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灣海底隧道首節沉管與北岸暗埋段精準「牽手」

2020-12-12 大連日報



1


2


3


4


5


6


7

    / 大連新聞傳媒集團記者吉存 /

    12月9日凌晨3時45分,歷經17小時的連續作業,由中交一航局負責施工的我國北方首條大型跨海沉管隧道集群工程——大連灣海底隧道首節沉管成功沉放海底,與北岸暗埋段實現精準對接。

    大連灣海底隧道是繼港珠澳大橋之後,又一項技術條件複雜、環保要求高的跨海交通集群工程,也是我國首個採用PPP模式投資建設的跨海沉管隧道。隧道全長5.1公裡,共由18節沉管組成。此次安裝的E1沉管為非標準管節,長135米,寬33.4米,高9.7米,重約4.1萬噸。12月8日10時30分,在6艘拖輪組成的拖輪編隊拖帶下,我國首個沉管浮運安裝專用施工船組「津安2」和「津安3」拖帶E1沉管準時起航。經過2次航道轉向,13時29分,順利抵達系泊區並開始管節系泊作業;21時20分,沉管沉放各項準備工作就緒。9日凌晨3時45分,首節沉管與北岸暗埋段完成精準對接。

    6條拖輪運沉管海上「散步」

    12月8日10時,記者在大連灣海底隧道乾塢南側海面看到,津安2號和津安3號沉管安裝船已經騎跨在編號為E1的首節沉管兩頭,重達4.1萬噸的沉管只露出水面不到10釐米,6條拖輪陸續靠近安裝船開始系纜作業。

    6條拖輪組成一支浮運編隊,首尾各1條拖輪,中間4條拖輪,一起配合拖運首節沉管。本次首節沉管安裝浮運從塢口到達安裝位置只有1.4公裡,但浮運編隊需要在海上行進一個英文字母V形的軌跡,才能到達預定位置。為了確保萬無一失,浮運編隊行進的速度要比普通人散步的速度還要慢。

    本次承擔施工的津安2號和津安3號沉管安裝船,以及承擔沉管隧道海底碎石鋪墊施工的津平1號等專用船舶,全部來自於港珠澳沉管隧道建設。中交大連灣海底隧道項目總經理部總工程師張海英說:「雖然比港珠澳大橋的33節沉管作業量少,但施工難度和安裝技術要求更高。首先,需要滿足抗凍的要求;其次,隧道有一部分巖基,但是還有一部分軟基,需要有一個基礎的軟硬協調的處理技術;另外,隧道曲率半徑更小,對沉管預製和安裝來說,要求也更嚴格一些。」

    「巨大積木」海底對接誤差毫米級

    大連灣海底隧道項目是我國北方海域的第一條大型沉管隧道工程。沉管安裝,打個通俗的比方,就如孩子拼積木,一塊塊「積木」做好後,在海底組合在一起。沉在海底,形似巨管,稱之為沉管。

    18節鋼筋混凝土管節中,有6萬噸重的180米標準直線管節13節,4萬多噸重的曲線管節5節,由北向南依次將沉管從預製場浮運至指定區域並進行水下安裝。沉管隧道的最終接頭,採用國內首創的「頂推法」工藝,實現全陸上作業施工。最後一段管節安裝完成後,頂推最終接頭完成,實現隧道貫通,最終完成路面鋪裝、隧道內裝、機電工程等施工。

    大連灣海底隧道建設工程全長5.1公裡,其中沉管海底隧道長3035米,為預製安裝沉管結構,沉管段由18節預製管節組成,單個管節重約6萬噸,與航空母艦遼寧艦的滿載排水量差不多。

    填補我國跨海通道領域碎石基床整平工藝空白

    記者了解到,E1管節施工海域為巖石基礎,地質狀況較差,無法採用全抬升式常規整平船插樁作業,研發團隊在國內首創整平船全漂浮式整平工藝,填補了我國跨海通道領域碎石基床整平工藝空白。

    為確保沉管對接安裝,研發團隊歷時三年攻關,科研立項25個,完成專項施工方案140項,克服了對接端水域狹窄、帶纜方式繁瑣、沉管縱坡大、安裝精度要求高等諸多技術難題。正式安裝前,施工團隊對安裝船舶及作業系統進行了適應性升級改造,並組織1次浮運空載演練、5次沉放重載演練、8次系泊演練,確保浮運安裝操作萬無一失。

    同時記者獲悉,「津平1」是一艘平臺式拋石整平船。它之前完成了港珠澳大橋沉管隧道全部33節沉管的碎石基床鋪設任務,創造了±4釐米標高誤差、合格率100%的新紀錄。

    市城市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年初,作為遼寧省重大民生工程的大連灣海底隧道工程項目復工復產後,市城市管理局及中交大連灣海底隧道項目總經理部堅持項目復工復產和疫情防控兩手抓、兩手硬、兩手贏,確保了工程項目按時間節點有序推進。昨晨,首節沉管安裝成功,標誌著隧道施工進入全面生產建設階段。

    大連灣海底隧道和光明路延伸工程正是落實大連市城市總體規劃,加強大連灣南北兩岸的聯繫,拓展大連市城市發展空間,促進大連經濟發展,早日實現「鑽石港灣」的「兩岸一體化」的需要。建成通車後,將與光明路延伸工程及已竣工的光明路、振連路一道,成為又一條進出主城區、連接主城區與新市區的快速主幹路。

    1.津安2號和津安3號沉管安裝船「騎」著首節沉管向北岸沉管隧道接頭靠近。

    2.潛水員潛入水下,查看對接情況。

    3.工程人員在岸上監控水下蛙人工作動態。

    4.首節沉管順利安裝,「津安2」和「津安3」上的施工人員勝利下船。

    5.沉管浮運安裝專用施工船,將海面下的首節沉管與北岸暗埋段精準對接。

    6.北岸暗埋段已經初具模樣。

    7.E2、E3沉管存放在沉管儲存區,等待進行二次舾裝作業。

    圖·視頻·大連新聞傳媒集團記者王華

相關焦點

  • 大連灣海底隧道首節沉管8日開始安裝
    12 月 8 日,備受矚目的大連灣海底隧道首節沉管開始進行對接安裝。這標誌著大連灣海底隧道進入了最為重要的關鍵施工階段。12 月 8 日進行重要的首節沉管對接安裝施工。在大連灣海底隧道首節沉管的安裝現場可以見到,在大連灣海面上,負責首節沉管的安裝船是津安 2 號和津安 3 號兩條大型的沉管安裝船。上午 10 點半,由 6 艘拖船和 2 艘安裝船組成一個浮運編隊,將體形非常巨大的沉管在海裡向北岸浮運。
  • 72億建大連灣海底隧道 連梭魚灣兩岸
    市政府經過全面調研科學論證,最後在多種備選方案中確定建設大連灣海底隧道工程,該工程作為大連市「七縱七橫」的「一縱」,將為完善大連路網結構發揮極其重要的作用。  輔助延伸段將建3座立交橋  北起梭魚灣20號路,南至人民路,主線全長5.4公裡。主要結構形式為海底隧道、道路。其中沉管段長2700餘米。
  • 深海深中通道首節沉管與西人工島完成「海底初吻」
    廣東交通集團發布消息,6月17日11:45分,歷經約34個小時的出塢、浮運、系泊、安裝,深中通道沉管隧道首節沉管順利實現與西人工島暗埋段對接,完成了「海底初吻」。這標誌著深中通道首節沉管對接順利完成,也標誌深中通道項目關鍵線路的核心控制性工程取得重大進展,更標誌著中國在沉管隧道建設領域登上了新的技術高峰。
  • 深中通道首節沉管在伶仃洋下安家,「海底初吻」這樣實現
    6月17日11:45,深中通道首節沉管與西人工島的暗埋段在海底完成精確的對接安裝,完成了「海底初吻」,這標誌著深中通道關鍵線路取得重大進展。 6月16日早晨4時,排水量達6萬噸,兩端密封的首節沉管,堪比大型航母,在安裝船守護下開始水上15個小時,50海裡的長距離漂移,來到它將要入住的新家,深中通道西人工島施工現場的水下基床。 6月16日22:30,管節完成系泊作業工序後,正式進行沉放對接工作。首節沉管水下對接,這是繼港珠澳大橋沉管隧道後,中國建設者第二次挑戰首節沉管的「海底之吻」。
  • 深中通海底隧道首次完成30米深海安裝 創月均安裝1節沉管世界紀錄
    原標題:深中通海底隧道首次完成30米深海安裝 創下月均安裝1節沉管世界紀錄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經過28個小時的浮運安裝,今天(9月26日)凌晨5點左右,正在建設的深中通道海底隧道順利完成E4管節對接,這也是深中通道海底隧道沉管首次進行30米深海對接
  • 萬噸「大箱」起航漢江,華中首條內河沉管隧道啟動浮運安裝
    12月12日的漢江襄陽段魚梁洲東汊江面,煙波飄渺。「啟動!」上午10時18分,中交二航局項目部技術總負責人孫曉偉手拿對講機下達指令。這個龐然大物是襄陽漢江隧道的首節沉管。當日的啟運,標誌著襄陽漢江隧道沉管開始浮運安裝。記者了解到,該沉管隧道是華中首條內河沉管隧道、國內整體建設規模最大的內河沉管隧道。12月12日,襄陽東西軸線魚梁洲隧道首節沉管通過牽引進入漢江河道,前往江面指定區域。
  • 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滴水不漏震驚香港橋王,全球漏水率10%
    「我們原來的認識不足,加上世界沉管隧道目前沒有邊坡清淤的先例,導致了這個局面。對風險的認知總是一個不斷總結和積累的過程。」梁桁說。王汝凱對記者說:「港珠澳大橋是目前世界唯一深埋大回淤節段式沉管工程,單節管節重約8萬噸,最大沉放水深46米,是目前世界上綜合難度最大的沉管隧道。管節對基床的平整度要求非常嚴格,為了保證工程質量,設計要求泥沙淤積量不能超過4釐米。
  • 港珠澳大橋最後一節巨型沉管安裝成功 距最終合龍僅12米
    新華社廣州3月7日電(記者周強)7日,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最後一節巨型沉管——E30管節安裝成功,軸線、縱坡、艏艉高差等各項關鍵指標均滿足設計標準。至此,體量超大的33節沉管全部安裝完畢,港珠澳大橋已建隧道總長5652米,距最終合龍僅差12米。  E30沉管位於隧道合龍口東側,長171米,為異形曲線段管節,整體呈梯形。
  • 萬噸級魚梁洲過江隧道沉管開始浮運安裝!多圖……
    12月12日,漢江首條沉管隧道——襄陽東西軸線魚梁洲過江隧道開始沉管浮運安裝,標誌著襄陽過江隧道將初步成型。此次進行浮運安裝的是東汊水域6節沉管,總長660米。其中4節長120.5米,重達3萬多噸,如同一艘小型航母,另外2節長86.5米。
  • 世界最長海底高鐵隧道技術方案出爐,猜猜它會建造在哪裡?
    「全線控制性工程——金塘海底隧道,全長16.2公裡,海底盾構段長10.87公裡,最大埋深78米,直徑14米。建成後將刷新世界紀錄。」中國鐵建第四勘察設計院集團公司(以下簡稱鐵四院)金塘海底隧道項目負責人唐雄俊告訴科技日報記者。
  • 沿江高速前海段將改造為海底隧道
    (資料圖)晶報訊(記者 謝麗雯)沿江高速前海段將改造為海底隧道,並且通過海底隧道連通南坪快速二期西延線。目前沿江高速前海收費站將北移。這是晶報記者從深圳市交通運輸局官方網站公布的《沿江高速前海段與南坪快速銜接工程設計施工總承包(EPC)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第一次信息公示》中獲得的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