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橋最後一節巨型沉管安裝成功 距最終合龍僅12米

2020-12-17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社廣州3月7日電(記者周強)7日,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最後一節巨型沉管——E30管節安裝成功,軸線、縱坡、艏艉高差等各項關鍵指標均滿足設計標準。至此,體量超大的33節沉管全部安裝完畢,港珠澳大橋已建隧道總長5652米,距最終合龍僅差12米。

  E30沉管位於隧道合龍口東側,長171米,為異形曲線段管節,整體呈梯形。其施工難度最大,精度要求最高,不僅是港珠澳大橋沉管安裝施工的最後關口,更是關係到海底隧道建設成敗的關鍵。

  據港珠澳大橋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由於E29沉管已於2月中旬安裝就位,最終接頭也已製造完成,長度、位置已無法改變,因此E30沉管是保證最終接頭安裝的最後一道關口。同時,E29沉管安裝後,基槽龍口東西長度已不足200米,因受狹口效應影響,現場流速顯著增大;E30沉管沉放時,阻水面積將超過龍口寬度的90%,線形控制難度特別大。

  港珠澳大橋管理局表示,隧道建設最難難在最後對接,採用「盾構法」等傳統方法施工的隧道,對接誤差一般在15cm;沉管隧道建在海底,很多測量方法都無法施展。三年多來,島隧項目總部深入開展隧道龍口線形動態評估及控制系列專題研究,制定了綜合採用GPS系統、雙人孔投點、管內貫通測量、水下人工覆核等四種測量手段進行比對、校正的定位方案,力爭使線形誤差控制在5cm之內,為最終接頭安裝奠定良好的基礎。

  港珠澳大橋管理局介紹,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長5664米,由33節巨型沉管和1個最終接頭對接而成,是世界最長的公路沉管隧道。自2013年5月1日開始進行首節沉管安裝施工以來,在近四年的時間裡,建設者先後攻克深水深槽、強回淤、大徑流等世界級難題,完成了全部33節沉管安裝對接,已建隧道滴水不漏,引領中國沉管隧道建設邁進世界領先行列。

  此外,在E30沉管安裝完成的同一天,最終接頭鋼結構也從上海基地運抵珠海,將在桂山沉管預製廠完成灌漿作業後,選擇合適窗口期用12000噸起重船進行吊裝,全面實現港珠澳大橋貫通目標。

相關焦點

  • 港珠澳大橋迎來重大進展 離全線通橋再進一步!
    全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又迎來最新進展,沉管隧道最終接頭髮運,這也是最後最關鍵的大部件。按照計劃,最後關鍵大部件起運,屆時,將實現港珠澳大橋全線合龍。隨著港珠澳大橋的建成,橫琴將是和港澳路橋相連的自貿區。中國華融大廈位於橫琴口岸服務區,將成為港珠澳大橋的極大受益者。
  • 港珠澳大橋 ——中國的「超級樣板」工程(圖)
    本報首席記者 趙憶寧 珠海報導  編者按  6月29日凌晨,被英國《衛報》譽為「現代世界七大奇蹟」之一的港珠澳大橋主體橋梁宣告成功合龍。這意味著,離港珠澳大橋最終「蛟龍出海」已為時不遠。  導讀  最終,港珠澳大橋以64項創新技術,貢獻予世界沉管隧道工程。中國是沉管隧道工程的後來者,然而,「如積薪耳,後來者居上」,這背後是中國工程人員的勤奮、智慧和不屈的鬥志。  跨過珠海,連接澳門半島,最終通向香港大嶼山,港珠澳大橋這一「世紀工程」正在伶仃洋上緩緩的升起。  據了解,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建設已接近尾端,2017年將正式開通。
  • 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驗收交付 帶來哪些便利?
    2月6日,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交工驗收會議在廣東珠海舉行,來自港珠澳三地職能部門、業主單位及主體工程各參建單位等43家單位150多名專家及各方代表見證了這一歷史性時刻。經過一天的實地考察和深入討論,與會代表一致認為,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質量保證體系完善,符合設計及技術規範要求,工序控制嚴格,工程質量可靠,具備通車試運營條件,同意交付使用。
  • 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驗收交付:超級工程 超乎想像
    這標誌著舉世矚目的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驗收交付並即將投入使用。  圖為夜色中的港珠澳大橋(2017年12月29日)。大橋核心工程沉管隧道施工也同樣採用工廠「流水線」生產,設計者將長約6.7公裡的沉管隧道設計為由33節巨型沉管和1個合龍段最終接頭組成,將建設分解為三個步驟:沉管管節預製、隧道基礎處理和沉管浮運安裝。建設者們在國內首次採用工廠流水線預製工藝預製沉管管節,拖至海中沉放安裝完成合龍。
  • 港珠澳大橋「深海初吻」總攻 要保120年不分離
    俗話說「慢工出細活」,在原計劃4日完成對接受阻後,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首節沉管(E1管節)與人工島埠「深海初吻」昨晚再次發動總攻。截至今晨零時許記者截稿時,「深海之吻」仍在緊張進行。因為大橋設計壽命為120年,這一吻也就是要確保120年不分離。
  • 世界史上最貴的大橋,港珠澳大橋厲害之處在哪?
    D、2019年12月10日,港珠澳大橋珠海口岸工程榮獲「魯班獎」(國家優質工程)。E、2020年8月,港珠澳大橋榮獲「2020年國際橋梁大會(IBC)超級工程獎」。港珠澳大橋各項設計參數港珠澳大橋全長55千米,其中包含22.9千米的橋梁工程和6.7千米的海底隧道,隧道由東、西兩個人工島連接 ;橋墩224座,橋塔7座;橋梁寬度33.1米,沉管隧道長度5664米、寬度28.5米、淨高5.1米;橋面最大縱坡3%,橋面橫坡2.5%內、隧道路面橫坡1.5%內;
  • 港珠澳大橋創下多項第一 「兩島一隧」鑄就世界工程奇蹟
    從2011年5月15日到2011年12月7日,120個鋼圓筒一步一步在風浪不息的伶仃洋上,圈出了兩座島,從設計到施工,這樣的建島方式在全球尚屬首例。這並不是港珠澳大橋島隧建設上唯一的世界第一;為了建設海底隧道,施工方建設了全球首例深埋沉管隧道;為了對接34個隧道結構,數萬噸沉管在13米至44米不等的水深處進行無人對接,誤差控制在2釐米內,被喻為「海底穿針」。
  • 世界級的港珠澳大橋,有我們出的一份力!
    2016年4月11日20時,港珠澳大橋青州航道橋合龍段MCL梁段順利吊裝,標誌著青州航道橋成功合龍,打通了大橋從西人工島到深水區通航孔橋的通道,也標誌著中鐵山橋的使命完成。其中,13.5萬噸「燕山牌」高強抗震螺紋鋼筋用於海底隧道巨型沉管建設,4萬餘噸「舞鋼」牌寬厚板用於鋼箱梁等承重關鍵部位的建造,還供應了高強度拉杆鋼使用在大橋重要受力部件上。24萬噸高強度鋼,撐起了中國第一大橋的脊梁!
  • 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今貫通:用「海底穿針」工藝實現瘋狂想法
    那天,首節沉管從位於桂山牛頭島的沉管預製廠出塢,在8艘大馬力拖輪和兩艘量身定製的安裝船的拖運下開始浮運,3日凌晨,沉管順利運抵西人工島島頭。5月6日,E1沉管安裝成功,完成「深海初吻」。7月30日,首個標準管節(E3)浮運安裝圓滿成功,管節安裝走向深海。
  • 管延安:為港珠澳大橋擰螺絲的「深海鉗工」
    港珠澳大橋全長5.6公裡的海底隧道,無疑是整座大橋「皇冠上的明珠」,而管延安就是將珍珠鑲嵌在皇冠上的那位能工巧匠。33節巨型沉管,60多萬顆螺絲,練就了他安裝零縫隙和「聽」音辨隙的絕活,創造了5年零失誤的「深海」奇蹟。6月16日下午,管延安正在大連灣海底隧道工程現場忙碌。「疫情得到控制後,我們第一時間從青島趕過來了。」
  • 港珠澳大橋如期具備通車條件 自駕港澳遊不再是夢
    港珠澳大橋如期具備通車條件  自駕港澳遊將不再是夢   2017年最後一天,港珠澳大橋發生了一件大事兒!大橋主體工程供電照明系統施工順利完成並全線亮燈了。這意味著這座歷經6年籌備、8年建設的世界最長跨海大橋主體工程如期具備通車條件,符合工期計劃目標。
  • 港珠澳大橋創世界之最 構件安裝誤差0.5毫米以內
    港珠澳大橋創世界之最 構件安裝誤差0.5毫米以內 原標題:   港珠澳大橋,世界公路建設史上技術最複雜、施工難度最大、工程規模最龐大的橋梁,被世人譽為「超級工程」。
  • 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滴水不漏震驚香港橋王,全球漏水率10%
    這樣看來,香港土木工程署前署長劉正光參觀港珠澳大橋隧道前詢問是否準備雨衣和水靴確實在情理中。港珠澳大橋隧道共要製造並安裝33節管節,幾百道工序不僅環環相扣,還要重複千百遍。只要一個環節出問題,漏水將不可避免。截至2016年6月12日,港珠澳大橋沉管隧道項目的施工人員已經完成27節管節的安裝,建成隧道總長度為4702.5米,佔總長度的80%以上。
  • 超級工程的跨越者——港珠澳大橋島隧項目總工程師林鳴
    港珠澳大橋全長55公裡,集橋、島、隧於一體,是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被譽為橋梁界的「珠穆朗瑪峰」,英國《衛報》將其譽為「新世界七大奇蹟」。奇蹟背後,是驚險萬分。2017年5月2日,港珠澳大橋6.7公裡深海沉管隧道,距離最終合攏僅剩最後的12米。
  • 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
    【新中國的第一】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央視網消息:2018年底,經過6年籌備、9年建設,全長55公裡的港珠澳大橋建成通車。這一超級工程集橋梁、隧道和人工島於一體,其建設難度之大,被譽為橋梁界的「珠穆朗瑪峰」。
  • 港珠澳大橋什麼時候通車?通車時間通車儀式
    港珠澳大橋開通儀式時間:2018年10月23日  港珠澳大橋開通儀式地點:廣東珠海  港珠澳大橋到底是一座什麼樣的橋?我們先從一些數字的角度了解一下。  港珠澳大橋全長55公裡,由海中部分主體工程、兩個口岸人工島、三條連接線組成。
  • 港珠澳大橋
    資料圖:港珠澳大橋。中新社記者 張煒 攝     港珠澳大橋全長55公裡,是中國第一例集橋、雙人工島、隧道為一體的跨海通道。    港珠澳大橋工程包括三項內容:一是海中橋隧主體工程;二是香港、珠海和澳門三地口岸;三是香港、珠海、澳門三地連接線。
  • ...中國海洋大學2005級校友、中交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V區總工程師...
    最終,經過四次演練,我方人員便掌握了沉管浮運安裝的技術要領。  2013年4月,演練任務完成。寧進進找到領導,再次請求調回青島。領導說,方案是你參與編寫的,演練也是你參與的,這項工作沒有比你更熟悉的了,等安裝完第3節沉管之後你再離開吧。就這樣,寧進進又投入到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中最核心的環節——沉管浮運安裝之中。殊不知,後面還有更大的困難、挑戰和危險在等著他。
  • 港珠澳大橋一些驚豔的攝影作品
    by圖蟲網 管憲-昭霖   最長跨海大橋:   港珠澳大橋全長55公裡,是目前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   最長鋼鐵大橋:   港珠澳大橋有15公裡是全鋼結構鋼箱梁,是目前世界最長鋼鐵大橋。   最長海底隧道:   港珠澳大橋海底沉管隧道全長6.7公裡。
  • 深中通道首節沉管在伶仃洋下安家,「海底初吻」這樣實現
    6月16日早晨4時,排水量達6萬噸,兩端密封的首節沉管,堪比大型航母,在安裝船守護下開始水上15個小時,50海裡的長距離漂移,來到它將要入住的新家,深中通道西人工島施工現場的水下基床。 6月16日22:30,管節完成系泊作業工序後,正式進行沉放對接工作。首節沉管水下對接,這是繼港珠澳大橋沉管隧道後,中國建設者第二次挑戰首節沉管的「海底之吻」。