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實事求是研究和宣傳中共歷史」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習近平在21日全國黨史工作會議上強調的。筆者以為,習近平同志強調的非常及時,深得民心,必然得到全黨同志的支持以及全社會的認同。
用科學態度看待黨的歷史,堅持實事求是研究和宣傳黨的歷史,對于堅持黨的領導,堅持社會主義制度,把社會主義事業推向前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現實的意義。
但是,我們應該看到一些錯誤傾向,某些人不是用科學的態度對待黨的歷史,而是利用網際網路的便利快速的宣傳渠道歪曲黨的歷史,貶損了黨的領袖人物和黨的光榮傳統,在此,筆者不舉例子說明。我們想像一下,如果黨的歷史被歪曲和醜化或者黨的領袖人物被醜化,那麼堅持黨的領導地位、堅持黨所領導的社會主義事業就失去了歷史的依據,社會又怎樣和諧呢。
因此,習近平同志強調堅持實事求是研究和宣傳中共歷史,顯得特別重要,特別是現在資訊如此發達,宣傳傳播速度如此之快,社會各種思想文化如此多元,習近平同志還強調堅決反對任何歪曲和醜化黨的歷史的錯誤傾向,具有警醒意義。筆者以為,堅持實事求是研究和宣傳中共歷史,這不僅僅是對黨負責,也是對13億人民的負責,更是中華民族的未來負責。
堅持實事求是研究和宣傳中共歷史,防止歪曲和醜化黨的歷史的錯誤傾向出現,是擺在全黨同志,特別是黨史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重要課題,筆者以為,要做到實事求是研究和宣傳並不難,關鍵在於把握好三點。
首先是把握好黨的歷史主流。習近平同志強調,建黨89年來,中共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付出最大犧牲,作出最大貢獻。習近平同志的強調是實事求是的,這就是黨的歷史主流。任何人都無法否定,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推翻壓在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結束了近代中國遭受列強凌辱、一盤散沙的局面,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建立社會主義國家;任何人都無法否定,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開創改革開放道路,初步實現了國家的繁榮昌盛,基本解決了廣大人民的溫飽;任何人都無法否定,中國共產黨現在正著力推進全面協調發展、可持續發展,正在帶領全國人民向全面小康社會邁進。筆者以為,無論黨經歷了多少挫折,領袖人物犯過何種錯誤,從根本來說,黨的本質是先進的,黨的歷史功績是主流,如果不看本質,不肯定主流,如果像某些別有用心的人一味對黨的一些挫折、錯誤或領袖人物一些錯誤進行挑刺,只注意「瑕」,不看「瑜」,也就無法科學正確看待黨的歷史,那就叫做「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研究和宣傳的結果往往造成歪曲和醜化黨的歷史。
其次是把握好黨的發展規律。俗話說,人無完人,同樣一個政黨也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筆者以為我們在研究和宣傳黨的歷史,談「瑜」的時候也不能掩「瑕」,不掩「瑕」並不是前面所說的只注意「瑕」,只會挑刺,兩者是有區別。作為一個嚴肅負責的政黨,我們從來都是善於學習、總結,並汲取經驗,完善自己。80幾年來,黨是從幼年走向成熟的發展過程,好比一個人,從學走路開始,肯定會摔一樣,又好比,人成長過程其思想也是從衝動到成熟一樣。我們黨的發展規律是在摸索中壯大、前進的,不管哪個時期,帶領中國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奮鬥過程中,難免有這樣那樣的不足,對於一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的大國,帶領人民奮鬥的過程其實是積累經驗、自我完善的過程,以科學態度對待黨的歷史,就要把握好黨的成長發展規律,不能帶有色的眼鏡去研究和宣傳黨的歷史,我們應該站在當時環境,考慮當時社會根源、歷史根源和思想根源看待黨的歷史,好象現在網際網路上某些人因為犧牲了一些志願軍戰士,就質疑中國共產黨、中國政府上世紀50年代決策抗美援朝是錯誤的,這就是帶有色的眼鏡對待歷史問題,根本沒有考慮中國當時所處國際環境,中朝之間的歷史根源等等,其質疑最終也就得不到多數中國人的認同,又好比,改革開放後某些幹部腐敗墮落,某些人在90年代初就質疑建立深圳特區是走資本主義道路,這就是帶有色的眼鏡對待中國發展問題,根本看不到大陸居民迫於生活逃港的現實,根本沒有考慮大陸與香港的差距,根本沒有考慮到中國人民追求美好日子的願望。因此,離開對具體的歷史環境的分析進行研究宣傳黨的歷史,筆者以為不是科學的態度,甚至是反科學,也就無法把握好黨的發展規律,把握好黨的歷史發展的主題和主線、主流和本質。
第三是把握好辨證關係。研究和宣傳黨的歷史的目的就在於要充分發揮黨的歷史以史鑑今、資政育人的作用,這就要求我們把握好辨證關係,重視系統分析,我們對待黨的歷史成績實事求地評價,對待錯誤進行批評的時候,更應該進行分析,批評是為了從中汲取教訓,以便改善和加強黨的領導,推進黨所領導的事業,這好比,一個幼兒學走路時摔過,不能說,摔過就完全是壞事,摔過以後走路就更穩健,「摔」看似壞事,其實也是成長的動力,同樣,對待黨歷史上的一些錯誤,我們也應該當成寶貴的財富來對待,錯誤不一定全是消極的,有時是進步的動力,好比,文化大革命是大錯,耽誤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反對來說,糾正「文化大革命」錯誤,我們就有更大的決心和信心、力量推動改革開放事業,使黨和國家從危難中重新奮起。同樣,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取得巨大成就,但並不意味著一切都好,也出現一些問題,胡錦濤總書記在紀念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3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時就指出:我國生產力水平總體上還不高,自主創新能力還不強,長期形成的結構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長方式尚未根本改變,人民群眾還有不少不滿意的地方。《中共中央關於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也明確指出:一些黨員、幹部忽視理論學習、學用脫節,理想信念動搖,對馬克思主義信仰不堅定,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缺乏信心。由此可見,把握好辨證關係,客觀看待黨各個時期存在問題,辨證分析黨的不足,研究和宣傳黨的歷史才不至於變成醜化黨,給黨及其所領導的事業抹黑。
總之,堅持實事求是研究和宣傳中共歷史,把握好黨的歷史主流、發展規律以及把握好辨證關係,有利于堅定人們對黨的領導的信念,有利於團結各族人民,凝聚各族人民的力量,我們才能真正做到不動搖、不懈怠、不折騰,把改革開放事業推向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