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史研究的代表作

2020-12-27 求是網

  黨史是一部豐富生動的教科書,黨史研究是一座蔚為壯觀的百花園。中國共產黨創立、發展、壯大的過程,也是黨史研究產生、發展、繁榮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培養造就了一批批廣受愛戴的黨史專家,湧現了一批批頗具影響的黨史著作。這些佳作,為探究歷史本源、總結歷史經驗,作出了重要貢獻,發揮了重要作用。這裡,僅就自己熟知的佳作做一介紹。

  《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

  《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是著名馬克思主義理論家、歷史學家胡繩中國近代史研究集大成之作。胡繩從新中國成立前就著手研究中國近代史。他提出的太平天國運動、戊戌維新和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三次革命高潮」,建構了中國近代史學科體系理論。

  1980年,胡繩綜合以往研究成果和方法,寫出《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次年6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該書除緒論外,分為5編:鴉片戰爭和太平天國農民革命,半殖民地、半封建統治秩序的形成,戊戌維新和義和團運動,資產階級領導的辛亥革命,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過渡。該書出版後多次印刷,發行量達300萬冊。1995年底,胡繩抱病對該書作了修改。正如胡繩所說:這次修改「不是大改」「基本論點和總的體系我現在還不覺得有修改的必要」。

  胡繩修改該書時,對階級和階級鬥爭問題、對外開放問題以及可否以現代化為主題敘述和說明中國近代歷史問題,做了思考。他認為以現代化為主題敘述中國近代史「是可行的」。胡繩重申:我寫這本書是使用階級分析的觀點和方法,因為只有用這個觀點和方法,才能說清楚所處理的歷史問題。「如果不用階級分析的觀點和方法,在中國近代史中有關現代化的許多複雜的問題恐怕是很難以解釋和解決的。」

  胡繩修改完成該書後,曾準備續寫《從五四運動到人民共和國成立》一書,組成了課題組,並談了構想。可惜天不假年,他於2000年11月辭世,續寫宏願未能實現。後來課題組編輯了《胡繩論「從五四運動到人民共和國成立」》一書,彌補了些許遺憾。

  《中國共產黨創建史》

  1991年,為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70周年,原解放軍後勤指揮學院教授邵維正推出專著《中國共產黨創建史》,由解放軍出版社出版。該書對黨的創立的社會基礎和歷史背景、創建過程和初期活動以及黨的成立對中國產生的影響和發揮的作用,做了深入全面系統的闡述。

  該書最為突出的觀點和貢獻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把黨的創建放在鴉片戰爭以來近代中國社會發展歷史中,論證了中國共產黨是中國近現代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產物。共產國際對中共創建也提供了幫助。二是運用大量文獻和調研、口述資料,對黨成立的情況進行了考證研究,特別是對一大召開日期,從代表行蹤、可藉助的間接事件、當時的文字記載等方面考證,確定了召開時間是7月23日。三是把黨的二大納入黨的創建過程,提出二大制定出民主革命的綱領,標誌著黨的創建工作圓滿完成。

  該書的這些觀點現在已成為黨史研究的共識成果。曾有人評價說這「在某種意義上說是不可超越的」,可見其影響和意義之深遠。

  《中國共產黨的三十年》

  《中國共產黨的三十年》,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家胡喬木1951年為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30周年撰寫的介紹黨史的小冊子。這是新中國成立後第一部重要的黨史簡明讀本。胡喬木一生的奮鬥足跡和治學成果與黨的歷史緊密相連。他是許多重大歷史事件的親歷者,對黨的歷史非常熟悉,用了不到一星期時間就完成了任務。寫好後,劉少奇做了480多處修改。毛澤東親自定稿,並決定以胡喬木個人名義發表。1951年6月22日,《人民日報》發表該文。隨即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單行本。幾年間,發行達450多萬冊。該書還被翻譯成多種外文版對外發行。

  該書闡述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歷史過程,闡述了毛澤東思想形成、發展過程及其歷史地位和偉大意義。全書分為5個部分:黨的成立和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抗日戰爭,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30年的基本總結。

  該書出版後,胡喬木對一些史實及時作了修改和補充。然而他本人對這本著作並不滿意。1990年編寫《中國共產黨的七十年》時,胡喬木「打算自己主持這部書的定稿工作」,但由於身體原因交由胡繩主持。

  《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史》

  《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史》,是中國人民大學教授胡華為中國革命史和中共黨史留下的一部奠基性力作。該書最初是胡華在華北大學編寫的校內教材。1950年3月由北京新華書店公開出版。1951年改由人民出版社印刷發行。1966年前多次修訂,出版了13個版次,並出版了多種外文版和少數民族文字版。1981年,胡華重新修訂該書,改由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2009年,胡華子女根據他的遺囑,對該書歷史分期、史實和數字等作了修訂,推出新版。

  該書一直是廣大黨員幹部群眾特別是青年學生學習中國革命史、中共黨史的重要教材。該書前13版基本框架沒有變化,第一編為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開始時期——五四運動,第二編為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第三編為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第四編為抗日民族解放戰爭時期。1981年修訂版把原來第二編分成兩編,即中國共產黨的創立時期、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增加了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一編。

  該書不斷修訂再版,充分體現了它的巨大影響力和胡華嚴謹的治學風範。抗美援朝戰爭期間,胡華和兩位同事把《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史參考資料》的稿費全部捐獻,為志願軍購置了戰鬥機。

  《中國共產黨通史》

  《中國共產黨通史》,是北京大學教授沙健孫主編、26位知名專家學者撰寫的大型黨史通史著作。它由5卷組成,即《中國共產黨的創建》《在大革命的洪流中》《掀起土地革命的風暴》《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為新中國而奮鬥》,總字數達304萬,由湖南教育出版社1995年至2000年分卷出版。2006年,該書改版為《中國共產黨史稿(1921—1949)》,由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

  該書是一部記錄中國共產黨創立到新中國誕生的歷史著作。縱觀該書,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堅持歷史邏輯和專題研究相結合,在釐清歷史脈絡、準確把握史實的基礎上,增強了歷史內涵的廣度和深度。二是所有作者都是某一方面、某一領域的研究專家,既匯集了多年學術研究之積累,又反映了學術前沿水平,呈現出歷史的厚重感和新氣象。三是採取史論結合、夾敘夾議的寫法,在使用豐富翔實資料讓歷史事實說話的同時,進行必要的議論,增強說服力,給人以啟迪。

  2005年,該書第4卷經過修改,以《中國共產黨與抗日戰爭》為書名出版。2009年,第5卷經過修改,特別是補充了「從新民主主義過渡到社會主義(1949—1956)」的內容,以《中國共產黨與新中國的創建》為書名出版。

  《二十世紀中國史綱》

  《二十世紀中國史綱》,是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研究員金衝及50年研究中國歷史的總結之作,也是他幾十年從事黨史文獻研究的思想結晶。2009年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全書除引言、後記外,共有29章,分成4卷出版。

  該書是一部全面完整反映20世紀中國歷史的著作,體現了宏觀敘事的特點。它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為時代主題,以辛亥革命、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改革開放三次歷史性巨變為基本線索,系統呈現了從1894年甲午戰爭中國慘敗到2000年新世紀到來中國百年變遷的歷史。該書使用了大量歷史資料和研究資料,特別引用了一些歷史文獻或權威研究成果作為結論。該書通過歷史研究得出現實啟示。書中討論了20世紀中國歷史發展進程中一些引人注目、發人深省的問題,如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於革命和現代化的關係、在不斷探索中前進、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等。

  金衝及參加撰寫《中國共產黨的七十年》時,聽過胡喬木、胡繩兩位大師多次談話。20多年後,他將這些談話整理出來,出版了《一本書的歷史:胡喬木、胡繩談〈中國共產黨的七十年〉》一書。《二十世紀中國史綱》,承繼了胡喬木、胡繩的黨史研究思想方法,這可以從該書的特點反映出來。

  《黨史札記》

  《黨史札記》是原中央黨校副校長、原中央黨史研究室常務副主任龔育之1999年後在《學習時報》等報刊發表的札記和瑣憶文章的合集。《黨史札記》由「黨史札記」80篇、「胡繩瑣憶」8篇和「散論和雜感」13篇組成,浙江人民出版社於2002年出版。2004年,《黨史札記二集》出版。2007年龔育之去世後,中共黨史出版社再將他的其他札記、瑣憶文章編為《黨史札記末編》,於2008年出版。2014年,人民出版社將三集《黨史札記》合集出版。

  該書從內容看,大多涉及的是黨的理論、歷史事件、重要人物、閱讀書籍、參與工作等內容。從特點看,都是個人經歷接觸涉獵的問題。從形式看,主要有考證、回顧、解讀、思考等類型文章。龔育之作為許多重大歷史事件的親歷者,又長期從事自然辯證法研究,其思維具有很強的思辨性和邏輯性,提出的許多觀點對黨史研究、宣傳教育工作「具有啟示和推動作用」。

  該書是一部獨具一格的黨史讀物,代表著龔育之的學術水準和學術風骨。他去世後,家人和朋友把體現他黨史研究成果的文章匯集為《龔育之黨史論集》,其中不少文章出自《黨史札記》。

  《改革開放與中國當代史》

  《改革開放與中國當代史》,是中國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當代中國研究所原所長朱佳木研究改革開放歷史和中國當代史問題的論文集。2019年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多年來,朱佳木圍繞改革開放諸多問題以及中國當代政治、歷史等重大問題,發表了很多論文、文章。收入本書的論文共42篇,按主題分成4組:改革開放的起步、改革開放的本質和方向、改革開放前後兩個歷史時期的關係、改革開放的基本經驗。

  該書提出了許多富有見地的觀點。對於鄧小平和陳雲關係,提出兩人「攜手啟動改革開放」,「在改革開放的過程中相互支持、配合和補充」,「在分歧面前以改革開放大局為重」,是改革開放初期政治舞臺上起關鍵作用的人。對於改革開放前後兩個歷史時期的關係,提出「看不到它們的差別,不可能看清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究竟『特』在哪裡;而看不到它們的共性,也不可能弄明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是社會主義而不是別的什麼主義。」對於改革開放的基本經驗,認為最核心的就是我們常說的:堅持改革開放與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共產黨領導、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這四項基本原則相結合。

  該書對于澄清改革開放一些歷史事實,更好總結改革開放經驗,推動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意義重大。

  《新時代·新思想》

  《新時代·新思想》,是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校(院)長何毅亭學習研究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論文、文章的結集。2020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全書收入論文、文章35篇,分為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和建設世界上強大的政黨兩個專題。這些文章深刻闡述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科學闡述了新思想的理論來源、歷史地位和核心要義、精神實質等內容。

  該書提出了很多獨具匠心的觀點。關於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形成發展,提出發軔和孕育於改革開放偉大實踐,是與習近平同志幾十年豐富的從政實踐緊緊聯繫在一起的;形成於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時代,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歷史性變革和歷史性成就凝結的理論形態。關於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論意義,強調根本在於它是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又一次歷史性飛躍的成果,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又一座耀眼高峰。關於努力建設世界上最強大的政黨,提出強大的政治引領力、強大的民心感召力、強大的組織動員力、強大的自我革新力,有機聯繫、互為支撐、相輔相成,是中國共產黨真正的力量所在。

  該書探討了新時代一些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對于堅持和發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奮力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具有重要意義。

  《新時代在黨史新中國史上的重要地位和意義》

  《新時代在黨史新中國史上的重要地位和意義》,是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院長曲青山研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黨史論文、文章的結集。2019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全書收入最新文章10篇,圍繞正確認識和把握歷史方位、旗幟和核心問題,「四個偉大」的由來及其相互關係,黨的十九大報告需要準確把握的幾個重要問題,新中國砥礪奮進70年的內在邏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新中國70年黨的輝煌歷程,「兩個偉大革命」論是黨的重大理論創新,改革開放是我們黨歷史上一次偉大覺醒,黨和國家事業的歷史性變革等問題,對新時代在黨史新中國史上的重要地位和意義進行了闡發。

  該書提出闡發的許多觀點,對於新時代黨史新中國史研究具有指導和啟發意義。對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提出黨的十八大是進入新時代的歷史坐標點,是重大歷史節點。新時代的奮鬥是為了強國,主題詞是復興。對於新時代在黨史新中國史上的地位和意義,提出新時代是黨史新中國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個新的歷史時期。對於新時代和新時期的關係,提出新時代既是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各項成就在量的積累上的結果,也是對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在質的方面的躍升。

  該書對於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準確把握新時代黨史新中國史的發展脈絡和基本內容,具有重要作用。

  《歷史的軌跡: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

  《歷史的軌跡: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是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副校(院)長謝春濤主編的闡釋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夠團結帶領人民取得巨大成就、獲得巨大成功的通俗讀物。該書2011年由新世界出版社出版,後推出修訂版,並出版了多種外文版和少數民族文字版。這本書選取中華人民共和國發展、中國共產黨發展較為重要關鍵的問題,通過歷史事實和歷史分析,「以故事講思想」「讓別人來評述中國共產黨」,解答人們的問題和疑問,展示中國共產黨的光輝歷程、豐功偉績和成功經驗,增進人們對黨的認識和了解。

  該書與作者主編的《中國共產黨如何治理國家?》《中國共產黨如何應對挑戰?》《中國共產黨如何反腐敗?》《中國共產黨如何治黨?》等書,組成「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書系」,圍繞國內外讀者關注的熱點問題,通俗易懂地揭示了中國共產黨成功的秘密。

  在中國共產黨近百年曆程中,很多黨史專家、許多黨史著作都為黨史研究百花園增添了色彩。彭明《五四運動史》,金一南《苦難輝煌》,石仲泉《我觀黨史》,黃道炫《張力與限界:中央蘇區的革命(1933—1934)》,何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史》,李新《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通史》,楊奎松《毛澤東與莫斯科的恩恩怨怨》,沈志華《毛澤東、史達林與韓戰》,林蘊暉等《凱歌行進的時期》,席宣、金春明《「文化大革命」簡史》,蕭冬連《篳路維艱——中國社會主義路徑的五次選擇》,鄭德榮《毛澤東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陳晉《獨領風騷:毛澤東心路解讀》,冷溶《鄧小平理論與當代中國基本問題》,李忠傑《黨章內外的故事》,李君如《時代大潮與中國共產黨》,張靜如《唯物史觀與中共黨史學》,歐陽淞《黨史學基本問題研究》等著作,都為黨史以史鑑今、資政育人發揮了重要作用。

  (作者: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第七研究部副主任、編審)

相關焦點

  • 省委黨史研究室主任修振環一行到周口市調研黨史工作
    5月29日至30日,省委黨史研究室主任修振環、副主任路海江等到周口市調研黨史工作。  修振環一行先後來到太康縣板橋鎮後席村、西華縣杜崗會師紀念館、西華縣五七幹校舊址、黃泛區場史館、周口師範學院等地,了解周口市黨史資料編研、黨史宣傳教育、紅色紀念場館利用等情況。
  • 黨史研究是「常學」
    這句話給我的觸動很深,從此開始了兩個轉變:一是轉興趣,立意研究黨史文獻,特別是研究毛澤東;二是轉文風,要學會寫非學院派的文章。在積累材料方面,中央文獻研究室有得天獨厚的條件。當時文獻研究室找了三個年輕人來完成一本文獻選編,我在裡面。於是我就開始看毛澤東的檔案材料,兩年時間,從頭看到尾,看了一個遍。
  • 論中共黨史研究的整體性原則
    內容提要:整體性作為科學研究中最基本的一種思維方式,對於轉換黨史研究思路和解決當前黨史研究中存在的問題,具有重要意義。堅持這一原則,要求黨史研究者在科研實踐中堅持從整體出發分析問題,不斷開闊研究視野,運用恰當的研究方法,並正確處理黨史研究中整體性與個案研究的關係以及學科整體發展與深化專題史研究的關係。
  • 實事求是是中共黨史研究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
    摘 要: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實事求是研究中共黨史的思想主要包括:堅持實事求是是黨史工作必須遵循的黨性原則;用史實說話,把歷史結論建立在翔實準確的史料支撐和深入細緻的研究分析基礎之上;對中共黨史人物的評價,應該放在其所處時代和社會的歷史條件下分析;中共黨史研究和黨史人物評價要警惕和抵制歷史虛無主義的影響
  • 中央黨史研究室副主任:有計劃地開展敏感黨史問題、人物的研究
    去年中央黨史研究室寫了一篇關於狼牙山五壯士的文章,在《人民日報》上發表,通過查閱大量資料,進行實地的考察和調研寫出來發表的,對狼牙山五壯士的誣衊進行了批駁。前不久有一條新聞,說狼牙山五壯士的後代打官司勝訴了。 二是堅持正面應對為主。我們要有計劃地開展對社會關注度高、複雜敏感的黨史問題、黨史事件、黨史人物的研究,加大正面宣傳力度,以富有說服力、感染力的黨史成果佔領黨史輿論陣地。
  • 湖北省委黨史研究室:全力支持黃師大別山紅色文化研究中心工作
    6月5日下午,校黨委書記王立兵一行赴省委黨史研究室學習,並與其洽談合作事宜。省委黨史研究室副主任劉宏蘭、施李國等對王立兵一行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並召開了座談會。王立兵首先介紹了我校開展大別山精神研究的發展情況,他指出,習近平總書記2019年9月16日在河南新縣考察時提出弘揚大別山精神,我校作為大別山革命老區鄂東首列高校,重啟大別山精神研究極有意義。王立兵請求湖北省委黨史研究室加強對我校大別山紅色文化研究的支持力度,對教育部高等學校社會科學發展研究中心委託我校編繪湖北區域《百年紅色舊址手繪本》、我校計劃舉辦大別山精神研討會等各項工作提供幫助。
  •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
    習近平同志強調,對黨的歷史上曾經出現過的失誤和曲折,應著重分析當時所處的社會環境,深入剖析產生問題的社會根源、歷史根源和思想根源,研究防止重犯的辦法、措施和制度。習近平同志還對黨史上一些重大問題作出深刻闡述,為全黨正確對待黨的歷史作出了榜樣、指明了方向。
  • 王奇生vs黃道炫:研究中共黨史必須具有全球史眼光
    王奇生:我們現在研究中共黨史,把很多東西都歸根於延安時期的整風,其實很多特質在20年代、30年代就有了。       黃道炫:很贊成你說的,很多問題不從它的來源講起,沒有辦法作出一個完整的研究。
  • ...社:《歷史的細節與主流——中共黨史研究中的歷史虛無主義辨析》
    作者簡介:盧毅,中央黨校中共黨史教研部教授、博士生導師。出版《國共兩黨與抗日戰爭》《抗日戰爭與中共崛起》等多部專著,並在《歷史研究》《近代史研究》《中共黨史研究》等刊物上發表一系列學術論文。
  • 國外作者撰寫的中共黨史代表作
    其中,美國著名記者哈裡森·索爾茲伯裡重走長徵路後寫下的《長徵——前所未聞的故事》無疑是最有分量的一部作品。  該書以旁觀者的視角、紀實性的筆調呈現了長徵歷史。除了對中國的黨史專家和經歷長徵的在世老人的採訪外,作者還從大量中外當事人的回憶錄中抽絲剝繭,以還原人物和事件全貌,多方採信,盡力展現長徵的全景,全面系統、具體生動,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和文學價值。
  • 雲南省委黨史研究室主任蘇紅軍深入大理州、保山市、德宏州...
    為進一步了解掌握全省黨史工作及革命遺址保護利用情況,結合《中國共產黨100年雲南發展歷程、成就和經驗》《雲南經濟體制改革》兩個重點課題,11月18日至26日,雲南省委黨史研究室主任蘇紅軍率三處、宣傳教育處一行4名同志,先後赴大理州、保山市、德宏州、臨滄市,深入基層一線,集中9天時間
  • 青島市嶗山區委黨史研究中心與青島大學歷史學院籤訂合作共建協議
    12月9日,青島市嶗山區檔案館(區委黨史研究中心、區地方史志研究中心)、青島大學歷史學院合作共建座談會在嶗山區市民文化中心舉行。雙方就嶗山歷史文化研究保護、校地合作、人才培養等方面進行了深入交流,在推動嶗山區檔案、黨史、史志事業更好更快發展上達成廣泛共識。
  • 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網站推出紀念建黨百年專欄《黨史百年•...
    為幫助廣大黨員幹部群眾和青少年深入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牢記黨的初心和使命,做到知史愛黨、知史愛國,充分發揮網際網路在宣傳普及黨的歷史知識和理論創新成果的重要作用,經認真籌備,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網站《黨史百年·天天讀》欄目於12月30日正式上線。欄目內容在我院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平臺同步發布,每日更新。
  • 安徽省金寨縣黨史研究和紅色文化資源 開發利用工作再傳捷報
    近年來,安徽省金寨縣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始終把黨史研究和紅色文化資源開發利用工作作為孜孜以求、堅持不懈的工作目標,自我加壓、自立標杆,明確做出「四個一」的硬性規定,即:每年在公開發行的報刊雜誌上發表100篇以上的紅色文章,每年編纂、出版10左右的紅色書籍,每年開展一批(50場次以上)
  • 成都市委黨史調研組到樹德協進中學調研黨史工作
    成都市委黨史調研組到樹德協進中學調研黨史工作 時間:2018-10-23 10:23:43
  • 習近平強調實事求是研究和宣傳黨史,如何做到?
    「堅持實事求是研究和宣傳中共歷史」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習近平在21日全國黨史工作會議上強調的。筆者以為,習近平同志強調的非常及時,深得民心,必然得到全黨同志的支持以及全社會的認同。  因此,習近平同志強調堅持實事求是研究和宣傳中共歷史,顯得特別重要,特別是現在資訊如此發達,宣傳傳播速度如此之快,社會各種思想文化如此多元,習近平同志還強調堅決反對任何歪曲和醜化黨的歷史的錯誤傾向,具有警醒意義。筆者以為,堅持實事求是研究和宣傳中共歷史,這不僅僅是對黨負責,也是對13億人民的負責,更是中華民族的未來負責。
  • 關於公開徵集各類黨史資料的通告
    為及時搶救和保護散失在我縣單位、社會及民間的珍貴黨史資料,建立完善東光黨史資料體系,更好服務於黨史研究,豐富縣黨史館館藏,把我縣黨史館建成紅色教育的基地,發揮黨史資政育人的作用,決定面向縣內外公開徵集全縣各個歷史時期的黨史資料。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一、徵集內容1.文字資料。
  • 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沉浸式黨史體驗館建成開館
    為大力弘揚紅色文化,加強「四史」教育,黑龍江省牡丹江市建成黨史專題沉浸式體驗展館,通過高科技影音方式,全景展現黨史研究成果,讓廣大市民沉浸式體驗地方黨史。市委史志研究室擬定布展大綱,提供史料和館室,企業提供設備和製作,總投資近200萬元,僅用2個半月時間,初步建成黨史沉浸式體驗展館,運用「沉浸式」投影和立體影音技術,全景展示地方黨史的展館。展館於2019年9月21日向觀眾開放,為迎慶新中國成立70周年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增添了亮色,此後根據專家和觀眾意見不斷完善。
  • 南開大學與人民網公開課聯合推出 「中國共產黨黨史名家論壇」系列...
    南開新聞網訊(通訊員 鄧佳韻)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學習的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認真落實黨的十九屆四中、五中全會決策部署,持續深化愛國主義教育,發揚百年南開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光榮傳統,南開大學與人民網公開課於本學期聯合推出「紀念建黨一百周年系列學術活動——中國共產黨黨史名家論壇
  • 一部明白曉暢嚴謹切實的黨史基本著作
    (一)堅持黨性原則與堅持科學精神的統一 黨史研究是一門具有鮮明黨性的科學,承擔著政治和學術雙重使命,必須既堅持黨性原則,又弘揚科學精神。堅持黨性原則與堅持科學精神相統一,目的是在「求歷史之實」的基礎上,「求歷史之是」,以從根本上解決黨史研究「為誰編撰、怎樣編撰」的問題。 《九十年》較好地做到了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