由於奴隸制度的壓榨和無盡的索取,最終落後於世界,曾經輝煌燦爛的文明猶如一個明亮的星星就此隕落。

但是反觀這個時期的歐洲大陸,奴隸貿易制度非常強健有力的為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增光添彩,勞動力的大大增加,有利於國家生產效率的增高,同時,從歐洲大陸索取來的財富也成為了資本主義發展的內部資金和強大動力。

英國在此時也通過奴隸貿易掙到了巨額財富。英國在十八世紀,憑藉著自己強大的國力,強有力的地位,豐富的經濟儲備,以及軍事力量的強盛,一度達到了每年都向美洲國家輸送五千名黑人奴隸,而這個輸送五千名黑人奴隸的特權英國持續了整整三十年。

以此,歐洲世界的財富積累很大一部分都源於奴隸貿易的產生,將自己的強盛國力壓在非洲大陸的人民的水深火熱之中。

而美洲也曾經是被掠奪的一部分,侵略者踏上美洲的土地後,將原始居住在美洲大陸土地上的印第安人大肆屠殺,使得印第安人在瀕臨滅絕的地平線上苦苦掙扎。當印第安人大規模被屠殺滅絕之後,美洲大陸這片肥沃的土地吸引了歐洲資本家的視線。

歐洲以英國為首的國家大規模販賣黑人奴隸到美洲,在奴隸主的驅使下,和美洲大陸上的人民一起勤懇種植,努力勞動,為整個美洲的種植園事業做出了極大的貢獻和犧牲。

在一定程度上來說,奴隸貿易制度使得非洲大陸人民處在水深火熱的痛苦之中,使得非洲這片曾經孕育著人類起始文明的土地籠罩在陰霾之中。

但是,從另一個層面來看,奴隸貿易也的確在一定程度上累計了歐洲大陸的原始資本積累,也為美洲的種植園經濟的發展發揮了要不可估量的影響。

美國總統林肯也曾經在公眾場合發表過這樣的演說:

「感謝上帝,我們有一個勞動制度,在這個制度下能夠罷工,不會被強制去勞動。我喜歡這個制度,以為這個制度容許一個人離開工作,當他願意的時候,我希望這個制度到處施行,我之所以反對奴隸制的理由之一正是在這裡。」

二、 隨著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積累,對奴隸的需求量增加,奴隸貿易制度成為英美兩國問題焦點的導火索,第二次英美戰爭的發生,為奴隸制的廢除奠定了基礎

隨著奴隸貿易的進一步成熟發展,西方的侵略者和掠奪者甚至制定了種種的條約和法律條文來約束奴隸的行動,對奴隸僕從有著更深一步的近距離管理,奴隸的地位更是進一步的下降,生活情境也愈發嚴峻。

但是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美洲國家和歐洲國家在奴隸貿易制度下一步該何去何從,是繼續發展還是就此廢除的問題上產生了不一樣的意見。

由於歐洲世界資本的進一步積累,對奴隸的需要不再那麼高,甚至有下降的趨勢,他們更需要應聘許多勞動力來推動工業活動的生產,並且在當時歐洲大陸的環境裡還出現了這樣一種情景。

那就是白人們產生了種族優越感,不願意與黑人共同生活在一起,哪怕黑人是以奴隸僕從這種地位卑賤的身份而存在著的。於是傑裴遜曾在一七七七年,在他當時主導管理的議會中提出將部分奴隸解放,並且讓他們到別的地方生活。

而美洲國家仍然十分需要奴隸的存在,因為美洲大多發展種植園的經濟,對奴隸的需求很大。如果對奴隸貿易制度進行廢除,美洲將受到非常大的影響,因此,以美國為首的美洲國家更希望奴隸制度進一步發展,以此來繼續推動自己的種植園經濟。

在一七七六年,美國獨立戰爭爆發,使得北美地區的奴隸主和歐洲部分國家的工商資產主義階級一起聯起手來對英國的殖民統治進行抵抗和反對,而這一現象的產生,為後期美國變成了取得獨立、自主發展的資本主義大國做出了重要的貢獻。而讓奴隸貿易制度真正成為英美兩國問題焦點的導火索。

而在一七八七年,英國為了打擊一部分商人在大西洋的奴隸貿易活動,國內倡導廢除奴隸制度主義的人民自發成立「廢除奴隸販賣委員會」,對奴隸貿易的販賣活動進行打擊和打壓,讓奴隸貿易制度不再進一步發展。等到了九十年代的事實,英國幾個主要的城市裡都建立了廢除奴隸販賣委員會。

在美國的第三任總統傑裴遜的一八零三年,他向法國人手裡購買了一大塊土地,這個土地的名字叫做路易斯安納,就此一塊土地的增加,美國的國土領地在地圖上一下子就增加了一百四十二萬平方公裡,為之後的州的建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一八一二年的英美戰爭的第二次發生消除了一部分英國勢力,為後來奴隸制的徹底廢除埋下了深刻的伏筆。

在世界共同抗擊奴隸貿易的大背景下,黑人奴隸也進行了一系列自己的抗爭。最後,隨著世界人道主義精神的發展,思想上的進步,甚至是在利益的驅使下,奴隸貿易制度最終還是被廢除了,就此長達了幾個世紀的黑暗奴隸時代最終結束,但是追求平等生活的道路還很長。

三、奴隸制的廢止,促進了社會的發展進步,國際形勢也進一步明朗

由此可以看出歐洲世界想要對奴隸貿易廢除並不是因為他們具備人道主義,或者是突然心中充滿了正義,為黑人奴隸的痛苦生活伸張正義。正相反的是,許多白人生出了種族優越感,不反思自己的種種作為,還將整個黑色人種的人民看做是低賤的下等民族。

英國等其他歐洲國家想要廢除奴隸制度的原因一共有三個。一個原因是自己的資本原始積累已經完成,下一步是需要勞動力對工業生產活動的進一步發展,對於奴隸的需求量大規模下降。

第二個原因就是一直出現在世界上,並且被各族人民所不齒的行為,那就是產生了種族優越感,對黑人產生了種族歧視,這種現象一直遺留後世,就算是現在也依然殘存。

第三個原因,也是奴隸貿易廢除的重要原因,那就是隨著美洲奴隸貿易制度的發展,種植園的經濟也進一步展開,美國的國力也因此在國際上得到認可,不再是曾經的弱小國家。

英國因此感受到了危機,在國際形勢上感受到了威脅,又由於美國對於廉價奴隸貿易的需求,想借奴隸貿易制度廢除的機會,打壓美國的經濟發展。

而英美兩個國家之間關於奴隸貿易制度的矛盾和分歧,歸根到底是利益的驅使,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第一要義也就是對利益的獲取。這不僅僅是英國和美國兩個國家之間的鬥爭,還反映出了當時複雜的社會環境。

各個國家在資本發展的道路上尚不完善,還都在探索的過程中,國際局勢也並不明朗。而隨著世界的進一步發展,國際形勢也漸漸不再複雜嚴峻,戰爭也越來越少,在某種程度上來說,也不失為一種進步。

結語:在歐洲國家的資本原始積累時期,為了自身利益的發展而推動奴隸貿易的產生,給非洲大陸造成了不可估量的影響。但是歐洲大陸和美洲大陸的經濟也因此而更加發達。但這種貿易的展開是不人道、不符合世界發展趨勢的。

因此,隨著社會的進一步發展,奴隸貿易最終被廢除。但是在那個時期,英美兩國為了利益而產生的對奴隸貿易制度的分歧,也在很大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國際形勢的嚴峻和複雜。

參考歷史文獻:

《美國歷史》

《解放黑人奴隸宣言》

相關焦點

  • 資本主義社會的最高形態是什麼?滅亡還是真正的公平?
    馬克思在給歐洲發達國家的社會發展作出分割的時候,總是說從原始社會到奴隸制社會,再到封建社會,再到資本主義社會,最後進入共產主義社會。我們可以看一看這些社會之間的聯繫以及社會內部的構成,我們就能知道資本主義社會和社會主義社會其實在很多層面上並不是治的完全牴觸。原始社會,我們通常認為,沒有階級大家一起吃大鍋飯,一個群體和一個個人基本上是相互依附,相互依賴共同發展的階段。
  • 歷史書不會告訴你,資本主義是一種比奴隸制還壞的制度
    教科書告訴我們,人類歷史的進程,經歷了,或者正在經歷這5個版本的迭代——「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共產主義社會」。這5個版本就像一個軟體的1.0、2.0、3.0……版本一樣,理論上下一代是肯定比上一代更加先進更加完善的,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 為何西歐諸國能夠跳出封建制度的制約,快速邁進資本主義制度
    直到羅馬帝國的崩潰,隨之而取代的則是封建社會的到來,也就是歐洲的中世紀時代,在這一時期傳統的神權統治開始瓦解,取而代之則是世俗政權的統治模式。只是由於是由奴隸制度向封建社會過渡的匆忙,使得統一中央政權的建立很是困難。並且長期處於分裂狀態。在這一情況的基礎上,歐洲的騎士貴族精神與封建城邦式的領主經濟,這使得西方的封建制發展反倒沒有完成中國式的統一集權。
  • 棉花、資本主義與全球化 - 棉花帝國
    那些渴望更多了解奴隸制在歐洲、非洲和美洲是如何和為何盛行的人會發現這本書非常有啟發性。更好的是,那些從棉花帝國的遺產中受益、認為剝削和奴役工人相當令人不安的後人,將從中發現更多的靈感,可以努力實現一個更加公正和公平的社會。
  • 從《資本主義十講》看西方學者對當代資本主義的反思與批判
    一、《資本主義十講》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西方學者對當今西方資本主義發展困境和資本主義固有弊端進行的反思與批判    《資本主義十講》一書的核心觀點揭示:2008年以來的這場國際金融危機從根本上說源自資本主義的體制性缺陷,即勞動生產率無法持續提高成為資本主義的根本制約。
  • 為何工業資本主義發生於歐洲而非中國
    筆者對於大分流的解釋分兩步:首先,總結西方工業資本主義崛起的關鍵歷史過程;其次,以歐洲的經驗對比中國的案例,來解釋為何自宋代以來即擁有發達的市場經濟的中國沒能發展出工業資本主義。筆者將從兩個關鍵性概念開始論述:市場經濟和工業資本主義。
  • 約翰·貝拉米·福斯特:資本主義框架內,西方不可能解決社會危機...
    在許多左翼人士看來,要告別新自由主義或災難資本主義就必須回歸福利國家自由主義、市場監管或某種形式的有限社會民主主義,從而通向更理性的資本主義。他們不認為問題的根源是資本主義本身已經失敗,而認為失敗的是新自由主義式的資本主義。 相反,馬克思主義傳統將新自由主義視為戰後晚期資本主義(late capitalism)的必然產物,與壟斷金融資本佔據統治地位緊密相關。
  • 八下歷史與社會第六單元 資本主義的興起與資產階級革命
    2.經濟原因:歐洲資本主義經濟進一步發展(根本原因)3.政治原因:封建專制制度和天主教會實行專制統治;資產階級力量壯大;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影響。二、啟蒙運動的概況1、頂峰時間和國家:18世紀後半期,在法國達到頂峰。   2、核心思潮:理性主義。3、性質:歐洲歷史上又一次聲勢浩大的思想解放運動。
  • 趙鼎新:「為何工業資本主義發生於歐洲而非中國」新解
    例如韋伯認為,雖然儒教文明在中國阻礙了工業資本主義的興起,它卻非常有能力接納資本主義。對於「歐洲中心論」學者來說, 西方帝國主義賦予了工業資本主義太多的侵略性,以至於當英格蘭產生了工業資本主義後,世界其他國家要麼面臨滅亡,要麼被迫吸收學習從而生存。只有在西方帝國主義殘酷的同構壓力之下,許多非西方國家才被迫修正甚至破除自己的傳統文化和制度來開展工業化。
  • 初中歷史考點:資本主義發展史
    》,成為資本主義國家的立法規範;拿破崙通過一系戰爭將資產階級自由民主的思想傳播到他所徵服的地區,對整個歐洲乃至人類社會產生了深遠影響。維護了國家統一,頒布《解放黑人奴隸宣言》,廢除了奴隸制,清除了美國資本主義發展的最大障礙。3.1868年:日本明治維新擺脫了淪為殖民地的危機,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成為亞洲強國,是日本歷史的重大轉折點。
  • 同一時間之下,西方邁入了近代社會,而東方社會在幹什麼
    對於東方和西方之間文明進程,一直都是非常有意思的,相對來說東方地區以中國為代表的奴隸制隨著春秋戰國的結束,秦大一統的開始就結束了。而西方直到公元十世紀才出現了早期的封建制度,而此時的中國封建制度非常成熟了。但是西方的黑暗封建社會隨著文藝復興的發展逐漸的瓦解,開始進入了近代社會。
  • 歐洲各國資本主義制度的萌芽產生及發展
    最大的障礙就是如何消化像海洋般的農村。資本主義結構從潛組織發展到佔主導地位,意味著原來僅限於城市的市民社會要放大成整個社會。不僅其經濟、政治和意識形態三個子系統有待進一步的成熟,更重要的是戰勝農村、統治農村。用管理城市的辦法管理整個社會,用經營工商業的辦法去經營農業。這個問題是以往社會結構的歷史變遷中沒有遇到過的。
  • 西方反思資本主義制度弊端 將尋找「救贖」途徑
    幾乎所有西方學者都認為資本主義已經進入了新階段。雖然學者們對如何界定這個階段尚存爭議,有的將其命名為「賭場資本主義」,有的稱其為「數字資本主義」,還有的稱作「渦輪資本主義」、「全球資本主義」等,但是,西方學界認可的是法國學者讓·克洛德·德洛奈提出的「金融壟斷資本主義」。
  • 是誰阻擋了宋朝過渡到資本主義社會?
    因此每個人都可以提出自己的論點,按照自己的思維去定義資本主義制度。很多磚家按照生產關係如僱傭關係的出現作為資本主義萌芽的標誌,在這樣的限定下,明清朝中後期是鐵定的資本主義萌芽,而宋朝出現的手工業也被看做資本主義萌芽的形式,因此也是資本主義萌芽。而由於宋朝手工業規模空前龐大,因此宋朝按照這樣的進度發展下去是肯定可以進入資本主義社會的。
  • 觀點| 錢乘旦:資本主義發展史上的大國興替
    荷蘭是商人的國家,這和荷蘭的歷史發展有關。歷史上,荷蘭從來沒有成為一個獨立國家,一直到16世紀都是這樣。荷蘭獨立的政治實體是在16世紀才出現的,當時荷蘭反抗西班牙的統治,通過解放戰爭組成獨立國家,走上世界舞臺。荷蘭很早就是一個商人的社會,是商人城市組成的地區。1560年荷蘭已經擁有1000多艘商船,是中世紀歐洲最強大的海上強權威尼斯最強盛時商船總數的三倍。
  • 人下之「人」:歐洲中世紀封君封臣制的起源與發展
    在輝煌的古羅馬帝國時期,奴隸制社會制度為帝國的繁榮作出了傑出的貢獻,不過隨著生產力的進一步發展,這種殘酷剝削的社會生產力制度成為了制約社會經濟發展的沉重鐐銬。隨著日耳曼人的入侵和掠奪,西羅馬帝國的灰飛煙滅為奴隸制畫上了一個並不完美的句號,而在奴隸制滅亡的廢墟之下,歐洲的採邑制(封土製)與封君封臣制開始生根發芽,並且最終成為了歐洲封建社會的代表性制度。
  • 古代中國之超前,是如何遠超西方文明的發展?從秦漢說起
    中國古代一直都是遠遠超前於同一時期的西方的,但是具體在哪些方面超前我們卻不太清楚。其實論文明的發展,同一時期的中國的確要遠遠超過西方的發展。不論是政治、經濟、文化等都遠非西方所比。今天我們就從春秋戰國、秦漢時期說起,看看同一時期的中華大地和西方都在過著怎樣的生活。看看同一時期的中華是如何領先西方數百年的呢?華文明的創造了是如何展現的呢?從政治的繁榮,到文化的興盛,再到經濟的多元,我們都走在了西方的前面。
  • 對西方資本主義困境的觀察與思考:三大啟示
    2008年9月,以美國雷曼兄弟倒臺為標誌,西方發達國家陷入了一場嚴重的金融危機。近五年過去,這場危機非但沒有結束,反而從金融、經濟問題蔓延到政治、社會領域,「急症」轉成「頑症」,使西方陷入全方位困境。  一、西方資本主義面臨的主要困境  (一)經濟發展「失調」。
  • 影響資本主義發展的「五個主義」
    14、15世紀,歐洲資本主義工商業開始萌芽,隨著新航路的開闢,瘋狂的殖民掠奪,發展很快。逐漸引起重大的歷史變革,在其發展的各個階段相應地興起了一些社會思潮。這些思潮從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等方面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
  • 近代西方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實行工業化的基本特點?
    在討論近代西方國家資本主義發展並且實行工業化的基本特點這一問題上,很多人更多的是從生產力的表現形式上以及轉化形式上來看的。我主要是想從西方國家資本主義發展的法律制度和經濟制度方面去解答一下相關問題。一切舊制度都是從新制度當中孕育的,而且它是不斷變化發展的。就像資本主義剛剛誕生於世的時候,那是對工人階級血淋淋的剝削。但是資本主義發展到現在也會給工人推出一系列的福利政策,雖然兩個階級之間的本質並沒有改變,矛盾也依然存在,但至少工人階級相比於過去活的更體諒了。這者種程度上也是社會和資本主義的進步,這一點我們應該承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