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會東縣嘎吉鎮官田村,陽光明媚,風清氣爽。一眼望去,這片土壤肥沃、水源充沛的土地上,雞鴨成群、瓜果瓢香,一幅和諧富庶的田園景象。
時值土瓜收穫季節,在一塊成熟的土瓜地裡,經銷商唐安啟正在通過快手平臺直播挖土瓜。
「官田土瓜,甜而無渣。」唐安啟和他的粉絲說完最後一句話後,關上了直播平臺。他邊收拾直播設備邊對記者說:「會東氣候溫潤,雨熱同季,日照充足,無霜期長,年平均氣溫16.2℃左右,具有高原、山地立體氣候特徵。加上官田村境內土壤風化程度高、透氣性好等得天獨厚的優越條件,為土瓜提供了優質的生長環境,造就了所生產的土瓜甜而無渣的優良品質。」
今年剛20歲出頭的唐安啟是嘎吉鎮本地人。頭腦靈活的他幾年來一直通過網絡平臺、電商做農特產品生意。今年通過網絡電商等平臺,10來天功夫已經賣出土瓜1000多件,純利潤超過5000元。
土瓜,學名豆薯,也稱涼薯、地瓜,原產地美洲,在我國雲南、貴州、四川等地也廣泛種植。近年來,會東縣嘎吉鎮藉助「網際網路+農業」的生產經營模式,充分發揮「嘎吉吉品」品牌效應,發展「品牌領路、品牌強農」戰略,因地制宜規模化發展土瓜種植產業。2019年,官田村248戶人家中有136戶種植土瓜,種植面積230畝,總產量138萬餘斤,總產值達138萬元。
「以前種玉米,一畝地收入只有1000元左右,現在改種土瓜,每畝收入6、7000元,收入是種植傳統農作物的幾倍。」正在地裡收土瓜的官田村4社土瓜種植戶餘尚榮樂呵呵地介紹,他家今年種了9畝土瓜,僅此一項,預計收入5萬元。
「官田土瓜全部通過電商平臺銷售,經銷商直接在地裡裝貨,產品供不應求。」 在村頭,官田村黨支部書記張廷清這樣和記者拉開了有關土瓜的話題。
「我們種植的土瓜全部施農家肥,是原生態無公害食品,你放心吃。」一位正在往籮筐裡裝土瓜的大嫂遞給記者一個白花花的土瓜說。
「土瓜可生食、熟食,加工製成沙葛粉,炒菜時可清炒或搭配肉絲、青菜,燉湯時可搭配排骨、雞塊等,有降血壓、降血脂、清涼去熱等功效。」正在地裡收穫土瓜的群眾七嘴八舌地向記者介紹。言辭中,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土瓜不「土」。沿著官田村村道前行,藍天白雲下,隨處可見勤勞的群眾忙碌著在地裡挖土瓜的場景,在這片充滿勃勃生機的土地上,「灰頭土臉」的官田土瓜搭乘電商平臺成了消費者熱捧的「金瓜」、種植戶增收的「致富瓜」,為當地群眾致富奔小康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記者:趙海華 張彩婭(實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